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在物理探究中,我们经常要进行记录,那么下面的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 一只蚂蚁的质量为50克 B. 一只中指的长度为10分米
C. 小明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 D. 铜球的密度8.9×103克/厘米 3
2. 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有一辆货车正在高速路的高架桥上行驶,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该货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 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货车是静止的
C. 以桥上的护栏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D. 以司机为参照物,该货车是运动的
3.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音量会逐渐减弱 B. 在合唱时,每个人的音量是一样的
C.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4. 11月12日,云南昆明的天空中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一座巨大的建筑物金光闪闪地似乎悬浮在天空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那么与海市蜃楼形成有关的光学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散射
5. 在使用天平时,取砝码要用镊子,其主要原因是( )
A. 轻拿轻放,不至于损坏天平
B. 不致把砝码弄脏、弄湿,避免锈蚀,影响称量的精确度
C. 使用方便灵活
D. 为了保证称物体的质量时,不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
6. 生活中有很多与声音相关的成语,那么“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高 B. 音调低 C. 音色好 D. 响度大
7. 关于光的知识,下列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B. 月地之间的距离是1光年
C. 发生漫反射时,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米/秒
8. 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的( )
A. B. C. D.
9.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用酒精进行消毒,喷在手上的酒精会很快变干,在此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10. 煮菜时发现锅盖上有许多水珠,这些水珠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11. 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12.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深色球为甲球)此时天平平衡,则ρ甲:ρ乙为( )
A. 3:4 B. 4:3 C. 2:1 D. 1:2
13. 关于下列诗句中描述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山明水净夜来霜”,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雨打梨花深闭门”,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4.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3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成的是倒立的像 B. 第二次成的是正立的像
C. 第一次成的是放大的像 D. 第二次成的是放大的像
15.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B. 该液体密度为1.00g/cm3
C. 量杯质量为40g D. 80cm3该液体质量为100g
16. 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17.82cm、17.83cm、17.28cm、17.81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
17. 某司机在峭壁前某位置鸣了一声汽笛,经过4s后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______ 的原理。已知声速为340m/s,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______ m。
1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______ ;
(2)两物体都做______ 运动。
(3)如果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如果以甲物体做参照物,则乙物体是向______ 运动。
19. 声现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比如:一个炸雷震得人们心慌,远处好像有人在弹吉它,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群立刻静下来,这三种现象中强调的声音特性分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 。
20. 在寒冷的冬天,小明把一杯水放到了室外而结成了冰,那么当水结成冰后密度会______ ,体积会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 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 。
22.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就可以看清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块______ 镜,这时看到的像是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块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则会发现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变得更大看得更清楚了,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
23.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cm时,像清晰地成在距凸透镜20cm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cm。
24. 在密度单位中,1g/cm3=______kg/m3.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71g、体积为18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______kg/m3。
25. 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在光谱中除了可见光外,在红光外还有不可见的______ ,在紫光外还有不可见的______ 。
26. 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_____m,像的高度为______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_____m。
27.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属于晶体的物质是______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它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 。
28. 画出经过透镜前的入射光线。
29. 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走向。
30.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坡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cm,VAB=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在做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31.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关于小纸片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
B.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C.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D.减小杯内气压,使水沸腾得更快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某探究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0
94
97
98
98
98
98
(3)从表格中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这说明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仔细观察水的沸腾,发现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______ ,这是因为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有______ 产生加入气泡而造成的。
32. 小明想知道花生米的密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他选择了以下器材:烧杯、清水、天平和砝码、量筒、盐和玻璃棒,并完成了实验.
(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把一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这是因为花生米的密度______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B.往烧杯里的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为止;
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后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甲图所示,则m1=______ g;
D.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______ cm3;
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4g.
(2)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______ kg/m3.
(3)以上测量花生米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理想实验法
33. 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接下来要进行的步骤是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______ 大致在同一高度;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4. 两人同地同向运动。甲步行速度为v1=5km/h,乙骑自行车速度为v2=15km/h,若甲先出发t=30min后乙才骑车出发。求:
(1)甲在30min内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甲?
35. 小明想为爷爷配制一种农用盐水,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 3,现在配制了400毫升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520克。
(1)利用计算的方法计算说明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加水还是加盐?加多少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一只蚂蚁的质量在20mg=0.02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只中指的长度约为10cm=1dm,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1m/s左右,接近1.2m/s,故C符合实际;
D.铜的密度8.9×103kg/m3=8.9g/cm3,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C
【解析】解:A、一辆货车正在高速路的高架桥上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货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一辆货车正在高速路的高架桥上行驶,货车与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变化,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货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一辆货车正在高速路的高架桥上行驶,司机与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上的护栏为参照物,该司机是运动的,故C正确;
D、一辆货车正在高速路的高架桥上行驶,司机与货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以司机为参照物,该货车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本题直接考查参照物的概念以及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
3.【答案】A
【解析】解: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响度会逐渐减弱,故A正确;
B、在合唱时,每个人的音量是不一样的,音调是一样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可解答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
4.【答案】C
【解析】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海市蜃楼的成因,要求学生知道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5.【答案】B
【解析】解: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质量的工具,比较精密,手上有汗液,把砝码弄湿、弄脏会使砝码生锈,影响天平的精确度。
故选:B。
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中有一条是必须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考查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实验时必须遵守,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6.【答案】D
【解析】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7.【答案】C
【解析】解:A、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光的传播速度变小,故A错误;
B、光年指光在真空中1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的单位,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远远小于1光年,故B错误;
C、根据反射面不同,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D错误。
故选:C。
(1)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光年指光在真空中1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的单位。
(3)根据反射面不同,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传播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传播速度的23。
本题考查多个知识点,明确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特点、光年的含义、光的传播速度、反射分类可解答此题。
8.【答案】B
【解析】解: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只有B选项符合。
故选:B。
凸透镜成像时,若u>2f,则在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9.【答案】B
【解析】解:手上的酒精会很快变干,是因为液态的酒精变为了酒精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故选:B。
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
此题考查汽化现象,属于基础题目。
10.【答案】D
【解析】解:煮菜时,菜里的水分汽化成水蒸气;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马上液化成小水珠,故它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D。
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
本题考查了汽化与液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1.【答案】B
【解析】解:圆柱形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具有放大镜的功能,所以温度计在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
A、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其次是知道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12.【答案】C
【解析】解:∵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
∴可设每个球的质量为V.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mV可得:m甲=ρ甲V,m乙=ρ乙V.
∵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
∴由图示可得:2m甲+m乙=m甲+3m乙;
∴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
整理得:ρ甲:ρ乙=2:1.
故选C.
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
根据质量相同,利用方程法可将两侧的质量表示出来,因为体积V均相同,可顺利约去,这样简单整理后即可得出密度之比.
13.【答案】AC
【解析】解:A、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正确;
BC、霜、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C正确;
D、雨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答案】AC
【解析】解: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3cm,像距变小,像变小,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C正确。
故选:AC。
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是可逆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应用。在这四个方面中,只要告诉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方面。
15.【答案】B
【解析】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根据ρ=mV可得m=ρV,
则有: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②-①可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B正确、A错误;
将ρ=1g/cm3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误;
(2)当液体的体积V3=80cm3,液体的质量:
m3=ρ×V3=1g/cm3×80cm3=80g,故D错误。
故选:B。
(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
(2)当液体的体积V3=8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
16.【答案】17.28cm17.82cm
【解析】解:
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7.28cm与其它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
物体的长度为:L=17.82cm+17.83cm+17.81cm3=17.82cm。
故答案为:17.28cm;17.82cm。
首先要对测量数值进行分析,看是否有错误的数据;然后根据测量数值去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方法是:把给出的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数值,那么,此数值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最后算出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来减小误差。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17.【答案】反射 680
【解析】解: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反射的原理;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知,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vt=340m/s×4s=1360m;
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L=12s=12×1360m=680m。
故答案为:反射;680。
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反射的原理;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然后求出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8.【答案】大 匀速 西
【解析】解:(1)结合图像,可以看出,甲的速度是15m/s.乙的速度是10m/s,故甲速度大;
(2)甲、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都是做匀速运动的;
(3)如果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如果以甲物体做参照物,则乙物体是向西运动。
故答案是:(1)大;(2)匀速;(3)西。
(1)结合图像,观察比较甲、乙速度的大小,
(2)分别观察甲、乙的速度是否改变了,再根据匀速运动的定义判断。
(3)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
考查了速度-时间的图象的知识点,属于中等难度题目。
19.【答案】响度 音色 音调
【解析】解: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说明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
远处好像有人在弹吉它,通过声音能辨别物体,是指声音的音色。
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刺耳的声音指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音调。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比较简单,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20.【答案】变小 变大
【解析】解:冬天,水结成冰,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而自来水管的内径不变,于是把水管胀裂了。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
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根据密度公式判断体积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温度与密度的关系: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属于基础题。
21.【答案】热胀冷缩 36.5℃
【解析】解:体温计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它的分度值是0.1℃,此时示数为36℃+5×0.1℃=36.5℃。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6.5℃。
液体温度计算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原理和读数。认清分度值是关键。
22.【答案】凸透 虚像 显微镜
【解析】解:(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
(2)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对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
故答案为:凸透;虚像;显微镜。
(1)根据小水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通过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采用显微镜这个实例作为突破口,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较高的应用,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答案】倒立 缩小 小于
【解析】解:由题意知,物距为36cm,像距为20cm,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物距大于2f,即36cm>2f,则f<18cm。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小于。
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小于物距。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24.【答案】103;0.95×103
【解析】解:(1)1g/cm3=103kg/m3;
(2)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得:ρ=mV=171g180cm3=0.95g/cm3=0.95×103kg/m3;
故答案为:(1)103;(2)0.95×103。
(1)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g/cm3=103kg/m3;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mV。
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代入数值可解答此题。
25.【答案】红外线 紫外线
【解析】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在可见光的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紫外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现象,就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在可见光范围外还存在着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本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以外,还考查红外线、紫外线性质的掌握情况,同时要了解它们的具体应用。
26.【答案】4 168 2
【解析】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距平面镜2m,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4m,像和物体大小相同,他身高168cm,则像的高度为168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2s后,他移动了1m,他与平面镜的距离变为1m,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1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2m。
答案为4,168,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来分析实际问题。
27.【答案】a 48 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解析】解:由图可知b曲线,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a曲线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是晶体,这个过程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熔点是48℃;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a;48;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热的同时,温度也在不断地升高。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8.【答案】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9.【答案】解:题目已经过入射点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
30.【答案】v=st小 40.00.2变速
【解析】解: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故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1=10.0dm−6.0dmm=4.0dm=40.0cm=0.4m,所用时间为t1=15:35:22−15:35:20=2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s1t1=0.4m2s=0.2m/s;
(4)由图知,小车通过BC走的路程s2=6.0dm−1.0dmm=5.0dm=0.5m,t2=15:35:23−15:35:22=1s,
在BC段的平均速度速度:v2=s2t2=0.5m1s=0.5m/s;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v1≠v2,则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v=st;(2)小;(3)40.0;0.2;(4)变速。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读出AB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v=st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速度;
(4)读出BC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v=st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速度,根据v1和v2比较出速度大小,判断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
31.【答案】D 98 低于 增大 水蒸气
【解析】解:(1)A、加盖可以减少对流和辐射散热,减少热量损失,正确;
B、温度计从纸片的小孔穿过,位置更加稳定,正确;
C、加盖后减少了高温水蒸气与温度计的接触,不易在温度计表面发生液化现象,避免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妨碍读数,正确;
D、加盖后可使烧杯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错误。故选D;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1.5min后水吸热温度保持98℃不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8℃,故第2.5min时温度为98℃;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98℃不变,沸点为98℃;由于沸点低于100℃,实验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沸腾时,不同深度的水温都达到沸点,不断汽化变为气态水蒸气,水蒸气聚集使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
故答案为:(1)D;(3)98;低于;(4)增大;水蒸气。
(1)烧杯加盖主要防止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3)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4)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压强逐渐变小,其体积逐渐增大。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水的沸腾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考查知识较多需要认真分析解答。
32.【答案】(1)大于;77;30;
(2)1.1×103;
(3)B
【解析】解:(1)花生米沉入水中,说明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
花生米沉入水中,V排=V,则ρ花生>ρ水,
由图甲,游码分度值为0.2g,天平的读数为m=50g+20g+5g+2g=77g;
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的读数为30mL=30cm3.
(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77g−44g=33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0cm3,
则盐水的密度:ρ=mV=33g30cm3=1.1g/cm3.
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其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故花生米的密度为1.1g/cm3=1.1×103kg/m3,
(3)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将不便于测量的花生米的密度转换为测量盐水的密度,属于转换法.
故选B.
故答案为:(1)大于;77;30;(2)1.1×103;(3)B.
(1)①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②天平的读数: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③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
(2)利用公式ρ=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盐水的密度等于花生米的密度.
(3)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在实验室中,质量用天平来测,体积测量往往需用量筒和量杯,应当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33.【答案】11.0中心 放大 投影仪
【解析】解:(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焦点,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故答案为:(1)11.0;(2)中心;(3)放大;投影仪。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进行判断。
该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焦距的确定及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4.【答案】解:(1)甲在30min内走过的路程s甲1=v1t=5km/h×3060h=2.5km;
(2)假设乙追上甲的时间是t′,则s甲1+s甲2=s乙,s甲1+v1t′=v2t′,
即2.5km+5km/h×t′=15km/h×t′,
解方程得t′=0.25h。
答;(1)甲在30min内走过的路程是2.5km;
(2)乙经过0.25h才能追上甲。
【解析】(1)根据s=vt计算甲在30min内走过的路程;
(2)假设乙追上甲的时间是t′,甲在30min内走过的路程和t′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之和,等于乙在t′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据此列方程求解。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理解与运用,要求能够根据速度的变形式计算路程。本题中能够理解甲乙路程的关系,是解答(2)的关键。
35.【答案】解:(1)配制盐水的体积V=400mL=400cm3,质量m=520g,所配制盐水的密度:
ρ配=mV=520g400cm3=1.3g/cm3=1.3×103kg/m3>1.2×103kg/m3,
所以配制的盐水不符合要求;
(2)由于配制的盐水密度偏大,故需要加水,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水,则有:
m+m水V+V水=520g+m水400cm3+m水1g/cm3=1.2g/cm3,
解得:m水=200g,
故答案为:(1)不符合要求;
(2)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加水200g。
【解析】(1)已知配制的盐水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配制盐水的密度,再与要求的盐水密度相比较,看是否符合要求。
(2)由于配制盐水的密度大于要求盐水的密度,所以应加入适量的水,使密度符合要求,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所加水的质量。
解决此类题要熟练运用密度的公式,对于混合物质的密度我们还要注意它的体积和质量会同时发生变化。
03,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03,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怀化市市直初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市直初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多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多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