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动物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 海葵 B. 水螅 C. 涡虫 D. 珊瑚虫
2. 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河蚌的贝壳--游泳 B. 蝗虫的气管--呼吸 C. 蜥蜴的鳞片--保护 D. 家鸽的羽毛--飞行
3. 下面所示的是常见的几种软体动物,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 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 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D. 海水和淡水中都有软体动物生活
4. 下列事实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 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 B. 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
C. 几头狮子围捕一只羚羊 D. 一群猕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5. 我国居世界首位的植物资源是( )
A. 裸子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藻类植物
6. 下列哪幅图表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
A. B.
C. D.
7. 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 )
A. 种 B. 科 C. 目 D. 属
9. 如果你希望了解蜜蜂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应从以下哪本书中查找比较方便?( )
A. 生物学 B. 无脊椎动物 C. 动物学 D. 昆虫学
10. 在科学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中,他设计的唯一变量是( )
A. 温度不同
B. 肉汤的新鲜程度不同
C. 放置的时间不同
D. 空气的洁净程度不同
11. 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B. 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C. 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 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12. 雨后,常见地面上有蚯蚓,是因为( )
A. 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 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 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 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13. 下列植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 葫芦藓和水稻 B. 玉米和肾蕨 C. 小麦和玉米 D. 向日葵和水绵
14.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B. 火山爆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
C. 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滥捕、乱伐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D. 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的
15. 王丽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已对7种动物中的6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待区分的生物
大雁、野兔、蝗虫、青蛙、蚯蚓、蜘蛛、鲫鱼
类别1
青蛙、大雁、野兔
类别2
蝗虫、蚯蚓、蜘蛛
A. 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 其分类标准是脊柱的有无
C. 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D. 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2中
16. 每到夏季,如果保存方法不当,吃剩的饭菜容易腐败变质。其根本原因是( )
A. 环境温度过高 B. 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C. 食物含水量高 D. 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
1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
B. 斑马和马都是马,因此是同个物种中的不同品种
C. 在标牌上给生物进行科学命名一般都是用英文
D. 在各个分类单位中,同种中的生物个体之间亲缘关系最近
18. 我们日常饮用的袋装牛奶,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保存方法?( )
A. 晒制与烟熏法 B. 巴氏消毒法 C. 渗透保存法 D. 真空包装法
19. 如图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三者交叉部分A表示( )
A. 体内有脊柱
B. 卵生
C. 体温恒定
D. 用鳃呼吸
20. 观察图,当你屈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如何运动(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1.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各项活动中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 B. 在草原上大量捕杀狼,保护牛羊
C. 大量围湖造田 D. 大量捕杀麻雀,保护粮食
22. 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是因为在牛奶中加入了( )
A. 乳酸菌 B. 醋酸菌 C. 酵母菌 D. 黄曲霉
23. 关于生物的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B.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4. 请根据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
(1)鸟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______(填“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2)鸟有许多适于飞行的持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______;前肢变成______;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5. 分析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左图梨的腐败是由枯草杆菌引起的,说明枯草杆菌是依靠梨中的 生活的。
(2)右图中的兔子死亡后尸体最终消失,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 作用,使有机物转变成了 、 和 ,又能被植物重新利用。
(3)以上实例说明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了 ,否则动植物残骸会堆积如山。
26. 如图列举了六种生物的名称,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图中部分标号所代表的生物名称:①______、③______、⑤______。
(2)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 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上述六种生物中,与菜豆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______(填生物名称)。
27. 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不同的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个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叫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是,如果把白冠雀幼雏a移到黄莺群中,它却学不会黄莺的叫声。
资料三:今年5月,原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向北跨越了400公里,到达昆明主城附近。云南大学专家介绍,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母象统领整个家族,负责规划象群的觅食时间、地点及行动路线,其他成员相互配合、行动统一。这次的路线偏差,可能是该象群首领经验不足导致。
(1)资料一中,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 。
(2)资料二中,a的鸣叫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通过 获得的。但是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a的体内没有相关的 作为基础。
(3)资料三中,象群存在明显的首领,负责指挥群体活动,说明该群体存在等级制度;其他成员在首领的带领下,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说明该动物群体具有 行为。
28. 甲、乙两同学利用盛有灭菌肉汁蛋白胨固体平面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试分析:
(1)你认为两位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前都必须对培养基进行 ,原因是 。
(3)将手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和快速生长的营养来自于 。
(4)甲、乙两位同学都把自己的实验装置放在28℃环境中培养,原因是 。
(5)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
29.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如图是某小组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时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完成填空。
(1)实验前应使小鼠处 状态。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填“增加”或“减少”),说明在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中, 的积累很重要。
(3)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 。(填“多”或“少”)
(4)为获得准确结果,往往要用2只以上的小白鼠做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B、D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都属于腔肠动物。不合题意;
C、涡虫的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符合题意;
故选:C。
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关键是知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特征来判断动物的类别。
2.【答案】A
【解析】解:A、河蚌的身体柔软,外有贝壳,起保护身体的作用,而不是游泳。,A错误;
B、蝗虫的用气管进行呼吸;B正确;
C、蜥蜴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C正确;
D、家鸽的羽毛适于飞行,D正确。
故选:A。
在生物界中,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些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熟练掌握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特征。
3.【答案】C
【解析】解:A、软体动物的很多种类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例如乌贼、河蚌、鲍鱼等,A正确。
B、软体动物除少数种类生活(如蜗牛)在湿润的陆地环境中外,其它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B正确。
C、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软体动物的贝壳退化,如乌贼,C错误。
D、软体动物大多生活在水环境中,海水和淡水中都有软体动物生活,如河蚌生活在淡水中,鱿鱼生活海水中等,D正确。
故选:C。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一般具有贝壳。
熟记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
4.【答案】A
【解析】解:A、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鸡与鸡之间无明确分工,群体内没有形成组织,不属于社会行为;
B、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
C、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狮子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
D、一群猕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猴子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猴王,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A。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故选:A。
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裸子植物十分丰富,居全世界的首位。
6.【答案】C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就像喂养自己的幼仔一样。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大山雀喝牛奶。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C
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维持生物生存的最基本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行为更有利于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的生存和繁衍。
7.【答案】B
【解析】解: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故选:B。
本题考查骨骼肌的特点和功能。
在运动中,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8.【答案】A
【解析】解: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故选:A。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据此解答.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掌握.
9.【答案】D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蜜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三对足,生两对翅,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因此,在昆虫学中查询比较合适。
故选:D。
(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分类单位和昆虫的主要特征。
10.【答案】D
【解析】解: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是针对生命起源中的自然发生说而设计的,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目的是证明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于空气,而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所以设计的唯一变量是瓶中空气的洁净程度不同
故选:D。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当使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处的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1.【答案】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细菌菌落比真菌菌落小;A正确。
C、细菌、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C正确。
B、D、菌落是肉眼可见的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而且这些集合体必须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B正确,D错误。
故选:D。
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从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因为细菌菌落比真菌菌落小。
关键了解菌落的概念以及各种菌落的特点。
12.【答案】A
【解析】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因此雨后,常见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故选:A。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13.【答案】C
【解析】解:葫芦藓和水稻同属于植物界,葫芦藓属于孢子植物门,水稻属于种子植物门,它们同界不同门;玉米和肾蕨同属于植物界,玉米属于种子植物门,肾蕨属于孢子植物门,它们同界不同门;小麦和玉米同属于禾本科,小麦属于小麦属,玉米属于玉米属,它们同科不同属;向日葵属于种子植物门,水绵属于孢子植物门,它们同界不同门。下列植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同属于禾本科的小麦和玉米。C正确。
故选:C。
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14.【答案】B
【解析】解: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会造成森林面积锐,会使生物的栖息地丧失,A正确。B、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火山爆发、地震发生等自然灾害,不是使生物的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原因,B错误。
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滥捕、乱伐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C正确。
D、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的,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B。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丧失。
今天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此类题目的考点会越来越多。
15.【答案】B
【解析】解:A、大雁、野兔、蝗虫、青蛙、蚯蚓、蜘蛛、鲫鱼鱼中只有野兔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不正确。
B、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表格中的类群1:青蛙、大雁、野兔;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类群2:蝗虫、蚯蚓、蜘蛛。正确。
C、大雁、野兔、蝗虫、青蛙、蚯蚓、蜘蛛、鲫鱼中,大雁属于鸟类,野兔属于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不正确。
D、鲫鱼属于脊椎动物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不正确。
故选:B。
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做这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16.【答案】D
【解析】解:食品腐败变质的本质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分解变化过程。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能够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分解,从而使食品腐败变质。故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故选:D。
所谓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败变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7.【答案】D
【解析】解:A、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个物种就是一种生物,而不是一个生物,A错误。
B、斑马属于马科、马属,只有同种生物才属于同一个物种,斑马和马不属于并列关系,所以它们不是同个物种中的不同品种,B错误。
C、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法,即生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后者为种名,都用拉丁文表示,所以在标牌上给生物进行科学命名一般都是用拉丁文,C错误。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所以在各个分类单位中,同种中的生物个体之间亲缘关系最近,D正确。
故选:D。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掌握生物分类的概念、依据和特点,知道生物命名法的规则,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巴斯德消毒法就是高温消毒,我们平时饮用的袋装牛奶,主要用了巴斯德消毒法,高温杀死其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保存食品的原理,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即可正确解答。
19.【答案】A
【解析】解:A、金鱼、家鸽、白鲸体内都有脊柱,A符合题意。
B、金鱼、家鸽都是卵生。白鲸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B不符合题意。
C、白鲸和家鸽都是恒温动物,金鱼属于变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
D、金鱼用鳃呼吸,白鲸和家鸽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A
【解析】解:大力植树造林,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改善气候,还会使鸟类等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使生态系统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而捕杀狼虽然短时间内保护了牛羊,但也使一些草食性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结果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同样的道理,捕杀麻雀会使农业害虫大量繁殖,反而使农作物减产;围湖造田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
故选:A。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但是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衰退,甚至崩溃,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此题考查了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22.【答案】A
【解析】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它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可见A正确。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酸奶的制作知识,据此答题。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同时也要掌握其它发酵产品的制作知识。
23.【答案】C
【解析】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可见,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1、生物多样性是指干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
2、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保护措施。
24.【答案】脊椎 羽 翼
【解析】解:(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鸟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鸟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利于空中飞行。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故答案为:(1)脊椎
(2)羽;翼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25.【答案】有机物 分解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物质循环
【解析】解:(1)梨的腐败是由枯草杆菌引起的,说明枯草杆菌是分解者,依靠梨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从而使梨腐败变质。
(2)由右图可知,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兔子死亡后的尸体,使遗体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3)以上实例说明,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有机物。
(2)分解;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3)物质循环。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分解者的作用。
26.【答案】流感病毒 松树 扬子鳄 自然保护区 大豆
【解析】解:(1)①无细胞结构,因此是流感病毒;②无种子,因此是孢子植物,③有种子、无果皮,因此是裸子植物-松树,④有种子、有果皮,因此是被子植物,⑤是卵生的动物,因此是扬子鳄,⑥是胎生的哺乳动物,因此是藏羚羊。
(2)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上述六种生物中,只有菜豆与大豆同科同属,所处的分类单位最小,因此二者亲缘关系最近。
故答案为:
(1)流感病毒;松树;扬子鳄。
(2)自然保护区。
(3)大豆。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解答时可以从分类单位以及分类等级方面来切入。
27.【答案】先天性行为 学习 遗传物质 社会
【解析】解:(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资料二中,a的鸣叫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后天学习行为在起作用。不同鸟类的鸣叫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因此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a的体内没有相关的遗传物质作为基础。
(3)资料三中,象群存在明显的首领,负责指挥群体活动,说明这种群体生活属于社会行为。具有这种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故答案为:
(1)先天性行为
(2)学习;遗传物质
(3)社会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特点。
28.【答案】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吗 高温灭菌 杀灭培养基或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接种 肉汁蛋白胨培养基 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乙 乙同学设计的是对照实验
【解析】解:(1)两位同学探究的问题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吗?
(2)实验前要对实验装置和培养基进行高温消毒,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中细菌的污染。
(3)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因此该实验中将手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和快速生长的营养来自于肉汁蛋白胨培养基。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因此实验中应该给细菌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设置可知:乙同学的实验设置合理,因为乙同学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
(1)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吗。
(2)高温灭菌;杀灭培养基或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3)接种;肉汁蛋白胨培养基。
(4)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5)乙;乙同学设计的是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因为实验中如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结果就没有说服力,缺乏可信度。
29.【答案】饥饿 减少 经验 少 A
【解析】解:(1)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正常进行。
(2)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在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很重要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4)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和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实验中要用多只小鼠或重复实验。这种做法称为设置重复组。
故答案为:(1)饥饿。
(2)减少;经验。
(3)少。
(4)A。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本题考查学生对动物的行为分类和获得途径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