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培杰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A. 各地经济交流日益密切B. 货币交叉使用阻碍经济发展
C. 楚币只在长江流域流通D. 区域性货币出现统一的趋势
2.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美国的标志是( )
A. 浮动汇率制的确立B.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C. 金本位制的崩溃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3. 16世纪明朝的赋税改革体现出“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手续简化”的特点。对这一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
A. “赋役合一”的具体办法是摊丁入亩B. “按亩计税”的基础是政府推行均田制
C. “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D. “手续简化”的具体表现是纳庸代役
4. 宋太宗时大幅改革科举制度,若举人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称“弥封”。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有时长达50天,称“锁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参考人员日趋多元B. 考试程序趋向公正C. 官员选拔方式多样D. 防弊措施流予形式
5. 如漫画表明( )
A. 欧洲的社会保障体系助长懒惰行为B. 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
C. 欧洲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不值钱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失败
6. 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曾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这体现了强识( )
A. 带有浓厚的民主共和色彩B. 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C. 英国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D. 责任内阁制下议会制约力强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 君主立宪制B. 总统制C. 责任内阁制D. 君主制
8.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
A. 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B.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 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D. 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9.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B. ②④③①C. ③②①④D. ④②①③
10.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 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 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 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11. 根据所学,如图所示应该填入的时期是( )
A. ①秦汉②隋唐B. ①隋唐②宋元C. ①宋元②明清D. ①先秦②秦汉
12. 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
A. 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B. 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 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D. 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13.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教育近代化起步B. 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 科举制度依然存在D. 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14.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B.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
15. 1531年,安特卫普建立第一家商品交易所;阿姆斯特丹出现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英国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述变化属于新航路开辟后哪方面的影响( )
A. 欧洲商贸中心的变化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世界商业格局的变化D.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采用户籍制度。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敌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悖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共丁租腐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腐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17. 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
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 阅读材料二,指出“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
素。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3) 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货币使用情况来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呈现交叉使用的特征,说明的是各诸侯国之间经济往来频繁,A项正确。
货币交叉使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
根据材料可知,楚币的使用范围已经超过长江流域,排除C项;
材料与区域性货币呈现统一的趋势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的情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金融中心的转移问题,二战后由于西欧主要国家的普遍衰落,所以原来以英国伦敦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解体,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故D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后期浮动汇率制出现,故排除A项。
B项侧重政治领域,故排除。
西方国家1936年8~9月才先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故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的演变。关键信息是: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美国的标志。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张居正进行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故选C项。
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排除A项;
明朝没有实行均田制,排除B项;
明朝没有实行纳庸代役,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考生可根据材料“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手续简化”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赋税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根据材料中避讳考生与考官的“别试”,对考生信息密封“以免考官徇私”的”弥封“以及对受任贡举的“锁院”制度,说明考试程序的规范和严密,其目的是保证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性,故B正确;
材料中选拔方式并不是多样化,仍然是科举考试,故C排除;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防弊措施流于形式说法错误,故D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演进,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中宋朝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科举制自隋唐形成后,为保证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性,在考试形式上日趋严密,其考试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5.【答案】B
【解析】材料漫画信息反映的是由于欧盟过高的福利保障,使欧盟不堪负重,B项正确。
材料与助长懒惰行为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
欧洲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不值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材料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把握。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故A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受政党政治的影响较小,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责任内阁制,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的主旨,并正确把握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内阁对总统有很大的制约权力,内阁实际上掌握国家行政大权,体现了当时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学生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责任内阁制的特征和影响,要搞清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特点。
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中提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因此不能得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不是强调国家卫生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故C项错误;D项中的“开始”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的内容,从中分析得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宋元明时期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
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
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
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
故B正确,ACD错误。
10.【答案】D
【解析】A.从材料中的甩开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看出它抛弃了传统的丝绸之路。
B.材料与国际分工没有关系。
C.当时世界市场只是出现了雏形。
D.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坊市界限明确,宋元时期中国城市商业发展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所以材料中①应该是隋唐时期,②应该是宋元时期,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干的要求。
A、C、D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特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反映出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故选C项;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公民阶层拥有审判权,不是职业法官,排除A项;
雅典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是公民阶层,而罗马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是专业法官和法学家,排除B项;
雅典公民陪审团“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维护的仅仅是公民的法律权益,并不是维护所有人的权益,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把握题干主旨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A与洋务运动有关.故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其它国家中国留学生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趋英国留学人数最多”的结论.故排除B.
1905 年废除科举制.排除C项.
材料“从英国留学归来参加晚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说明传统因素与近代教育的融合,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011年.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14.【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较高,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C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我国的基层自治制度,A项错误;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
材料看不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根据商品交易所、粮食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促进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欧洲商贸中心的变化、世界商业格局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特点:民户立户有严格条件限制;户籍类别多样;等级色彩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背景;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赋役不均现象严重;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变化: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征税时间固定;税收名目简化;税收对象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户籍和税收制度。第一问题和古代户籍制度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结合古代税收制度的特点来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户籍和税收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变化:从边缘到中心地位。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后,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小题2】形式:工厂制度。作用: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小题3】意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来分析;第二问结合“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分析;第三问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小题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小题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分析;第三问结合“农为国本”的两面性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①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