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多元思辨作文专项练习(共11个主题,附写作指导)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多元思辨作文专项练习(共11个主题,附写作指导)第1页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多元思辨作文专项练习(共11个主题,附写作指导)第2页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多元思辨作文专项练习(共11个主题,附写作指导)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多元思辨作文专项练习(共11个主题,附写作指导)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多元思辨作文专项练习(共11个主题,附写作指导),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历史,未来,有我与无我,顺境.逆境.绝境,生力,勠力,阻力,亲知,记忆,领略,讨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过去,现在,未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文学家史铁生说:“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 '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份,无限的过去未来皆追相呼应。”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以“过去、现在、未来”为话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二、历史,未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是当时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不能忘记。但它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三、有我与无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祖国卫士,火灾现场勇敢逆行的消防人员,隐身荒漠毕生奉献的两弹元勋……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奔放,喜欢生活的随性自在,我们不断创造着“小确幸”,制造着“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请根据材料的含意,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四、顺境.逆境.绝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五、生力,勠力,阻力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成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勠力同心的担当精神。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语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生力、勠力、阻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六、进、退、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进”者向前,“退”者向后,“达”者通达、豁达。“进”“退”“达”这三字包含着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深蕴为人处世之道, 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七、知、信、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
    ①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
    ②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
    ③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新时代领路人)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请就“知”“信”“行”三者的关系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八、亲知、闻知、说知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古代哲学家墨子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三种方式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相互联系、转化,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九、记忆,领略,讨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林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上面的文字选自《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相关内容。林黛玉强调学习诗歌要“记忆”“领略”和“讨论”。以上文字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你对此有何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禅家语常引人深思,譬如“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有人认为:见过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才知道自己的卑微,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以众生所需为自己所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也有人对“人生三见”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一、自信、自赏、自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拉罗什富科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以上三则材料对我们的自我认知、学习、生活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把握其内涵,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写作指导
    一、过去,现在,未来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两则材料都围绕"过去"现在"未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立意的核心。
    写作时要注意把为何要珍惜"现在,做好"现在,放入"过去"与"未来"的整个链条当中去思考,这样才能明白"现在"的重要性。这才是出题者的真正意图。
    写作时要把"过去""现在""未来"当成一条动态的链条,每个环节都对另外两个环节有影响,从而必须要正确面对这三个环节,找到正确态度和最佳做法。如"过去",如果做得好,那么"现在"就应该继续过去的做法;如果做得不好,不要只是沉浸于懊悔当中,应在"现在"改正,为"未来"奠基。面对"未来",空想不切实际,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做好"现在",你的"现在"就是你"未来"的延伸。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做好"现在",才能更好地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如珍惜时间,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等。总之,青年应该有整体意识,着眼于"未来",修正"过去",珍惜"现在",用努力奋斗争取光明的"未来"。
    【参考立意】
    铭记过去,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铭记过去,珍惜现在,相信未来。
    做好"现在",不负过去,赢得未来。
    立足当下,重审过去、创造未来
    二、历史,未来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要求。首先理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材料由两句话组成,这两句话的中心就是“历史”,第一句话阐述了历史和现在未来的关系,“历史”和“现在”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所有的“历史”也曾经是当时的“现在”,所有的“现在”也会变成未来的“历史”。第二句话开头总说“历史不能忘记”,然后用一个“但”转折,指出对待“历史”的态度:“它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结合这两句话的含义,中心话题就是谈论“历史”。然后分析第二部分的要求,题干中的“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个要求给出了“历史”的范围,可大可小,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很广泛的写作空间。可谈论对国家民族历史的认识和感悟,也简述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然后阐述曾经的历史对今天发展的意义,最后展望未来。也可谈论对自己过去的认识和感悟,自己过去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是自己宝贵的经验,如果删除过去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最后还要分析文体,本次作文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但一定要文体清晰,如写议论文,可以按照“要铭记历史”“为什么要铭记历史”“如何以正确的方式铭记历史”“如果忘却历史结果会如何”等打开思路;如写记叙文,要注意使用各种描写方式来让叙事更为生动。
    【参考立意】
    (1)铭记历史,开拓未来;
    (2)敬畏历史,相信未来;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4)正视历史;
    (5)历史的见证;
    (6)那段永不铭忘的历史;
    (7)倾听历史的声音;
    (8)记忆与反思。
    【名句素材】
    1、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2、铭记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势
    3、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铭记历史,是为了时刻警醒我们,和平需要有强大的实力作保障;铭记历史,是让大家回顾历史,以史为鉴,不让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了我们的中国梦,同样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必须且不得不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加快实现“两个一百”进程,同心共筑“中国梦”
    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该忘记英雄,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需铭记历史。
    5、创造历史的人,历史当然把铭记,即使没有一个特定的名字,也会化入一个崇高的集体。
    三、有我与无我
    【审题分析】
    材料第一段讲述了英雄的“无我”精神。祖国卫士、消防人员、两弹元勋,他们的“无我”都是因为心中有着一个更大的“我”,就是“我的祖国”。因此,对于“无我”精神的思考,就应当从“无小我有大我”的方面思考。
    而对于材料第二段,则重点阐述张扬自我个性的“有我”。这里对“有我”的重视,是因为对于“我”的存在本身和“我”自己的价值越来越重视,是因为“我”的天性不再被压抑。所以,这里的“有我”和“无我”其实并不矛盾,而是因为这两者存在的条件不同,对“我”的定义不同。
    所以,写作时最好不要盲目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而是应着重分析何时应“有我”,比如自己的天性被压抑时,可以张扬自我;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应当维护自我……
    思考何时“无我”,就必须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指出为弱者发声可以“无我”,国难当头时应当“无我”,那些“无小我”“为大我”的英雄模范值得我们学习,更应当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努力向“大我”迈进。
    四、顺境.逆境.绝境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分别从逆境不忧、绝境不慌、顺境不傲的角度,阐述了为人处世应该坚守的原则。
    材料一并没有盲目地赞扬逆境,而是指出唯有强大的内心、勇于直面,才能打败逆境,把在逆境中遭受的伤害转化为自己内心和能力的强大。
    材料二绝境,强调的就是绝地反击的勇气。要做到这点,就不能被“绝”字所恐吓,而是放松心态,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磨练。
    材料三顺境,强调的则是“不傲”“不盈”,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身处顺境就止步不前,也不能因为身处顺境这一便利条件,而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虚心向他人求教。
    所以,不管是身处逆境、绝境还是顺境,人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乱,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这样,就能行稳致远。
    试题要求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作时可以考虑两两组合进行思辨,或对三者分别论述。
    如对于逆境与顺境,这都是人生要面对的自然状态,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处逆境,成功和失败不是由处境来决定,而是看你是否有主观能动性,处境只是客观原因,内因才是关键。因此,在顺境中我们不能大意,不能沉溺顺境而忘记了跳出舒适圈去奋斗;在逆境中不能一蹶不振,要勇敢奋斗、拼搏,让逆境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如对于绝境与逆境,可以从挫折的严重性角度去分析,指出若不谨慎对待每一次逆境,消极“躺平”,它终将变成绝境;但若身处绝境中,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要放松心态,积极面对,把绝境当作一次普通的逆境去对待,勇敢直面挑战。
    最后可从青年一代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求,无论顺境逆境绝境都是人生的财富,激励青年正视自己,勇敢前行,取得成功。
    写作中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财富。
    坦然面对自己的处境,有正确的成败观。
    无论绝境逆境都不能阻挡成功的脚步。
    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把绝境当作逆境,在绝境中寻找出口。
    五、生力,勠力,阻力
    【审题立意】
    本次写作为三元思辨作文,围绕主题为“生力、勠力、阻力”。
    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指出青年所多的是“生力”且简单介绍了何为“生力”。所谓“生力”,指的是可以将深林辟成平地、在旷野栽种树木、在沙漠开掘井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第二部分提到时代发展需要“勠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存在重大挑战、风险、阻力、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勠力同心的担当精神。第三部分讲的是要克服阻力,不能有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否则成不了事,也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
    简而言之,生力,就是有生力量,是青年的战斗力、创造力;戮力,则是集体智慧的合力与聚力。而阻力,则是来自自然的与社会的客观与主观的现象。青年要发挥自己的“生力”,与他人“勠力”同心,抵抗“阻力”,谋求时代的发展。
    具体写作提示:要上位思考命题者思路,不仅仅是高考题多元思维的延伸训练,更是对高考题的思考变迁。即多角度思辨性话题的抓手训练,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写作时如何分配相关关系,都需要全面思考。显然,“生力”是串联“戮力”“阻力”的关键点,做加法是“戮力”,做减法是“阻力”;“生力”“戮力”为正,“阻力”为负,有很多可以生发出去的论辩关系。还要关注到材料中的主体和背景。主体即当代青年,背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因此在组织论据、展开论述的过程中,都要围绕这一主体和背景,以凸显作文命题的身份意识。
    【参考立意】
    生力拓荒筚路蓝缕,戮力同心共克阻力。
    生力戮力齐为用,共克阻力报芳华 。
    化阻力为生力,以戮力谱新篇。
    六、进、退、达
    【审题立意】
    本题为任务驱动作文,材料由一则材料和一段提示语组成。本题可以思考:在人生的前行路途中、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时代的浪潮中,面对至关重要的关键时刻,个体该做出何种选择。
    要立足材料,进一步厘清三者概念的内涵。
    “进”者向前——即能以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态度攻坚克难,然而也应该考虑到冒进的危害。启示:在人生与时代的洪流中,面对困境、坎坰、挫败等,要勇千挑战,激流勇进,逆境前行。
    “退”者向后——可理解为暂时性的蛰伏;战略性撤退;陷于困境的停滞等,“以退为进”选择,也要警惕“躺平”“摸鱼”“摆烂”等彻底放弃式的溃退。启示:青年人在人生与时代的激流中,常陷入进退两难的焦虑与困境,从此句可以提炼出在面对困境时,要修炼进不欣,退不戚的坦然,进退皆能有为的豁达。不论是积极投身千时代大潮,还是守住自己一方天地,都要有所提升,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达”者通达、豁达——达,是看得透智慧和看得开(超脱,不纠结)的心态。这是在“进与退”的基础上上升的智慧境界。
    思辨关系:
    以达的心态看待人生的进与退。
    在人生的进退之间收获达的智慧与心态。
    注意思想意义的积极性和说理的辩证性。不能对所有的退全都大唱赞歌,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进”是我们必需的,而且是应该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暂时,不是永恒;只是适量,不是无休止。
    【参考立意】
    积极上进,不畏困难。
    善于退让,海阔天空。
    进退有致,通达人生。
    以进退为帆,行人生之船。
    七、知、信、行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由三则材料加一句引导语组成的任务驱动作文题。
    首先要把握住三则材料的中心,从而明确“知”“信”“行”三个概念的内涵。
    第一则出自《尚书·说命中》,意即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所谓“知易行难”,强调的是“行”的重要性。
    第二则材料选自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她强调的是“信仰”的可贵,希望青年人在一切都怀疑的时代里仍要相信美好的东西依然存在。
    第三则材料是新时代领路人在2018年五四前夕与北大师生座谈时的讲话摘录,新时代领路人强调的是不能空谈道德、理想,而要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确定三者的内涵是:“知”是懂得(道理等);“信”是相信(美好),有信仰;“行”是做,即实干、实践。
    写作中有考生将“信”理解成“诚信”,是不准确的。
    其次要把握“知”“信”“行”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最佳立意点。在写作中,多数考生都能指出三者应该兼备、缺一不可,或者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这种思考过于笼统,欠缺深刻性和独创性。如果表述为“信仰,源于正确的认知,无知而信叫盲从、迷信,坚定的信仰却能激励人去探知笃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信为知行之首”“知行合一难,知行需要信仰来支撑,而信仰又在知行中内化”等,内涵就丰富得多了。
    总之,对“知”“信”“行”三者关系的思考,一定要体现出思辨性,立意时可通过自设疑问、展开联想等方式来打开思路。
    比如:对于“为什么知易行难”,我们可以想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名言;
    然后再反过来思考,“知”对于“行”的意义何在,就可以论述“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行动”;
    而对于“信”在“知”与“行”中的作用,我们自然可以想到“信仰为知行指明了方向”“有了信仰,才能有坚定的行动”等立意。
    八、亲知、闻知、说知
    【审题立意】
    这是模仿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作文“本手、妙手、俗手”的命题,考察三元关系的构建而命制。材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句话:提出三种获取知识的方式。
    第二句话:解读三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知识的经验进行理解,作文中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深入阐释。
    第三句话: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三者的关系?材料已经启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①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
    ②相互联系、转化
    ③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若是不擅长深度思考,这三点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搭建出三个分论点了。
    但写作时,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条分缕析,琢磨成句,酿造自己的思维成果。
    另外,还要注意写作任务:“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我们”是谁?是正在求学的青年学子,是每天收获新知提高见识的,材料中的启示意义,应该是有指向性的。写的文章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认识,即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思考,即我们对材料的加工产生的新知。故,写作应观照自我,联系现实。
    用墨子这三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来解读这个作文题本身,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亲知,正如我们平时在学习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方法、道理;
    闻知,正如这段作文材料,正如墨子的理论;
    而说知,即我们要写的这篇文章,它应该是根据我们对材料的理解(闻知)结合我们自己的学习体会(亲知)通过深入的思考、逻辑的推理、缜密的表达而呈现的一篇文章(说知)。
    【确定立意】
    广闻闻知,躬行亲知
    百闻即一见,知行寻新知
    于亲知、闻知、说知中获新知
    亲身实践方可获取富有个性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九、记忆,领略,讨论
    【审题立意】
    这道作文题属于三元关系型作文题。三元关系型作文题,是近年的出题热点,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年全国乙卷“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2022年全国新高考2卷“选择·创造·未来”的主题作文,都属于三元关系作文,这类题型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质疑能力,要求学生超越线性思维,搭建概念之间的有机关联。本题的核心概念是学习诗歌的方法,材料文本又选自《红楼梦》,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和所思所感,深入剖析核心概念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写出体现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佳作。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学习诗歌为出发点,讨论记忆、领略和讨论三者的概念、重要性、意义以及相互关系,并且稍作引申,谈谈启示。
    记忆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基础。学习知识首先需要记忆,无论是诗歌的学习,还是数学公式、历史事件、科学知识,都需要记忆。记忆不应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有意识、有方法地记忆。记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领略是学习的第二步,是关键。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要领略知识所蕴含的精髓。黛玉说要“领略了些滋味”,就是理解诗句,并由此体会其中的滋味,也就将自己融入诗歌中,体味诗的意境,感受人生滋味;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领略知识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中找到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对于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分析、品味等方式来领略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对于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实践、探究等方式来领略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通过领略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最后,讨论是学习的第三步,是升华。黛玉有为认为学诗“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但其实讨论既是目的,也是方法。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掌握,更重要的是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通过讨论,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从他人的思考和感悟中获得启发和帮助。讨论需要开放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通过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讨论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记忆和领略知识。
    总之,学习需要记忆、领略、讨论三个步骤的结合,三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帮助我们掌握知识,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比如,我们由学诗联想到治学领域,一切的学习过程都可以适用于“记忆”“领略”和“讨论”。记忆是基础环节,任何一门学问,头脑中要有基本知识的记忆,有如水之源、木之根,正如古人所言博闻强识。领略是内化过程,纸是得来终觉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教条主义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有自己理解与领悟,细细品味,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见识。把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在新的情境中能发挥运用,做到活学活用。讨论是外化过程,其作用还是辅助于自身的领略。以开阔的视田野、开放的胸怀,对外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提高。
    这道作文题目,考生多从治学领域思考,因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话可说。其实在更广泛的领域,“记忆”“领略”和“讨论”一样适用。“记忆”“领略”和“讨论”可以上升为一种处事态度,一种学习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是要学习,要记忆,经典篇目代代传;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用心领会,还要联系新时代,进行新的理解与阐释,这就是领略;同时,我们可以广泛开展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交流学习心得;更可以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多民族不同文化交流互鉴。
    从这个思维角度来看,更广泛的领域那就真的多了。教师的教学,医生的医学,科学工作者的科研,生意场上的营销……都离不开“记忆”“领略”和“讨论”。
    根据阅卷情况来看,同学们在写这个作文题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第一,没有“启示”,紧紧围绕学诗或者学习的话题来谈“记忆”“领略”和“讨论”;第二,全是“启示”,没有分析材料中“记忆”“领略”和“讨论”对香菱学诗的意义和作用。
    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三元关系的作文。三元: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题目中对三元关系有两大类解读:
    其一:见自己知自己的分量,见天地知自己卑微,再面对众生,才能够以众生所需为自己所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
    总之,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递进和交互关系
    其二:也有人对“人生三见”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题目中的此句意思是可以对这三元的递进或交互关系进行调整,没必要严格遵守第一条的递进关系,但此条需要周密的思考力,也许考场上很多同学都会尊重第一条递进关系进行论述,会感觉相对安全)
    以禅家语“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点出三元,然后以”有人“的看法指出三元的关系:“见过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分量”,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我塑造。“见过天地才知道自己的卑微”, 不看大地,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见汪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肤浅;不见高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见天地”是对“见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给自己明确的社会定位。“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以众生所需为自己所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当的合适自己的状态,从容的去面对众生。见过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做到所谓的虚怀若谷,大象无形。作文材料对这“三元”关系有明确的提示,人应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之后,要见天地,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学会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洪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见众生”, 顶天立地,服务众生。
    “也有人对“人生三见”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这一句明确了作文的开放性,如果考生有自己对这三元的理解,也可以合理立意。
    十一、自信、自赏、自身
    【写作指导】
    三则材料分别指向“自信”“自赏”“自省”二个角度,第一则材料是拉罗什富科的话,强调自信的重要作用,自信可以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第二则材料是冰心的话,指出了“孤芳自赏”的弊端:当一个人眼里只有自己时,只拘圈于自我的小天地,就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帮助。综合前两则材料,可以得到启示:自信不等于孤芳自赏;要警惕自信变为孤芳自赏、自傲,甚至自大、自狂。第三则材料出自《荀子》,指出了学习中自省的重要性:自省自察,能帮助一个人发现并改正错误,最终提升自我。
    综合三则材料,可见“自省”对于保持正确的自信、建立正确自我认知意义重大。依据题干要求“请综合把握其内涵”,考生应辩证思考三者的关系,就“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这一话题立意行文:自信很重要,但过度自信就会成为“孤芳自赏”,甚至自大,所以需要自省;但同样要注意,自省不是全盘否定自己,自省的同时要避免陷入盲目地自我怀疑。自省与自信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正确认知自我的目的。
    考生如果只是片面谈“自信”或“自省”的意义价值和方法,应降格打分。“正确认识自我”不但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都有积极作用,推而广之,对于一个集体、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同等重要。考生行文可由个人延展到集体、国家、民族等,逐层深入。
    【参考立意】
    ①自省为舵,护航自信人生。
    ②自信非自赏,自省助成功。
    ③自省与自信齐飞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2023高考思辨类作文押题练习(共8个主题,附写作指导):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思辨类作文押题练习(共8个主题,附写作指导),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挑战与机遇,观变谋新,面对挑战,居安思危,言行合一,科技自强,创新发展,“生”与“熟”,知·仁·勇,“快时代”与“慢风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三元思辨作文押题练习(共七个主题,附写作指导):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三元思辨作文押题练习(共七个主题,附写作指导),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种境界,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眼界”“境界”“边界”,“中国·世界·我们”,“速度•跨度•未来”,“直道”“弯道”和“换道”,“中和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三元思辨作文练习(共4个主题,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三元思辨作文练习(共4个主题,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