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肥胖、高血压、龋齿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绵白糖、冰糖、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
B.人体长期摄糖过多,糖类会大量转化为脂肪
C.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应控制饮食不摄入糖类物质
D.市场上含糖量较高的碳酸饮料,应尽量减少饮用
2.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单链RNA病毒,其表面有囊膜和蛋白质,其中刺突蛋白可被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识别,然后囊膜和细胞膜融合,整个病毒进入肺泡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中腺嘌呤与脱氧核糖相连接
B.ACE2受体识别刺突蛋白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毒株有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不同
D.病毒的刺突蛋白的合成需要肺泡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
3.新型“海水稻86”是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86”有两种方式实现耐盐碱:一是“避盐”,即通过某些方式排出,该过程受细胞呼吸影响;二是“耐盐”,即将进入细胞内的盐离子集中储存于液泡等处。下列有关“海水稻86”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水稻86”细胞排出有毒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B.普通水稻的根细胞在盐碱地环境中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C.“海水稻86”“耐盐”是因为盐离子储存在液泡中,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避免渗透失水
D.“海水稻86”对于盐离子的“避盐”和“耐盐”的选择,体现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4.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甲同学将若干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在四只烧杯中盛入pH分别为5、7、9、11和相同浓度的H2O2溶液;将上述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见图甲),实验结果见图乙。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 B.因变量为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时间
C.该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pH=11时最高 D.该实验需确保各组滤纸大小和形状相同
5.研究发现,PKR(一种RNA依赖性蛋白激酶)可参与调节由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PKR可以使真核细胞内的翻译模板磷酸化,引起细胞自身及病毒的翻译过程停滞,导致细胞逐渐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KR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机体清除病毒
B.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内的PKR会诱导宿主细胞逐渐凋亡
C.PKR参与的细胞凋亡属于细胞被动死亡,不受遗传因素的控制
D.PKR可使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从而提前终止翻译
6.“蓺之荏菽(大豆),荏菽旆旆(茂盛)”,数千年前,大豆就作为“五谷”之一广为种植。野生型大豆荚果小、种子小,经过驯化后,大豆荚果变大,籽粒肥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驯化使大豆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驯化使控制大豆种子大小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C.大豆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协同进化
D.现代大豆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是获得性遗传的证据
7.转录因子ATF7与许多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有关,低蛋白饮食可使精原细胞中的ATF7出现磷酸化从而使其结构松散,ATF7结构改变又会导致组蛋白的甲基化程度降低进而影响精原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转录,这种改变在精子中能维持并遗传给子代,使后代出现代谢性疾病。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中的ATF7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ATP的合成
B.甲基化导致DNA分子的碱基序列改变而引发基因突变
C.加大蛋白质的摄入会使组蛋白的甲基化程度进一步降低
D.DNA甲基化程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其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
8.调查发现高龄产妇会加剧婴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在20~24岁时,患病率为1/1490,到40岁为1/106,49岁为1/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产妇年龄增加,卵子形成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概率增加
B.21三体综合征患儿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多余的1条21号染色体来自母亲
C.通过显微镜观察胎儿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可初步筛查21三体综合征患儿
D.与孕晚期相比,孕妇在孕早期接触辐射、药物等有害因素更易导致胎儿患遗传病
9.茉莉酸(JA)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含量极少但作用具有多效性,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促进叶片脱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下列有关J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适宜浓度的JA处理扦插的枝条,可提高扦插繁殖的成功率
B.JA可能通过促进与乙烯生成有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乙烯的合成
C.JA与其他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D.JA属于植物激素,具有多效性,但不具有高效性
10.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团队对葡萄糖转运膜蛋白(简称GLUT1,能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下列关于GLUT1推断错误的是( )
A.GLUT1的结构改变可导致人体糖代谢发生障碍
B.胰岛素可能通过影响GLUT1的含量调节人体细胞的血糖代谢
C.线粒体膜上不存在GLUT1
D.代谢旺盛的细胞,膜上GLUT1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少
11.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活动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香蕉果肉放入研钵中,倒入95%的酒精进行充分研磨
B.在漏斗中垫上滤纸,将研磨液过滤入离心管中
C.经离心,取上清液倒入冷酒精的小烧杯中
D.在含有絮状物的试管中加入亚甲基蓝,进行水浴加热显蓝色
12.生态养殖模式包括立体养殖、食性互补养殖等模式。上菜下鱼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养殖模式;鱼类与甲壳贝类、肉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混养是常见的食性互补养殖模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立体养殖和食性互补养殖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和资源
B.“上菜”可以吸收鱼塘水中的无机盐,控制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
C.食性互补养殖模式促进了鱼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D.上菜下鱼立体养殖模式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13.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据通报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2010~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总人口性别比(男/女)为105.0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数据是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所得,可有效判断我国人口种群特征
B.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性别比例进一步失衡,应严禁胎儿的性别鉴定
C.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0至14岁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程度将有所缓解
D.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我国人口增长率在降低,人口总数将在未来出现峰值
14.下列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前和最后一次划线后都需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
B.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C.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结果较真实值低
15.2017年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我国诞生,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意义非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猴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分裂
B.克隆猴体内存在不同种类细胞的原因是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C.克隆猴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克隆猴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衰老的现象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的细胞,医学家们正在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顽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C.同一生物个体中,神经细胞与干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不相同
D.干细胞包括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17.哺乳类动物一生中DNA甲基化水平有着显著变化:在受精卵最初几次卵裂中,去甲基化酶清除DNA分子上几乎所有从亲代遗传下来的甲基化标记;在胚胎植入子宫时,一种新的甲基化遍布整个基因组,构建性甲基化酶使DNA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甲基化模式,一旦细胞内新的甲基化模式建成,将通过维持甲基化酶以“甲基化维持”的形式将新的DNA甲基化模式传递给所有子细胞DNA分子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
B.若没有维持甲基化酶,DNA经多轮复制后,DNA将会出现被动去甲基化
C.同卵双生子的表型不同,可能是由于DNA甲基化导致的
D.DNA甲基化导致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18.腹泻、呕吐、烧伤均可导致机体出现低渗性失水。低渗性失水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使血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渗性失水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低渗性失水时,醛固酮调节使Na+的重吸收增多
C.血钠下降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D.血钠过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使血容量减少
19.气候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超出种群忍受范围的环境条件可能对种群产生灾难性影响,影响种群内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迁移和散布,甚至会导致局部种群的毁灭。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案例是( )
A.蚜虫往往在干旱年份大量繁殖,大雨之后剧烈减少
B.某种太阳鱼,在遇到过多的同种太阳鱼卵或幼鱼时,就会将它们吃掉
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某些啮齿类动物的种群数量与降雨量有着直接关系
D.食物不足时,雌性松鼠有20%~30%不繁殖,繁殖者年产仔量明显减少
20.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细胞悬液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C.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D.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对某种果树叶片光合作用有关指标的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叶片暗处理24小时后测定得到单叶片质量。研究表明,即使在气温相同条件下,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呼吸速率也不同。
(1)实验室里选取刚采摘的新鲜叶片(去除叶脉、叶梗)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对于滤液细线的处理操作规范,且所用滤纸干燥,最终实验结果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是 (答出两点)。
(2)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 中。据表中数据可知,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若将上部叶片进行遮光50%处理(其他环境条件与未遮光时相同),遮光后净光合速率为0.20μml·m-2·s-1,那么,与未遮光时相比,水在光下的裂解速率 (填“增大”“基本不变”或“减小”)。
(3)间歇光是一种人工光源,能够实现极短时间的照光和极短时间的黑暗轮番交替,光和暗的时间均为几十毫秒至几百毫秒。结果发现,用一定量的光照射果树叶片,间歇照射比连续照射的效率要高,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体温调定点是人的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进而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导致发热。图1为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 ℃的调节过程,图2为发热过程中体温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 产生兴奋,引起激素甲 分泌增加,此激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甲状腺。正常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相对稳定,原因是 。
(2)图2中AB段病人常表现为“害冷”、“打寒战”等症状,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 ℃左右,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 产生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冷觉。若持续高烧人体会出现脱水现象,使 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 ,尿量减少。
(3)退烧时体温下降,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Ⅰ.福禄桐是一种较大型的观叶植物,其叶形的心形与扇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基因D/d控制。现用一株心形叶植株和一株扇形叶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福禄桐是两性花植物,杂交过程和豌豆类似,其基本步骤为 ,该实验设计原理遵循基因的 定律。
(2)完善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一: ,由此可判断心形叶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实验二:让心形叶植株和扇形叶植株杂交。
(3)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实验一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心形叶植株为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若未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
②若实验二的后代全表现为心形叶,则亲本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扇形叶,则亲本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后代中既有心形叶植株又有扇形叶植株,则 (填“能”或“不能”)判断出亲本心形叶和扇形叶的显隐性。
Ⅱ.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羽的芦花性状(B)对非芦花性状(b)为显性。
(4)一只发生性反转的芦花母鸡(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与一只正常的非芦花母鸡交配,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WW不能存活)。
24.(9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迁入率 ②种群密度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营养级中,乙所同化的能量还可用于自身的 。
25.(13分)抗凝血酶Ⅲ蛋白是一种人体血浆蛋白,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液性疾病的治疗。下图为培育转基因绵羊获得抗凝血酶Ⅲ蛋白的流程图。请回答:
(1)为了获取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可以先采集人的血液,提取总RNA作为模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作用下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使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在过程①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为实现抗凝血酶Ⅲ基因能在转基因绵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应让该基因和 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结合在一起。若要检测该基因是否在转基因绵羊中表达,常采用的方法是 。
(3)过程③中,一般要用 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并将其培养到 期进行去核。
(4)过程④中采用的技术是 ,过程⑦移植后的胚胎在受体子宫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 。
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
1.C 绵白糖、冰糖是蔗糖,蔗糖属于二糖,纤维素是多糖,二糖和多糖都属于糖类,A正确;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人体长期摄糖过多,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B正确;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在平时生活中,应适当摄入糖类物质,C错误;多数碳酸饮料含糖量较高,过量饮用会导致肥胖,故应减少饮用,D正确。
2.D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ACE2受体识别刺突蛋白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差别的根本原因是核酸的不同,C错误;病毒增殖过程中,合成病毒刺突蛋白所需原料、能量及合成场所都是由宿主细胞(肺泡细胞)提供的,D正确。
3.A 根据题干信息:“避盐”,即通过某些方式排出,该过程受细胞呼吸影响,说明“海水稻86”细胞排出有毒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普通水稻的根细胞在盐碱地环境,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耐盐”,即将进入细胞内的盐离子集中储存于液泡等处,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得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避免渗透失水,C正确;对于成熟植物细胞来说,物质进出细胞,主要是指物质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体现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4.C 四只烧杯中盛入pH分别为5、7、9、11和相同浓度的H2O2溶液,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 ,A正确;因变量为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时间,B正确;由图乙可知,pH=11时,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时间较长,说明此条件下酶的活性较低,C错误;滤纸大小和形状属于无关变量,该实验需确保各组滤纸大小和形状相同,D正确。
5.A PKR可抑制翻译过程,有利于机体清除病毒,A正确;PKR是宿主细胞合成的,不是病毒含有的,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PKR参与的细胞凋亡属于基因程序性死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C错误;PKR仅仅是使翻译模板磷酸化引起细胞自身及病毒的翻译过程停滞,不会使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错误。
6.A 驯化是对大豆进行定向选择,因此驯化使大豆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大豆相关性状的变化发生在大豆种群范围内,而协同进化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现代大豆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是选择的结果,不符合人类需求的性状被淘汰,符合人类需求的性状被保留,并非获得性遗传,D错误。
7.D ATF7磷酸化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磷酸基团,A错误;甲基化不会改变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因此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错误;由“低蛋白饮食可使精原细胞中的ATF7出现磷酸化从而使其结构松散,ATF7结构改变又会导致组蛋白的甲基化程度降低”可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维持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C错误;DNA甲基化不会影响碱基序列,转录过程中配对的方式依然是A与U配对,T与A配对,C与G配对,G与C配对,D正确。
8.B 据题意可知,高龄产妇会加剧婴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原因可能是随产妇年龄增加,卵子形成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概率增加,A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儿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多余的1条21号染色体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父亲,B错误;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胎儿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进行初步筛查,C正确;孕早期细胞分裂旺盛,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胎儿发生基因突变,孕晚期胎儿已基本发育完全,受外界有害因素影响较小,D正确。
9.D JA可以促进不定根的形成,说明其能提高扦插繁殖的成功率,A正确;JA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说明其可能通过诱导与乙烯生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B正确;JA可以促进叶片脱落,脱落酸也能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可见JA与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JA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应该是由植物细胞产生的,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属于植物激素,激素都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性,D错误。
10.D GLUT1的结构改变,影响葡萄糖的运输,可导致人体糖代谢发生障碍,A正确;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可能通过影响GLUT1的含量调节人体细胞的血糖代谢,B正确;线粒体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所以线粒体膜上不存在GLUT1,C正确;代谢旺盛的细胞,其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D错误。
11.C 把香蕉果肉放入研钵中,倒入研磨液进行充分研磨,A错误;在漏斗中垫上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过滤入离心管中,B错误;经离心,取上清液倒入体积是上清液两倍的冷酒精的小烧杯中,C正确;在含有絮状物的试管中加入二苯胺,进行水浴加热显蓝色,D错误。
12.D 由题意可知,立体养殖和食性互补养殖,使鱼类与甲壳贝类、肉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混养,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和资源, A 正确; 上菜下鱼的养殖模式中,其中“上菜”可以充分利用鱼塘水中的无机盐,鱼类也能以藻类为食,所以有利于控制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 B 正确; 食性互补养殖模式提高了鱼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度,促进了鱼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C 正确;上菜下鱼立体养殖模式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13.D 上述数据是普查结果,不是抽查的结果,A错误;根据题意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较2010年下降,说明性别比例失调有所缓解,B错误;根据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可见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C错误;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我国人口增长率在降低,人口总数可能在未来出现峰值,D正确。
14.C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接种时留下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通过多次划线后,得到单个的菌落;划线结束后仍要灼烧接种环,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A正确;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B正确;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C错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结果较真实值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有一个菌落,D正确。
15.B 克隆猴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分裂,如一些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不能继续分裂,A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克隆猴体内存在不同种类细胞的原因是各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发生了细胞分化,B错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抑制,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正确;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克隆猴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衰老的现象,D正确。
16.ABD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通过细胞分化,可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A正确;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分化成成年动物的各种组织、器官,故可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B正确;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和干细胞均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干细胞包括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D正确。
17.ABC 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使某些基因不能表达,A正确;由题意可知,去甲基化酶清除DNA分子上的甲基化标记,而构建性甲基化酶使DNA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甲基化模式,故若没有维持甲基化酶,DNA经多轮复制后,DNA将会出现被动去甲基化,B正确;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是由于DNA甲基化导致的,C正确;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不影响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故DNA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错误。
18.BCD 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就会减少,肾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有利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A错误;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B正确;血钠下降时,神经和肌肉受到刺激后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Na+会减少,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C正确;血钠过低,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可导致组织液减少,血容量减少,D正确。
19.AC 蚜虫的繁殖受降雨量的影响,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发育、生殖等,A符合题意;太阳鱼在遇到过多的同种太阳鱼卵或幼鱼时,就会将它们吃掉,这属于种内竞争,属于生物因素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某些啮齿类动物的种群数量与降雨量有着直接关系,降雨量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C符合题意;当食物不足时,雌性松鼠有20%~30%不繁殖,从而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种群数量下降,这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D不符合题意。
20.CD 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细胞悬液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以分解组织细胞间的蛋白质,得到单个细胞,A正确;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正确;为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错误;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单层细胞,D错误。
21.答案:(1)研磨叶片时没有加入碳酸钙、叶片研磨不充分
(2)NADPH和ATP 上部叶片总光合色素含量高,转化光能更多;气孔导度大,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减小
(3)由于光照时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多于暗反应的消耗,光反应停止时,暗反应还能进行,故间歇照射比连续照射的效率要高
解析:(1)选取刚采摘的新鲜叶片(去除叶脉、叶梗)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对于滤液细线的处理操作规范,且所用滤纸干燥,最终实验结果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研磨叶片时没有加入碳酸钙、叶片研磨不充分。(2)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NADPH和ATP中;据表中数据可知,上部叶片总光合色素含量高,转化光能更多;气孔导度大,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故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上部叶片单叶片面积小于下部叶片,上部单叶片质量大于下部叶片,故其呼吸速率小于下部叶片呼吸速率。若将上部叶片进行遮光50%处理(其他环境条件与未遮光时相同),遮光后净光合速率为0.20μml·m-2·s-1,与未遮光时相比,由于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强度也降低,水在光下的裂解速率减小。(3)由于光照时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多于暗反应的消耗,光反应停止时,暗反应还能进行,故间歇照射比连续照射的效率要高。
22.答案:(1)体温调节中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体液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2)冷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析:(1)据图可知,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调定点上调至38.5 ℃左右。同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进而使产热增多。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因此正常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相对恒定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2)由于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 ℃左右,低于调定点的温度刺激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病人会出现如图AB段“寒冷”、“打寒战”等症状。如果在高烧下人体出现脱水现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尿量减少。(3)退烧时,机体通过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从而导致体温下降。
23.答案:(1)对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分离 (2)让心形叶植株自交 (3)杂合子 DD或dd DD dd 不能 (4)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
解析:(1)福禄桐是两性花植物,杂交过程和豌豆类似,其基本步骤为:对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判断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有自交和杂交,由于福禄桐是两性花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可以让心形叶植株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若不出现,则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3)①若实验一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心形叶植株为杂合子;若未出现性状分离,由于未知显隐性,所以亲本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DD或dd;②实验二:让心形叶植株和扇形叶植株杂交,若实验二的后代全表现为心形叶,则心形为显性性状,亲本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DD;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扇形叶,则扇形叶为显性性状,那么亲本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dd;若后代中既有心形叶植株又有扇形叶植株,不论哪个性状是显性,结果都相同,所以不能判断出亲本心形叶和扇形叶的显隐性。(4)控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一只发生性反转的芦花母鸡(性染色体组成不变)(基因型为ZBW)与一只正常的非芦花母鸡(基因型为ZbW)交配,WW不能存活,后代的基因型有ZBZb、ZBW、ZbW,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是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
24.答案:(1)生产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①② (5)甲 生长、发育及繁殖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等被生产者重新利用。(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等,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因此①迁入率和②种群密度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特征,而③互利共生和④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5)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是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乙同化的能量还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25.答案:(1)反转录(或逆转录) (2)乳腺蛋白基因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3)促性腺激素 减数分裂Ⅱ中 (4)显微注射法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1)由mRNA得到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在反转录酶(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进行。(2)在过程①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为实现抗凝血酶Ⅲ基因能在转基因绵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应让该基因和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结合在一起。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属于翻译水平的检测,采用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3)超数排卵一般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并将其培养至减数分裂Ⅱ中期进行去核。(4)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后,移植后的胚胎在受体子宫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项目
单叶片面
积/(cm)2
单叶片质
量/(g干重)
总光合色素含
量/(mg·g-1鲜重)
气孔导度/
(mm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l·m-2·s-1)
上部叶片
50
1.08
4.16
0.23
0.25
中部叶片
54
1.04
3.60
0.17
0.15
下部叶片
61
1.01
3.21
0.12
0.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三,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二,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