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古文阅读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屈平属草稿未定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B. 邪曲之害公也 争宠而心害其能
C.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明于治乱
D.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写;连接。句意:屈原所起草的宪令草稿还没完全完成/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B.损害;嫉妒。句意: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C.都是“安定、太平”的意思。句意:而圣明的君主治理得好的国家,却又好几代不出现一个/明晓国家太平混乱的道理。
D.全;举荐。句意: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后来的刺史名荣荐举臣为秀才。
故选C。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获世之滋(黑)垢 推(推赞)此志也
B. 武益(更加)愈 而刘夙婴(缠绕)疾病
C. 履至尊而制(统治、控制)六合 不爱(爱护)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D. 抑本(本来)其成败之迹 听(聆听)臣微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全对。句意:不沾染世俗的污垢。/推赞屈原高洁的品格。
B.“益:更加”解释错误,应解释为“渐渐”。句意:苏武渐渐地痊愈了。/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
C.“爱:爱护”解释错误,应解释为“吝啬”。句意: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D.“本:本来”解释错误,应解释为“推究,探究”;“听:聆听”解释错误,应解释为“任从,应许”。句意: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允许我完成这个小小的心愿。
故选D。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羝乳乃得归
C. 子卿尚复谁为乎 而自令见放为
D. 数十伶人困之 张仪诈之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在,对/介词,同、跟。句意: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很精通,对外交辞令非常熟悉/不能跟九国的军队相匹敌。
B.“乃”,副词,于是/副词,才。句意:怀王于是调遣全部国内兵力/要等到公羊生仔之时才放苏武回去。
C.“为”,介词,为了/语气助词,呢。句意:子卿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D.“之”,都是代词,他。句意: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张仪欺骗他说。
故选D。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 臣以险衅 前以降及物故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请其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并且”;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这四个人,都是有智慧且忠诚讲信用/世人都清醒,唯独我迷醉了。
B.都是连词,表转折,“可是”,“却”。句意:我想奉命奔驰前往,可是祖母刘氏的病情却日渐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C.第一个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副词,通“已”。句意:我生来命就不好/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
D.第一个是副词,表祈使,“一定”;第二个是代词,“他父亲的”。句意: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
故选B。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南取汉中
A. 囊括四海之意 B. 一夫夜呼 C. 履至尊而制六合 D. 仓皇东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南”,在南边,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在南边攻取了汉中的广大土地。
A.“囊”,像布袋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统一天下的意图。
B.“夜”,在夜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一个人在夜里呼喊。
C.“履”,登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句意: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
D.“东”,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仓皇之间向东逃出。
故选C。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单于壮其节 ②委命下吏 ③臣具以表闻 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⑤外连衡而斗诸侯 ⑥宜皆降之 ⑦函梁君臣之首 ⑧据崤函之固
A. ①④⑥ B. ②④⑦ C. ③⑤⑥ D. ①⑥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烈。句意: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
②“下”,动词作形容词,下级的。句意: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③“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句意:臣上表明示使您明白我的想法。
④“短”,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句意: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⑤“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句意: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相争斗。
⑥“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句意: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⑦“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句意: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⑧“固”,形容词作名词,险要坚固的地方。句意:秦孝公占据了崤山这样险要的地方。
故选C。
7. 下列各句全都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被发行吟泽畔 ②是以见放 ③不凝滞于物 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⑤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⑥其后楚日以削 ⑦竟为秦所灭 ⑧为降虏于蛮夷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②③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省略句,省略介词,应该为“被发行吟(于)泽畔”。句意: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
②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因此被放逐。
③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通达事理的人不被客观时势拘泥。
④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江鱼腹中葬”。句意: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在江鱼的腹中葬身。
⑤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⑥被动句,“削”是被削弱,含被动意。句意:从那时起,楚国日益被削弱。
⑦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楚国)最终被秦国消灭了。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于”是标志。句意:在蛮荒夷狄之地做投降的俘虏。
②③⑤⑥⑦为被动句。
故选D。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未尝不呼天也
B.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梁,吾仇也
C. 铸以为金人十二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D.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信臣精卒陈利兵而何谁”,第二句是省略句,省略主语。句意: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人)没有不呼叫上天的。
B.都是判断句,“者也”和“也”表判断。句意: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梁国,是我们的仇敌。
C.都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铸以为十二金人”“人又谁能以察察身”。句意:把它们铸成了十二个铜人。/谁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体。
D.都是介宾短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夫祸患常于忽微积”“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铦也”。句意: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锄头木棍比不上钩戟长矛锋利。
故选A。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 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 颜色憔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从容”,古义:委婉得体。今义:镇静,不慌不忙。句意:然而都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文辞。
B.“丈人”,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妻子的父亲。句意: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C.“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句意:假使拿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
D.“憔悴”,古今义相同,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句意:面色难看瘦弱无力。
故选D。
10. 下列句子组合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及仇雠已灭 ②责臣逋慢 ③畔主背亲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
⑤与武决去 ⑥信义安所见乎 ⑦乃令张仪详去秦 ⑧隳名城,杀豪杰
A. ②③⑤⑥ B. ①④⑦⑧ C. ②④⑦⑧ D. ①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雠”通“仇”。句意:等到仇人已经被消灭。
②没有通假字。句意:责备我怠慢不敬。
③“畔”通“叛”。句意:背叛皇上、抛弃亲人。
④没有通假字。句意: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
⑤“决”通“诀”。句意:和苏武诀别离开。
⑥“见”通“现”。句意:信义体现在哪里呢?
⑦“详”通“佯”。句意:于是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
⑧没有通假字。句意: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
故选D。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非及乡时之士也 B. 空自苦亡人之地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离骚”者,犹离忧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乡”通“向”,从前。句意:(陈涉)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B.“亡”通“无”,没有。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C.无通假字。句意:诚信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
D.“离”通“罹”,遭遇。句意: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
故选C。
1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 “孝廉”是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 “敲扑”是古代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D.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故选D。
1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卿不欲降”中,“子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古人称谓有很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
B. “天汉元年”,“天汉”是汉武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如皇帝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
C. 汉中:位于陕西省,古称梁州、南郑、天汉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D. “蛮夷”,古代指边远地区的民族。“蛮”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东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的少数民族的称谓,古代东方部族善于使用弓箭,也以“夷”代指东方民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错误,“司马”是自称官职。
故选A。
14. 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B.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译:他的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他所指的却极为博大。
C.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聪明通达的人,不会被外界事物拘束,能够随世道变化而变化。
D.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自己的私情(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所指的”错。“指”同“旨”,意旨。句意:他的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
故选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B. 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C. 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D. 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缙绅:即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用为官宦的代称。
B. 藩镇: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五代沿袭。
C. 教坊: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其功能与汉代的乐府机构一致。
D. 榜掠:捶击,拷打。和《苏武传》中“斧钺汤镬”一样,皆为古代刑罚。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唐庄宗精通音律,宠幸伶人,为讨刘夫人欢心,他有时亲自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廷里嬉戏,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这一艺名。
B. 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 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 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伶宦嫉恨,遭到诋毁,以致下狱被杀。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之首。
(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
19. 请结合文段,概括后唐庄宗因伶人而犯的过失有哪些?
【答案】15. A 16. C 17. D
18. (1)那些害政害人最严重的,景进堪称第一。(2)我已答应周匝了,(按你说的做)让我不好意思见到这三个人,你的话虽然正确,但你还是应该为我委屈心意去执行这道诏令。
19. ①他宠幸(信)伶人,任其干预政事;②封赏无战功的伶人,失去天下心;③听信谗言,杀害忠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个叫敬新磨的戏子突然上前打了他一耳光。后唐庄宗顿时脸色大变,众戏子因此都惊骇不已。敬新磨慢条斯理地解释说: “ 治理天下的人只有一个,你还在那呼谁呢? ” 后唐庄宗随即转怒为喜,重重地封赏了敬新磨。
“骇愕”是主语“群优”的谓语,并且“徐曰”的主语为“新磨”,所以应在“愕”后面断开,排除BC;
“一”是“人”的定语,不能断开;“厚”修饰“赐”,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教坊: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其功能与汉代的乐府机构一致”错误,乐府才是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务。所以教坊与汉代的乐府机构功能不一致。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一律不予上报”错。原文“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中的“报”是“回复”的意思,“一不报”意为他一个也不予回复。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蠹政”,害政;“首”,第一。
(2)“许”,答应;“惭见”,惭愧见到;“屈意”,使心意委屈,委屈心意。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可知,他宠幸(信)伶人,任其干预政事;
由原文“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可知,他封赏无战功的伶人,失去天下心;
由原文“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可知,他听信谗言,杀害忠良。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自幼精通音律,因此伶人大多深得他的宠爱,常常陪侍在他身边。后唐庄宗有时就自己在脸上涂上一些粉墨,和伶人一起在后宫庭院里嬉闹,以此来讨得刘夫人的欢心,他还为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曾经因演戏的缘故,后唐庄宗自己喊自己“李天下,李天下”。一个叫敬新磨的戏子突然上前打了他一耳光。后唐庄宗顿时脸色大变,众戏子因此都惊骇不已。敬新磨慢条斯理地解释说:“治理天下的人只有一个,你还在那呼谁呢?”后唐庄宗随即转怒为喜,重重地封赏了敬新磨。
优伶们常出入于皇宫,捉弄欺侮士大夫,大臣们非常愤恨,但又不敢对他们生气。有人反而依附或拜托他们求得后唐庄宗的恩泽,四面八方的藩镇也争相贿赂、巴结他们。那些害政害人最严重的,景进堪称第一。景进喜欢采集一些民间小事说给后唐庄宗听,后唐庄宗也想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于是把景进当作自己的耳目。景进每次去后唐庄宗那里报告事情,后唐庄宗都要让左右的人们退下去后才问他,因此景进能够行其邪恶,干预政事。从将相往下的官员们都害怕他。
当初,在胡柳战役中,伶人周匝被梁人生擒,庄宗常常思念他。等到后唐军攻入汴梁的那一天,周匝在马前谒见庄宗,庄宗非常高兴。周匝在庄宗面前哭诉道:“臣之所以能够活着保全到今天,全仰仗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鼎力相助,希望陛下能够封赏他们两个州用以回报他们对我的恩情。”庄宗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郭崇韬在一旁劝说道:“与您共同夺取天下的,全都是英豪忠勇之士。如今大功刚刚告成,这些人中还没有一个得到封赏,却首先任命一个伶人担任刺史,恐怕陛下会从此失掉天下人心。”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按你说的做)让我不好意思见到这三人,你的话虽然正确,但你还是应该为我委屈心意去执行这道诏令。”最终封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当时亲军中有跟从后唐庄宗转战南北而没有封得刺史的人,无不愤怒叹息。
起初,罗贯任礼部员外郎,性情刚直,被郭崇韬赏识,任用他去当河南县令。他在任河南县令期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那些有权有势之家,伶人宦官们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堆满了桌子,他一个也不给答复,把这些书信全部拿去让郭崇韬看,郭崇韬把这些事上奏给后唐庄宗,因此那些伶人宦官们对罗贯恨得咬牙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也认为罗贯很高傲,十分讨厌罗贯,派奴婢告诉皇后,皇后和伶人宦官们一起诋毁罗贯,后唐庄宗听了虽然内心很生气,但还没有发作出来。正好这时后唐庄宗前往寿安察看修筑坤陵的人们,这里的道路泥泞,桥梁多数毁坏。后唐庄宗就问主管这里的是谁,宦官们回答后唐庄宗说是河南县令罗贯。后唐庄宗听了十分生气,下令把罗贯抓入监狱。狱吏们用鞭子拷打罗贯,打得罗贯体无完肤。第二天,后唐庄宗下诏把罗贯杀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Ⅰ
阅读下面两首判曲,完成小题。
终身误
清·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喜冤家
清·曹雪芹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①。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注】①贪欢媾:指“淫荡”。一说“贪还构”。
20. 下列对两首判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身误》《喜冤家》是对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预示的判曲,《红楼梦》借助判词与判曲,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
B. 《终身误》以“山中高士”喻宝钗之贤,以“晶莹雪”喻宝钗之冷,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宝钗形象:高洁中见淡漠,端庄处显无情。
C. 《喜冤家》引用“中山狼”的典故来喻指孙绍祖,又化用“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暗示迎春婚后的不幸遭遇,“喜”为虚妄,“恨”为实情。
D. 《终身误》以宝玉口吻自诉,《喜冤家》以迎春亡魂口吻控诉,两首判曲基调哀怨,满含愤懑,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包办婚姻的“吃人”本质。
21. 两首判曲在慨叹宝钗和迎春不幸命运时,运用了相同的手法,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20. A 21. ①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对《终身误》、《喜冤家》中宝钗、迎春两位女子不幸命运进行预判。②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写出了宝钗的贤德。《喜冤家》运用“中山狼”的典故,暗示孙绍祖的忘恩负义,凌虐迎春至死。③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对比,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④都用了比喻手法。《终身误》中“山中高士”比喻宝钗之贤,“晶莹雪”喻宝钗性格冷酷。《喜冤家》中“蒲柳”入秋凋零,比喻“衰弱的身体”。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A.“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错,《红楼梦》以浪漫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非“现实主义”。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终身误》中的“金玉良缘”是在讲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姻缘,而“木石前盟”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凄美爱情。《喜冤家》以贾迎春亡魂口吻对孙绍祖作血泪控诉:先诉其不念当初、忘恩负义;再诉其淫荡成性,直把公府千金作践得魂散香消。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终身误》《喜冤家》中的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进行预判,借助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对三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勾勒。
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说明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喜冤家》中“中山狼……”一句运用“中山狼”的典故,是说迎春丈夫有如忘恩负义、不讲情面的豺狼野兽。诗歌引用“中山狼”典故,其含义暗指迎春丈夫孙绍祖有如狼一样恩将仇报。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宝钗聪慧,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虐至死。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对比,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
都用了比喻手法。《终身误》中“山中高士”指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道家人物;此处比喻宝钗之贤。“晶莹雪”,“雪”意象比较清冷,喻宝钗性格冷酷。《喜冤家》中“蒲柳”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入秋凋零,比喻“衰弱的身体”。
(二)古代诗歌阅读Ⅱ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买陂塘·归鸦
(清)黄景仁①
倚柴门、晚天无际,昏鸦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②画,点上米家颠墨③。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郎君柘弹④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⑤。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注】①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少年时即有诗名,家境清贫,为求生计一生四方奔波,穷困潦倒。②倪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③米家颠墨:宋代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他发明以墨点构图的方法,所绘山水称为“米点云山”。④柘弹:柘木做的弹弓。⑤倦翮:倦飞的鸟儿。翮,鸟的翅膀。
2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影如织”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归巢的乌鸦极多;“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称此景像倪瓒的画与米芾的技法,写出了景色如画。
B. “似捲得风来”写归鸦卷起的风如点点雨滴落在树梢上,上阕把对鸦群的描摹与时光的推移相结合,极富想象力。
C. “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是词人自喻,倦飞归来乌鸦,再也经不起柘弹的袭击了;历经坎坷的人,也难以再受打击。
D. “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以景结情,听着画角声,看着沉沉暮色里赶路的游子,引起了词人无限的情思。
23. 词人借归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22. D 23. ①对漂泊流离的悲叹。“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词人以倦飞归鸦自喻,表现了漂泊流离的悲叹。②对不平人世的愤懑。“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用柄于豪门的乌鸦与归鸦对比,显示得意者与失意者天差地别,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懑。③倦旅思归之情。“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词人在京师贫病,希望趁江船归去。④对普天下的“未归客”的同情。“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由自己的归思之情升华为对普天下的“未归客”的同情。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以景结情”理解错误。结句是抒情,并非以景结情;这几句写归来的乌鸦,庆幸有枝可依,可以“笑”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词人自己借此表示深切同情那些听着声声号角戍守边境的战士和在沉沉暮色中匆匆赶路的游子。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这是诗人自喻。倦飞归来的归鸦,再也经不起柘弹的袭击了;历经坎坷的人,怎能再受打击和挫折?“郎君柘弹休抛洒”,以倦飞归鸦自喻,表现了漂泊流离的悲叹,表达了他此时惴惴不安的心情。
“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巧妙地刻画了飞来的阵阵昏鸦。飒飒飞来的归鸦卷起的风,如点点雨滴落在树梢。乌鸦的黑色更增添了浓重的暮色,天色愈来愈黑了。“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似曾相识的归鸦,有哪些曾经栖息于豪门贵族之家?甚至是在帝王的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汉代著名的皇家苑囿,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应有尽有。这里用来泛指君王苑囿。用这样的对比描述,显示得意者与失意者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表达了对不平人世的愤懑之情。
“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黄仲则在京师贫病交迫,无法养活一家八口,他多么希望趁江船,就此归去,表达了倦旅思归之情。
“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归来的乌鸦,庆幸有枝可依,可以“笑”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诗人自己借此表示深切同情那些听着声声号角戍守边境的战士和在沉沉暮色中匆匆赶路的游子。由此可见,诗人的情感中包含着对普天下的“未归客”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24.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离骚》所写内容涉及的起止时间。
(3)《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答案】 ①. 忧劳可以兴国 ②. 逸豫可以亡身 ③. 上称帝喾 ④. 下道齐桓 ⑤.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⑥. 拥雍州之地 ⑦. 春与秋其代序 ⑧. 惟草木之零落兮 ⑨. 祖母无臣 ⑩. 无以终余年 ⑪.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⑫.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⑬. 又闻子规啼夜月 ⑭. 愁空山 ⑮. 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逸豫、喾、雍、捷、襟、猿猱。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5. 选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他的痛苦和烦恼没有了,而代之以欢乐——这便是读书乐。
B. 先生到底是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C. 宋代苏东坡是一位画竹的大师。他画的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遒劲。
D. 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称赞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破折号使用错误,应改成逗号,因为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解释说明,和后面的“这便是”重复。
B.第二、三、四个问号错误,应改成逗号,因为这是选择问句,只在最后一句用问号。
D.引号使用错误,“富有神韵”加上引号,“当之无愧”是作者的话而非鲁迅的话,不用引号。
故选C。
2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相衔。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 安排。
(3)把好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 地转身离去。
A. 精巧 适当 若有所失 B. 奇巧 适当 若有所思
C. 奇巧 适度 若有所失 D. 精巧 适度 若有所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1)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侧重于“精”,即精致,精细。奇巧:奇异机巧,新奇而精巧,侧重于“奇”,即奇异,新奇。比较而言,“精巧”更适合与“小桥”搭配。
(2)适度:适合要求的程度,适当,与程度有关。适当:合适,恰当,与对错有关。与“方针”搭配的应该是“适当”,不能是“适度”。
(3)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这个词侧重于“失去”什么。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这个词侧重于“思考”。把朋友送走,会感到失去了什么,这里应该选“若有所失”。
故选A。
27. 请根据下面的“团队共创”工作流程图给“团队共创”概念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案】团队共创是围绕焦点问题,先由个人发言形成小组意见,再经组际分享组合意见,最后通过团队讨论达成共识的活动过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中的下定义的能力,涉及的是图文转换。答此类题时,要注意解读图标的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先明确题干要求,再仔细观察图表,按箭头指向审读,不能丢掉内容要点,表述时既要准确,又要有逻辑层次。由题干可知,本图为“团队共创”工作流程图。看所给图表,“焦点问题”涉及三方面内容,是围绕的中心。“团队共创”需历经三个阶段,先由个人发言形成小组意见,再经组际分享组合意见,最后通过团队讨论达成共识,这也是“团队共创”的特点。按照“下定义”的形式进行概括即可。定义形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即“团队共创是……的活动过程。”具体表述时,语言内容要完整,句式要正确,表达要准确、简明、连贯,注意字数要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2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2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28. C 29. B
30. (示例1)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示例2)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括号前的内容陈述的对象是“棋盘”,因此,填入的句子应以“棋盘”开头,与前文保持一致,排除选项A、B;D中,第二句将“阴阳”作为主语了,错误,可排除选项D。
故选C。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
A.借代,“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文件公务。
B.比喻,“梨花”喻指“雪花”。
C.拟人,把“风”比拟为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
D.借代,“汗青”代指书卷、史册。
故选B。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 “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结构混乱,可以改为“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或“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
②“被称之为”包含“被称为”和“称之为”两种结构,属于句式杂糅,依据上句的主语是“围棋”可知,应该为“被称为”,保持主语一致。
第四部分 写作
3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材料二: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说道:“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但生活中有人认为,美育只是为了娱乐和审美,这是对美育的误解。美育的首要职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濡且染中感受并获得了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使我们有了对美的最初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奇景;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
希望我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
美育教育势在必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析材料。
材料共有两则。一则是著名教育家对美育目的的经典论述,一则是著名科学家总结艺术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帮助的即席发言,它们都契合当今时代主题,共同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下的时代热点——美育的目的、作用和意义。材料一和材料二蕴含着美育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人格、丰富认识、拓展思维等意义,这本身就是对“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辩驳。
2.分析任务。
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这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的“认识与思考”都必须是由材料“触发、联想与思考”而来的,必须是本于材料,源于材料的,凡是脱离材料的“认识与思考”都不符合本题的写作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则要求考生作文内容必须与两则材料提供的思考点凝结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不可以油水分离,牵强附会,偏转空谈等。但同时也应注意适当、合理的延展,不宜只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肤浅议论和简单叙写上,而要充分考虑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注重分析,增强思辨,不能仅是自圆其说,还要顾及不同的看法,或接纳或反驳,要有读者意识。
“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的写作任务指令,首先明确了写作的任务要求,这是写作任务中的关键部分。考生应结合两则材料,并围绕“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任务写作试题明确要求“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它需要指出对方观点错误的实质,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考生可以指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片面和浅薄。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试题的两则材料可以引导我们思考美育的这些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窄化了美育内涵,忽略了美育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等方面的价值。而这种对美育价值的窄化,又与对美的对象的窄化有关,美不但包括艺术美和语言美,还包括心灵美、礼乐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等等。这些丰富的美的对象正指向美育的丰富内涵。与片面性相伴生的是“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浅薄,它只关注到美育眼前的、表层的功能,没有关注到它深远的、本质的功能美育悦人耳目、明辨美丑,进而启人心智、陶冶性情,再进而塑造人格、美化社会,诚如试题材料所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蔡元培还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考生如能恰当引证马克思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论断,或引证朱光潜、宗白华等著名美学家的相关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对美育的意义也当能做出更深刻的阐发。需要注意的是,辩驳不等于全盘否定,美育固然不只为娱乐和审美,但娱乐与审美也当是美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此外,写作时应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避免陷入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比如,可以侧重思考美育的育人功能,指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片面和浅薄;或可以探讨“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思考泛娱乐化倾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呼吁美育育人功能的回归;或可以思考美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或可以思考美育对丰富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意义;等等。
其次,它还在文体方面规定写驳论文,就作文要求而言,考生要写的驳论文属于论述类文章范畴,议论为主,叙述为辅,不宜写成记叙类文章,需要表明自己对“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认识与思考,有破有立,有批判性、思辨性和建设性。
【立意】1.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2.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3.美时代之人,育中华之魂。
4.向美而行,美好人生。
【素材】1.美育教会我们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欣赏美的过程是丰富人生意趣、增强生命力量的过程。艺术是自然和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美的投射。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等,都是这些艺术家们留给人类的艺术瑰宝,展现的是敏锐的生命直觉和捕捉自然之美的能力。长河落日、青松翠柏,疏雨梧桐、小桥流水,大自然或雄伟或秀美的景色,带给人们或开阔或静谧的心境。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需要我们有开放的心态,也需要有探索的勇气,更需要有感受美的灵感。徜徉在艺术和自然的天地里,世界是美丽精彩的,人生境界是高远的,当然,从小受到美育就是必不可少的。
2.广阔的科学世界蕴含着无限的大美和惊喜,美育还将教会我们感知科学之美,科学之美将助力我们去发现科学真理。美育同样教会我们去追求人性之美,具有爱国爱民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淡泊名利的风骨,谦和包容的胸怀。美育,引领我们向美前行,引领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引领我们欣赏美妙的科学世界;美育,引领我们向美而行,用人性之美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造就出具有人性之美的大写之人,具有美好人生的大美之人。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 请简要分析林道静的性格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台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台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全都是被动句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