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自然门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自然门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下列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 水 B. 葡萄糖 C. 维生素 D. 无机盐
2. 误吞了一粒西瓜子后,这粒西瓜子不会经过的消化器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图中为人体的部分消化器官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能消化蛋白质
B. 胆汁主要由②产生
C. ③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D. ④中有多种消化液
4.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
A. 小肠长5~6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B. [1]和[2]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 [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D. [2]和[3]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5.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关于检验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操作顺序是乙→丁→丙→甲
B. 图甲中,滴管加入碘液后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C. 除了唾液能消化淀粉,肠液、胰液也能消化淀粉
D. 如果要求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口腔中牙齿的咀嚼作用”,可以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来做实验
6. 如图表示食物中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此推断该有机物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
A. 葡萄糖 B. 甘油和脂肪酸 C. 氨基酸 D. 维生素
7. 登山队员登顶前需在高原上进行长期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队员们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8. 如图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血流速度最慢 B. ②是物质交换场所
C. 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 ③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9. 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管壁比b管壁弹性大
B. a是动脉血管,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
C. 血液流经c后,必定有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
D. 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中流的是动脉血,b中流的是静脉血
10. 如图是心脏结构的剖面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左心房直接与①主动脉相通 B. 肺静脉里流动着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C. ③左心室比④右心室的心壁肌肉厚 D. 心房心室间的瓣膜使血液从心室流向心房
11.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判断依据是( )
A. 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 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C.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 D. 血液的流速
12. 用猪心做灌流实验时,要让水分从主动脉流出,灌入水的血管应是( )
A. 上腔静脉 B. 肺动脉 C. 下腔静脉 D. 肺静脉
13. 如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 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 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14. 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 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 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15. 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粉尘颗粒。这些颗粒由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是(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D. 鼻→喉→咽→支气管→气管
16. 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叙述是( )
A. 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 B. 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网
C. 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7. 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过程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模拟的是外界环境与肺泡的气体交换
B. ①模拟的气管能使③内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
C. ④模拟的是膈,可调节胸廓的容积大小
D. 图Ⅰ模拟的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18. 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脉中的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
B. 在肺循环中,运输动脉血的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弹性小
C.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
D. 长期酗酒或吸烟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
19. 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可用曲线X或Y表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b代表脑,则曲线Y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 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CO2含量的变化
C. 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D. 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20. 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易进入气管。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来不及盖住喉口有关( )
A. 软腭 B. 气管软骨 C. 会厌软骨 D. 甲状软骨
21. 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痰在肺部形成 B. 咽是发声的部位
C. 呼吸道能清洁吸入空气 D. 喉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2. 一位战士血型是O型,当他失血时需要输血时,输血者的血型应该是( )
A. O型 B. B型 C. A型 D. AB型
23. 下列血细胞结构中,都没有细胞核的是( )
A. 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D. 血浆和白细胞
24. 下列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是( )
A. 发芽的马铃薯 B. 鲜艳的野蘑菇 C. 煮熟的鸡蛋 D. 过期的牛奶
25. 中考第一天,妈妈特意为小君做了一份午餐,有米饭、油焖大虾、清蒸鲈鱼、牛排。为了实现合理膳食,你认为这份午餐还需增加的是( )
A. 煎蛋 B. 叉烧包 C. 素炒青菜 D. 油条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26. 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横线内画“√”,错误的画“×”
(1)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______
(2)过程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______
(3)过程③中氧气的运输主要靠血浆。 ______
(4)过程④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 ______
27. 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______ ,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 ______ ]内最终被消化。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有可能因缺乏 ______ ,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 ______ ]层食物。
(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 ______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牛奶富含的维生素D能促进 ______ 的吸收。
(4)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______ ,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③],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 ______ 构成,这些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28. 甲图是血液分层现象示意图,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
(1)通过甲图分层现象可以看出,人的血液是由血浆和 ______ 两部分组成的。
(2)乙图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______ ] ______ 。
(3)乙图中,小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 ______ ] ______ 。它位于甲图中的[ ______ ]处。
(4)乙图中,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的是[ ______ ] ______ 。
29. 《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请分析回答:
(1)心脏是一个主要由 ______ 组织构成的器官,其中壁最厚的是 ______ 。
(2)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 ______ 。
(3)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 ,终点是 ______ 。
(4)当血液流经 ______ (填“甲”或“乙”)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5)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 ______ (填序号),心脏四个腔中流静脉血的是 ______ 。
(6)医生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在其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______ ,而后经肺循环到达肺部。
30.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肺泡处和组织细胞处的物质交换过程,a、b表示气体,请分析回答:
(1)图甲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a表示 ______ ,需穿过 ______ 层细胞进入血液,与 ______ 结合,使血液变成 ______ 血。
(2)图乙表示a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内的 ______ 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31. 图1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 ______ 。
(2)通常情况下,使用 ______ 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你认为[2]是 ______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 ,血管[3]是 ______ 。
(4)实验后应怎样处理小鱼? ______ 。
32. 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无影响,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一段时间后加碘液
2滴
2滴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 ______ 。
(2)该实验可能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4)1号试管“?”处应填 ______ ,2号试管“?”处应填 ______ ,设置1号试管的目的是 ______ 。
(5)为了得出科学结论,需要多次重复实验,目的是为了 ______ 。
(6)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2号试管比1号试管蓝色褪去的时间 ______ (填“长”或“短”),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葡萄糖属于糖类,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关键点: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2.【答案】A
【解析】解: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误吞了一粒西瓜子后,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不经过肝脏。①
故选:A。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小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2)图中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小肠。
消化道的组成是个重要的考点,注意理解掌握。
3.【答案】D
【解析】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不能消化蛋白质,A错误;
B、①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②胆囊储存胆汁,B错误;
C、③是胰腺,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等,C错误;
D、④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D正确。
故选:D。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中①肝脏,②胆囊,③胰腺,④小肠。
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可正确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A、小肠约长5-6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利于消化和吸收,A正确;
B、图中1是环形皱襞,2是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正确;
CD、2是小肠绒毛,3是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与消化无关,C错误;D正确。
故选:C。
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器官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例如在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总是表现出面积大、壁薄的结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A、图示中的甲、乙、丙、丁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乙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注入2ml浆糊,丁表示向1号试管加入2m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唾液,丙表示对实验装置进行恒温水浴,甲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观察现象。A正确
B、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都是碘液;2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错误
C、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将分解成了麦芽糖,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C正确
D、如果要求设置一个实验验证“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应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来做实验。D正确
故选:B。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水与唾液的量要相等
6.【答案】A
【解析】解: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口腔中有唾液,在小肠内淀粉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可见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的化学消化的过程,
故选:A。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口腔中有唾液,在小肠内淀粉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胃中有胃液,在小肠内蛋白质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脂肪在小肠里在胆汁、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故选:A。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管的类型和特点。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通过列表对比几种血管的特点掌握。解题关键是熟知血管的类型和特点。
【解答】
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类型。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如下表: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据图可知,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因此,①动脉中血流速度最快;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是物质交换场所。故 B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解析】解:A、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A正确。
B、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图c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可知c为毛细血管。B正确。
C、由于c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血液的成分将发生变化。C正确。
D、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由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则a为肺动脉,里面流动的是静脉血,b是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通过列表对比几种血管的特点掌握。
10.【答案】C
【解析】解:A、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A错误;
B、肺静脉里流动着含氧较到的动脉血,B错误;
C、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即③左心室比④右心室的心壁肌肉厚,C正确;
D、心房心室间的瓣膜使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D错误。
故选:C。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
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及区别,据此解答。
关键点: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解答】
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右、右心室和左心室,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由心房→心室→动脉,而不会倒流。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用猪心做灌流实验时,要让水分从主动脉流出,灌入水的血管应是肺静脉。
故选:D。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13.【答案】C
【解析】解:AB、据柱状图可见: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AB错误;
C、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通过柱状图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吸入的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多了,水蒸气的含量也增加了,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因此呼出气体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
在分析气体变化的数据时,除了搞清楚气体变化外,一定要弄明白气体的含量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14.【答案】D
【解析】解:A、在人体内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错误;
B、肺泡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所以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B错误;
C、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错误;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D正确。
故选:D。
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掌握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结果及原理是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所以PM2.5是一类直径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部位的路线正确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故选:A。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道的组成、特点及功能。
16.【答案】A
【解析】解:A、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与呼吸功能没有直接的关系。符合题意;
B、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物质出入,不符合题意;
D、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肺泡是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肺泡数目多、肺泡的外面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解:A、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即外界环境与肺泡的气体交换,A正确;
B、图中①塑料管模拟气管,②气球模拟肺,气管中的黏膜和纤毛能够使气体变得温暖湿润,B正确;
C、④模拟的是膈肌,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变大;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C正确;
D、图Ⅰ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肺回缩,表示呼气,D错误。
故选:D。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图中的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肺、③代表胸廓、④代表膈肌。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气体不断得到更新。
18.【答案】A
【解析】解:A、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动脉中没有动脉瓣,A错误
B、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内流动脉血,B正确
C、在人体的血细胞中,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目就会急剧增多,来吞噬病菌。C正确
D、长期酗酒或吸烟,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D正确
故选:A。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19.【答案】A
【解析】解:A、b代表脑,在脑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因此CO2含量增多,氧气的含量减少,故曲线Y表示CO2含量的变化,曲线X表示O2含量的变化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CO2含量的变化,B正确。
CD、若b代表小肠,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氧进入小肠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氧气的含量下降,X曲线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CD正确。
故选:A。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a段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0.【答案】C
【解析】解: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就会呛着,引起咳嗽。
故选:C。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道的组成以及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21.【答案】C
【解析】解:A、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痰中含有许多细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错误;
B、喉是发声的部位,错误;
C、呼吸道能清洁吸入空气,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正确;
D、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错误;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动脉化,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
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即可,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功能是解题关键。
22.【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任何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可见A正确.
故选:A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任何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
23.【答案】C
【解析】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血浆不是血细胞,因此都没有细胞核的是成熟的血细胞和血小板。
故选:C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成熟的红细胞)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最大
(4.0-10.0)×109个/L
最小
100~300×109个/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24.【答案】C
【解析】解:A、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能食用,错误;
B、鲜艳的野蘑菇,有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蘑菇,不能食用,错误;
C、煮熟的鸡蛋已经经过高温灭菌了,可以食用,正确;
D、过了保质期的牛奶不能食用,错误;
故选:C。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正确地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类;油焖大虾、清蒸鲈鱼、牛排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无机盐。还缺少维生素。所以这份午餐还需增加的是素炒青菜。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据此解答.
关键点:食谱中的营养要均衡,注意荤素搭配.
26.【答案】√ √ × √
【解析】解:(1)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正确。
(2)过程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正确。
(3)过程③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的运输主要靠红细胞,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的,错误。
(4)过程④是发生在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正确。
故答案为:(1)√
(2)√
(3)×
(4)√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
题图中:①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关于呼吸的四个过程是考查的难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27.【答案】淀粉(或糖类) ⑧ 维生素C D 蛋白质 钙 皱襞 上皮细胞
【解析】解:(1)图1中最底层的E,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或糖类),淀粉的消化从②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⑧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该学生常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D层蔬菜和水果。
(3)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牛奶富含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4)图3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许多①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小突起,称为②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③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故答案为:(1)淀粉(或糖类);⑧;
(2)维生素C;D;
(3)蛋白质;钙;
(4)皱襞;上皮细胞。
(1)合理膳食是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2)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3)图1中E层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D层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层、B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层主要成分是脂肪。图2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④是肝脏、⑤是胃、⑥胰腺、⑦大肠、⑧小肠、⑨肛门;图3中①皱襞、②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28.【答案】血细胞 ① 红细胞 ② 白细胞 B ③ 血小板
【解析】解:(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结果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单位体积内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①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
(3)②白细胞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因此小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白细胞。②白细胞位于图甲的B层。
(4)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故答案为:(1)血细胞
(2)①红细胞
(3)②白细胞;B
(4)③血小板
甲图中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因此甲图中A、B、C三层中的物质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B、C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乙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为血浆。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肌肉 左心室 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 右心室 左心房 甲 1、4 右心房和右心室 右心房
【解析】解:(1)心脏能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使血液在血管内不停地流动,肌肉组织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因此,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在心脏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左心室,这与它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距离长有关。
(2)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它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动脉瓣,它使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3)血液循环途径:
由图可知: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
(4)当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5)由血液循环图可知: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1肺静脉、4主动脉。心脏四个腔中流静脉血的是右心房和右心室。
(6)医生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在其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的循环途径: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部。药物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肌肉;左心室;
(2)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
(3)右心室;左心房;
(4)甲;
(5)1、4;右心房和右心室;
(6)右心房。
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
掌握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氧气 两 血红蛋白 动脉 呼吸 能量
【解析】解:(1)图甲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b为二氧化碳、a为氧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图甲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吸入的氧气依次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氧气扩散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细胞,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氧气;两;血红蛋白;动脉
(2)呼吸;能量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图甲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乙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关键是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中气体交换的过程。
31.【答案】清水 正常呼吸 低 毛细血管 红细胞单行通过 静脉 放回大自然(放回水中)
【解析】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图中1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图中3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2是毛细血管。
(4)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放回适合它生活的水环境中。
故答案为:
(1)清水;正常呼吸。
(2)低。
(3)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静脉。
(4)放回大自然(放回水中)。
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1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2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3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32.【答案】口腔 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影响 施加心理压力 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37℃ 对照 避免偶然性 短
【解析】解:(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根据本实验的探究目的可知,该实验可能作出的假设是: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影响。
(3)本实验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无影响。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两组除了“施加心理压力”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
(4)研究人员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实验。可见,1号试管“?”处应填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2号试管“?”处应填37℃。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施加心理压力前)的目的是对照。
(5)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6)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2号试管(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比1号试管(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蓝色褪去的时间短,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
(1)口腔
(2)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影响
(3)唾液
(4)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37℃;对照
(5)避免偶然性
(6)短
(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正确识记并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科技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科技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