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补缺专项练习---世界史--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查漏补缺专项练习---世界史--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漏补缺专项练习03 世界史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汉谟拉比法典》关于“打人脸颊”行为的三种处理规定。
法条 | 规 定 |
第202条 | “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 |
第203条 | “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 |
第205条 |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
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能为受害人伸张正义 B.祛除了习惯法的印记
C.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 D.保护了奴隶主的财产
2.有学者认为:希腊半岛地表荒凉而贫瘠,所以古希腊人选择殖民地会优先考虑殖民地的农业条件;阿里斯托芬创作的喜剧中,绝大多数都是站在农业地主的立场创作的,个别篇幅其至表达了对工商业富人的鄙夷。最能体现该学者的观点是( )
A.资源分配不均引发内部矛盾 B.古希腊殖民过程服务于农业
C.文学艺术是经济发展的体现 D.古希腊文明有重农主义情结
3.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4.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
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
5.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对此,恩格斯评价说,“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是十分清楚的。”这说明了,中世纪西欧( )
A.城市自治运动受挫 B.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C.陷于长期分裂割据 D.庄园经济彻底瓦解
6.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7.1070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86年威廉召集所有等级的领主和贵族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该誓约( )
A.促使英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强化了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 D.导致英国陷入长期的割据和混战状态
8.《一千零一夜》以古波斯故事为蓝本,增加印度、希腊、埃及各种东方民间故事,其叙事结构和内容影响《十日谈》等近代欧洲著作。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
A.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 B.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D.贯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9.宗教改革者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的过程中显现他自己的。白昼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月亮的盈亏和星辰的运行,都是上帝创世时就赋予在其中的,一切世事只不过是其展现而已。自然界是上帝和人类活动的舞台。此理论( )
A.意在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 B.促进了探究自然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C.建立了宗教信仰与理性精神结合的新体系 D.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
10.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1.1751年6月,法国《百科全书》第Ⅰ卷正式出版,延绵二三十年之久,到1772年,最后几卷图录才出版,最终形成一套庞大辞书,共28卷,包括科学、神学、哲学等。1768~1832年,它还出现了许多补充版、再版和扩充版。这体现了( )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相结合
C.民主理念得到普通民众认同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变革
12.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这表明( )
A.全球横向交流不断扩展并更加频繁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13.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14.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15.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16.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17.1933年,甘地创办了印地语报纸《哈里真》周刊,并且在之后的九个月里巡游印度,发起了场广泛的反对不可接触制运动。《哈里真》将关注点放在人民生活问题上,如村落清洁、食品营养、房屋重建等。甘地的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动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 B.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为社会下层民众争取权利 D.消除抗英斗争中存在的分歧
18.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展览国 | 展览地点 | 主要展品 |
美国 | 莫斯科 | 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
苏联 | 纽约 | 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19.1970年之前,以埃克森、美孚等为首的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1971年,包括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获得了原油标价权,旧的国际石油机制逐渐瓦解。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所加强 D.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兴起
20.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二、非选择题
22.学者围绕“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下表是关于能源与近代荷兰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 | 史实 |
泥炭说 | 16—17世纪上半期,荷兰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使得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 17世纪后期,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 18世纪,荷兰经济出现衰退时,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 |
泥炭、煤炭混合说 | 17世纪,荷兰每年进口的煤炭平均数是65000吨。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 18世纪,荷兰的泥炭产量逐步减少,泥炭价格稳定上升,煤炭竞争力加强,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 1863年,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1863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下降到1865年的38%。 |
——据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等
(1)指出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共性,并分别概括两种观点的论据。
(2)围绕“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评析上述学术研究的价值。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 | 主要理论观点 |
陆权理论英国麦金德 | 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
海权理论美国马汉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
边缘地带学说美国斯派克曼 | 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
——摘编自《世界大战略经典》
(1)提炼表格中的三种观点,并阐释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芬)马库•维莱纽斯《第六次浪潮》
图片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C 5.C 6.D 7.C 8.A 9.B 10.B
11.B 12.A 13.A 14.A 15.B 16.B 17.C 18.B 19.A 20.D
二、非选择题
22.(1)共性:能源结构影响17-19世纪荷兰经济发展状况。
支持“泥炭说”的论据:在17至18世纪的荷兰,当17世纪上半期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时,荷兰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17世纪下半期以后,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连带荷兰酿酒、蒸馏、制陶等制造业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上升,影响这些工业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到了18世纪,即使荷兰经济出现衰退,荷兰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递进论证)。所以,泥炭是影响17至18世纪荷兰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泥炭说”运用正反论证与递进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支持“泥炭、煤炭混合说”的证据有三个:17世纪时,除了使用泥炭,荷兰还使用进口的煤炭,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到18世纪,荷兰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煤炭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而泥炭消费比重下降。17至19世纪,荷兰能源结构,主要是消费泥炭和煤炭,只是比同时期,两者比重不同。这是一种按时序并列论证的方法。
(2)在“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研究的问题上,本题所涉及的研究,从“能源消费”角度,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给人们对于“能源”问题提供参考;其研究方法、过程,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借鉴;可以对历史资料进行有意义的系统整理和利用。
23.(1)①英国麦金德提出陆权理论。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这一时期,西方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美国马汉提出海权理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经济实力超越了老牌的英国,因而在外交上不再追随英国。③美国斯派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20世纪40年代前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方大国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寻求新的地带。
(2)示例:
论题:近现代西方国际战略理论服务于西方扩张的需要。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方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东方从属于西方,亚非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对象,马汉的陆权论在此背景下出台,适应了英国殖民扩张,建立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高速发展,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美国为取代英国,其战略学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美国门户开放的扩张需求;二战前后,美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边缘地带论的提出为美国二战后的全球扩张提供了理论准备。
综上,西方国际战略理论看似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实则多服务于西方列强全球扩张的战略需求。
21.示例1
论题: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高峰
论述: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车出现,火车应运而生,随后铁路大范围铺设,钢铁行业飞速发展,出现了第一波发现高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汽车行业以及石化品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波与第三波经济发展高峰;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飞速,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趋势加速发展,出现了第四波高峰。
总之,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也推动了经济发展高峰的出现。
示例2
观点: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论据:危机、科学进步、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08 现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滞胀出现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08 现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滞胀出现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06 古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希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