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训练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共6页。
高频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023·湖南常德二中开学考]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1.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510 m B.540 mC.570 m D.590 m3.学生通过这次研学得知(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 mB.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C.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D.桥梁上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4~5题。4.甲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A.387 m B.400 mC.419 m D.425 m5.图示信息显示( )A.张村可远眺李村B.乙地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C.丙地可发育瀑布D.丁地与乙地相比坡度较缓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6~8题。6.该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达到( )A.200 m B.220 mC.249 m D.250 m7.能正确表示图中N处地表形态的剖面图组合是( )8.图中a、b、c、d四地中,夏季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9~10题。9.图中陡崖③的相对高度为( )A.100≤ΔH<200 B.50≤ΔH<150C.100<ΔH≤200 D.150≤ΔH<20010.若甲乙两组队员夏季在图中所示地区宿营,甲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并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四地中乙组最为理想的宿营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吉林省乾安质量检测]读“等高线示意图”(a>b),完成11~12题。11.有关P、Q两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若b海拔为20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则P、Q处的海拔为( )①200<P<300 ②300<P<400 ③200<Q<300 ④100<Q<200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等高距为25米,ab为空中索道。读图,完成13~14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25米B.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C.a地坡面径流流向西北D.d地可能形成瀑布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e三地中,b地是建火情瞭望塔的最佳地点B.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地建寺庙,则b附近比e附近更合适C.b地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D.若图示区域发生泥石流,则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南部某区域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该区域有一较大河流发育,该河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5~16题。15.图示区域( )A.①地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东南B.②③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C.③地有泉水自流喷出D.较大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16.此季节图示地区( )A.日落时塔影和溪流大致垂直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C.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小D.附近海滨浴场游人如织 17.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图中白水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甲村与龙山之间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4分)(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4分) (3)站在虎山的山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C点。(2分)(4)此时A处气温为16 ℃,则虎山山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高频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3.答案:1.B 2.B 3.C解析:第1题,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基本条件,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可铺设面积大,同时要保证太阳辐射的强度大。图示为华北地区,综合比较四地,甲位于山脊的北坡(阴坡),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较弱,故A错误;丙地位于河谷,空气较为湿润,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无法大面积集中铺设,故C错误;丁地位于山脊,坡度大,且两侧紧邻山谷,可铺设面积小,故D错误;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阳坡),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且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面积广,适宜大面积集中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故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高差约为52 m,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约为352~400 m,山峰的海拔为915 m,则二者的高差应当为515~563 m,则B正确。第3题,图示山峰海拔为已知数据,且海拔数据的获得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来测量,A错误。由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B错误。甲、丁之间为开阔的河谷,无遮挡物,可通视,C正确。欣赏瀑布最适宜仰视,桥梁位于瀑布上游,欣赏不到瀑布坠落的美景,D错误。4~5.答案:4.C 5.B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300 m和400 m的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等高距是20 m;根据300 m等高线数值的分布可知,山顶甲的海拔在400~420 m之间,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数值是419 m,故C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张村和李村均位于山谷中,两村之间为山脊,视线不通透,A不符合题意。根据指向标可知,乙地河流所在位置的等高线向西南凸出,所以该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B正确。丙地为山脊,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不可能发育河流,所以不可能存在瀑布,C不符合题意。与乙地相比,丁地等高线稠密,坡度较陡,D不符合题意。故选B。6~8.答案:6.C 7.A 8.C解析:第6题,图中等高距是50 m,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为4条,根据陡崖处相对高差的计算公式可知,150 m≤陡崖的相对高度<250 m,故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达到249 m,C项正确。第7题,由图可知,N处地形为鞍部。沿ef线方向,N处两侧海拔较高,剖面线应由两侧向中间降低;沿gh线方向,N处比两侧海拔高,剖面线应由中间向两侧降低。鞍部的海拔应该在450~500 m之间,A项正确。第8题,我国夏季日出东北。由图可知,a、b、d三地的东北方向地势较高;只有c地东北方向无山地阻挡,能看到海上日出,C项正确。9~10.答案:9.A 10.D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③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为3条,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Δ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Δ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1)×50≤ΔH<(3+1)×50,即100≤ΔH<200,A正确。第10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①②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山谷为集水区域,易发育河流,也可能出现泥石流,不适合作为宿营地,A、B错误。③处位于陡崖之下,易遇到落石、滑坡等,不适合作为宿营地,C错误。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也不易形成泥石流,且甲到④的等高线由密到疏,为“凹形坡”,两地可互相观测,是最为理想的宿营地,D正确。11~12.答案:11.B 12.C解析: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邻等值线中间闭合等值线的数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材料信息表明,a>b,则P处高度应大于a,所以P处为山坡上的小丘,①错误、③正确;同时,Q处高度应小于b,所以Q处为山坡上的洼地,②正确、④错误。故选B。第12题,若b海拔为20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则a海拔为300米。根据上一题判断可知,P处高度应大于a,Q处高度应小于b,因此P处海拔应该是:400>P>300,②正确、①错误;Q处海拔应该是:200>Q>100,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13~14.答案:13.B 14.A解析:第13题,索道应建在穿过山谷的上空,所以c、e连线为山谷,因为等高线“凸高为低”,所以e地比c地海拔高,b、d两地等高线凸向低处,所以b、d连线为山脊,即图中地势起伏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由图可知,a、b两地间有两条等高线,图中等高距为25米,根据高差公式可知,a、b两地相对高度大于25米,故A错误;索道上行是由低向高,所以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故B正确;坡面径流方向为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地坡面径流的方向应是流向东南,故C错误;d地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更不可能形成瀑布,故D错误。第14题,a、b、e三地中,a、e位于山谷,视野范围小,b地位于山脊处,视野最宽广,是建火情瞭望塔的最佳地点,故A正确。图中e位于山谷,b地位于山脊,“深山藏古寺”,所以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地建寺庙,则e比b更合适,故B不符合题意。欣赏瀑布应该在适当距离仰视,图中c处是山谷中的陡崖,有可能存在瀑布,而b在陡崖的上部,且距离远,b地不是欣赏瀑布的理想地点,C不符合题意。躲避泥石流的正确方法是沿着与泥石流流向相垂直的山坡跑,若图示区域发生泥石流,则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东北逃走,D不符合题意。15~16.答案:15.B 16.D解析:第15题,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从高指向低做出地表水的流向,①地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西北,A错误。②地海拔为763~764 m,③地外侧闭合等高线数值为763,根据“大于大的”原则,③地海拔为763~764 m,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 m,B正确。③地海拔为763~764 m,潜水水位为761~762 m,潜水位低于地面,故没有泉水自流喷出,C错误。根据“凸高为低”的判断规律可知,②地附近为山谷,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故较大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D错误。第16题,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方向从高指向低做出地下水的流向,由此可知,地下水补给河水,B错误。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地下水补给河水,此时为枯水期,为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大,C错误。南半球夏季日落于西南,塔影朝向东北,与溪流方向平行,A错误。夏季附近海滨浴场游人如织,D正确。17.答案:(1)自东向西 500 m<h<700 m(大于500 m,小于700 m)(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地势起伏较大。(3)能(4)大于11.8℃,小于13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确定河流的流向,再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 m,甲村海拔范围在300~400 m之间,龙山海拔在900~1 000 m之间,两地高差范围在500~700 m之间。第(2)题,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高低起伏总趋势来描述。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 m以上,所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第(3)题,通视问题,应注意连线间是否有山顶、山脊、凸形坡等,据图可知,虎山山顶与C之间有凹形坡,不会阻挡视线,所以可以看到。第(4)题,利用气温递减率,即海拔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 ℃,可以计算出虎山山顶的温度。虎山的海拔应高于900 m、低于1 000 m,A处海拔范围在300~400 m之间,两地高差为500 m~700 m,故虎山山顶的温度范围为11.8 ℃~13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34河流地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乙两河,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影响壶穴中央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下列关于沙洲的推测,最合理的是,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5水循环,共5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18锋面气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小时后,甲地最有可能出现,下列关于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图示时刻P地的气压值可能为,此时,天津的主要风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