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5碳和碳的氧化物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5碳和碳的氧化物,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5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单选题1.(2023·福建漳州·统考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用作电线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用作燃料C.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用来裁玻璃2.(2023·福建泉州·统考一模)下列性质描述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作气体肥料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除臭剂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作干燥剂3.(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体积增大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4.(2023·福建宁德·统考一模)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闻气味鉴别白醋和白酒B.将铅笔芯粉倒入锁孔,开锁更灵活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少量炭黑D.将浑浊的水经明矾吸附,过滤后得到纯水5.(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石墨烯可看作将石墨的层状结构一层层剥开得到的单层碳原子,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和超强导电性能的新型材料;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可得到具有绝缘特性的新材料石墨烷【(CH)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和石蛰烷的导电性不同B.石墨烯属于单质,石墨烷属于化合物C.石墨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石墨烯和石墨烷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只有CO26.(2023·福建·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 B.干冰升华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D.金刚石制钻探机的钻头7.(2023·福建·模拟预测)已知甲、乙、丙、丁四个容器分别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稀硫酸、热氢氧化钠溶液、滴有红墨水的水,固体混合物X通过皮带传输机将不同物质筛选到四个容器中,一个容器有且只进入一种物质。甲容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容器中进入的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丙容器溶液中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温度逐渐降低,物质进入丁容器后振荡,静置片刻,颜色逐渐变浅褪去,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苏打 B.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铁粉C.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生石灰 D.丁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活性炭8.(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质量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B.N点对应的固体中可能还含有黑色物质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 gD.0~t 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9.(2023·福建泉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装入大理石 B.产生气体C.收集气体 D.检验气体10.(2023·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如图在石蜡封闭的U形管中,左右玻璃管装有等体积二氧化碳,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左边更快B.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C.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D.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都会变红11.(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下符合该理念的是A.多用塑料袋 B.多植树造林C.多用一次性木筷 D.多开私家车12.(2023·福建宁德·统考一模)为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所示实验装置。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支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水进入烧瓶,导致气体被压缩B.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C.该实验说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D.取实验结束后烧瓶中的液体,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3.(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2026年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在外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14.(2023·福建南平·统考一模)“关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B.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可预防缺铁性贫血C.厨房中天然气泄露,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D.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无害15.(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实验室制取CO2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制气体C.收集气体 D.验满 16.(2023·福建·模拟预测)下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可能是CH4B.B点对应的物质充分燃烧后可得到D点对应的物质C.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HCO3,它对应的点是FD.C点对应的物质与水反应可得到E点对应的物质17.(2023·福建·模拟预测)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是小清同学以CaCO3为核心整理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的转化关系未标明。对于上述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①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稀盐酸可换成稀硫酸B.转化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C.转化③产生的气体可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D.可利用转化④制备氢氧化钠溶液18.(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匹配的是A.活性炭吸附性强—干燥剂 B.干冰易升华吸热—制冷剂C.浓硫酸脱水性强—脱色剂 D.汽油能去除油污一乳化剂
参考答案:1.C【详解】A、铜具有良好导电性,可用制作电线,故A选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B选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氢氧化钙不能,故C选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用来裁玻璃,故D选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注意理解和应用,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A【详解】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主要是用在大棚作物当中,因为大棚内的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棚内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了就会影响作物产量。A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颜色和异味,所以活性炭可以作除臭剂。B不符合题意;C、由于氮气的化学性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不符合题意;D、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 3.B【详解】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水由液体变成气体,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不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4.D【详解】A、白醋具有醋酸味,白酒具有酒香味,气味不同,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醋和白酒,不符合题意;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故可将铅笔芯粉倒入锁孔,开锁更灵活,不符合题意;C、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故可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少量炭黑,不符合题意;D、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符合题意。故选D。5.D【详解】A. 石墨烯具有超强导电性,石蛰烷具有绝缘特性,它们的导电性不同,此选项正确;B.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石墨烯属于单质,石墨烷属于化合物,此选项正确;C. 根据石墨烷的化学式可知,石墨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此选项正确;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墨烯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CO2,石墨烷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有CO2、H2O,此选项错误。故选D。6.A【详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利用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作电光源,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自然界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以制钻探机的钻头,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7.D【详解】A.甲容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固体中含有酸性物质,苏打溶液呈碱性,故A不正确;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故B不正确;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不正确;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强的吸附性,可除去色素,故D正确。故选:D。8.A【详解】 A 、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至 N 点恰好完全反应,则 M 点对应的固体物质有碳、氧化铜、铜三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B 、N 点对应的固体为铜为红色,可能还含有黑色物质木炭,故选项说法正确; C 、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 a - b ) g ,故选项说法正确;D 、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0~ t min 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9.C【详解】A、向锥形瓶内装入固体时,先将锥形瓶平放,将固体放在瓶口,再将锥形瓶慢慢直立,防止固体打破瓶底,故选项A错误;B、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尖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选项B错误;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长管进,故选项C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选项D错误;故选:C。10.C【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但吸收的较少,则反应时,左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右边更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溶于水,则若将二氧化碳换成一氧化碳,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根据对比两边的现象,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右边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1.B【详解】A、多用塑料袋就会增加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也会加重白色污染,故选项与理念不相符;B、多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与理念相符;C、多用一次性木筷,增加了森林的砍伐,而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与理念不相符;D、多开私家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与理念不相符。故选B。12.C【详解】A、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水进入烧瓶,导致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不符合题意;B、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气体减少,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压强,说明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20mL,故不能说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故取实验结束后烧瓶中的液体,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详解】A、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利于节能减排,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在外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故选D。14.D【详解】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由于蔬菜的呼吸作用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则进入之前应进行灯火实验,该选项符合主题;B、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该选项符合主题;C、天然气泄漏时,可能会遇到明火而发生爆炸,则应关闭阀门且开窗通风,该选项符合主题;D、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有害,该选项不符合主题。故选D。15.A【详解】A、拉注射器后,观察到长颈漏斗的管口处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B、稀硫酸开始也能够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但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且导管应稍稍漏出胶塞即可,利于气体的导出,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时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但导管应尽可能接近集气瓶底部,排尽瓶内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选项错误。故选A。16.D【详解】A、A点对应物质为含-4价碳元素的有机物,有机物为含碳化合物,CH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则碳元素化合价为-4。A点可能是CH4,A正确;B、D点对应的+4价碳元素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为碳单质,充分燃烧可得到D点对应的物质二氧化碳。B正确;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KHCO3属于盐且其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故它对应的点是F。C正确;D、C点对应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D错误。综上所述:选择D。 17.D【详解】A、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故转化①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稀盐酸不可换成稀硫酸,不符合题意;B、转化②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转化③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氯化氢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D、转化④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可用于制备氢氧化钠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18.B【详解】A、活性炭用作净化剂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说法错误;B、干冰做制冷剂是因为干冰能升华吸热,故说法正确;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物质碳化,故说法错误;D、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可用汽油除油污,故说法错误。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8实验题,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探究发热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探究发热剂的化学反应,探究发热剂发热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1流程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0推断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