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
展开专题二十一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原始大气层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相比没有氧气。
2、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原始地球的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
4、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用原始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简单有机物)。
5、科学推测需要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6、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神创论: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3)宇生论:地球上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其他宇宙星球。
(4)化学起源说: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7、米勒实验
1953年,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封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实验室里制成了另一些有机物。
8、生命起源的过程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能简单描述):无机物小分子物质(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等)→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较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差异越小,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越近。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5、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形成的化石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形成的化石越多。
6、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依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7、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8、比较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3、自然选择指自然界中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4、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
5、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长颈鹿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
6、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保护色:具有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体色。
意义: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有利于捕食猎物和躲避敌害。
7、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前提
生存斗争——动力
遗传变异——基础、内因
适者生存——结果
(1)过度繁殖:在自然界,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2)生存斗争: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1.伴随着自然条件的演变,原始地球上开始了漫长的生物进化。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证据
C.原始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
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定向的
【答案】A
【解析】
A.原始生命先进化成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等,再进化成真核生物。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原始生命向着两个方向进化,一部分进化成含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再由它们分别进化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历程,才逐渐进化为现代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所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
C.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2.雷迪的实验推翻了①的基本观点,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支持②的观点。上述①②分别为( )
A.神创论、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化学进化论
C.自然发生论、生生论 D.化学进化论、宇宙生命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雷迪的实验和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
雷迪做了一个实验。准备了一些盒子,盒内各放一块腐肉,其中一半盒子密封起来,另一半则没密封,观察盒内腐肉状况。他发现密封盒内的腐肉并没有改变,而没有密封的盒子里的腐肉则长出蝇蛆,且在腐肉上的蝇蛆慢慢长出蛹,蛹再长成不同的蝇类,且在腐肉上飞舞时会滴落一些微小物质。因此,雷迪认为蝇蛆是由蝇产生的,而不是自然发生的。雷迪的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的基本观点。
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
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支持了生生论。
神创论认为生物是上帝创造的;自然发生论认为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生生论认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起源于无机分子经过长期的化学变化形成有机小分子,逐步形成生命; 宇宙生命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中其他高等文明。结合分析可知,雷迪的实验推翻了①自然发生论的基本观点,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支持②生生论的观点。故选C。
3.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胎生到卵生
【答案】D
【解析】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树”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是比卵生更高级的生殖方式。可见D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家鸡是由原鸡驯化来的,家鸡与原鸡相比,身体肥大、产卵量多,飞翔能力差,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家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鸡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由原鸡演变成家鸡是鸡的有利变异 D.原鸡比家鸡更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
【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形成了鸟类种类的多样性。图中原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时间较长,家鸡是由原鸡驯化来的,家鸡与原鸡相比,身体肥大、产卵量多,飞翔能力差,是人们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从原鸡到家鸡的变异,家鸡飞行力差,不适应外界环境,是不利变异,原鸡比家鸡更能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条件。
5.2020年12月8日,日本小行星“隼鸟2号”的回收舱返回地球,其采集的物质或可帮助人类探知生命的起源。下列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一氧化碳、氢气等多种气体
B.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中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今天的地球环境中也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D.科学表明地球上的生命一定起源于原始海洋
【答案】B
【解析】
题目考查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A.原始大气和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游离的氧气,错误。
B.米勒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正确。
C.今天的地球环境中不再可能形成原始生命,因为现代地球已经没有形成原始生命的环境条件,错误。
D.化学起源说认为在原始地球上,有机物最后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大约在10亿年前,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但是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故这只是一个推测,错误。
6、如图是生物学家记录的某海岛上中地雀鸟喙宽度年平均尺寸的变化曲线。其中1977年和2001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中地雀的变异
B.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中地雀更加适应环境
C.中地雀与大地雀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2005年以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小种子为食
【答案】A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中地雀的变异是旱灾的选择作用,不是旱灾诱发了变异,A错误;
B、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中地雀更加适应环境,B正确;
C、中地雀与大地雀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
D、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正确。
7、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 作用.
(3)生物通过 、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答案】(1)有利
(2)选择
(3)遗传
【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
(2)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3)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8、如图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实验装置,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的______,主要是为该实验的进行提供能量。
(2)B装置的液体模拟了______。实验后,在C中可检测到含有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____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图二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______→______。
【答案】(1) 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2) 原始海洋 氨基酸、核苷酸
(3)无机物(无机小分子物质)
(4)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解析】
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因此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氧气。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的闪电,主要是为该实验的进行提供能量。
(2)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在C中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4)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 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所以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9、下图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和长颈鹿进化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的是____________,模拟降水的是______________。
(2)B装置里液体经实验后检验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它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_______。
(3)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 火花放电 冷凝器
(2)氨基酸 原始海洋
(3)变异
(4)选择
【解析】
(1)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该实验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结论。
(2)达尔文认为:古代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肢长和肢短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肢和颈长能够吃到高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肢和颈短个体,吃不到高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这样肢和颈长的长颈鹿一代代进化下去,就成今天人们看到长颈鹿。
(1)在图甲装置中,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故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的是火花放电;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故冷凝器模拟降雨的过程。
(2)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封的装置(图甲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出现在图甲中的B装置的液体里。原始的海洋就像一锅稀薄的热汤,故B装置里液体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具有普遍性和不定向性。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个体间差异,其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变异。
(4)结合分析可知: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会因吃不到足够食物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所以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
10、鹿,大多生活在森林中,以树芽和树叶为食。体型大小不一,一般雄性有一对发达的鹿角,雌性没有。每年的8月份,鹿开始发出特殊的求偶叫声。公鹿争夺配偶时,常常用头上的两只角彼此相互攻击。请分析回答:
(1)成年鹿一年繁殖一次,雌雄鹿交配后,雌鹿怀孕约30周后产仔,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产仔后雌鹿有哺乳行为,这与鸟类的育雏行为一样,可以提高_____________(填“受精率”或“成活率”)。
(2)鹿角的发达程度不同,是____________(填“遗传”或“变异”)形成的。现代的公鹿鹿角很发达,其原因按照达尔文的___________学说来解释:以前的公鹿有鹿角发达和不发达的,在繁殖期间,公鹿为了争夺配偶会发生___________,鹿角发达的公鹿有机会繁衍后代并将这一性状遗传下去。
(3)从鹿角的进化过程看,鹿角发达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 ______ 改变而引起的
【答案】(1) 有性生殖 成活率
(2)变异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3)遗传因素
【解析】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1)鹿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因此,成年鹿一年繁殖一次,雌雄鹿交配后,雌鹿怀孕约30周后产仔,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产仔后雌鹿有哺乳行为,这与鸟类的育雏行为一样,可以提高成活率。
(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公鹿的鹿角由于经常在争夺配偶中作为武器,这样鹿角发达的公鹿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现在鹿角发达的公鹿类型,而鹿角不发达的公鹿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状得不到传递,而被淘汰。鹿角的发达程度不同,是变异形成的。现代的公鹿鹿角很发达,其原因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前的公鹿有鹿角发达和不发达的,在繁殖期间,公鹿为了争夺配偶会发生斗争,鹿角发达的公鹿有机会繁衍后代并将这一性状遗传下去。
(3)从鹿角的进化过程看,鹿角发达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因素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
11、据图一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二脊椎动物“进化树”、图三人类的起源与生殖发育概念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装置_________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场所是图中所示装置________。由此得出:米勒实验证明了______。
(2)在图二中,甲、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依次是________,从生物进化水平上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进化趋势是______。
(3)图三中的1为________,古人类大约包括4个进化阶段,其进化顺序为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类人猿也有A、B、O、AB等血型: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8%,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9%。这是人类利用_________证据来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由此可以说明_________。
【答案】(1)B A 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转变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森林古猿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4)分子生物学 人类和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1)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可知,在装置B中发现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场所是图中所示装置A原始大气。米勒通过实验证明了原始生命诞生的第一步: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转变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图二所示是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因此甲是哺乳动物,乙是爬行动物,丙是两栖动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古猿,古人类的进化分为4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4)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的相似度约为98%,是说明“人猿同祖”分子生物学证据,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专题17 细菌、真菌、病毒(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专题17 细菌、真菌、病毒(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菌落,实验步骤和目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活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芽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专题09 人的由来(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专题09 人的由来(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专题02 了解生物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专题02 了解生物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