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五)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五)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全国卷适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对“新文科”讨论的扩展与深入,跨学科作为其基本特征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回应信息科技时代要求,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成为“新文科”跨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跨学科并非消解学科,恰恰相反,其真正意义在于突破现代分工过细所导致的学科专业壁垒,依托人类整个知识系统,重建文科与其他学科的血脉联系,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推动自身学科理念的更新。与传统文科时代的跨学科实践不同,“新文科”的跨学科不再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参与到学科建构之中,具备了某种本体论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文科”之于传统文科,无异于一次跨学科的“系统重启”,对文学学科而言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跨学科的本体论建构推动文学研究走向新的学科自明。文学从人类知识总体中分离出来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而发展为一个圈层化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各级学科疆域,在一定时期内有效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也容易切断文学与人类知识母体甚至学科内部“圈子”间的联系,使文学沦为一座文科“孤岛”。因此,突破圈层阈限的跨学科很早便应用于文学研究之中。然而在很长时间里,跨学科只是作为一种拓宽视野的手段存在,研究者的学科理念并未因其而有太大改变。在“新文科”背景下,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资源共享更加方便快捷,学科合作与交融成为常态。在这一语境下,跨学科给文学研究带来的不只是方法论的襄助,更有以他者眼光重新审视自身、探求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和区别的深层反思。
其次,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刷新了文学研究的问题域。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带来了全新命题。比如,“数智时代”的文学应何去何从?如何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海量文本?人工智能创作可否视为新的文类?数字人文方法能否有效应对文学研究的新任务?凡此种种,都已溢出原有的学科经验范围,亟须得到新的回答。如果说本世纪初研究者对上述问题仍不乏犹疑甚至拒斥的话,那么随着“新文科”对科技和人文交叉融合的积极探索与正面演示,越来越多研究者意识到文学与科技的汇通已经成为时代课题,并逐渐接纳了上述问题。由此,学科论域也得到了新的拓展。
再次,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有助于启发跨学科研究者,使其勇于回应数字时代文学新命题的挑战,甚至重新激活相关经典论题的探讨。以作者问题为例,在以往的文学创作论中,作者被视为文学素养高、表达能力或想象力突出,以灵感、游戏或劳动体验等为内驱力追求原创的主体。而数字时代文学作者的巨大变化,便是人工智能(AI)作者的出现。例如,“微软小冰”在2017—2020年间先后出版了三本诗集和一本网络趣语集,也曾在《华西都市报》文学副刊“浣花溪”开设诗歌专栏,其文学活动与人类作者几乎已经没有分别。但“小冰”这个作者,既不能与微软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框架直接画等号,也不能说是计算机算法,将其认定为负责研发的技术人员同样难以成立。它更像是上述各方的一个综合体,散发着与人类作者全然不同的技术气息。传统文学研究者不太容易认同这样的作者,“新文科”培养的跨学科人才却可以就其存在的合理性展开探究。
(摘编自杨果《文学研究的跨学科“重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于传统文科的圈层化特点,“新文科”的基本特征是跨学科,这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B.文学从人类知识总体中分离出来之后,与之切断联系,成为一门孤立的学科。
C.越来越多的“新文科”研究者意识到文学与科技的交汇融通已经成为时代课题。
D.对于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传统文学研究者不认同,而“新文科”研究者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设置了总——分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层次分明,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分论点。
B.文章在信息科技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等背景下,探讨了文学研究的跨学科“重启”问题。
C.文章以“微软小冰”的文学创作为例,论证了数字时代文学必须包容智能创作者的观点。
D.文章的论证语言既注重如“圈层阈限”等的学术性,又讲究如“全新命题”等的生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科也曾有过跨学科实践,但这种跨学科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新文科”的跨学科参与到了学科建构之中。
B.传统文学必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间资源共享和学科合作交融,彻底颠覆传统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C.对于“数字人文方法能否有效应对文学研究的新任务”等命题,在本世纪初文学研究者的认知领域和研究领域仍是一片空白。
D.人工智能文学创作者是一个新的现象,它的合法性一旦确立,将会给传统文学理论带来冲击,人类文学创作者的合法性也会因此受到挑战。
【答案】1.D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传统文学研究者不认同”说法错误,从“传统文学研究者不太容易认同这样的作者。‘新文科’培养的跨学科人才却可以就其存在的合理性展开探究”这句话看,传统文学研究者是“不大容易认同”“新文科”研究者“可以就其存在的合理性展开探究”,而不是认同。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分论点”说法错误,文中三个分论点没有明显的主次关系。C.“论证了数字时代文学必须包容智能创作者的观点”说法错误,应为使研究者“勇于回应数字时代文学新命题的挑战,甚至重新激活相关经典论题的探讨”。D.“又讲究如‘全新命题’等的生动性”说法错误,“全新命题”不具有生动性特点。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彻底颠覆传统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法错误。根据“跨学科给文学研究带来的不只是方法论的襄助”可知,传统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并没有被彻底否定。C.“在本世纪初文学研究者的认知领域和研究领域仍是一片空白”说法错误。从“如果说本世纪初研究者对上述问题仍不乏犹疑甚至拒斥的话”可知,本世纪初研究者对“教字人文方法能否有效应对文学研究的新任务”等命题只是犹疑和拒斥,在认知领域和研究领域并不是一片空白。D.“人类文学创作者的合法性也会因此受到挑战”说法错误,从人工智能文学创作者的“合法性一旦确立”推不出这个结论。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也就是GPT一3.5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它能连接大量的语料库,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能够在与人类几乎无异的真正的聊天场景中进行交流。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ChatGPT仅发布2个月,月活跃用户就超过了1个亿。为达到这一数字,Facebook用了4.5年,WhatsApp用了3.5年,Instagram用了2.5年,谷歌也用了将近一年。
天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熊德意表示,从人工智能发展角度看,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要高于7年前的“阿尔法狗”。围棋界的“阿尔法狗”刷新了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但是其本身并不能广泛应用,普通大众也难以与其直接接触。与“阿尔法狗”相比,ChatGPT可以直接应用或支撑很多场景应用和产品。如果说“阿尔法狗”是技术应用的“阳春白雪”,那么ChatGPT或许有机会成为“下里巴人”。用户们在不懈地发掘ChatGPT的用途后发现,它不仅仅是个聊天工具,还可以写代码、写情书、写论文,也可以在线问诊,编写情景脚本、诗歌、小说,甚至是拟定旅游路线、回答脑筋急转弯,可谓“有求必应”,功能强大到无法想象。ChatGPT在快速渗透各个行业,普通大众都可以成为ChatGPT的用户。
事实上,此前已有许多跟机器人聊天的相关应用,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常用的智能语首助手。ChatGPT与之有何不同呢?“智能音箱采用的同样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话式AI技术,但是语言智能比较初级。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与它们进行一问一答式的简单对话。”熊德意说,“而ChatGPT,其底层技术不仅与一般的智能音箱底层技术截然不同,而且要比它们强大得多,不仅如此,它改进了与它同类的技术IstruetGPT的人类反馈数据收集形式,在与人对话中,可以基于历史内容,支持连续多轮对话。ChatGPT是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
(摘编自张佳欣、刘园园、陈曦《ChatGPT:“顶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与忧》,科技日报,2023年2月16日)
材料三:
ChatGPT会威胁到人类吗?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ChatGPT,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险些毁灭人类文明的人工智能Moss。两者的关键不同是,ChatGPT没有自主意识,无法对自己的回答提供解释和推理,目前没有接入互联网也就无法获取数据库之外的海量知识。但ChatGPT确实存在一些隐患。一方面,你输入的所有内容,都被它当作训练数据记录,随之会产生隐私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ChatGPT创作能力的提高,它产出的内容将越来越难以被查重软件识别。为了防止学术隐患,国外多家期刊已经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生产的文本。技术革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能任由科学技术一路“狂飙”,如何守住伦理底线和法律底线,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站在个人的角度,你或许还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被ChatGPT所取代,但换个角度想想,照相技术的普及并没有让画家消失,反而给艺术带来了更多可能,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让自己与时俱进,成为新技术的驾驭者。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懂就问:ChatGPT和Moss到底有啥区别?》,2023年2月15日)
4.下列对ChatGPT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ChatGPT是美国研发的一种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
B.ChatGPT采用InstructGPT技术来处理序列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C.ChatGPT是人工智能界具有亲民特质的模型,被普通大众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
D.ChatGPT走出了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从而改进了人类反馈数据的收集形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ChatGPT可连接包含真实世界对话的语料库,这是其与人类实现交流的重要条件。
B.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Moss具有自主意识,可以对自己的回答提供解释和推理。
C.ChatGPT的最大隐患是,用户输入的所有信息被记录以后个人隐私有可能被泄露。
D.技术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人类终将是新技术的驾驭者。
6.材料二中多次使用对比以突出ChatGPT的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A 5.C
6.①将ChatGPT与Facebook等对比,突出其普及快、活跃用户多;②将ChatGPT与“阿尔法狗”对比,突出其应用更广泛、功能更强大;③将ChatGPT与常用的智能语音助手对比,突出其技术更先进,可支持连续多轮对话。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ChatGPT采用InstructGPT技术来处理序列数据”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它改进了与它同类的技术IstruetGPT的人类反馈数据收集形式”可知,是“改进了”,而不是“采用”。C.“被普通大众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ChatGPT在快速渗透各个行业,普通大众都可以成为ChatGPT的用户”可知,文中只是说“可以成为”,但还未全面普及。D.“ChatGPT走出了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从而改进了人类反馈数据的收集形式”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它改进了与它同类的技术IstruetGPT的人类反馈数据收集形式,在与人对话中,可以基于历史内容,支持连续多轮对话。ChatGPT是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可知,“ChatGPT是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和“它改进了与它同类的技术IstruetGPT的人类反馈数据收集形式”是不同的两方面,不存在因果关系,强拉因果。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ChatGPT的最大隐患是”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一段“但ChatGPT确实存在一些隐患”可知,“最大隐患”于文无据,应是“一些隐患”。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依据材料二第一段“ChatGPT仅发布2个月,月活跃用户就超过了1个亿。为达到这一数字,Facebook用了4.5年,WhatsApp用了3.5年,Instagram用了2.5年,谷歌也用了将近一年”可知,将ChatGPT与Facebook、WhatsApp等对比,突出其普及快,、活跃用户多,仅发布2个月,月活跃用户就超过了1个亿;(2)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围棋界的‘阿尔法狗’刷新了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但是其本身并不能广泛应用,普通大众也难以与其直接接触。与‘阿尔法狗’相比,ChatGPT可以直接应用或支撑很多场景应用和产品”可知,将ChatGPT与“阿尔法狗”对比,突出其应用更广泛、功能更强大,可以直接应用或支撑很多场景应用和产品;(3)依据材料二第三段“而ChatGPT,其底层技术不仅与一般的智能音箱底层技术截然不同,而且要比它们强大得多,不仅如此,它改进了与它同类的技术IstruetGPT的人类反馈数据收集形式,在与人对话中,可以基于历史内容,支持连续多轮对话。ChatGPT是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可知,将ChatGPT与常用的智能语音助手对比,突出其技术更先进,可支持连续多轮对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闲士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把退了休的老辈人物称之为“闲人”。因为他们不用去单位上班了,正经活儿都干完了,终日闲闲。而在春华巷,已退休十年的咸士,却大言不惭地说:“我不是闲人,是闲士!你们可以直呼我的姓名,咸士即闲士。
咸士是拿自己开涮吗?不是。
“士”是读书人,咸士是读过大学机械系的。他先被分到本地一家手表厂当技术员,然后又当工程师。几十年前,谁都想在腕子上戴块机械表,那是一种时髦。后来,机械表落伍了,接着是石英表抢占风头。 以后呢,电子表又取代了石英表。到十年前,手机普及,几乎人人皆有,而且功能强大,谁还戴手表?咸士满花甲时,手表厂也寿终正寝。别人很悲凉,他却很平静,到底可以真正闲下来了!
咸士虽然是学工科的,但他却不只读机械技术类的书,他尤其喜欢读文史方面的闲书,读得津津有味。夫妻俩就只有一个独生女,女儿读完大学后,与同窗的一个小伙子在外地成家立业,也有自己的孩子了。他常对老妻说:“屋舍几楹,想坐就坐,想睡就睡;老婆一个,横看是你,竖看是你。”
老妻笑着说:“你是真正的闲士,我要给你做饭、洗衣,是劳人——劳动者。”
“你可以随意地做,也可以不做,街上有饭店有洗衣店,所以你不能算作劳人。春华巷能称为劳人的是与我同年的劳荣,天天记挂着争分夺秒地赚钱,脑子上戴着块劳力士名表,哈哈‘劳人’啊!”
咸家院子不大,却有花有树,既清静又雅致,老辈人喜欢来此串门儿。有月亮的夜晚,可以坐在院子里赏月、喝茶,听咸士说今道古。
“你们知道,‘闲’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门’内有‘木’,另一种是‘门’内有‘月’。什么意思呢?院子里有树有花,可在树下饮茶、花前弹琴,可听鸟鸣蝉叫,可看蜂飞蝶舞;夜里有一院子月光,可静坐,可独酌。这就是闲情闲趣。
“是这个理,闲人和闲士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我自称闲士,其实你们几位都是闲士。老王年年栽葫芦,用自制自雕刻的模子套在幼小的葫芦上,让它在身上慢慢‘长’出字画来;老刘为了辅导孙子读古诗词,先自学自背自抄写;老张常戴着红袖标,去大街上当义务领路人。虽是闲,却闲得有意思,削减了平庸与浮躁,活出了自我,不是闲士是什么?”
“咸士兄,你退休了,听说又重操旧业,在研究各种外国表和中国表,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还邮购了国外手表的零件粗坯,用手工制作出标准零件,以备无用之用。”
“现在戴表的人很少了,企业家喜欢戴,且多戴外国的名表,表现出一种身份和实力,如劳力士、卡地亚、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欧米茄、雷达、浪琴……此外是一些手表的收藏爱好者,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去搜寻一些老表、旧表,常来找我鉴定,修理或配一两个零件。我很敬佩他们,不收费。”
“老板找上门来呢?”
咸士哈哈一笑,说:“材料费、工钱当面议价,不多收也不优惠!”
……
一个秋日的下午,斜晖脉脉,穿着西装的劳荣,走进了咸家的院子。咸士和妻子各提一把水壶,正在给花树浇水。
“咸士兄,我这块瑞士名表,搬东西时,把表壳、指针撞坏了,请你动动手,修一修。”咸士说:“是劳老板大驾光临,难得!你先在石桌边坐一会儿,等我浇完这几盆花吧。”劳荣只好在石凳上坐下来,着急地看着咸士浇完花,洗了手,又去屋内取出一个工具包。咸夫人端上一杯茶,放到石桌上。
咸士在右眼上,戴上一个小巧的单筒放大镜,说:“劳老板,你先喝茶,我来把表里表外检查一遍。”
“好。”
表盖破了,指针弯曲而且绞在一起,打开表底盖,看里面的表芯、零件,皆无损伤。
“你七十岁了,早两年不是把物流公司总经理的宝座让给了儿子?怎么还到第一线去操劳?”
“我不放心啊!好不容易创下这份家业,怕后人不知深浅。我几乎天天去仓库,对着表看员工码一件货要多少时间,外送一车货要多少时间。……超过了时间,得罚款。”
“哎呀,你不是垂帘听政,而是现场干政。你儿子怎么放得开手脚?哪天惹毛了他,一甩手去另起炉灶,你怎么办?该好好休息了,他们比我们强。这么好的手表,戴着去搬货,真是委屈了这块名表!”
劳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拍脑门子,说:“儿子已经和我叫板了!我应该和你一样,当个闲人?”
“不,当个闲士,别再去现场给儿子添乱了。”“……咸士兄,把表修好,开个价,我付。”“待我慢慢修。这是块劳力士经典版的名表,你不能再戴了,得好好收藏。养老,不需要老盯着手表,更不需要和时间赛跑。
劳荣痛苦地说:“我明天……不去物流公司了?”
“你要不去那里,这块表的修理费,我破例,免了。明日有闲,到我这里来喝茶!”
“好……的。”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咸士和妻子的对话描写,表明咸士并不认可他的妻子是真正的“劳人”。
B.咸士退休后重操旧业,既照应了前文他的职业,也为后文劳荣找他修表埋下伏笔
C.文章对咸家院子的描写,烘托了咸士的形象,也为老辈人来咸士家串门做了铺垫。
D.咸士对待来修表的手表爱好者和老板的态度不同,体现了他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8.劳荣见到咸士后,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本文塑造的闲士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简要概括闲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7.D
8.①着急,劳荣找咸士修手表,咸士却慢悠悠地浇花,劳荣很着急。
②感叹,劳荣听了咸士对他的情况的分析后有所感悟,想做一个闲人。
③痛苦。想到自己以后不再劳作,加之对儿子也不放心,有点痛苦。
④坦然,最后还是准备接受咸士的建议,做一个闲人。
9.①有文化,热爱读书。
②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活出了自我。
③乐于助人,不追名逐利。
④淡泊闲适,情趣高雅。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体现了他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说法错误。体现的是咸士对那些真正喜爱手表的收藏爱好者的敬佩。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劳荣只好在石凳上坐下来,着急地看着咸士浇完花,洗了手,又去屋内取出一个工具包”可知,劳荣找咸士修手表,咸士却慢悠悠地浇花,劳荣很着急。从文中“我不放心啊!好不容易创下这份家业,怕后人不知深浅。我几乎天天去仓库,对着表看员工码一件货要多少时间,外送一车货要多少时间。……超过了时间,得罚款。”“儿子已经和我叫板了!我应该和你一样,当个闲人?”等内容可知,劳荣听了咸士对他的情况的分析后有所感悟,对自己如今的境况发出感叹,想做一个闲人。从文中“劳荣痛苦地说:‘我明天……不去物流公司了?’”可知,忙碌惯了的劳荣在听到自己不去物流公司去的建议后,想到自己以后不再劳作,加之对儿子也不放心,有点痛苦。最后,在略一迟疑之后,“好……的。”表明他接受了咸士的建议,决心做一个闲人。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中“咸士虽然是学工科的,但他却不只读机械技术类的书,他尤其喜欢读文史方面的闲书,读得津津有味”可知,咸士有文化,热爱读书。从文中“他常对老妻说:‘屋舍几楹,想坐就坐,想睡就睡;老婆一个,横看是你,竖看是你。’”“咸家院子不大,却有花有树,既清静又雅致,老辈人喜欢来此串门儿。有月亮的夜晚,可以坐在院子里赏月、喝茶,听咸士说今道古”“咸士兄,你退休了,听说又重操旧业,在研究各种外国表和中国表,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还邮购了国外手表的零件粗坯,用手工制作出标准零件,以备无用之用”等内容可知,他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活出了自我。从文中“一些手表的收藏爱好者,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去搜寻一些老表、旧表,常来找我鉴定,修理或配一两个零件。我很敬佩他们,不收费”可知,他乐于助人,不追名逐利。同时,通过他爱后读书,喜欢侍弄花草树木,懂得生活的情趣,“你们知道,‘闲’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门’内有‘木’,另一种是‘门’内有‘月’。什么意思呢?院子里有树有花,可在树下饮茶、花前弹琴,可听鸟鸣蝉叫,可看蜂飞蝶舞;夜里有一院子月光,可静坐,可独酌。这就是闲情闲趣”以及对修理机械手表的高超技艺等可以看出,他淡泊闲适,情趣高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乙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
丙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此A三B臣C者D岂E不F忠G哉H然I而J不K免L于M死N身O死P而Q所R忠S者T非U也
答案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
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
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
答案 A
解析 “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第一个国君是周武王,他灭掉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因此他不是周朝的开国国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
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
D.姚鼐严厉批评了“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答案 D
解析 “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错。姚鼐认为李斯就是“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认为李斯“被五刑夷三族”是咎由自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得分点:“以”,来;“损”,减损;“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2)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得分点:“进”,升官;“隐”,遮蔽;“无论”,不要说;“非”,错误肤浅)
参考译文
乙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话。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叔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心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夏桀、商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被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丙
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B.“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C.下片“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桂枝香·金陵怀古》下片所发的议论,是王安石在慨叹自己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因他的变法主张不被人理解,内心无比痛苦。
【答案】D
【解析】下片所发的议论,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
15.作者在词的末三句写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有何用意?
答:
【答案】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同时也是为了承上启下,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
(2)《陈情表》中,李密先从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以激起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起,高度概括,是全文陈述苦情的开始。
(3)长城既是中国的地理坐标,又是中华的文化坐标。长城承载着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皎”“衅”“夙”“闵”“鬓”“斑”“莽”“屈”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武侯祠坐落于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一对古狮拱卫,两棵古榕傲然挺立,一座庙门朱红飞檐。诸葛亮能在一千七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百年来只有他一人,这气象 ① 。
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中人头攒动,香火旺盛,刘备庙前却 ② 。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椿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庙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 ③ ,百姓反把整座庙称为武侯祠,香火更甚。清康熙年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干脆将其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亮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将该祠的正名定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历朝历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至今每年还有两百万人来拜谒。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也是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答案】17.①绝无仅有 ②门可罗雀 ③事与愿违
18.①古狮、古榕、庙门三者构成了排比句式,使句子富有韵律,形象描绘了武侯祠的庙门及周围的环境。②“傲然挺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榕树人格化,突出古榕树笔直挺立的特点。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千百年来只有他一人”可知强调这种气象极其少见,可填“绝无仅有”。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第二空,根据“却”可知与“人头攒动,香火旺盛”的境况相反,可填“门可罗雀”。门可罗雀: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之况。第三空,根据“百姓反把整座庙称为武侯祠,香火更甚”可知,这种情况与原本的意愿相反,可填“事与愿违”。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一对古狮拱卫,两棵古榕傲然挺立,一座庙门朱红飞檐”,三个句子都是由数量词修饰名词再加动词的形式构成,这是排比,分别介绍了古狮、古榕、庙门,句式整齐,富有韵律,形象描绘了武侯祠的庙门及周围的环境。“两棵古榕傲然挺立”,“傲然挺立”原本是形容人的姿态神情的,此处用来修饰古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榕树人格化,突出古榕树笔直挺立的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我们身边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容貌和身体状况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然而, ① 。此外,更重要的是,年轻或衰老,并非只在表面。研究发现,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生物“时钟”,记录着不同的年龄。这些“时钟”根据每个人的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而存在很大差异。
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能感受到自己的脖子、手、脸更容易长皱纹。如果你经常用右手,右手往往看起来比左手更老; ② ,眼角更易长鱼尾纹。皮肤能最直观地呈现衰老,不同年龄之间或者同龄人之间,皮肤状态也千差万别。那么,皮肤之外的器官呢?
研究人员测算了各种器官和系统随年龄的变化速率,构建了生物学年龄,然后用生物学年龄做比较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人体不同器官和系统的衰老速度不一样,有着不同的生物“时钟”。可能肝脏的“时钟”指向21岁,但肾脏已经提前“奔四”了。此外,每个人每个器官的衰老程度差异, ③ 。经过科研人员用这些信息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看到了可能与衰老速度相关的一些基因或者代谢通路。
也许在将来,延缓衰老不再是神话。即使年迈,自己依然可以很美很健康。正如美国诗人狄金森所言,“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1.对照关系又称对举关系,就是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相对,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照说明情况。请从对照关系并列句中“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答案】19.①有的人却十分显老 ②如果你很爱大笑 ③往往与基因密切相关
20.科研人员用这些信息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一些可能与衰老速度相关的基因或者代谢通路。 21.①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突出强调了人们面对衰老应有的别样认知及乐观心态,加强了语意;②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可以相互补充,使表述更周密,观点更鲜明,意思更显豁。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首先观察该空前后的标点符号,前为逗号,后为句号,说明该空所填内容应与“然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另外,“然面”表示对上文的转折。该空前面讲“有的人容貌和身体状况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则该空所表述的情况应与此截然不同,据此可知该空可填“有的人却十分显老”之类的句子。②处,由横线前面的分号可知,该空所填内容与前面一个分句类似,应为假设表述。且根据生活常识,人的“眼角更易长鱼尾纹”与爱大笑有关。因此,该空可填“如果你很爱大笑”之类的语句。③处,由后句提到的“基因”可知,“每个人每个器官的衰老程度差异”可能与基因有关。因此,该空可填“往往与基因密切相关”之类的语句。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句首“经过”导致整句主语缺失,可删除“经过”;二是语序不当,数量词“一些”位置错误,应当调至“可能”之前;
三是搭配不当,“基因或者代谢通路”不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可将“看到”改为“发现”或“找到”。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应该依据题干理解对照关系并列句的特点,即“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相对,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照说明情况”,由此可知,在句式上,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使用,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突出观点,加强肯定句语意或否定句语意的作用。则本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以“焕然一新”来理解“变老”,突出强调了人们面对衰老应有的别样认知及乐观心态,加强了语意;在内容上,狄金森所言是为教人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时光的流逝,“年复一年地变老”与“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内容上相反相对,同时也相互补充,扩大了语境范围,使表述更周密,观点更鲜明,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氓》《离骚》《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等很多诗词名作,请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在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中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诗酒趁年华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酒趁年华》。
有的人可能会问,都21世纪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 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出口成章,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
饱读诗书者常常通晓古今,心里念念不忘的古诗词在他们这里,能够焕发新的光芒。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会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非常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当我觉得时间飞逝的时候,他们会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出口成章,把平常的生活硬是过出了诗意。
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诗词的积累,对待什么事物,就只能用“太好玩了”、“太好看了”来表达,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你熟读古诗词,能出口成章,你不觉得生活也随之更有了色彩?
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
从古至今,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诗词便是一种方式。心中有诗,生活也许会变得更美一些。
当你拥有了美好的爱情时,也许会说出“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当你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时,也许会说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你金榜题名,兴致盎然时,也许会说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你备受打击,不想放弃时,内心也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万丈。这就是诗词在你心中的力量。一个人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培养气质,散发独有的人格魅力。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读古诗词,可以净化自己。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也很焦虑。诗词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桃花源,在诗词的世界里,你可以放空自己,和古人对话,饮酒品茶,赏月相思。 生活即使是一地鸡毛,那诗词便是开在鸡毛之上的一朵小花,惊艳时光。
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气质。气质从何而来?气质来自“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浪漫;来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来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来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上下千年历史,纵横万里华夏,千万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在你的心中。
在诗词中体验人生百态,看到更大的世界。希望古诗词能够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热爱它。
诗意人生,不是舞文弄墨,是将诗词的美带到生活中,再将生活的美以诗意的方式展现出来。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热爱,所以读诗。诗词就是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是我们的灵魂所在,是美丽的心灵。
最后,想说一句:“诗酒趁年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以本学期同学们学了很多诗词名作引入,然后引出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这一主题。这个主题实际就是我们写作的中心内容。细读材料,在审题时,要切中诗词对中学生日常的影响,对时代社会群体的触动,及其诗词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需要,找准某一个点来思考写作。比如诗歌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读诗词,感受诗词的美好,从诗境中领略古人笔下的生活,身处尘世,吟咏诗词,身边的生活变得充实,多了几分诗意,几分情怀。诗歌提升文学素养。个人的素养来自学习,人们读诗,感受诗境的优美,懂得了风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变得彬彬有礼,言谈之间,彰显才情与风情。诗词激荡人生追求。读古人诗歌,感受古人奋斗拼搏的情怀,倾听古人为国捐躯的壮语,从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面对时代,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
古诗词,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是有厚重积累的,也有过不少的体会和感悟。在审题时,要看到材料中的提到的问题,再结合自我的感触,来谈古诗词的影响或生活中的运用,则有着一定的说服力。为此,作为高中生,可以谈古诗词对生活的触动,或写古诗词对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还可以领略诗人词人创作时澎湃的内心,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有独到的感受。同时,要注意写作的文体要求,突出发言稿的特点。写作可以这样安排结构。开篇引出:诗词是我国古代人们抒发内心感情的方式,它能让我们了解古人,感受他的内心,更好的了解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主体安排两部分:首先,诗词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诗意的美。其次,诗词使人得以丰富人生的阅历,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最后结尾: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诗词贮存着中国文化,但我们与先辈用同样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当我们与先辈同受一则道理的启迪,沐浴在诗词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会死呢?甚至当所有人都感受到诗词之魅力时,给整个民族带来的,是文明不息。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四):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四),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四解析版docx、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六):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六),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六解析版docx、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二):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二),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二解析版docx、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