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生物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
展开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 。
一个池塘中的鱼应属一个种群 ( ) 。
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2 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3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D.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
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 、 性别比例 ⑤ 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A .①③⑤ B. 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A.序号 1 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 4 或序号 5 代表C.序号 2 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 6、7 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 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 ( M × n ) ÷m 只
种群增长率或者增长速率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实验室条件下、种群迁入新环境、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 , 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 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 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 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 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B.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C.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D.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9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试分析其原因。 2.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3.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减小误差。
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额外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时间测量之间相互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
用蒸馏水进行稀释。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⑥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组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25×16型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培养液稀释了100倍,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提能力精准突破,悟考情演练真题,种群的特征,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迁出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5-,种群的数量特征,-6-,-7-,-8-,-9-,-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组基础达标练,B组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