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01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02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谓:_______
    (2)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
    (3)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
    (4)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_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7.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8.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而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是什么描写角度?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9.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2022春·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 )(2)知( )(3)以(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2.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



    (四)(2022春·湖南湘西·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矜持 B.久而不去——离开
    C.但微颔之——点头 D.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14.下面语句加点词语词性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但手熟尔
    B.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C.以我酌油知之——康肃笑而遣之
    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

    ②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16.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阐明的道理。并浅谈你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



    (五)(2022春·重庆綦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可以调素琴(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陋室之雅。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C.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D.文章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0.结合课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刘禹锡和孔子对居住之所的认识有何相同点。
    [链接材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节选自《论语·子罕》)



    (六)(2021春·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谈笑有鸿儒( )       
    (4)往来无白丁( )
    22.下列句子的语气与“何陋之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
    B.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D.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杞人忧天》)
    2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这篇铭文主要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把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凸显出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说明。



    (七)(2022春·重庆南川·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      
    (2)香远益清(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品格三方面写出莲花的“君子”性。
    B.文章以“君子”喻莲,表明作者对高洁道德情操的追求。
    C.题目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D.文章借景抒情,直接表达情意。
    28.结合选文,联系现实,写出你对当今时代应做怎样的“君子”的看法。



    (八)(2022春·江西宜春·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3)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濯清涟而不妖。

    31.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九)(2022春·吉林延边·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2.《爱莲说》是________(朝代)哲学家________(人名)的名作。
    3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B.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美丽而不端庄。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34.老师讲课的板书有几处被擦掉了,请你补充完整。

    3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做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6.本文强调了“修身”对人的重要性,你认为“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德?



    (十)(2022春·安徽六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容,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3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为:________________
    (2)持就火炀之   就:________________
    (3)则字平如砥   砥:________________
    (4)用讫再火令药熔   讫:_________________
    (5)殊不沾污   殊:____________
    3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39.上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1)_____→放置铁范→(2)_____ →(3)_____ → 按平板面
    40.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地方?



    (十一)(2022春·陕西咸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4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唐人尚未盛为之( )
    (2)薄如钱唇  ( )
    (3)瞬息可就  ( )
    (4)有奇字素无备者( )
    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为活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以草火烧     以我酌油知之
    C.若止印三二本    不若燔土
    D.兼与药相粘   与蒙论议
    4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2)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44.在说明活版印刷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十二)(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范:__________________
    (2)持就火炀之 就:__________________
    (3)则以纸帖之 帖:__________________
    4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47.请在选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活字版印刷效率高的标志性词语。


    48.“活板”的“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 (1)对……说(告诉) (2)当道,当权 (3)推托 (4)历史 2.(1)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  (2)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3. (1)治经为博士 (2)涉猎 (3)现身说法 4.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孙权对吕蒙说。谓:对……说(告诉)。
    (2)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道,当权。
    (3)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4)句意: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历史。
    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语:以为:认为。益:益处。
    (2)重点词语:三日:虚指,指多日。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3.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孙权并不期待吕蒙为博士,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其目的是用涉猎的方法读书来了解历史。根据“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权是用自身的例子,现身说法来指出读书的收获。
    4.考查分析写作手法。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在写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开始学习后,并没有正面描写吕蒙是如何学习的,作者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的鲁肃的言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来侧面突出吕蒙读书的功效,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5.对……说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等到 知晓事情 6.(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采用侧面描写的角度//侧面烘托的角度,妙处:(1)“蒙乃始就学”一语带过,使文章详略得当,与文章标题“劝学”更贴合。(2)结尾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写吕蒙的学习成效,表明了吕蒙学习的惊人长进。 9.(1)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2)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坦率真诚。(3)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孙权对吕蒙说。谓:对……说。
    (2)句意为: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4)句意为: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事:知晓事情。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2)以为:认为。大有所益:有很大的益处。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以看出,孙权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故答案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主要内容是“孙权劝学”,因此“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鲁肃的“大惊”“结友而别”可以看出,吕蒙与原先判若两人,从而突出他学习的惊人长进。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中的“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以看出,孙权面对不愿学习的吕蒙,用心劝告,设身处地,现身说法,表明孙权是一个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的君主;结合“蒙辞以军中多务”和“蒙乃始就学”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以看出,吕蒙知错就改,乐于接受劝告,而又勤奋好学,坦率真诚;
    结合“大惊曰”和“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以看出,鲁肃对吕蒙的变化毫不掩饰,表明他是一个直爽的人;与吕蒙结拜,表明他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0.曾经     懂得     凭、靠    11.(1)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剑,只是对他微微点头。(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12.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陈尧咨: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卖油翁: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1)大意:(陈康肃公)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尝:曾经;(2)大意:你也懂射箭吗?知:了解、懂得;(3)大意:凭借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以:凭借、靠;
    11.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原则,抓住重点词汇的翻译,同时注意句式。本题重点词:(1)矢:箭。十中八九:十箭能中八九剑。但:只是。微:稍微。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2)亦:也。无他:没有别的办法。惟:只、不过。尔:罢了。
    12.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及人物形象分析能力。本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记叙了陈康肃公在家里场地射箭,卖油翁看射箭。文章一开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韵骄矜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第二段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面对陈康肃公的质问而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陈尧咨气呼呼地斥责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这就进一步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老翁却仍然是坦然沉着,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以我酌油知之。”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态度。有这样的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和陈尧咨的自矜态度相对照,卖油翁朴实、谦逊、毫不骄矜的品德跃然纸上。
    【参考译文】
    陈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13.A    14.A    15.①你也懂得射箭吗?  ②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16.熟能生巧。言之成理,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解释不正确。“公亦以此自矜”意为“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矜:夸耀。
    故选A。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副词,“只”的意思;
    B.语气助词,罢了/代词,你;
    C.代词,代指道理/代词,代指“他”,卖油翁;
    D.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故选A。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注意重点词语“汝(你)、亦(也)、知(懂得)、乎(吗)”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词语“无(没有)、 惟(只)、熟(熟练)、尔(罢了)”要理解正确。
    1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道理与谈启示看法。
    结合“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从钱眼里注油入葫芦,不漏一滴,不沾钱孔,文章通过卖油翁酌油,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由此也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据此可用“熟能生巧”概括本文阐明的道理。
    关于“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我认为:看待自己的长处不要自夸;对别人的长处要取长补短。把自己的长处当做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炫耀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17.出名     映入     博学的人     弹琴    18.(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9.D    20.他们都认为居住之所简陋与否,和居住者的品德修养有关,如果居住其中的人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那么居室就不简陋。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出名。名:出名;(2)句意: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入:映入;(3)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4)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素琴:弹琴。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斯:这;是:表判断;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心境;形:形体、躯体。
    19.D.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而非“借物抒情”的手法;故选D。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知,孔子认为有君子去九夷住,也就不显得闭塞落后了;联系本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孔子和刘禹锡都认为居住的地方是否简陋,与居住的人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有德行美好的君子居住,居室就不简陋。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21.出名,有名。    神异。    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22.A   23.(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4.文章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说明陋室可与古代明贤的陋室媲美,进一步强调陋室不陋,进而以明贤自况,表现诗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意对即可)
    【解析】21.本题考查实词解释。
    (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 出名,有名。
    (2)句意: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神异。灵: 神异。
    (3)句意: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同“洪”,大。
    (4)句意: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22.本题考查语气分析。
    “何陋之有”意思是: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是反问语气。
    A.句意: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是疑问语气;
    B.句意: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帷兔呢?是反问语气;
    C.句意: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是反问语气;
    D.句意: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但时太阳、月亮和星辰难道就不会坠落下来吗?是反问语气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重点词语有:斯,这。德馨,德行美好。
    (2)句重点词语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双耳。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2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神异。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此处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表现出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的特点;“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意思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以古代名贤自比,说明自己也有与他们一样的高尚德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神异。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5.很     更加     少     多    26.(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泥的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莲的茎)里面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7.D    28.提示:围绕现时代“君子”标准,与选文有关,合理即可。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应结合句意推测词义。(1)大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甚,很。(2)大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3)大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4)大意:就适合很多人。众,多。
    2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重点字词:予,我;独,只;之,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出,长出;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2)重点字词:通,贯通;直,挺立的样子;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作动词,分枝节。
    27.本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D.题干中“借景抒情”说法有误。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别评论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这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为托物言志,题干中“借景抒情”与文章不相符合。故选D。
    28.本题考查对于文章主旨的探究。文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中的君子,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品格”三个方面写出莲花的君子品格。结合文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为“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可概括出莲花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正直的特点,这也正是君子的品格。结合题干中“当今时代的君子”分析,君子应当有自己的风骨,同样洁身自好,路见不平可以挺身而出,善于助人为乐,但不追逐名利,做好事不留名。
    【参考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就适合很多人!

    29.多     只,仅仅     的    30.(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2)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1.示例: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值得喜爱的有很多。蕃:多;
    (2)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独:只,仅仅;
    (3)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的。
    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通:贯通;蔓:生藤蔓;枝:生枝茎。
    (2)濯:洗;清涟:清澈的水波;妖:妖媚。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分析文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正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傲然不群、特立独行,凛然不可侵犯的特点;而作者把“莲”比作“君子”,所以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特立独行,傲然不群的人。
    【参考译文】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32.北宋     周敦颐    33.C    34.A:体态香气  B:托物言志  C:正衬    35.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感情。    36.君子应该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君子应该像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具有圆融谦虚、正直、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等品质;君子应该像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具有清高自重、质朴庄重的人格。(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
    3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文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等,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
    C.句意是: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而非“美丽而不端庄”;所以,解释有误;故选C。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把握。文章第一段“予独爱莲”表达对莲花的喜爱;其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花的生长环境;
    A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了莲花的体态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气质风度;
    B空:由第二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借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表现莲花有君子一样的品质: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豁达正直,表达对莲花和由这样精神的君子的赞美;这种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C空:文章写菊花,由第二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现菊花和莲花相近,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莲花又不似菊花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以此,菊花从正面衬托出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3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由第二段“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象征富贵高傲之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句意是:(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品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3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写莲花来赞美君子,表达作者的志向、操守。
    本文第一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花的生长环境,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许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了莲花的体态香气,表现君子豁达正直的品性;“香远益清”表明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花的气质风度,表明君子洁身自好、行为方正和端庄的美好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37.是     靠近     磨刀石     完毕     根本    38.(1)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上纸灰覆盖铁板。(2)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刻用胶泥刻好,用草火烧好,很快就做成了。    39.纸灰冒之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    40.“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的数目是活的。
    【解析】37.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为:是。
    (2)持就火炀之:拿到火上去烘烤。就:靠近;
    (3)字平如砥 :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砥:磨刀石;
    (4)用讫再火令药熔: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讫:完毕;
    (5)殊不沾污:一点也不会弄脏。殊:根本。
    3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以:用;和:混合;冒:覆盖。
    (2)奇:生僻;素:平时;旋:立即;以:用;瞬息:一会儿。
    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知,“设置铁板”后填“纸灰冒之”;
    结合“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放置铁范”后填“密布字印”;
    结合“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密布字印”后,“按平板面”前填“持就火炀”。
    4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活”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中: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即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由此可见字是活的;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要印刷时,只要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就可以了,可见排版是灵活的;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印刷是活的;
    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可见字印数目是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字的做法是活的: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字模是活的。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41.还没有     边缘     完成     平时,平常    42.D    43.(1)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拿它靠近火烘烤。
    (2)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    44.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作铺垫。
    【解析】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尚未:还没有;(2)句意为: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唇:边缘;(3)句意为: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就:完成;(4)句意为: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素:平时,平常;
    4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为:动词,创造/动词,作为;B.以:介词,用/介词,凭;C.若:连词,如果/动词,像;D.与:都是“连词,和”的意思;故选D。
    4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满,排满。范,框子。就,靠近。炀,烤。(2)重点字词:皆,都;如,像。余,多。
    4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的意思“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和“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的意思“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分析可知,活版印刷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从雕版印刷写起,能更自然地引起下文。
    【参考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45.(1)模子     (2)靠近     (3)标记    46.(1)待铁板上的药稍微熔化,就用一平板按在字印上面,则(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2)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根本不会被药弄脏。(意思对即可)    47.极为神速、瞬息可就。    48.示例:①字是活的,如“每字为一印”;②排版是活的,如“密布字印”。
    【解析】4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词义。(1)句意: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范:模子,框子。(2)句意:把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接近。(3)句意:就用纸贴好标签。贴:标记。
    4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砥:磨刀石。(2)印:字印。殊不:一点也不。殊,根本
    47.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活字印刷的工作程序。“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分别介绍了刻字、排版。“若止印三二本……瞬息可就”介绍了活字印刷效率之高。“每一字皆有数印……瞬息可成”介绍了字印的机动灵活,及与木质字印比较的优势。研读表现活字版印刷效率高的内容,可知,只印两三本不算简便,印数十、成百上千本,极为神速。并且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可确定标志性词语是“极为神速”“瞬息可就”。
    48.在介绍活字印刷的方法和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活”字,而字里行间,却无不在说明一个“活”字。“每字为一印”,字印独立,不像雕版那样所有的字都死死地雕在一块板,可见使用灵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用胶泥)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足见制字取材容易,简便灵活;字数少则“每字为一印”,多则“二十余印”,无则“旋刻之”,可谓机动灵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谓快速灵活;拆版时,“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何等轻省灵活……一个“活”字,贯穿了活版印刷的全过程。
    【参考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相关试卷

    专题11: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1: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原卷+解析),文件包含期末考点专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期末考点专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8 作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8 作文(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写作,霍金曾说过,题目,按要求作文,人生路上风景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