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其绿洲区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目前,该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水土流失②植被退化③土地沙漠化、盐碱化④旱涝灾害频发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2. 黑河下游的弱水河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也日渐干涸,并向荒漠转变。其人为原因主要是()A. 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 B.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 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 上中游流域用水量大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的现象。下图示意石漠化景观。据此完成问题。 3. 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4. 关于石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气候暖湿,岩溶地貌广布 B. 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
C. 地形崎岖,土层厚度较薄 D. 过度放牧,草场破坏严重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形象比喻三江源生态的重要性。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 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 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 B. 图中长江流程长,河源区面积最大
C. 民族众多,人口少,影响经济发展 D. 深居内陆,主要为荒漠和草原景观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服务功能表现为() ①供给服务突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支撑服务突出,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节服务突出,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文化服务突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题。7.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位下降 D. 地质灾害频发8.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实现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利用水资源9. 将全省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读下图,完成问题。 图中Ⅰ区域属于()A. 优先开发区域 B. 限制开发区域 C. 重点开发区域 D. 禁止开发区域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我国西藏、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流石滩地貌。下图为“我国某地流石滩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 流石滩地表岩石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物理风化 B. 化学风化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11. 流石滩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B.云雾缭绕,光照较弱C. 低温期长,风力强劲D. 土壤冻结,有机质多12. 该地植被的主要特征是A. 多板状根、茎花 B. 革质叶片宽阔 C. 根系发达、速生 D. 存在旱生结构达来诺尔(蒙语“诺尔”即“湖泊”)流域面积约40万公顷,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长期以畜牧业为主。达来诺尔流域是一个封闭的高原盆地,整体为“三面环山,一面向沙”,是一个典型的内流湖区。下图为50多年达来诺尔流域围栏放牧的草地面积和湖泊面积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题。13. 关于图中湖泊和草地面积50多年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湖泊和草地的变化面积大致相当 B. 草地面积变化速度总体快于湖泊
C. 草地面积增长先快后慢 D. 湖泊面积逐年下降14. 湖泊面积的变化最可能是因为()A. 围湖种草 B. 大量引湖水灌溉 C. 植被面积增加 D.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目前()A. 我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 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 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 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16. 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 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 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 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 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 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A. 气候干旱与异常 B. 地表崎岖不平 C. 经济活动过度 D. 城市化进程加快18. 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防风固沙 C. 净化空气 D. 美化环境19. 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 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 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 地形崎岖,降水量大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20.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21.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22.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A. ①②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写趵突泉时写道,“池子中间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济南泉水的枯水期,影响泉水喷涌的最直接因素是降雨。历史上喷出流量基本稳定,1971年后出现阶段性停喷。2003年后山东省政府设计退耕还林、绿化引水灌溉等方案,但效果不甚明显。下图为趵突泉补给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3. 指出图中乙代表的区域为()A. 直接补给区 B. 间接补给区 C. 汇集排泄区 D. 直接排泄区24. 推测趵突泉停喷最多的月份()A. 11-12月 B. 1-2月 C. 3-4月 D. 5-6月25. 趵突泉补水恢复到清朝刘鹗所述“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周期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趵突泉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②地势高处的不透水层,需丙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才能回补泉区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补水困难④济南周边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地下水位上升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中的题。泥炭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根系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种土壤中植物难以存活。在泰国上泥岩地区,人们利用一种名叫培地茅(根系深入地下,并向水平方向伸展)的植物来改良土壤。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在雨季来临之前,密集种植培地茅;第二阶段,待培地茅长成后,在种植果树之处挖除培地茅,再植入果树树苗。下面左图示意泰国气候资料,下右图示意培地茅根系景观。(1) 描述泰国的气候特征。(2) 分析泰国泥岩地区种植培地茅能改良土壤的原因。(3) 有专家建议,我国西南地区可引种培地茅来减轻水土流失问题,请说明理由。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辽河流域位于农牧过渡地带,随着人口增长,农作不断侵入牧区,科尔沁草原景观逐渐成为农田、草场与流沙、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镶嵌分布的景观,目前,该区域已成为了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西辽河干流中下游河段自 2001年以来出现断流,且断流天数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材料二:“农光互补”模式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1)从农作侵入牧区角度分析科尔沁草原荒漠化加剧的原因。 (2)分析西辽河断流天数增加的主要原因。(3)试分析该模式对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尔沁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传统的游牧区。清朝中后期,蒙地陆续放垦,大量移民集中移入该地。随着人口大量增长,一度陷入“生态破坏—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河甸村是科尔沁沙地辖区内通过植树造林进而突破生态恶性循环的村庄之一,政府以合作方式进行植树造林,鼓励农户发展农牧相结合的“舍饲养殖”产业,形成了“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如下图)。河甸村主要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林地、草地、湿地80%耕地粮食生产2/320%玉米(精饲料)1/6青玉米秸秆(青贮饲料)1/6(1) 说明游牧业作为科尔沁地区传统农业方式的合理性。(2) 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分析科尔沁地区“生态破坏—贫困加剧”恶性循环。(3) 说明“林-农-牧”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经是湖泊众多、水草丰茂的草原,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演变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地之一。该地区年均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10℃以上活动积温3160℃。下左图为科尔沁沙地所在区域图,下右图为通辽市年降水量分布图。材料二:通辽市奈曼旗的沙漠腹地,科研人员用防渗透气砂代替衬膜(衬膜,即在地下70公分到1米的地方覆一张塑料膜,通过这层薄膜来防止漏水漏肥),试种水稻成功,产品“沙米”采用互联网+农业+金融+科技的先进模式入驻央视网电商平台。(1) 分析科尔沁草原转变成科尔沁沙地的原因。(2) 该地种植水稻后,阐述该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3)若该地大规模种植水稻,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东半岛是我国苹果最适宜的生长区,但4月气温的波动和秋季苹果停止生长(当气温低于14℃时,苹果停止生长)时间的早晚,常常会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山东省潍坊市每年4月20日前后都会举办国际风筝盛会,吸引国内外众多团队及游客前来参加风筝比赛和观光旅游。图1为山东半岛示意图,图2为山东济南和烟台苹果开花至苹果成熟对应的气温图。
(1)与济南相比,说出烟台气温的不同点,并简述其影响因素。
(2)烟台生产的苹果比济南生产的苹果品质更优,从气温影响苹果生长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说明潍坊选择在4月举办风筝节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1~2.B、D3~4.C、B5~6.A、C7~8.C、D9.B10~12.A、C、C13~14.B、D15~16.C、D17~19.C、B、D20~22.A、C、A23~25.A、D、B26.(1)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分旱、雨两季),6-9月降水多。(2)培地茅根系发达,能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特征;庞大的根系在旱季能改善土壤结块现象;雨季增加下渗,起到固土作用;密集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培地茅,消耗土壤有机质少,产生的生物残体多,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多样,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特征与泰国类似,草本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培地茅根系发达,截留降水、减少雨水侵蚀、固土能力强;两地地理位置相近,引种成本低。27.(1)农作侵入牧区,大片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减少,导致草场超载衰退,加剧荒漠化;农作侵入牧区,劳动力需求加大,导致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加大牧区垦殖,加剧荒漠化。
(2)流域内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上游水库拦截径流(或灌溉引水)来水量减少;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3)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耕地质量;改良和恢复草场资源,促进畜牧业发展28.(1)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牧草生长;内蒙古草原辽阔,提供游牧场所;牲畜食草量大,游牧保证牧草的生长周期,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2)蒙地放垦,吸引大量农垦人口迁入,滥牧滥垦破坏原生植被,引发生态问题;土地退化等问题致使农牧产出下降,导致人们陷入贫困;为了维持生活和养育新增人口,人们加大开发力度,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最终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3)大面积树林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受到林带保护的种植业发展较好,为养殖业提供充足饲料,也为扩展养殖规模提供了资金基础;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农牧业得到有效发展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强化了当地人保护树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林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三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29.(1)位于半干早气候区,年降水总量少,地表干燥不合理放牧和开型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使沙土裸露,草原逐渐演变为沙地;大风日数多,吹动沙土,荒漠化上地向外扩展。
(2)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改造;市场销售范围扩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3)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次生盐减化;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30.(1)与济南相比,烟台春夏季气温偏低,秋冬季气温偏高,年温差较小,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
(2)烟台苹果5月开花,避免寒冷气流(倒春寒)的侵袭:济南苹果4月开花,易受寒冷气流影响,花蕾凋落,生长缓慢。秋季烟台苹果停止生长时间晚于济南,生产时间更长。
(3)此时,偏北风已经逐渐减弱,风力适宜,天气晴朗,降水少,气温温和(20左右),适宜户外运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