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四校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3 年浙江省高考生物模拟卷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项不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
A. 全球性环境问题 B. 工业化
C.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医学科技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分析】随着世界人口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减少,消耗的各种资源增多,产生的各种废物也增多,导致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出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生态平衡。
【详解】A、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不是导致人口激增的原因,A符合题意;
BCD、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伦理问题的观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战剂的病原体有细菌类和病毒类两大类
B.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不容置疑的
C. 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和基因改造
D. 治疗性克隆是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狐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是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另外还有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转基因食品、产品上都要标注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如“转基因××”“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不反对转基因,试管婴儿可以设计婴儿的性别,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详解】A、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Q热立克次体;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A错误;
B、目前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存在争论的,主要是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另外还有生物安全问题,B错误;
C、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判断其是否含有遗传病基因或者异常染色体,但是不能进行定向基因改造,C错误;
D、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产生人类个体,任何情况下都是禁止的,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产生特定细胞、组织和器官用于治疗疾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细胞器及细胞器之间结构与功能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既可产生 ATP ,也会消耗 ATP
B. T2 噬菌体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出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C. 抗体的合成、分泌过程体现了核糖体与内质网在膜结构上的联系
D. 乳酸菌无具膜细胞器,但其需氧呼吸时需要膜结构的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1)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另外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一些核糖体,与其自主遗传有关。(2)内质网有两类:粗面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滑面内质网与糖类、脂类(如某些激素)的合成有关。(3)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各种膜成分相互转化的“枢纽”。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产生ATP,此外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也会进行DNA复制、表达等需要消耗ATP,A正确;
B、T2 噬菌体是病毒,病毒没有核糖体,B错误;
C、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菌,只有核糖体一个细胞器,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A。
4.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其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K+的流动情况可用图中 c 方式表示
B. 图中B 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两层磷脂分子的结构完全相同
C. 图中参与 a 、e 过程的能量只能由ATP 提供
D. 若图示为突触后膜,则 A 侧为突触间隙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是是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详解】A、静息电位时,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从细胞内到细胞外,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c的物,流动方向是从细胞外到细胞内。因此钾离子流动方向不能用c表示,A错误;
B、图中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两层是不完全相同的,如细胞膜的外侧含有糖蛋白,内侧没有,B错误;
C、a和e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①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②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③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等,C错误;
D、A侧含有糖蛋白,代表细胞膜的外侧,如果图示为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在突触后膜的外侧,因此A侧为突触间隙,D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酶的活性会受到某些化合物的影响,凡是可使酶的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 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有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这些化合物分子与底物竞争酶 的结合部位,使酶的活性降低 (图 1) 。另一些化合物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引起酶分子与 底物的结合部位发生改变,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 (图2)。
5. 关于酶及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都不同
B. 无机盐离子都不会改变酶促反应速率
C. 某些酶促反应中,产物的积累会导致酶活性下降
D. 所有酶产生都经历了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 关于酶活性抑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 1 所示的抑制剂为竞争性抑制剂
B. 一定抑制剂浓度范围内,增加底物的浓度能减少图 1 所示抑制剂的影响
C. 一定抑制剂浓度范围内,增加酶的浓度可以减少图2 所示抑制剂的影响
D. 两种抑制剂都不会引起酶的变性,都不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5. C 6. D
【解析】
【分析】酶的抑制剂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是指有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这些化合物分子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使酶的活性降低 ;化合物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引起酶分子与 底物的结合部位发生改变,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这类化合物称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5题详解】
A、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
B、某些无机盐可使酶的活性下降,故有些无机盐离子会改变酶促反应速率,B错误;
C、某些酶促反应中,产物的积累会导致酶活性下降,从而使酶促反应降低,C正确;
D、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和RNA,故并不是的酶都经历了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D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A、由图可知,该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 的结合部位,故该抑制剂为竞争性抑制剂,A正确;
B、由图可知,图1中抑制剂为竞争性抑制剂,所以一定抑制剂浓度范围内,增加底物的浓度能增加底物的竞争力,故可减少图 1 所示抑制剂的影响,B正确;
C、由题可知,图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该抑制剂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引起酶分子与底物的结合部位发生改变,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一定抑制剂浓度范围内,增加酶的浓度(即增加酶的数量)可以减少图2 所示抑制剂的影响,C正确;
D、图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故选D。
7.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成人与黑猩猩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某一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与黑猩猩具有相似的早期胚胎发育阶段
B. 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C. 造成这种差异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D.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种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详解】A、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人与黑猩猩具有相似的早期胚胎发育阶段,A正确;
B、两者的血红蛋白都存在于红细胞中,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B正确;
C、成人与黑猩猩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某一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这种变异可能是碱基替换造成的,但不能确定是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C错误;
D、由于成人与黑猩猩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某一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这种变异可能是碱基替换造成的,故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种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C。
8. 如下图所示,在b瓶和d瓶中放入适量萌发的水稻种子,用于探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的呼吸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 瓶内左侧玻璃管不一定要插入 NaOH 溶液的液面下
B. 短时间内b 瓶和d 瓶的温度会升高,且 b 瓶升高更快
C. c 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b 瓶内的种子只进行需氧呼吸
D. d 瓶内换成等质量的马铃薯块茎也可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装置甲控制有氧条件,装置乙控制无氧条件。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a 瓶内左侧玻璃管要插入 NaOH 溶液的液面下,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A错误;
B、呼吸作用会散失热量,短时间内b 瓶和d 瓶的温度会升高,且 b 瓶中种子进行需氧呼吸,散失热量较多,温度升高更快,B正确;
C、c 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排除 b 瓶内的种子进行厌氧呼吸,C错误;
D、马铃薯块茎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9.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为优良种畜的快速繁殖带来了无限生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外培养精子时,需加 ATP 溶液使精子达到获能状态
B. 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加入 CO2 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呼吸
C. 胚胎移植前需对供体和受体进行配型以免发生免疫排斥
D. 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受体动物囊胚内细胞团处可参与受体动物个体的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详解】A、将成熟的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A错误;
B、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加入 CO2 的作用是维持pH,B错误;
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一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胚胎移植前不需对供体和受体进行配型,C错误;
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受体动物胚胎,参与受体动物胚胎的构成,可以形成嵌合体,D正确。
故选D。
10. 关于某女性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6 个染色体组
B. 若该女性同时又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其基因型为 XbXbXb
C. 这种患者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直接确诊
D. 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目为偶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细胞周期中的物质变化规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只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其体内仍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数目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X染色体仍有两条,若该女性同时又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其基因型为 XbXb,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数目形态清晰可见,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来鉴别染色体数目是否正常,但不能确定是否为21三体综合征,C错误;
D、在间期DNA分子复制,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即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目为偶数,D正确。
故选D。
11. RNA 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如 miRNA 是一类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单链非编码 RNA分子。以下关于 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进入烟草叶片细胞后,繁殖出正常的子代病毒
B. 基因表达过程中,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非编码 RNA 有 2 类
C. miRNA 基因的表达过程存在 A-U 、U-A 的碱基配对方式
D. 肽链合成时,一个 mRNA 分子上可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流水作业
【答案】C
【解析】
【分析】1、miRNA 是一类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单链非编码 RNA分子,因此其基因表达的过程只需要转录。
2、RNA主要分为三类,mRNA、tRNA和rRNA,其中只有mRNA为编码 RNA分子。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的 RNA 能进入烟草叶片细胞后,繁殖出正常的子代病毒,A正确;
B、基因表达过程中,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非编码 RNA 有rRNA和tRNA两类,B正确;
C、miRNA是非编码RNA,其基因的表达过程即为转录,转录过程中存在A-U的碱基配对方式,但不存在U-A 的碱基配对方式,C错误;
D、肽链合成时,一个 mRNA 分子上可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流水作业,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
故选C。
12. 科研人员开展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实验,其中 L 、M 、N 分别表示来自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子代个体的育性与亲本的育性水平相当。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图中个体均为二倍体
B. 由图可知F1可育,则中期I细胞中含有14个四分体
C. F1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细胞中均含2个染色体组
D. F1两个M染色体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可知,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详解】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图中有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A错误;
B、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由于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LMMN,故中期 I 细胞中含有7个四分体,B错误;
C、F1的染色体组成为LMMN,MM两个染色体组含有同源染色体,可联会,所以MM必须分开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LN可能分开,也可能在一起,这样F1产生的配子为M和LNM、LM和MN,即其配子中含有1个、2个或3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在选育产生的后代中,都含有两个M染色体组,说明F1两个M染色体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13. 某兴趣小组对土壤中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某种细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配制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用于筛选硝化细菌
B. 所有培养基的成分均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 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D. 本实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的接种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需要计数则选择接种方式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以无机氮源(NH4)2SO4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可用于筛选硝化细菌,A正确;
B、对于维生素等热稳定性不强的成分,不能高压蒸汽灭菌,可以通过过滤,B错误;
C、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呈碱性,使培养基的pH上升,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C错误;
D、若本实验需要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膝跳反射中,先是脑感觉到膝盖下方被叩击,然后小腿踢出
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可以控制其活动
C.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膝跳反射中没有兴奋,导致屈肌舒张
D. 与伸肌相连的传出神经元释放出神经递质,并作用于肌细胞内部,引起伸肌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膝跳反射中,参与膝跳反射中神经元数量的较少,完成该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短,而产生感觉的过程中经过的突触多,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先是小腿踢出,后是大脑产生感觉,A错误;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即大脑皮层可以控制脊髓的活动,B正确;
C、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导致屈肌舒张,C错误;
D、与伸肌相连的传出神经元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D错误。
故选B。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小 题。
近年来,温州文成通过“稻菇轮作”栽培模式 (如下图) 肥了田地富了村民。
15.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系统中以产品形式输出的碳主要来自水稻固定的二氧化碳
B. 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稻田中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D. 水稻的秸秆作为大球盖菇栽培基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6. 村民用优质稻米酿制米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酵母菌种需要用LB 培养基
B. 传统发酵酿制米酒通常用混菌发酵
C. 若采用现代工业发酵技术酿酒,可通过真空发酵获得高浓度酒
D. 用市售干粉菌种可先进行活化,有利于发酵快速进行
【答案】15. A 16. A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该系统中以产品形式输出的碳(有机物)主要来自水稻(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
2、可通过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但不能提高其传递效率。
3、真空发酵是对发酵罐减压,使易挥发的发酵产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15题详解】
A、该系统中以产品形式输出的碳(有机物)主要来自水稻(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A正确;
B、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稻田中群落中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C错误;
D、水稻的秸秆作为大球盖菇栽培基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为生态价值,D错误。
故选A。
【16题详解】
A、LB培养基是细菌培养基,常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A错误;
B、传统米酒酿造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的混菌发酵方式进行,B正确;
C、真空发酵是对发酵罐减压,使易挥发的发酵产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若采用现代工业发酵技术酿酒,可通过真空发酵获得高浓度酒,C正确;
D、活化是指菌种由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的过程,用市售干粉菌种可先进行活化,有利于发酵快速进行,D正确。
故选A。
17. 关于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插枝生根的影响”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所用培养液应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
B. 在预实验中,应该设置不含生长素的一组实验作为空白对照组
C. 对实验结果分析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该植物插枝生根的效果可能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①预实验: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观察插条生根情况;②正式实验:重复预实验步骤,将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变窄。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会合成糖类,培养液不需要提供,A错误;
B、在预实验中,应该设置不含生长素的一组实验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能够探究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枝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B正确;
C、对实验结果分析时,是否差异性显著需要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C正确;
D、高于最适浓度时,生长素的促进效果会减弱,因此低浓度生长素和高浓度生长素对促进该植物插枝生根的效果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A。
18. 糖皮质激素是常用于抗炎症、抗过敏的临床药物,人体内相关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腺体 A 是垂体前叶,其分泌活动受 CRH 和糖皮质激素的共同影响
B. ACTH 的特异性受体存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内,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C. 当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 CRH 和 ACTH 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D. 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也受免疫系统的调节。体现了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详解】A、分析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腺体A是垂体前叶,垂体细胞有与CRH和糖皮质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其分泌活动受 CRH 和糖皮质激素的共同影响,A正确;
B、ACTH 的特异性受体存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分泌,B错误;
C、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由图可知,当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 CRH 和 ACTH 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故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使免疫功能下降,D正确。
故选B。
19. 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获取数据的方法
A
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
采用直接计数法,待果蝇麻醉后进行计数,计数结束后放回培养瓶中培养,每天观察、计数
B
观察记录鱼缸中群落的变化
从鱼缸的不同水层吸取水样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分别观察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
C
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用镊子拣出体型较大的动物进行统计,体型较小的动物用土壤取样器进行分离统计
D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
用塞氏盘测定水质透明度,用pH计测定酸碱度,用氨氮分析仪、 总磷分析仪完成水体中相应物质测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诱虫器是根据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的习性设计的:采集二壤小动物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小动物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A、要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法,待果蝇麻醉后进行计数,计数结束后放回培养瓶中培养,每天观察、计数,A正确;
B、观察记录鱼缸中群落的变化时,要从鱼缸的不同水层吸取水样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分别观察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B正确;
C、土壤动物分离时,体型较大的动物用镊子拣出进行统计,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统计,C错误;
D、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用塞氏盘测定水质透明度,用pH计测定酸碱度,用氨氮分析仪、 总磷分析仪完成水体中相应物质测量,D正确。
故选C。
20. 绿豆为闭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叶形为卵圆形,现有两种纯合突变体, 甲叶形为椭圆形, 乙为柳叶形,各由一对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叶形的改变。用甲、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自然状态下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通常有 4 种
B. 一对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突变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C. 通过测交实验不能确定 F2 中柳叶形植株的基因型
D. F2卵圆形叶片植株自交后代叶片的表型及比例为卵圆 形:椭圆形:柳叶形=25:6 :5
【答案】C
【解析】
【分析】若叶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椭圆形与柳叶形的植物杂交的F1叶形为圆形,说明圆形是显性,F1自交所得F2叶形及比例为圆形:非圆形(A_:aa)=3:1,与实验结果不符,F2中圆形:椭圆形:柳叶形=185:62:83≈9:3:4,故叶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基因A突变为a)为椭圆形,乙(基因B突变为b)为柳叶形,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由题干“某种闭花受粉植物的野生型叶形为圆形”可知,自然状态下圆形叶片的植株应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1种,A错误;
B、绿豆没有性染色体,F2中圆形:椭圆形:柳叶形=185:62:83≈9:3:4,故叶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
C、F2中柳叶形植株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故通过测交实验不能确定F2中柳叶形植株控制叶形性状的基因型,C正确;
D、叶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基因A突变为a)为椭圆形,乙(基因B突变为b)为柳叶形,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同时可以知道F2,中圆形叶片2(A_B_)基因型为1/9AABB、2/9AaBB、 2/9AABb、4/9AaBb,自然状态下,植物闭花受粉自交产生的F3,即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均自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分别是1/9AABB、2/9(3/4A_BB、1/4aaBB)、2/9(3/4AAB_、1/4AAbb) 、4/9(9/16A_B_、3/16A_bb、3/16aaB_、1/16aabb),计算得F3植株各种表型及比例为圆形:椭圆形:柳叶形=25:5:6,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某海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 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
(1)调查发现,隆头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发现该种群 中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隆头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水虱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 (答出 1 点即可)。
(3)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 3 种本地藻各 0.5 克,用纱网分区 (图 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 0 、4 、8 只水虱/箱。10 天后对海藻称 重,结果如图 2 ,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①图 2 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 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柏桉藻重量增加值________,而本地藻重量增加值________。
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 明柏桉藻为水虱提供了________。
(4)研究发现,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体现了柏桉藻产生的________信息能调节种群之间的活动。
(5)请综合 (3) (4) 的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种群能快速增长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幼年(生殖前期)个体数较多、老年(生殖后期)个体数较少
(2)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避免捕食低密度食物时消耗过多能量
(3) ①. 提高##高 ②. 降低##低 ③. 栖息场所
(4)化学 (5)水虱对柏桉藻取食作用小,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取食作用,使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
【解析】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小问1详解】
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调查发现,隆头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说明该种群中幼年(生殖前期)个体数较多、老年(生殖后期)个体数较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小问2详解】
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在自然界中,隆头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水虱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避免捕食低密度食物时消耗过多能量。
【小问3详解】
①由图2可知,与没有水虱相比,有水虱的本地藻甲、乙重量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甚至本地藻丙重量增加值为负值,说明本地藻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故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②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更喜爱柏桉藻,体现了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偏好性。
【小问4详解】
研究发现,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可能是柏桉藻产生了特殊的化学物质,体现了柏桉藻产生的化学信息能调节种群之间的活动。
【小问5详解】
种群能否快速增长与食物、空间资源,天敌,物种之间竞争等都有关,水虱对柏桉藻取食作用小,水虱更喜欢取食本地藻,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为柏桉藻获得了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种群能快速增长。
22. 研究者为探究蓝光对蚕豆植株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在自然光基础上补充 不同强度的蓝光,10 天后测定单位时间内蚕豆植株光照条件下 CO2吸收量和黑暗条件 下 CO2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 所示 (实验一) 。研究人员还发现蚕豆细胞内存在一条交替氧化酶 (AOX) 的途径,AOX 途径既与细胞呼吸有关,还与光合作用有关。 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二。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A
叶片+正常光照+ AOX途径抑制剂
B
叶片+正常光照
C
叶片+高光照+AOX途径抑制剂
D
叶片+高光照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________上,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化光能,用于生成________ ,这两种物质将参与碳反应阶段。它们在碳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依据图l 所示实验结果,补充蓝光________ (填“能” 、“不能”) 提高蚕豆幼苗的总光 合速率,理由是________。
(3)AOX 可以参与催化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说明 AOX 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上, 在寒冷的早春,蚕豆的花瓣细胞中AOX 基因表达增加,从而提高花瓣的温度,促进花香释放进而吸引昆虫访花,提高结实率。其提高花瓣温度的机理是________。
(4)实验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OX 途径能________ (填“提高” 或“降低”) 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与正常光照条件下相比,高光条件下 AOX 途 径对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的影响较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_(用图 2 柱形图中字母 的计算式表示) 。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ATP和NADPH ③. 提供还原剂和能量/提供氢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氢、磷酸基团和能量
(2) ①. 能 ②. 总光合速率包括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补充蓝光对净光合速率(光下CO2吸收量)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明显提高呼吸速率(黑暗下CO2释放量)
(3) ①. 线粒体内膜 ②. AOX基因表达增加,提高AOX的含量,促进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释放更多热量
(4) ①. 是否高光照(光照强度)和是否有AOX途径抑制剂 ②. 提高 ③. (d-c) > (b-a)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才可以进行,碳反应阶段有光无光均可以进行,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可用于碳反应阶段。
【小问1详解】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可生成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将参与碳反应阶段,为碳反应阶段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小问2详解】
依据图l 所示实验结果,补充蓝光后CO2吸收量几乎没有影响,但黑暗下CO2释放量增加了,由于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补充蓝光能提高蚕豆幼苗的总光合速率,因为总光合速率包括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补充蓝光对净光合速率(光下CO2吸收量)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明显提高呼吸速率(黑暗下CO2释放量)。
【小问3详解】
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在线粒体内膜,故AOX 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 在寒冷的早春,蚕豆的花瓣细胞中AOX 基因表达增加,提高AOX的含量,促进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释放更多热量从而提高花瓣的温度,促进花香释放进而吸引昆虫访花,提高结实率。
【小问4详解】
实验二是为了探究光照和AOX途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故自变量是是否高光照(光照强度)和是否有AOX途径抑制剂,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没有抑制AOX途径的实验组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更高,说明AOX 途径能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对比A和B组,C和D组可知,高光条件下抑制AOX途径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下降的幅度更大,正常光照条件下相比,高光条件下 AOX 途径对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的影响较大,即(d-c) > (b-a)。
23.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武汉因雨雪湿冷气候,初期患者出现寒湿郁肺之表证。因此,可采用寒湿刺激+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感染小鼠复制出与新型冠状病毒相似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为验证复方芩兰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治疗作用,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材料与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与试剂:健康小鼠、复方芩兰口服液、HCoV-229E、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健康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批,1批正常饲养,另外1批进行寒湿证造模。
②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别
处理方法
A
(1)
B
对寒湿证小鼠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C
对正常小鼠以适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每日1次,连续2d。初次感染当天,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D
对寒湿证小鼠(2),每日1次,连续2d。初次感染当天,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E
对寒湿证小鼠以等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每日1次,连续2d。初次感染当天,以(3)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③检测小鼠的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论:与A比较,感染对照组、寒湿感染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与寒湿感染组比较,复方芩兰口服液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分组: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新冠病毒会引起人体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其过程是病毒入侵机体后,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帮助抵御病毒,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这属于____________调节过程。由于肺部毛细血管丰富,故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部____________,严重可危及生命。
(4)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新冠疫苗研制更加重要。病毒载体疫苗比灭活的病毒疫苗能更好的诱导_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原因是:____________。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对正常小鼠以适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②. 以等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 ③. 等量复方芩兰口服液
(2) (3) ①. 正反馈 ②. 组织水肿(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4) ①. 细胞免疫 ②. 灭活的病毒疫苗没有感染性,一般不能进入细胞内,病毒载体疫苗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更好的诱导细胞免疫 ③. 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病毒变异快,可能导致疫苗失效等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
实验目的是验证复方芩兰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治疗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口服复方芩兰口服液,因变量是检测疗效。实验过程为:
②实验分组与处理:A组处理:对正常小鼠以适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B组处理:对寒湿证小鼠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C组处理:对正常小鼠以适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每日1次,连续2d。初次感染当天,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D组处理:对寒湿证小鼠以适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每日1次,连续2d。初次感染当天,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E组处理:对寒湿证小鼠以等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每日1次,连续2d。初次感染当天,以等量复方芩兰口服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3d。
③检测小鼠的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A比较,感染对照组(C组)、寒湿感染组(D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与寒湿感染组比较,复方芩兰口服液组(D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该口服液有治疗效果。
【小问2详解】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相应的实验结果可表示如下:
小问3详解】
新冠病毒会引起人体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其过程是病毒入侵机体后,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帮助抵御病毒,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进而导致人患病,这为正反馈调节过程。由于肺部毛细血管丰富,故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部组织液浓度相等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影响呼吸,严重可危及生命。
【小问4详解】
病毒载体疫苗具有侵染性,即能进入细胞内,而灭活的病毒只有抗原特性,没有侵染特性,因此病毒载体疫苗能更好的诱导细胞免疫。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变异,因此,新冠疫苗容易失效,另一方面由于该病毒的致病机理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点睛】熟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 实验的结论推测相应的实验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4. 紫杉醇是珍贵的抗癌药物,但目前资源短缺,紫杉醇产量低,为了获得更多的紫杉醇,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研究。
(1)快速培育红豆杉植株:选取合适的外植体作为起始材料,为提高组培成功率,常选择幼嫩茎段,原因是________。接种前还需对其进行________处理。愈伤组织经________过程形成组培苗,组培苗移栽至特殊基质并检验后作为生产用苗。移栽时,用________洗掉根部残留的培养基,防止琼脂发霉引起烂根。
(2)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对红豆杉的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的细胞,通过继代培养,获得能产生紫杉醇的________。但紫杉醇本身是一种细胞生长的毒性物质,在培养基中的积累量越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越强。为了减弱其抑制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哪几项________。
A定时更换培养基
B.及时提取紫杉醇
C.采用茎尖来培养以获得脱毒苗
D.筛选耐紫杉醇的细胞培养物
(3)研究发现表达来自原核细胞的 MET1 基因的红豆杉可以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含量。图 1、2 表示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所需的关键条件。
实验思路如下:
①设计引物扩增 MET1 基因序列:为使扩增出的序列中编码起始密码子 (GUG) 的序 列由原核生物偏好的 GTG 转变为真核生物偏好的 ATG ,且能通过双酶切确保目的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质粒,需设计引物 1 和 2。其中引物 1 的 5′端序列应如何设计:________和________ 。
②构建重组DNA分子并导入受体细胞:将上述PCR产物和质粒重组,导入农杆菌后与红豆杉细胞共培养以实现________。重组Ti质粒上有________ ,所以能在农杆菌中扩增。培养农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 ________进行筛选。
③MET1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分析:可提取并分离受体细胞的____,利用RT-PCR技 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该过程需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若要分离MET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用________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电荷、大小及形状不同, 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答案】(1) ①. 幼嫩的材料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易培养 ②. 消毒 ③. 再分化 ④. 清水/自来水
(2) ①. 细胞系 ②. ABD
(3) ①. 包含BamHI的识别序列 ②. 将GTG改为ATG ③. 转化 ④. 原核生物复制原点 ⑤. 卡那霉素 ⑥. mRNA ⑦. 逆转录酶、Taq DNA聚合酶(耐高温DNA聚合酶) ⑧. (凝胶)电泳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小问1详解】
选取合适的外植体作为起始材料,为提高组培成功率,常选择幼嫩茎段,原因是幼嫩的材料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易培养;接种前还需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红豆杉外植体经脱分化,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组培苗;组培苗移栽时,用清水洗掉根部残留的培养基,培养基有营养物质,防止琼脂发霉引起烂根。
【小问2详解】
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对红豆杉的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的细胞,通过继代培养,获得能产生紫杉醇的细胞系。
紫杉醇本身是一种细胞生长的毒性物质,在培养基中的积累量越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越强。为了减弱其抑制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定时更新部分培养基、及时提取紫杉醇、连续补料、筛选耐紫衫醇的细胞培养物等,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小问3详解】
①由图可知,根据启动子的转录方向,MET1 基因序列引物1端插入到BamHI酶切位点,引物的设计要有包含BamHI的识别序列,同时将原核生物偏好的 GTG 转变为真核生物偏好的 ATG;
②外源基因整合后,通过基因表达使受体细菌的表型发生相应的变化的过程为转化,将上述PCR产物和质粒重组,导入农杆菌后与红豆杉细胞共培养以实现转化;由图可知,重组Ti质粒上有原核生物复制原点,所以能在农杆菌中扩增;重组Ti质粒上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培养农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进行筛选;
③RT-PCR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可提取并分离受体细胞的mRNA;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Taq DNA聚合酶;凝胶电泳法的原理根据蛋白质分子的电荷、大小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分离MET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用凝胶电泳法。
25. 果蝇中有褐眼/红眼 (基因用 B 、b 表示)、灰体/黑檀体 (基因用 E 、e 表示) 两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纯合的红眼灰体雌果蝇 × 纯合褐眼黑檀体雄果蝇 → F1 全为红眼灰体果蝇。 实验二:F1 果蝇 × 异性褐眼黑檀体果蝇 → 红眼灰体:褐眼黑檀体=1 :1
实验三:F1雌雄个体杂交 → F2 红眼灰体:褐眼黑檀体=3 :1
(1)由实验一可知,眼色与体色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
(2)研究人员推测,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则 F1果蝇细胞中的相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为________ (用图形表示,“=” 代表染色体,“ ·”代表基因)
(3)进一步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在 2 号 染色体上,体色基因在 3 号染色体 上,2 号与 3 号染色体在雌果蝇中 会发生片段的互换,在雄果蝇中不 会发生,且缺少上述任一种片段(即 只有片段 1 或只有片段 2) 的果蝇 雌雄配子均不育。 由此,研究人员 推测,上述实验结果的另一可能原 因是亲本红眼灰体雌果蝇的 2 号染色体与 3 号染色体均发生了片段的互换,眼色基因与体色基因不在互换的片段内, 如下图所示。实验三中 F2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请写出实验二的遗传图解___。
(4)将正常果蝇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加温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用特定的染液染色,染色体上即出现横带,称为 G 带 (富含 A—T 序列的染色体片段);如 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用特定的染液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 称为 R 带 (富含 G—C 序列的染色体片段) 。一般情况下,对于总碱基对数量相 同的两条染色体而言,________ (填“G 带” 、“R 带”) 更丰富的那条具有更高的热 稳定性。基因突变一般_____(填“会” 、“不会”) 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答案】(1) ①. 红眼 ②. 灰体
(2) (3) ①. BBEE、BbEe、bbee ②.
(4) ①. R带 ②. 不会
【解析】
【分析】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小问1详解】
纯合的红眼灰体雌果蝇与纯合褐眼黑檀体雄果蝇杂交,实验一中F1全为红眼灰体,因此可知红眼和灰体是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纯合的红眼灰体雌果蝇与纯合褐眼黑檀体雄果蝇杂交,红眼B和灰体E是显性性状,所以B和E在一条染色体上,b和e在一条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据题意缺少1或2任一种片段的果蝇雌雄配子均不育,所以F1果蝇只能产生BE、be两种可育配子,而另两种配子bE、Be分别缺少1片段、2片段导致不育。实验三中F1果蝇BbEe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只有BBEE、BbEe、bbee三种基因型。
实验二的遗传图解
【小问4详解】
G-C碱基对即R带越多,DNA越稳定,因为二者之间有3个氢键,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26,85,6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26,85,6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