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
展开专题十一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 考点 | 考试内容 |
| 考点87. 地理信息系统 | ①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工作过程; ②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领域; |
考点88. 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中 的应用 | ①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 |
考点89. 遥感技术 | ①遥感的概念及工作环节; ②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 |
考点90. 遥感与资源普查 | ①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 |
考点9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念;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 | |
考点92. “3S”技术的选用技术 | ①比较“3S”技术的功能特点和差异; ②实际应用中“3S”技术的选用方法; | |
考点93. “3S”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 中的应用 | ①“3S”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知识清单】
1.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自然灾害的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3)自然灾害的分类(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分类):
①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风沙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等;
③生物灾害:蝗灾、虫灾、生物入侵等;
④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赤潮等。
(4)自然灾害的危害:
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②带来各种间接的损失;
③影响社会安定和持续发展。
2.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
①概念及分布区域: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②成因:洪涝灾害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降水量大、降水集中的季风气候区易发洪涝灾害。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注地区,排水不畅,常受洪涝威胁。
③危害:洪涝灾害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④治理措施: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B、退耕还湖;
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F、修建分洪蓄洪区;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干旱灾害
①概念及分布区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②危害:干旱会引发水资源短缺,影响农牧业生产,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③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的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④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华北地区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⑤治理措施:(开源节流)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修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防治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推广种植耐旱作物;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3)台风灾害
①概念及分布区域: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②影响: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与此同时,台风也会给所经过区域带来丰富的淡水资源,有助于缓解旱情。
③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
(4)寒潮灾害
①概念及分布区域: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冻灾--剧烈降温: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的冻害(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雪灾:造成牲畜死亡(白灾);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风灾:大风摧毁建筑设施、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
②危害: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③寒潮的利:大雪能缓解旱情;杀死农作物病虫害
④防御措施: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
(5)风沙灾害
①概念及危害:风沙灾害是指风沙在运动过程中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②防治措施: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设置障蔽、植树种草,设置草方格、石方隔、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3.地质灾害
(1)地震
①概念及发生区域: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主要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②衡量指标:震级是指地震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
③危害: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疾病蔓延等灾害。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
④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2)滑坡
①概念及发生区域: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多发区域为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尤以我国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②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
①概念及发生区域:由于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发于山区沟谷中。
②成因: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③危害:与山洪相伴发生,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4.防灾减灾手段与自救、互救
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1)灾害监测: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先期性措施。它通过监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提供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预警和预报,直至据此直接转入应急的抗灾救灾行动。
(2)灾害防御:是指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开展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对灾区群众的救助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5)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5.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
①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②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限制条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③作用: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快速识别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①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②组成: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③特点: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④应用:为用户提供精密的地理位置坐标、速度和时间。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
①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②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在防灾减灾的中应用: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6.“3S”技术手段选取的方法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3)关键词判断“3S”技术
①RS:“获取”空间信息。
②GPS:“定位”“导航”“精确”“精密”“精准”等。
③GIS:“分析”“处理”“查询”“输入”等。
【真题再现】
(2022春·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为西北太平洋某台风形成初期四幅卫星遥感影像图(图中白色地理事物表示云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台风发生时,常常会带来( )
A. 风暴潮 B. 沙尘暴 C. 持续高温 D. 干旱缺水
12. 四幅卫星遥感影像图拍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2021春·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2021年5月21日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云南地震局及时发布电视地震预警,为抗震救灾争取了时间。完成下列小题
2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21.地震防灾减灾的正确做法是( )
A.家中常备应急救援包 B.参加地震应急演练
C.往教室中间集中避险 D.震后立即跑回家中
(2021春·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图为某现代物流业流程示意图,右图为中国燕郊物流城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2.物流过程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 )
A.收集发货人订单 B.为公司提供车队位置信息
C.为仓库配货补货 D.为车队送货提供导航服务
23.中国燕郊物流城布局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临近京津、市场广阔 B.地处城郊,科技发达
C.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地处城郊,农业发达
【模拟预测】
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叶绿素荧光的高精度定量测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卫星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碳监测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
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卫星可以帮助( )
A.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 B.预测城市空气质量
C.监测森林气温状况 D.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2023年3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使用北斗系统的农耕机按预先设定的程序,沿着“U”字型路线来回在田里翻耕。我国北斗系统是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导航系统,涵盖了三种轨道类型,如下右图所示(轨道倾角以地球赤道面为参照)。北斗独创的设计,既能实现全球覆盖、全球服务,又可为亚太大部分地区用户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欧美单一轨道(MEO)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 )
A.需要卫星个数较少 B.卫星受损几率较低
C.建设组网速度最慢 D.功能相对丰富多样
4.精准农业中适合使用北斗系统的场景是( )
A.计算成熟的农作物产量 B.通过视频监控作物生长
C.自动驾驶农业机械耕作 D.依据天气调整田间管理
2022年10月9日,以“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探测目标的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其运行轨道距地面约720km。下图为“夸父一号”卫星。完成下面小题。
5.“夸父一号”卫星运行空间的环境特点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太阳能电池板可全天候工作 D.大气稀薄,气压低
6.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夸父一号”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GNSS获取太阳风移动路径 B.利用RS对日冕层进行成像观测
C.利用GIS监测耀斑的分布情况 D.利用RS进行太阳磁场数据共享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小题。
7.I区域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容易诱发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火山喷发 B.台风 C.洪涝 D.滑坡
8.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IV泥石流发生频率高的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 B.降水多且集中
C.地表岩石破碎多松散堆积物 D.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以及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判断,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南山区 D.东南沿海
10.台风登陆前后,作为中学生应( )
①及时关注台风预警信息 ②停止一切活动
③不去海滩游泳 ④开展户外台风观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的天气过程。下表浙江省永嘉县2021年11月20—23日部分天气要素变化情况。下图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临前给蔬菜穿“保暖内衣”的场景。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天气 | 风向与风力 |
20日 | 20℃ | 13℃ | 阴转多云 | 北风微风 |
21日 | 21℃ | 12℃ | 小雨转小到中雨 | 西北风5—6级 |
22日 | 7℃ | 4℃ | 小雨转多云 | 北风3—4级 |
23日 | 12℃ | 4℃ | 晴 | 北风微风 |
(1)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____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____地区。据表推测寒潮到达永嘉具体的时间是11月____日晚。
(2)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完成寒潮的部分灾害链条。
①____②____③____
(3)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保暖内衣”能保暖的原因。
(4)结合材料一,分析寒潮对植被、土壤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5)除覆膜外,列举该区域防御寒潮的农业措施。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0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黄河乡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有关部门提醒,此区域的地震常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图为玛多县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与唐山地震相比,玛多县在此次地震中灾情较轻的主要原因有:震源深度较_______,烈度较________:人口密度较_______等。
(2)推测图示区域的地震常诱发附近山体滑坡的理由。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评估本次地震造成的房屋受损情况,需要用到_______等图层信息,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_______功能。(单项选择,分别填数字序号)
①住宅 ②道路 ③导航 ④空间查询与分析
(4)到地震灾区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北斗用户机是一种_______设备。(单项选择,填数字序号)
①信息接收 ②卫星星座系统 ③地面监控系统
(5)北斗用户机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专题09 区域发展战略——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09 区域发展战略——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9区域发展战略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解析版docx、专题09区域发展战略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产业区位选择——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08 产业区位选择——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8产业区位选择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解析版docx、专题08产业区位选择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城镇与乡村——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07 城镇与乡村——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7城镇与乡村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解析版docx、专题07城镇与乡村2023年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精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