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49文化常识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681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49文化常识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681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49文化常识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681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50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49文化常识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49文化常识,共7页。
A.服阕,古代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文中指陈蕃为母亲守丧期满。
B.投传,即投弃符信,陈蕃因与刺史周景意见不合而转投他人。
C.表,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D.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食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戎、南蛮、北狄和西夷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相同。
D.税驾,指解下驾车的马,停车,有休息或归宿之意。释义犹“解驾”。李斯这句话是认为物极则衰担忧自己日后的下场。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后西入关。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主父为郎中,一岁中四迁偃。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A.长短,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
B.《易》《春秋》,古代儒家经典,和《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C.结发,称童年或年轻为“结发”;也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的古礼。
D.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袭祖将丰乐亭侯。时虏寇陇右,以预为安西军司,给兵三百人,骑百匹。虏兵强盛,石鉴时为安西将军,使预出兵击之。预以虏乘胜马肥,而官军悬乏,宜并力大运,须春进讨。鉴大怒,复奏预擅饰城门官舍,遣御史槛车征诣廷尉。以预尚主,在八议,以侯赎论。其后陇右之事卒如预策。(节选自《晋书·杜预传》,有删改)
A.尚,原意有“侍奉”之意,后引申出“专指娶公主为妻”的意思,意为“侍奉公主”。
B.槛车,指用栅栏封闭的车,可以用于囚禁犯人或者是装载猛兽。在文中指囚车。
C.廷尉,官职名,战国时秦国开始设置,秦汉沿设,主管人事任免和修订律令等有关事务。
D.八议,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中,将兴伐吴之役,兖州举隆才堪良将。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唯马隆自请讨虏。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三千五百人,因请自至武库选杖。(节选自《晋书·马隆传》,有删改)
A.刺史,最初为监察官名,汉成帝时改称州牧,职权扩大,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B.羌戎,泛指我国古代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羌与戎均是古时分布于西域的少数民族。
C.河西,在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之西,也可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D.武库,指古代收藏兵器的仓库,旧时也用来称誉一个人学识渊博,干练多能。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沐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读书。太祖爱之。历官后军左都督。建文元年嗣侯,就镇,亡何,思伦发死,诸蛮分据其地,晟讨平之。以其地为三府二州五长官司,麓川遂定。初,岷王封云南,不法,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归藩,(岷王)益骄恣。晟稍持之。仁宗立,加太傅,铸征南将军印给之。沐氏继镇者,辄予印以为常。(节选自《明史·沐晟传》,有删改)
A.太祖,文中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谥号,谥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B.长官司,地方政权机构名。元朝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又称“蛮夷长官司”。
C.归藩,指回到封地。藩即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被分封的人称为藩王。
D.太傅,古代职官,始于西周,秦朝时期曾被废止,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孙梦观,字守叔,庆元府慈溪人。知嘉兴府。轮对,极言:“风宪之地,未闻有十八疏攻一竦者。封驳之司,未闻有三舍人不肯草制者……”当路者滋不悦。出知泉州兼提举市舶,改知宁国府。召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权吏部侍郎。俄而梦观得疾,口授遗表,不忘规谏,遂卒。帝悼惜久之,赙银帛三百。(节选自《宋史·孙梦观传》,有删改)
A.“舍人”是官名,负责诏诰呈奏之事,与“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中的“舍人”同义。
B.“国子祭酒”是古代官名。国子指国子监,是朝廷设立的最高学府,祭酒即其主管官员。
C.“表”是古代臣子呈报给皇帝的文书种类之一,一般用以陈述衷情,如李密的《陈情表》。
D.“赙”指用财物助办丧事。文中指孙梦观死后,皇帝赐予银帛帮助他家治丧,以示恩宠。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乾元二年,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A.门荫:也称作“恩荫”,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制敕: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銮舆: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专项练49 文化常识
1.B B项,“陈蕃因与刺史周景意见不合而转投他人”理解错误。转投,指弃官、辞职。“转投他人”在文中没有依据。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后来遭遇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征召他任别驾从事,陈蕃因与其意见不合,辞官离开。太尉李固上表举荐陈蕃,(陈蕃)升迁为乐安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抗旨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以极刑。陈蕃上书救李云,因此事获罪被罢免回到家乡。永康元年,汉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灵帝即位,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辞让,最终没有受封。
2.B B项,应该是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了廷尉。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3.A A项,“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错。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
【参考译文】
主父偃是齐地临菑人,学习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的学说,晚年才开始学习《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西入函谷关。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了,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封他为郎中,一年四次升迁他的官职。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说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我从束发游学以来已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肯收留我,宾客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经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4.C C项,廷尉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务,并不主管人事任免。
【参考译文】
杜预,字元凯,是京兆杜陵人。文帝继位,杜预娶文帝妹妹高陆公主为妻,成家(后)被任命为尚书郎,继承祖父丰乐亭侯的爵位。当时胡虏侵扰陇右一带,皇帝让杜预担任安西军司,派兵三百人,百余匹马。当时胡虏兵强盛,石鉴为安西将军,使杜预出兵击胡虏。杜预认为胡虏乘得胜之势,马匹肥壮,而官军孤悬敌境而又困乏,应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春天才能进讨。石鉴大怒,又奏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派御史槛车将杜预囚送廷尉。因为杜预妻是公主,符合刑法中八种减刑的条件,判定以侯爵赎其罪。此后陇右的军事情况和杜预分析策划的完全一样。
5.B B项,“泛指我国古代西南部的少数民族”错,应为“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参考译文】
马隆字孝兴,是东平平陆人。马隆年轻时聪明勇敢,喜好树立名誉和节操。曹魏时兖州刺史令狐愚因事获罪被处死刑,全州没有敢收葬他的人。马隆以武官的身份假称自己是令狐愚的门客,用自己的钱财出殡和埋葬令狐愚,守丧三年,(在墓地旁)成行地种植松树和柏树,守丧礼结束才回家,整个兖州把这件事当成传颂称道的好事。泰始年间,(朝廷)将兴起讨伐吴国的战争,兖州官长举荐马隆的才能可以担任杰出的将领。当初,凉州刺史杨欣与羌族戎族不再和睦,马隆上陈杨欣一定会失败。不久杨欣被敌人杀害,黄河以西(与朝廷)断绝音讯,皇帝常常有顾念西部的忧虑,亲临朝廷理政时叹息说:“谁能替我讨平这些敌人打通通往凉州的道路呢?”朝廷大臣没有回答的。只有马隆自己请求去讨伐敌人。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任命马隆为武威太守。马隆招募了三千五百人,然后请求亲自到军械库挑选兵器。
6.A A项,“太祖”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参考译文】
沐晟,字景茂,年少稳重,寡于言笑,喜好读书。太祖喜爱他。曾任后军左都督。建文元年继承侯位,到镇守地赴任,不久,思伦发死去,各蛮族分割占据他的地盘,沐晟征讨平定了他们。在这一地区设置三府二州五长官司,麓川于是平定。当初,岷王封在云南,违犯法律,被建文帝囚禁。成祖即位,让他回归藩国,他更加骄横恣肆。沐晟稍微约束他。仁宗继位,加封沐晟为太傅,铸造征南将军印赐给他。沐氏继承爵位镇守云南的,就授予印,成为惯例。
7.A A项,“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中的“舍人”指门客。
【参考译文】
孙梦观,字守叔,是庆元府慈溪人。在嘉兴府做知府。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他竭力陈说:“风宪的职位,不曾听说有十八道奏疏攻讦面貌恭谨的人。封驳司,不曾听说有几个舍人不肯草拟制书的……”掌权者非常不高兴。(孙梦观)离开京城掌管泉州兼提举市舶,改掌管宁国府。下诏升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暂时代任吏部侍郎。不久孙梦观得病,口授遗表,不忘以正言劝诫谏诤,不久就去世了。皇帝悼惜了很久,赏赐三百银帛。
8.B 由“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使称制敕”可知,李辅国“代替”皇帝“决天下事”,在遇到“须处分”的情况时,他便需要借助象征皇权的诏书、诏令为自己掩饰,因此此处的“制敕”应是指“皇帝的诏令”。答案选B。
【参考译文】
李岘,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至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改任京兆府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乾元二年,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带在身上。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回到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39文化常识,共6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29文化常识,共6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专项练19文化常识,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