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时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时训练 (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时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训练 (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时训练 (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
展开课时训练:七下历史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基础巩固
1.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农民起义
3.读下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4.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A.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6.下表说明五代时期延续了( )
五代 | 开国君主 | 登基前身份 |
后梁 | 朱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唐 | 李存勖 | 河东节度使 |
后晋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汉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后周 | 郭威 | 邺城留守 |
A.北方稳定的政局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阶级矛盾的尖锐
7.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二、拓展延伸
8.解读唐诗,品味历史。
某校七年级2班的历史老师发起了“搜集唐诗,解读历史”的系列探究活动。以下是系列活动之一,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搜集唐诗】
(1)请你分享一下,搜集唐诗的途径有哪些?
【唐诗解读】
以下是2班同学搜集到的两组唐诗,请你参与到对唐诗的解读过程中。
第一组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②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凉州行》
③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李白《哭晁卿衡》
第二组
①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②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
——杜甫《入衡州》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2)第一组诗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3)第二组诗句中的①②两句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不第后赋菊》的作者为了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愿望,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主题归纳】
(5)依据上述两组唐诗及其解读,归纳此次探究的主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水浒传》
(1)材料一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五十秋”里有“十五帝”的情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
(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你的感悟。
三、合作探究
如果再给唐玄宗一次机会,回到安史之乱前,他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四、学习心得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自主预习
请你自主学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思考问题。
1.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2.分析归纳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作用?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基础巩固
1.D 2.B 3.D 4.D 5.D 6.B 7.D
二、拓展延伸
8.(1)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历史博物馆搜集等。
(2)经济(或人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
(3)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4)发动了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5)唐朝的兴衰(或者唐朝的繁盛与衰落)
9.(1)“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藩镇割据、兼并战争以及黄巢起义。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凭借武力夺权,在位时间都不长,政权更迭频繁。
(3)社会状况: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发展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4)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应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三、合作探究(略)
四、学习心得(略)
五、自主预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