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必备手册(42专题)
专题15 重点文言实词用法及例句(四)-中考语文背诵手册
展开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及例句(四)
实词 | 意义 | 例句 | 出处 |
文 | 文章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咏雪》)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 | ||
鲜 | 少 | 陶后鲜有闻 | (《爱莲说》) |
新鲜 | 芳草鲜美 | (《桃花源记》) | |
向 | 对着,朝着 | 眈眈相向 | (《狼》) |
表示方向、对象 | 磨刀霍霍向猪羊 | (《木兰诗》) | |
先前的 | 便扶向路 | (《桃花源记》) | |
接近 | 秋天漠漠向昏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乡 | 同“向”,先前、从前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鱼我所欲也》) |
效 | 奏效、成功 | ①恐托付不效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 (《出师表》) |
功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出师表》) | |
谢 | 告知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周亚夫军细柳》) |
道歉 | 长跪而谢之曰 | (《唐雎不辱使命》) | |
信 | 信用、诚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论语〉十二章》) | ||
讲信修睦 | (《大道之行也》) | ||
实情 | 弗敢加也,必以信 | (《曹刿论战》) | |
信用 | 小信未孚 | (《曹刿论战》) | |
信任 | 愿陛下亲之信之 | (《出师表》) | |
修 | 修养 | 静以修身 | (《诫子书》) |
修建 | 僧募金重修 | (《河中石兽》) | |
培养 | 讲信修睦 | (《大道之行也》) | |
身高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长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核舟记》) |
徐 | 慢慢地 | 徐以杓酌油沥之 | (《卖油翁》)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周亚夫军细柳》) | ||
许 | 表示约数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与朱元思书》)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小石潭记》) | ||
赞同 | 杂然相许 | (《愚公移山》) | |
答应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唐雎不辱使命》) |
寻 |
寻找 | 寻十余里无迹 | (《河中石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记承天寺夜游》) | ||
寻向所志 | (《桃花源记》) | ||
随即,不久 | 寻病终 | (《桃花源记》) | |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 飞来山上千寻塔 | (《登飞来峰》) | |
延 | 邀请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桃花源记》) |
遗 | 遗留的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愚公移山》) |
深追先帝遗诏 | (《出师表》) | ||
给予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出师表》) | |
贻 | 赠 | 尝贻余核舟一 | (《核舟记》) |
夷 | 平 | 其船背稍夷 | (《核舟记》) |
已 | 已经 | 待君久不至,已去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骨已尽矣 | (《狼》) | ||
停止 | 转转不已 | (《河中石兽》) | |
惧其不已也 | (《愚公移山》) | ||
异 | 怪异 | 属引凄异 | (《三峡》) |
奇异、特殊 | 奇山异水 | (《与朱元思书》) | |
对……感到惊异 | 渔人甚异之 | (《桃花源记》) | |
不同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岳阳楼记》) | |
易 | 更替 | 寒暑易节 | (《愚公移山》) |
交换 | 虽千里不敢易也 | (《唐雎不辱使命》) | |
诣 | 拜访 | 诣太守 | (《桃花源记》) |
益 | 好处、益处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劝学》) |
| 更加 | 香远益清 | (《爱莲说》) |
增加 | 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引 | 拉,牵拉 | 下车引之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延长 | 属引凄异 | (《三峡》) | |
称引 | 引喻失义 | (《出师表》) | |
盈 |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 彼竭我盈 | (《曹刿论战》) |
满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核舟记》) | |
语 | 告诉 | 此中人语云 | (《桃花源记》) |
说话 |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 (《核舟记》) | |
与 | 和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论语〉十二章》) |
给、给予 | ①呼尔而与之;②蹴尔而与之 | (《鱼我所欲也》) | |
同“举” | 选贤与能 | (《大道之行也》) | |
欣赏,领悟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谢中书书》) | |
同“欤”,语气词 | 轻寡人与 | (《唐雎不辱使命》)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鱼我所欲也》) | ||
狱 | 指诉讼事件 | 小大之狱 | (《曹刿论战》) |
缘 | 沿着,顺着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桃花源记》) |
越 | 到 | 越明年 | (《岳阳楼记》) |
再 | 又 |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 (《河中石兽》) |
两顿 | 主人日再食 | (《送东阳马生序》) | |
第二次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 |
造 | 指天地、大自然 | 造化钟神秀 | (《望岳》) |
止 | 停止 | 一狼得骨止 | (《狼》) |
仅,只 | 止有剩骨 | (《狼》) | |
止增笑耳 | (《狼》) | ||
阻止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愚公移山》) | |
志 | 立志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论语〉十二章》) |
志气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论语〉十二章》) | |
志向 | 博学而笃志 | (《〈论语〉十二章》) |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诫子书》) | ||
必先苦其心志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记号 | 寻向所志 | (《桃花源记》) | |
做记号 | 处处志之 | (《桃花源记》) | |
记载 | 志怪者也 | (《北冥有鱼》) | |
致 | 达到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诫子书》) |
得到 | 无从致书以观 | (《送东阳马生序》) | |
逐 | 追赶、追击 | 遂逐齐师 | (《曹刿论战》) |
走 | 跑 | 双兔傍地走 | (《木兰诗》) |
录毕,走送之 | (《送东阳马生序》) | ||
足 | 值得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桃花源记》) |
以中有足乐者 | (《送东阳马生序》) | ||
充足,足够 |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马说》) | |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出师表》) | ||
马 |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木兰诗》) | |
卒 | 最终、终于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送东阳马生序》) |
作 | 奋起,指有所作为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兴起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大道之行也》) | |
劳作 | 其中往来种作 | (《桃花源记》) | |
写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 | |
造 | 作亭者谁 | (《醉翁亭记》) | |
做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出师表》) | |
像……那样 | 马作的卢飞快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
鼓起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