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2023届高三生物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七校2023届高三生物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五营养级,B错误;,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2023届七校三诊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a2+-ATP酶亦称钙泵,它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由于其活性依赖于ATP与Mg2+结合,所以又称(Ca2+、Mg2+)-ATP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钙泵Ca2+转运的转运速率会受到温度影响
B. Mg2+常作为酶激活剂,因此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
C. 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伴随载体蛋白的去磷酸化
D. 载体蛋白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在细胞中是常见的。这些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钙泵转运Ca2+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分析,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从细胞呼吸角度分析,温度会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影响物质运输速率,A正确;
B、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因此,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B正确;
C、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伴随ATP的水解,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C错误;
D、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Ca2+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将Ca2+释放到膜外,因而运输Ca2+过程中载体蛋白的转运活性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2. 图甲、乙、丙为某一高等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正常分裂可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 甲细胞中A、a出现的原因与丙细胞中A、a出现的原因相同
C. 细胞乙可由细胞甲分裂形成
D. 雄激素与甲、乙细胞活动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丙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甲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正常分裂可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A错误;
B、 甲细胞中A、a出现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丙细胞中A、a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B错误;
C、细胞甲分裂而来的细胞应该是含Aa的染色单体和黑色的染色单体在一个细胞里面,而图乙不是,C错误;
D、由于图中甲细胞是细胞质均分裂,因此可能是雄性动物,因此雄激素可能与甲、乙细胞的减数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D。
3. 当植物吸收了超出其自身所需的光能时,会出现光抑制现象,导致光合机构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光合作用。PsbS蛋白是一种在光系统Ⅱ(PSII)与叶绿素结合的蛋白质,也是PSII的一种结构成分,在高等植物光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将棉花光合系统Ⅱ的PsbS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内,培育了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并在35℃处理下测定了野生型烟草植株(WT)与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T)的净光合速率(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子的最终受体物质是NADP+
B. 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只是通过H+转运形成的
C. 在高温条件下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
D. 棉花PsbS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烟草植株的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物质上发生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并合成ATP、NADPH, 能量方面则是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
【详解】A、据图所知,NADP+和电子、H+生成了NADPH,A正确;
B、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与水的光解有关,B错误;
C、据图可知,在35℃处理下,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T)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WT),C正确;
D、由于在35℃处理下,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T)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WT),因此花PsbS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烟草植株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4. 人类有一种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对下图所示某家族成员1~6号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得到如下条带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基因A产生基因a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B. 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C. 成员5、6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25%
D. 成员7号基因型只有7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由题干可知,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因此致病基因a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由电泳条带图可知,1号个体基因型为AA,2号个体基因型为aa,则二者婚配后代3号、4号、5号个体基因型应全为Aa,与电泳图中4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不符,因此A、a不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
C、由上面分析可知,A、a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则4号基因型应与2号相同,与条带图不符;若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1号基因型为XAXA,2号基因型为XaYa,则4号应该为XAYa,与电泳条带图中4号只有A基因不符,由此可推知其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电泳条带图可知,5号个体基因型为XAXa,6号个体基因型为XAY,二者婚配生出一个患病男孩XaY的概率为1/4,C正确;
D、由上面分析可知,5号和6号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则二者婚配生下的女儿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即两种,D错误。
故选C。
5. 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则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P序列A基因p序列A基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型为Aa的正常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父本
B. 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
C. 基因型为Aa的雄鼠,其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
D. 降低发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症状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
【详解】A、P序列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故基因型为Aa的正常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父本,A正确;
B、若侏儒雌鼠(aa)与侏儒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母方)杂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雌鼠生长发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B正确;
C、P序列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基因型为Aa的雄鼠,可以产生A:a=1:1的精子,A基因能控制蛋白D的合成,a基因不能,因此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C正确;
D、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导致P序列甲基化程度降低,对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使得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基因型为Aa)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基因型为aa的症状无法缓解,D错误。
故选D。
6. 囊性纤维病(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基因模板链中缺失了三个相邻碱基,即AAA或AAG三个碱基。从而使CFTR载体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导致肺部功能异常,引发呼吸道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该载体蛋白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
B. 推测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
C. 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D. 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除上述方式以外,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的体细胞中,但只在肺泡壁细胞中表达,A正确;
B、由于基因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导致缺少苯丙氨酸,所以编码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该变异是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
D、CFTR载体蛋白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后表达出的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发挥功能,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故选B。
7. 热应激反应不仅会使鸡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改变,还会致其生长发育缓慢,产蛋率下降。在自然环境温度范围内,鸡的体温能维持在41.5±0.5℃这一恒定范围。排卵前的基础体温可能比平时稍低,发情期体温稍有升高,妊娠前半期的体温略高于正常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体只能通过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
B. 机体处于发情期时产热大于散热
C. 炎热时,鸡皮肤的热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完成反射
D. 鸡体温稳态的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包括激素和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详解】A、机体散热可通过对流 、 传导 、 辐射和蒸发四种方式完成,A错误;
B、机体处于发情期时体温稍有升高,但是产热等于散热,B错误;
C、将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只涉及到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经过完成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鸡体温稳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和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D。
8. 动作电位一旦发生,可以沿着细胞膜传播至整个细胞,其传播实质是沿着细胞膜不断的产生新的动作电位,保持其原有的波形和波幅度,这是动作电位的一个重要特征。动作电位可以在有髓(有髓鞘且髓鞘具有绝缘性)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上进行传导。其传导示意图如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跳跃式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B. 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使得前方一定距离内的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进而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C. 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同样的距离所需转运的离子更多
D. 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没有衰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
【详解】A、有髓神经纤维外包裹着髓鞘,髓鞘具有绝缘性,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跳跃式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极大地加快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A正确;
B、动作电位形成的局部电流使得前方一定距离内的细胞膜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
C、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跳跃式的,在髓鞘处没有离子的转运,因此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同样的距离所需转运的离子更少,C错误;
D、动作电位一旦发生,可以沿着细胞膜传播至整个细胞,其传播实质是沿着细胞膜不断的产生新的动作电位,保持其原有的波形和波幅度,因此,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没有衰减,D正确。
故选C。
9. 蔗蟾蜍曾被某国引入,用来控制甘蔗园中的害虫,但除控制害虫外,蔗蟾蜍还能捕食多种动物。蔗蟾蜍本身有毒,在当地鲜有天敌,且繁殖速度快,变异率高,几十年来迅速扩散,已成为入侵物种,造成了生态灾难。研究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蔗蟾蜍只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共同进化
B. 长腿蔗蟾蜍与刚引进的蔗蟾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蜍种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
D. 在某一段时间当地蔗蟾蜍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J”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蔗蟾蜍不只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共同进化,A错误;
B、蔗蟾蜍发生了进化,可能形成了新物种,故长腿蔗蟾蜍与刚引进的蔗蟾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由于腿长的蔗蟾蜍生存能力更强,自然选择使得腿长的蔗蟾蜍保留下来,所以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蜍种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蔗蟾蜍在当地鲜有天敌,且繁殖速度快,在几十年来迅速扩散,故其种群增长曲线可能在某段时间为“J”型,D正确。
故选A。
10. 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发现,氢气对水稻的各类生长素受体和各类抗氧化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可迅速清除活性氧,以防对植物产生毒害)的基因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且水稻含有氢化酶基因,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体中生长素有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苯乙酸
B. 氢气可调节植物体内各种生长素和抗氧化酶的合成
C. 氢气对植物抵抗逆境胁迫具有重要作用
D. 氢气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气体信号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详解】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植物体内具与吲哚乙酸(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氢气可调节植物体内各种生长素受体和抗氧化酶的合成,B错误;
C、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可迅速清除活性氧,以防对植物产生毒害,氢气影响水稻各类抗氧化酶的合成,故氢气对植物抵抗逆境胁迫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水稻自身具有产生氢气的作用,氢气对植物的生理功能具有非常强大的调节效应,特别是对植物对抗不利环境因素中的作用,推测氢气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气体信号分子,D正确。
故选B。
11. 城市高架桥桥底空间光照和降水相对较少,汽车尾气污染较重,管理维护频率低,常为城市管理的“灰色地带”。佛山市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对桥底空间进行改造,将“桥下灰”转变为了“生态绿”。在改造过程中,相关措施与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 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种植并合理布设,符合自生原理
B. 选择种植生长缓慢、长久不落叶、生长周期长的植物,符合循环原理
C. 选择种植耐阴、耐热、耐旱、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符合协调原理
D.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增设民众游乐设施,符合整体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生原理:在生态系统中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 、自我更新和维持,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或要求: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循环原理: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物质的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环节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高;
协调原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考虑环境容纳量;
整体原理: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 ,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
【详解】A、遵循自生原理的具体做法或要求是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故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种植并合理布设,符合自生原理,A不符合题意;
B、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物质的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环节物质迁移顺畅 ,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高,故选择种植生长缓慢、长久不落叶、生长周期长的植物,不符合循环原理,B符合题意;
C、协调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选择种植耐阴、耐热、耐旱、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符合协调原理,C不符合题意;
D、整体原理是指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故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增设民众游乐设施,符合整体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如下图所示为重庆某林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组③②成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或生产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林场生态系统的植物通过根系固着土壤,实现涵养水源的作用,体现了直接价值
B. 图中D为第五营养级
C. 假定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能量)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将是原来的1.375倍
D. 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间只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图中P是生产者,而A、B、C、D均属于消费者,图中的食物链有P→A→B→D和P→A→B→C→D。
【详解】A、林场生态系统的植物通过根系固着土壤,实现涵养水源的作用,体现了间接价值,A错误;
B、图中的食物链有P→A→B→D和P→A→B→C→D,图中D为第四、五营养级,B错误;
C、假定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能量)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当D的食物比例改变前,设传递给D的能量为x,则1/2x来自于B,1/2x来自于C,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需要B的能量为1/2x÷10%+1/2x÷10%÷10%=55x;当D的食物比例发生改变后,设传递给D的能量为y,则2/3y来自于B,1/3y来自于C,需要B的能量为2/3y÷10%+1/3y÷10%÷10%=40y;而B中的能量不变,则55x=40y,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y÷x=55÷40=1.375倍,C正确;
D、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而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D错误。
故选C。
13. 老面是指馒头发酵后剩下的含有酵母菌的生面团,可用于再次发酵。老面发酵与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相同,但由于老面中混有杂菌,在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后,部分酒精可进一步被氧化成醋酸,导致面有酸味。为了中和酸味,人们常往发面中加入适量食用碱,碱与醋酸发生反应的同时能产生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B. 酒精氧化生成醋酸的过程能使面团变得膨松
C. 老面发酵时有酸味可能是因为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D. 老面发酵时添加的食用碱可使面团更膨松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分成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两大类。前者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后者是释放能量的。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
【详解】A、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的过程释放能量,形成ATP,属于放能反应,A正确;
B、 酒精氧化生成乙酸的过程无气体释放,不能使面团变得膨松,B错误;
C、老面发酵时有酸味可能是因为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酸,C正确;
D、老面发酵时添加的食用碱,碱与乙酸发生反应的同时能产生CO2,可使面团更膨松,D正确。
故选B。
14. 单克隆抗体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每个脾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抗体,所以需要进行细胞筛选
B. 可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电融合法诱导细胞融合
C. 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的细胞M为杂交瘤细胞
D. 经过上图细胞筛选过程之后的细胞还需进行进一步筛选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经过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大量增殖杂交瘤细胞。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一般而言,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A错误;
B、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融合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因此可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电融合法诱导细胞融合,B正确;
C、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的细胞M为杂交瘤细胞,C正确;
D、经过上图细胞筛选过程之后的细胞还需进行进一步筛选,即进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时取培养液滴加相应抗原出现反应为目标细胞,D正确。
故选A。
15. 药物敏感试验旨在了解某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是试验的常用方法,在纸片周围会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菌圈越大,说明该病原微生物对该种抗生素敏感性越大
B. 图1中IV的抑菌圈中出现了部分菌落可能是该病原微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C. 进行药敏试验,需使用涂布器将平板上布满测试菌
D. 接种后的平板在培养时的放置应如图2中②所示,可以防止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抑菌圈有大有小,抑菌圈越大,说明说明该病原微生物对该种抗生素敏感性越大。
【详解】A、抑菌圈越大,说明该种抗生素对该种病原微生物抑制作用越强,说明该病原微生物对该种抗生素敏感性越大,A正确;
B、图1中IV的抑菌圈中出现了部分菌落可能是该病原微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耐药性,B正确;
C、进行药敏试验,需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平板上布满测试菌,使用的工具是涂布器,C正确;
D、接种后的平板在培养时的放置应倒置,即如图2中①所示,倒置培养能防止冷凝形成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5题。
16. 大叶丹参的根茎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栽培。研究人员在马尾松人工林林缘(LY)、林隙(LX)和林内(LN)3种生境下种植大叶丹参,测定3种生境下大叶丹参叶片的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境
郁闭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类胡萝卜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呼吸速率(μmol。m-2.s-1)
林苑(LY)
15%
590
1.2
1.9
0.05
322
3.5
1.2
林隙(LX)
50%
810
0.9
1.3
0.27
310
5
0.7
林内(LN)
75%
130
1.1
1.5
0.1
345
2.8
2.7
注: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波长范围在400~700nm。
(1)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光为______,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______。
(2)据表数据分析,林内(LN)大叶丹参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但净光合速率低于林缘(LY)与林隙(LX)的原因______。
(3)据表数据分析,马尾松人工林中种植大叶丹参的最适应生境为____(填“林缘(LY)”、“林隙(LX)”或“林内(LN)”),判断的依据______。
(4)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种植大叶丹参生物学意义______。
【答案】(1) ①. 蓝紫光 ②.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2)林内(LN)生境下,光合有效辐射(PAR)低,光反应弱,生成ATP和NADPH少,暗反应弱,吸收CO2少;呼吸速率较强,进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3) ①. 林隙(LX) ②. 林隙(LX)生境中大叶丹参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范围广,光能利用率高,呼吸消耗低,净光合速率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4)充分利用空间、阳光及林下土地等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壤肥力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小问1详解】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能够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小问2详解】
林内(LN)的郁闭度比林缘(LY)与林隙(LX)高,光合有效辐射比林缘(LY)、林隙(LX)低,光反应较弱,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和NADPH少,暗反应弱,吸收CO2少,呼吸速率较强,进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小问3详解】
林隙(LX)生境中大叶丹参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范围广,光能利用率高,呼吸消耗低,净光合速率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因此马尾松人工林中种植大叶丹参的最适应生境为林隙(LX)。
【小问4详解】
马尾松和大叶丹参所需的光照条件不同,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种植大叶丹参,能够充分利用空间、阳光及林下土地等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壤肥力。
17.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雌雄同株异花授粉,顶生的花是雄花,侧生的穗是雄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R/r和T/t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使雌雄同株转变为雌雄异株。利用杂种优势可提高玉米产量,雄性不育系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玉米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一般为RRTT。当纯合时,rrT_表现为雄株无雌花,rrtt使玉米植株雄花转变为雌花表现为雌株,可产生卵细胞受精结出种子,如上图所示。据此分析可知,基因______(填“R/r”或“T/t”)所在的染色体可视为“性染色体”,让基因型为______的两种亲本杂交,后代中雄株和雌株比例是1:1.
(2)玉米的部分染色体易发生断裂和丢失。玉米9号染色体短臂上三对与籽粒糊粉层颜色产生有关的等位基因位置关系如图。其中G抑制颜色发生,g促进颜色发生;B促进发育成紫色,b促进发育成褐色;D为染色体断裂位点基因。9号染色体短臂的断裂丢失可以用玉米籽粒胚乳[3n=30,两个极核(n+n)和一个精子(n)结合发育形成]的最外层——糊粉层的颜色进行判断。将ggbbdd的母本与GGBBDD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玉米籽粒糊粉层颜色为______。若杂交得到F1糊粉层颜色为______,则F1部分胚乳细胞在D处发生了断裂和丢失,表现为该性状的原因是______。
(3)现有玉米雄性不育系甲与普通玉米杂交,获得F1表现为可育,F1自交后代中可育与不育植株的比例约为3:1,据此判断,该雄性不育性状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F1自交后代中很难通过种子的性状筛选出雄性不育系,需要在种植后根据雄蕊发育情况进行判断筛选,但在田间拔除可育植株工作量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将育性恢复基因(M),花粉致死基因(e)和荧光蛋白基因(F)连锁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甲中,经筛选获得仅在1条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的杂合子乙,下图中能表示乙体细胞中相关基因位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T/t ②. rrTt和rrtt
(2) ①. 无色 ②. 褐色斑点或条纹 ③. 该部分胚乳细胞丢失了基因G和B,g促进颜色发生,b促进糊粉层发育为褐色,无色的玉米籽粒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条纹
(3) ①. 一 ②. 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玉米雌雄同株基因型为RRTT,雄株为rrT-,雌株为rrtt。
染色体断裂指染色体的臂出现裂开,若裂开的间距小于臂的宽度,称为裂隙;大于臂的宽度称为断裂,断裂后不带着丝粒的部分称断片。断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不具有着丝粒,不能定向移动而常丢失。带有着丝粒部分的断端有很强的粘合性,可以与其它染色体的断端相互连接,形成各种类型的畸变。
【小问1详解】
基因T对t为显性,所以当rr纯合时,rrTT、rrTt表现为雄性无雌花;当rr纯合时,玉米的性别由T/t这对基因决定,故基因T/t所在染色体可视为性染色体;后代出现雄株(rrT-)和雌株(rrtt)=1:1,则亲本为rrTt和rrtt。
【小问2详解】
玉米的胚乳(3n=30)由两个极核(n+n)和一个精子(n)结合发育形成,ggbbdd的母本与CGBBDD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玉米籽粒的胚乳细胞基因型为GggBbbDdd,由于G抑制颜色发生,故F1糊粉层颜色为无色;若F1部分胚乳细胞在D处发生了断裂和丢失,该部分胚乳细胞也丢失了基因G和B,则其基因型变为ggbbdd,g促进颜色发生,b促进糊粉层发育为褐色,故无色的玉米籽粒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条纹。
【小问3详解】
F1自交后代中可育与不育植株的比例约为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该雄性不育性状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因为筛选获得仅在1条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的杂合子乙,观察图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可知,图C满足要求,故选C。
18. 效应淋巴细胞的活化形成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即双信号模型,信号之一由特定抗原与B细胞接触而成为激活的第一信号。信号之二是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特异性抗原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作为激活的第二信号(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内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等。
(2)图中抗原信息的呈递,其实是利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构)实现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可注射淋巴因子增强效应T细胞的效应.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通过采集患者树突状细胞,体外大量培养,使其获得肿瘤抗原信息后再输回患者体内,可大幅诱导加强细胞免疫,杀灭癌细胞.利用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与注射淋巴因子相比,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
(4)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此现象被称为“免疫赦免”.如图是眼睛中房水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研究结果,则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生产房水中的抑制物,可应用于____________(填“预防接种”“器官移植”或“消炎抗菌”)。
【答案】(1)吞噬细胞(或巨噬细胞)
(2) ①. 受体(或糖蛋白) ②.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3)使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
(4) ①. 房水抑制树突状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 ②. 器官移植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小问1详解】
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和树突状细胞均属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的白细胞。
【小问2详解】
图中抗原信息的呈递,完成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该过程是通过细胞膜表面受体完成的。
【小问3详解】
淋巴因子对免疫有各种强化作用,但不含有抗原特异性信息,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可以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更具有免疫优势。
【小问4详解】
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树突细胞通过活化辅助性T细胞作为激活效应淋巴细胞的必要信息,实验以T细胞增殖为指标,研究免疫应答。通过对比房水实验量和加入树突细胞的比例可以推断,房水抑制了树突状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房水中含有免疫抑制物,预防接种、器官移植、消炎抗菌三项中,只器官移植需要降低免疫力。
【点睛】本题以免疫学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免疫应答过程、免疫生理学基础等生物学知识,兼顾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落实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19. 重庆的茶叶品种众多,有老荫茶、巴南银针、重庆沱茶、永川秀芽、涪陵白茶等。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科研团队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个体数及该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有机茶园
无公害茶园
普通茶园
管理
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
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
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
蜘蛛个体数
1615
982
601
物种数
57
48
34
丰富度指数
7.72
6.83
5.22
(1)调查蜘蛛个体数的方法是______,统计茶园中物种数的两种方法是______。
(2)蜘蛛捕食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茶树害虫。蜘蛛捕食茶树害虫后,被捕食的害虫体内有机物的能量去向是______。
(3)根据研究结果,从管理茶园的角度分析,有机茶园中蜘蛛个体数最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研究发现,有机茶园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积累,土壤腐殖质的质量下降,试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普通茶园属于过度开发茶园,周边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形成单一茶园。普通茶园对农药的依赖性大,综合调查数据,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角度推测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样方法 ②.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被蜘蛛同化、流向分解者
(3) ①. 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所以蜘蛛的食物来源多且不会被除草剂毒杀;采茶次数少,茶园为蜘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②. 有机茶园的土壤中微生物少
(4)普通茶园中蜘蛛密度小,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容易造成茶树害虫大量繁殖。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小问1详解】
蜘蛛个体较小,活动力较弱,活动范围小,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其种群密度的调查,统计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有是记名计算法(适用于数量少、体积大的动物)或目测估计法(适用于体积小、数量多的动物)。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蜘蛛捕食茶树害虫,属于次级消费者,害虫被捕食后,其体内的能量部分被蜘蛛同化、未被同化的部分能量随蜘蛛粪便流向分解者。
【小问3详解】
有机茶园植物相对繁盛,不喷洒除草剂,故蜘蛛的食物来源多且不会被除草剂毒杀,有机茶园每年采茶1次,对茶园生物的影响小,茶树为蜘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而有机茶园中蜘蛛个体数最高。土壤有机物积累,腐殖质的质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有机茶园中土壤微生物含量减少,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减弱。
【小问4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普通茶园植被较少,茶园管理稍粗放,滥施化学农药,蜘蛛数均为最少,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容易造成茶树害虫大量繁殖,故普通茶园对农药的依赖性大。
20.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筛查新冠感染者最精准、有效、低成本的技术方式。核酸检测主要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这种技术是RT-PCR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是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模板的Ct值和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存在线性关系,所以成为定量的依据。Ct值是产物荧光强度首次超过设定阈值时PCR所需的循环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所使用的荧光物质可分为两种:荧光染料和荧光探针。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非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为了进一步确保荧光检测的就是靶DNA序列,人们又设计了TaqMan探针。TaqMan探针是一小段单链DNA,并且该单链DNA的5'和3'端带有短波长和长波长两个不同荧光基团。这两个荧光基团由于距离过近,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下发生了荧光淬灭,因而检测不到荧光。PCR反应开始后,发生一系列变化,荧光基因在激光下发出荧光(荧光探针检测过程如下图)。
(1)在检测过程中,先采用RT-PCR技术将新冠病毒的核酸______(填写过程)为对应的脱氧核糖核酸,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2)利用荧光染料SYBR可以检测PCR反应中获得的全部双链DNA,PCR产物的产量由______来反映;此方法的缺点是______。
(3)利用TaqMan探针检测,TaqMan探针的设计依据是______。荧光基因发出荧光的原因是_____。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______个荧光分子形成。
(4)新冠病毒检测除了利用核酸检测以外,还可以通过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其中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都可以通过鼻咽拭子采样,而抗体检测常通过______采样。
【答案】(1)逆转录 (2) ①. 荧光强度 ②. 不能区分不同的双链DNA(无特异性)
(3) ①. 一小段被设计成可以与靶DNA序列中间部位结合单链DNA ②. PCR反应开始后,随着双链DNA变性产生单链DNA,TaqMan探针结合到与之配对的靶DNA序列上,并被具有外切酶活性的TaqDNA聚合酶逐个切除而降解,从而解除荧光淬灭的束缚,荧光基团在激发光下发出荧光。 ③. 1
(4)抽血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提取病毒的RNA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在体外进行PCR扩增,然后用带有荧光信号的探针进行检测。
【小问1详解】
RT-PCR是指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cDNA,并对cDNA进行PCR扩增的过程。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非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PCR产物的产量由荧光强度来反映,此方法的缺点是SYBR荧光染料非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不能区分靶DNA序列和引物二聚体等不同的双链DNA,无特异性。
【小问3详解】
TaqMan探针是一小段被设计成可以与靶DNA序列中间部位结合的单链DNA,能确保荧光检测的就是靶DNA序列。TaqMan探针的5'和3'端带有短波长和长波长两个不同荧光基团,两个荧光基团由于距离过近,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下发生了荧光淬灭。PCR反应开始后,随着双链DNA变性产生单链DNA,TaqMan探针结合到与之配对的靶DNA序列上,并被具有外切酶活性的TaqDNA聚合酶逐个切除而降解,两个荧光基团分开,从而解除荧光淬灭的束缚,荧光基团在激发光下发出荧光,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1个DNA分子,就有1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小问4详解】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故可以通过抽血采样进行抗体检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