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展开
注意事项:
1.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队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获。
C.“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答案】
1.B
2.C
3.A
【解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或者“错误的一项……”,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B项源于第二段的开头,文章里说的是“时下流行……”,选项变成“反映了人们的愿望”,扩大了范畴。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从原文第三、四两段来看,臣民的意见能上达天听的应该是皇帝举行的其他的一些活动,如征求臣民的意见,下“罪己诏”等,而不是在祭祀等活动中。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选项C.源自第三、四段,从文章的表述来看,能上达天听的并不是在祭祀活动中。
3.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选项A源自第二段,从文中来看,是说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的出现被古人认为是对统治者的惩戒。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
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答案】
4.C
5.D
6.A
7.(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这句话是庞籍给皇帝的谏言,意思是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考生可以抓动宾短语,比如“躬亲万机”“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采公论”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比如本题给出的句子,从文中来看,这是给皇帝的谏言,从“宜”来看,后面都是该做什么事情,故要抓住动词,然后明确所做的事情,确定动宾短语。
5.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错误;文章的原句是“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可见,“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即可发现问题所在。先找到事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然后再明确时间地点,“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可知选项中的“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这一内容时间和事件错位。
7.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后面各题。
沉醉东风 对酒
卢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①,泼煞心头火②。葫芦提③醉中闲过。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注释:①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使精、气、神凝聚成“内丹”。这里借指修养性情。②泼煞:扑灭。③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8.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散曲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全曲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8.这首散曲第一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与曹操积极进取的时不我待、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感不同,表达的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3分) 接下来的一句就是对这一提问的补充,给人以人生易老的惆怅之感,从而为后面由对现实不满而谋求摆脱做铺垫。(2分)
9.这两句,写作者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讪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故我。表达了他强烈的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3分)最后二句,表现的形象是放诞不羁的,这样将前文忧郁怅惘转化为潇洒洒脱,从而深化了主旨。(3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情感”,答案的内容是“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首先要明确曹操“人生几何”要表达的情感。曹诗中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对酒》中说“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消磨”句是对“人生几何……”的进一步补充,给人以惆怅的感觉。“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这二句指皈依道家炼丹修道,以扑灭心头之火。道家丹鼎派主认为,内丹炼成即成仙,就能扑灭心头火。依此可以推想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似有许多愤慨和不平,又只能强自压抑,这里不过是借助道教语言表达内心的痛苦罢了。“葫芦提”句转回醉洒,要在稀里糊涂中“闲过”——这仍可理解为是对现实的不满和谋求摆脱的方法。最后二句,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置旁人讪笑于不顾。说明他超脱的愿望是何等强烈。全曲字面表现得旷放通脱,但读者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感情是压抑的。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正确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感情,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一般的解题思路:1.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2.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3.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比如本题中,因是比较阅读,根据题干的提问要明确比较的点和答案的要点是什么;然后针对散曲中写“人生几何”的句子,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抓住整首散曲的感情基调来考虑,抓住人物的想法、举止,明确其中折射出来的情感。
9.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的公式: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中的主旨。模式:诗中描写了……(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的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思考的思路: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和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比如本题中,应先分析“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这两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前面三句的内容来分析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意思是说大鹏呀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范仲淹《渔家傲》中“ , ”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答案】(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6分,每句1分)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选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
裱画徐
马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
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从裱画作为一门传统手艺的传承状况写起,这样既交代了写作背景,也将淮城的裱画行业经营不善与“裱画徐”的善于经营形成对比。
B.边寿民是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的大画家,裱画徐在给边寿民裱画的同时,也向他学习,于是裱画徐做到了善裱、能画、工篆刻。
C.小说中有几处介绍裱画技术的文字,这是因为多数人并不很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补充介绍,有利于对裱画徐技术的认识。
D.小说在情节展开时,巧设背景,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淮城的制贩赝品的情况的背景,更能表现小说颂扬诚信为人的宗旨。
E.小说文字不急不缓,运用叙述和议论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等多种手段,非常鲜明地塑造了裱画徐这个人物。
(2)“裱画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题目是“裱画徐”,文中比较集中具体地写了有关他的哪些事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是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在不多的文字里仍能靠伏笔和照应使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8分)
【答案】
(1)CD(其中D项3分,C项2分,A项1分,其他选项不给分。)
(2)①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他没弄坏过一幅。②综合素养好。他善裱,能画,工篆刻。③坚守诚信。人们的名画旧藏他不作伪,被逼迫做的赝品他都留有标识,并向公安局举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小说只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装裱徐渭的画,二是给犯罪分子做赝品。(2分)②如此安排情节,能够在有限的笔墨里,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充分地展示人物的品格。装裱徐渭的画,他不作伪,写出了他不为利益所动的诚实。被犯罪分子逼迫做赝品并最终举报这些人,写出了他在被胁迫时也不违本心,坚守诚信。(4分)
(4)小说在伏笔和照应方面做得很好,使情节结构集中严谨。①裱画徐继承了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等技艺,是后文犯罪分子找他做赝品的直接原因;②徐家家规中的“三规”与他给人裱画的做法形成照应;③他装裱之后要钤印,在后文他被迫做的赝品中得到照应;④前文写他能画,与他在给公安局的举报信里用毛笔勾画那几个人的肖像前后呼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本题中既有对情节构思技巧的考查,也有对具体内容的考查,同时还涉及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的技巧。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裱画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到文中画出裱画徐的行为举止以及他人的评价,然后具体分析。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此人和其他人的关系。分析的角度有:性格特点、身份职业、为人品德。可以先从“裱画”这一职业的角度分析,“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这表现出他的综合素养好,才能全面;“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这表现出装裱技艺的高超。然后从为人的角度思考,“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这表现出他的诚实守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概括(或分析)人物性格要学会“三看”:一看情节。二看细节。三看行为。比如本题分析“裱画徐”的特点,可以从裱画这一职业和他做人的原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题目是‘裱画徐’,文中比较集中具体地写了有关他的哪些事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针对情节设题,一是概括情节,二是分析情节安排的好处。对于前者,要从题干中明确需要概括的情节是什么,“小说的题目是‘裱画徐’”“集中具体地写了有关他的哪些事情”,应是与裱画有关的具体的事件,这就明确了方向,一个就是装裱徐渭的画,此处具体描写,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诚实,不为利益所动;第二个就是为犯罪分子做赝品,最终又举报了他们,这表现出他对诚信的坚守。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概括情节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对于情节安排的好处,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思考作答: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比如本题,先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情节,然后按照何人何事的方式进行概括;然后从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分析安排的匠心。
(4)【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是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在不多的文字里仍能靠伏笔和照应使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情节中的“伏笔和照应”设题。考生需要找出相关的情节,然后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先明确小说前面所写的内容,“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然后再分别找出后文中与之相关的情节。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首先理解“伏笔和照应”的含意,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小说文体中的“悬念”)。“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照应”的作用是: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句与句、段与段,也可以是句与段。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两处,也可以是多处。相照应的内容,后文可以与前文字句相同或相近,也可以是前文意思的再现、延续、深化,或者是对前文的回答、解释。比如本题,先到上文找出情节内容,然后再到后文找出与之相关的情节。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婀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来源:学§科§网]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
【相关链接】
①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号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②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③侯仁之是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在一个周末,他在玉泉山西侧发现了流向北京的引水槽。
B.1949年,侯仁之留学回到燕京大学后,完成了学术思想上质的飞跃,创立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着他在历史地理认识上的成熟。
C.侯仁之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以及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建设者达比教授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侯仁之应邀到美国和加拿大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积极努力,推动了我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
E.本文撷取了侯仁之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求学进取的事迹,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伟大人格。[来源:学.科.网]
(2)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侯仁之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侯仁之被称为“我国申遗第一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DE(选D3分,选E2分,选A1分)[来源:ZXXK]
(2)①侯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②对北京玉泉山西侧水势的观察,成为他研究北京水源的第一手资料。③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受到罗士培、达比的影响;回到燕京大学时完成思想飞跃,打破传统的桎梏。④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建立历史地理学科。(6分,答对三点即可)
(3)①观察细致,具有探索精神。发现玉泉山上的石水槽,推想这是过去的引水槽,由此发现了北京城的水源。②打破常规,具有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桎梏,创立了现代历史地理学。③和蔼可亲,知识渊博。与师生一起观看流星雨,和他们讲述北京的那些人、事。④情系祖国,具有爱国精神,为城市建设和中国“申遗”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侯仁之能被人们熟悉,就是因为他在中国“申遗”方面的努力和贡献。①国内很少人知道《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时,侯仁之第一次了解这个公约;②外国人对中国寻常城砖感兴趣,引起他沉思;③侯仁之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中国尽早参加《公约》提案呼吁,并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使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④1987年起,中国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侯仁之应记首功。(8分,分析每点2分。)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一般涉及到文本内容以及一些结构思路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回答此类题时首先是看内容方面,结合主旨可做分析,其次若是牵扯到技巧结构等方面,要想到一些常有术语“引起全文、铺垫、伏笔、激发兴趣”,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围绕传主作答,判断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加以比对,从选项中寻找细微不同,做一判断。本题的前四项主要针对内容概括设题,E项是针对主旨设题。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叙写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怎样打开”,可见所找的材料应在打开之前。链接材料中介绍“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号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第四段“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第七段“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第八段“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第三,通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找寻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比如本题,考生可以抓住“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这一信息圈定区域,可见答案应在打开“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之前。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侯仁之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简要分析”。这与小说阅读中的形象题有相通之处。首先到文中摘抄作者或他人对侯仁之的评价,圈出其中的形容词,这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然后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在事件中的言行举止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④关注文章的过渡句。比如第二段“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可见知识渊博;第四段观察水槽,可见观察细致,具有探索精神。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1)首先要明确:探究什么。①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和需要进行探究。②应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③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3)探究题解答要领:①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②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比如本题,在探究的时候,其实也是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第三,辨析情感。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比如“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中,“俯拾即是”突出多而易得,而句中说的是“石窟”,过于夸张。比如“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抛砖引玉”一般用来自谦,句中形容“王校长”谦敬不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
B.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6年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本月微涨0.21%。
C.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2016年7月15日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
D.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答案】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中,“推进……制度”动宾搭配不当,一般表述为“推行……制度”。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B项,将“据……”和“……显示”两句杂糅到一起。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 探索半人马座a星在目前是科幻, (2)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3) 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 (4)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a星, (5)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 (6)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a星的科幻想法。
(1)
(2)
(3)
(4)
(5)
(6)
A.
尽管
但
但
即便
也
不仅
B.
虽然
但是
所以
如果
那么
不仅
C.
尽管
但
因此
只要
就
就
D.
因为
所以
但
即便
也
就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首先浏览语段,分析分句的个数,然后明确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各种结构关系的层次。关联词在复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显示出来。故答题的时候应注意分析句间的关系。考生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比如第(3)处,前面是“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后面是“那也只是将来时”,这两句之间是明显的转折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再借助第(1)和(2)空即可选出答案。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5分)
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等基本上不产生影响。(1),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2)?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其他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3)。
【答案】①这是因为手机等一般不通过卫星传输②那么汽车GPS导航系统是否会受到日凌影响呢③所以汽车GPS导航系统是不会受到日凌干扰的。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解答本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①处前面说的是日凌对卫星通信有影响,而又说手机等不受影响,自然是因为其不通过卫星传输的。②处,后面说的是汽车GPS不受影响的原因,所以这里就应该是其是否受影响的疑问。③处是前文讨论GPS导航系统的结论。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第一处,前面说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等基本上不产生影响”,后面又说“而是……”,由此可以确定横线上的句子应是解释原因;第二处,前面说对手机等物不产生影响,而后面说的是汽车GPS导航系统,横线上的问句应是提出疑问“汽车GPS导航系统是否会受到日凌影响”。第三处是对前面分析的总结。
17.下面是某中学英语夏令营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案】本次英语夏令营活动,计划安排与外国学生交流、高中先修课、口语竞赛等三项学习活动,以及足球比赛和文艺汇演等两项文体活动。(6分,学习活动所给信息全面3分,文体活动所给信息全面3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这属于图文转换中的框架图转换成文字的题型。首先要理清框架图中各单元的层级;分清各层级内各单元哪些是程序单元,哪些是内容单元;理清各层级内单元之间的顺序。然后按照层级由大到小的顺序,结合各层级内部的顺序,依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只要依据箭头的指向进行描述即可。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了,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找准要害 准确出击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铁棒费尽力气也打不开,而一把瘦小的钥匙却轻易地把门打开了。这是因为铁棒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一味蛮干,而钥匙是看准了问题的核心,然后出击,轻松地解决了问题。找准核心,然后出击,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必然要求。
古往今来,许多有智慧的人遇到困难时,都是冷静地观察,找准核心,然后出击的。那么,这一招为什么会那么好用呢?[来源:学+科+网]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面对一个小孩掉进了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小孩或企图攀上比自己高的缸,或站在一旁大哭,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司马光却是冷静地思考,想到了水,缸中的水才是最致命的因素,因此要把水放出来。司马光砸破了缸,放出了水,甚至还能把那小孩带出来。这是他冷静思考的必然结果。如果他也像别的小孩那样大哭,除非是引来了成人,否则那小孩一定会被淹死。找准核心,然后出击,能让人找到化解难题的方法。
曹冲称象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文武百官都想直接测量出大象的重量,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曹冲却别出心裁,利用船和浮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文武百官都束手无策的问题,曹冲却能较轻松地解决了呢?这是因为曹冲找准了核心,然后出击。他对准了大象很大这一特征,想办法把大换小,以小替大,从而想到了船这一载体,顺利地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找准核心,然后出击能让人把问题转化,化难为易,这一招难道不好用吗?
诸葛亮草船借箭又是一个找准核心,然后出击的例子。诸葛亮既无造箭材料,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怎么能凑够十万支箭呢?诸葛亮没有慌慌张张地寻找造箭材料或气急败坏地请工匠打造箭枝,而是冷静地思考。他敏锐地发现将会有大雾的日子,又想到曹操军中必有足够的现成箭枝,于是就想到了草船借箭这一妙计。找准核心,然后出击能让人正确分析形势,利用好有利的外在条件,从而解决问题。这一招难道不好用吗?
在难题面前冷静思考,找准核心,然后出击,击中要害,巧妙地解决问题,这就是钥匙顺利开门的奥秘。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这个寓言故事里的人,最大的失误是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方面下手。[来源:Zxxk.Com]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9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9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风之积也不厚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质检(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质检(三)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