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词语(成语)的运用(原卷+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651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词语(成语)的运用(原卷+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651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词语(成语)的运用(原卷+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651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3:词语(成语)的运用(原卷+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
展开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03 词语(成语)的运用
1.(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夺冠,让人们读懂永不褪色的“拼搏精神”。
B.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翠柏环绕,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庄严肃穆,共同诠释着一种永恒的革命精神。
C.近日,毒教材存在画风诡异、丑化儿童等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D.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品牌近300家,各个展区摩肩接踵,向世人展示设计之美、霓裳之美。
2.(2022春·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纵然怀才不遇,依然直爽达观,借酒浇愁后继续走笔高歌,这是李白留给人们的洒脱背影。
B.从贵州“天眼”到“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星辰大海成为青年一代驰骋的新天地。
C.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考验,这支年轻的队伍并没有被压垮,大家团结协作,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D.画家充分运用传统中国画中的多种构图方式,令画中山峦江河的景致抑扬顿挫,富有韵味。
3.(2022春·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培训要从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总体方向和要求出发,明晰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价值。
B.这里的文字图案,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令人们为之惊叹。
C.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科研力量使我们一直在添加剂领域相辅相成。
D.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4.(2022春·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风、朔雪、冰冻络绎不绝,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连串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B.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C.盛夏时节,该村的百亩荷塘新荷绽放,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人观荷赏景。
D.五彩的纸张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精妙的细节和鲜艳的色彩令人目眩神迷。
5.(2022春·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
B.他对教练的话阳奉阴违,以致于战术运用一团糟,令大家气愤不已。。
C.美国政客就中国粮食援助问题当着全世界的面污蔑中国,结果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不留余地的反击。
D.外头招牌写的是“科技公司”,里面卖的却是运动器材,真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名副其实的商店。
6.(2022春·广东清远·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操场上,凉爽的秋风在捉迷藏,树叶也“沙沙”地在那里匿笑。
B.班长黄明办事稳重,以理服人,同学们对他所说的话都会随声附和。
C.心胸狭隘的人无法容纳不同的意见,这会妨害自己的认知与学习。
D.事实证明,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
7.(2022春·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本学期的班干部竞选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推崇我担任班长一职,我很是感动。
B.父母决不可当着外人的面,毫无顾忌地批评或嘲讽孩子,以免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C.音乐课上老师播放了一段乐曲,里面夹杂着古筝、长笛、吉他等多种乐器声音,大家听得眼花缭乱。
D.新会“小鸟天堂”独木成林的神奇景色令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张目结舌。
8.(2022春·广东韶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医护人员最温暖的嘱咐是;“戴好口罩,保护自己!”
B.他们的争吵越来越激烈,幸好老师从中斡旋,才得以缓和。
C.每年秋高气爽,草长莺飞,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便会迎来秋季迁徙候鸟种群。
D.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9.(2022春·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500余件文物,令人叹为观止。
B.驻美大使的话可谓掷地有声,震耳欲聋,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绝不屈服的态度。
C.漫步龙湖古寨,忽然听到身后几位老人在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D.在《二十年后的我》故事比赛中,小丽的故事编得天衣无缝,谁听了都会以为是真的。
10.(2022春·广东茂名·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迄今为止,我国的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传世古籍方面,我们有标点本《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有标点校注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新编诸子集成》等古籍整理的精品,现在正在进行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本,更是推陈出新之作。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持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A.迄今 B.举世瞩目 C.推陈出新 D.持续
11.(2022春·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新的考古发现,舟山群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余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偏晚阶段。
B.无论是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还是撺掇“饭圈”粉丝“互撕”,都早已让人深恶痛绝。
C.阿富汗战争的戛然而止,是促使欧盟做出于2022年召开防务峰会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D.粤北山区乡村振兴的乐章已经奏响,一栋栋农家洋楼拔地而起,百姓们安居乐业、怡然自得。
12.(2022春·广东茂名·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森林发生了大火,火势蔓延很快,必须马上控制住。
B.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运用夸张和想像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D.每逢质量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13.(2022春·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文段中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走过了山山水水,经历了风风雨雨,游子终于深深懂得,人世间,有一种深情永远无法被(1),那种深情便是故乡母亲对自己隔山隔水的殷殷(2)和声声(3)。不管游子漂泊的船只在哪,不管游子流浪的脚步在哪,游子,永远都不会成为故乡的弃儿。当天地悠悠,红尘滚滚时,当烟雨蒙蒙,灯火阑珊时,当柳枝摇曳,雪花飘飞时,游子的乡愁早已散落在天涯。
A.交换 守护 叫唤 B.替代 守望 叫唤
C.代替 期望 呼唤 D.代表 盼望 呼唤
14.(2022春·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舱外航天服的研发制作可谓精益求精,仅头盔面窗的制作就需要完成47道工序。
B.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以色列方面积极斡旋双方的停火谈判,以色列官员称俄乌谈判进入关键节点。
C.北京冬奥会宣传海报《热情连接世界》将中国结与奥运五环相结合,设计别具匠心。
D.“玉兔”探月、“北斗”组网、“天舟”、“神舟十三号”凯旋、对接等,一个个好消息从太空摩肩接踵而来。
15.(2022春·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D.“兰州玫瑰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特别是开幕那天,游人鳞次栉比。
16.(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科幻迷看来,作者能否在小说中自圆其说是小说成败的很大因素之一。这个比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
B.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C.寒假时,他和大家一起阅读了几本文学著作,可算苦心孤诣,大有收获。
D.中国国家博物馆开设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观众可以买到在设计上别有用心的文创产品。
17.(2022春·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
B.美国政客就中国粮食援助问题当着全世界的面污蔑中国,结果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不留余地的反击。
C.他对教练的话阳奉阴违,以致于战术运用一团糟,令大家气愤不已。
D.外头招牌写的是“科技公司”,里面卖的却是运动器材,真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名副其实的商店。
18.(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弟弟狡黠地看着我,令我浑身不自在,不知道他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B.杨老师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我在上中学时就拜读过她的不少作品。
C.邛泸风景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五一”期间,四面八方的游客接踵而至。
D.在观众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21全国运动会男子100米冠军。
19.(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身边同学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仍漫不经心地看书,丝毫不受影响。
B.面对对方辩友突如其来的提问,他不知所措的答辩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C.这段话好像能自圆其说,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就可以发现有不少漏洞。
D.在繁华的珠江新城,早晨赶着上班的人们接踵而至地在街上匆匆而过。
20.(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让人喜闻乐见的“天宫课堂”向中小学生们展示了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
B.疫情防控政策深入人心,群众在接种点井然有序地排着队参加核酸检测。
C.春天如期而至,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千株桃花齐盛开,游人纷至沓来。
D.因为暴雨红色预警,某校学生现场实习活动戛然而止,从线下转到线上。
21.(2022春·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是以爱为主题的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伴着几声鸟鸣踏进林子,几缕阳光从枝叶间洒落,清晨的林间静谧而美好。
C.广东省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
D.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广东省各市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了一批批脱贫项目。
22.(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辩手的他,在反驳对方观点时,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B.张大爷为邻居写对联,写完后,总是自谦地说:“老朽不才,让大家见笑了。”
C.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D.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原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23.(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看法只是井蛙之见,肤浅得很,说出来怕贻笑大方。
B.春游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不要攀折花木,也不要对草坪纷至沓来。
C.凭借王霜在加时赛震撼人心的惊天一脚远射,中国女足逆转韩国队,闯进东京奥运会!
D.他被突如其来的质疑问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24.(2022春·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庆“网红”洪崖洞、轻轨“穿楼”李子坝等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B.中央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让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犯罪案件得到了及时侦办。
C.美国对华贸易战把华为这样的中国领军科技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D.小区楼下跳舞阿姨们播放的音乐震耳欲聋,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写作业。
25.(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建党100周年的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B.云南省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让一些遭受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奥运会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在《长津湖》影片中,战斗英雄杨根思令人肃然起敬,在压倒性的敌对力量面前,他奋勇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A.褪色:(颜色、痕迹等)慢慢变淡或消失。此处形容“拼搏精神”永不消失,使用正确;
B.诠释:说明;解释。此处形容纪念碑和史纪念馆一起说明革命精神,使用正确;
C.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此处形容因毒教材存在画风诡异、丑化儿童等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被推上了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位,使用正确;
D.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此处形容展区,对象错误;使用不当;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A.达观:心胸开朗,见解通达。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驰骋:指在某一领域,纵横自如,充分发挥才能。星辰大海成为年轻一代施展才华的舞台,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接踵而至: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形容困难和考验一个接一个到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用来形容声音,不能形容“景致”,使用错误;
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A. 明晰:清楚,明确。符合语境;
B. 蕴含:包含在内。符合语境;
C.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此处用词不当,不能用作“我们”的谓语,应用“独占鳌头”;
D. 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符合语境;
故选C。
4.A
【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用在此处不合“大风、朔雪、冰冻”的语境,可改为“接踵而至”。使用错误;
B.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
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D.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使用正确;
故选A。
5.D
【详解】考查成语运用。
A.萌发:发芽。正确;
B.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正确;
C.污蔑:歪曲事实,造谣诽谤,败坏他人的名誉。正确;
D.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这里应用“名不符实”,名声与实际不符;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匿笑:意思是暗中偷笑;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B.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此处褒贬失当,与“办事稳重,以理服人”矛盾,不符合语境;
C.狭隘: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D.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推崇: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能形容被推荐当班长,使用有误;
B.顾忌:因有顾虑,不敢大胆说话或行动。使用正确;
C.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能形容听到的感受,使用有误;
D.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不能形容游客们看到独木成林的神奇景色的感受,使用有误;
故选B。
8.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嘱咐:叮嘱,吩咐。符合语境;
B.斡旋:调解,调停。符合语境;
C.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和后文的“秋季”情境不符;
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符合语境;
故选C。
9.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叹为观止:多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使用正确;
B.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这里不是形容声音大,而是形容说话很有气势,能唤醒人们,应改为“振聋发聩”;
C.人情世故:意思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使用正确;
D.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使用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迄今:意为至今、到现在。与“为止”搭配恰当。使用正确;
B.举世瞩目:意思是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形容“成绩”合适。使用正确;
C.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形容“现在正在进行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本”合适。使用正确;
D.持续:指延续不间断,与“中华文脉”搭配不当,可改为“赓续(意思是继续)”。使用不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A.追溯: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此处形容探索舟山群岛的历史根源,使用正确;
B.撺掇:鼓动别人(做某事);怂恿。此处形容怂恿“饭圈”粉丝“互撕”,使用正确;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形容阿富汗战争突然停止,使用不当;
D.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此处形容百姓们因乡村振兴高兴而满足,使用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蔓延,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形容火势发展的很快,符合语境;
B.馈赠,本义是以食物送人,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此处用来表现大自然无偿给人类的风景,符合语境;
C.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此处用来赞美李白的诗歌,符合语境;
D.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含褒义。本句是说“不法商贩”的行为的,含贬义,所以该词用在本句不合适。
故选D。
1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
交换:彼此把自己的给对方。代替:事物之间代为替换,以此换彼,并起到彼的作用。代表: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替代:指以乙换甲,并起原来由甲或应该由甲起的作用。
根据“深情”“永远”的提示,这里表示无法被代替,选“代替”恰当。
第二空:
守护:守卫保护。守望:看守瞭望。期望: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希望。盼望:热切地希望。
根据“故乡母亲对自己”的提示,这里表示母亲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希望,选“期望”恰当;
第三空:
叫唤:意思是大声叫喊;招呼,召唤。呼唤:呼喊,呼叫;召唤,差使等。
根据“声声”的提示,这里表示故乡母亲对游子的声声呼唤。选“呼唤”恰当。
故选C。
14.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根据词义、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分析作答。
A.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斡旋:调解;扭转僵局。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不能用来形容好消息,用错对象。
故选D。
15.D
【详解】本题为考查词语正确运用能力。
A.诘难:谴责问罪。符合语境。
B.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符合语境。
C.激变:指急剧变化。符合语境。
D.鳞次栉比: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形容建筑物等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游客。不符语境。
故选D。
1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正确,自圆其说:意思是指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句中指作者能不能说法前后一致是小说成败的很大因素之一,符合语境;
B.有误,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句中修饰魔术的精彩让人感叹和惊讶,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不可思议”;
C.有误,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与前面“阅读”相矛盾,使用不正确;
D.有误,别有用心:含贬义,指心中另有算计,一般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应换为“别出心裁”。
故选A。
17.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这里用来指新笋发芽,使用恰当。
B.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这里用来指美国政客捏造事实,败坏中国的名誉,使用恰当。
C.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这里用来指“他”表面上听取教练的话,实际上不那样做,导致“战术运用一团糟”,使用恰当。
D.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句中的本意是想说这家“科技公司”名声与实际不符,应改为“名不副实”,使用不恰当;
故选D。
18.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狡黠:诡诈,狡猾,作褒义词时形容人古灵精怪,机灵。句中形容弟弟的古灵精怪,符合语境;
B.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受某某人指点。句中指对老师的尊敬,符合语境;
C.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句中形容游客们来往不觉,符合语境;
D.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句中属于望文生义,不符合语境;
故选D。
19.C
【详解】A.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不符合“丝毫不受影响”的语境,使用错误;
B.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不符合“他的答辩赢得了全场的掌声”的语境,使用错误;
C.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这里形容“这段话”,使用正确;
D.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不符合“人们在街上匆匆而过”的语境,使用错误;
故选C。
20.D
【详解】A.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正确;
B.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次序,一点也不混乱。正确;
C.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正确;
D.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用于“活动停止”,错误;
故选D。
21.C
【详解】A.“伫立”长时间地站着。与后文中“千年”相符;
B.“静谧”安静。前文中“几声鸟鸣”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林间的安静,符合语境;
C.“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用来形容“自然风景”不恰当;
D.“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因为“脱贫项目”要根据具体情况谋划实施,所以该词符合语境;
故选C。
22.A
【详解】A.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贬义词,与“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相矛盾,用在此处不恰当;
B.老朽:谦辞,老年人的自称。这里张大爷谦称自己,使用正确;
C.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这里形容大家都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使用正确;
D.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这里形容昆虫都隐藏起来了,使用正确;
故选A。
23.B
【详解】A.“贻笑大方”意思是让内行笑话,此处形容因为自己的看法肤浅害怕说出来被别人笑话,使用正确;
B.“纷至沓来”意思是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不能用于形容对草坪的踩踏,使用不正确;
C.“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此处指王霜精彩的一脚远射让中国女足闯进东京奥运会,人们为之感到震动,使用正确;
D.“不知所措”意思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此处形容他面对别人的质疑时很窘迫,使用正确;
故选B。
24.B
【详解】A.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来形容犯罪案件,用错对象;
C.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25.B
【详解】A.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正确;
B.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写“野生动物”;
C.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正确;
D.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正确;
故选B。
专题02 词语和成语运用(原卷+答案解释)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02 词语和成语运用(原卷+答案解释)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共23页。
专题02 词语、成语的运用-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词语、成语的运用-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全国通用),共17页。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湖北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湖北专用),共12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