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186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186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186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1867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1867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1867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提分必备】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必练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复习1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提分必备】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必练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复习10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解析版docx、专题复习10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部分 必练真题
一、单选题
1.(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时,手臂处于下列哪种姿势( )
A.提桶水 B.投篮球 C.举杠铃 D.自然下垂
【答案】D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
故选D。
2.(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某中学举行了“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入团仪式,共青团新团员进行入团宣誓。当新团员举起右手做屈肘动作宣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B.宣誓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肘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囊有关 D.只需要运动系统中的骨与关节参与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详解】A.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的,肌腱是指肌肉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结缔组织),肌腹是指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肌肉组织),A正确。
B.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错误。
C.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还有滑液,使关节灵活自如;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使关节牢固,C错误。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错误。
故选A。
3.(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A.幼小的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
B.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
C.蚯蚓在迷宫中多次尝试后取食速度加快
D.一只大山雀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答案】B
【分析】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的植物,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
【详解】A幼小的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C蚯蚓在迷宫中多次尝试后取食速度加快,D一只大山雀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这些行为都是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ACD不符合题意;B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是红雀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的奔跑只需运动系统参与就能完成
B.小明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C.鸟类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属于先天性行为
D.蚯蚓走迷宫,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A
【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马的奔跑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错误。
B.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小明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B正确。
C.鸟类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蚯蚓走迷宫,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的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A。
5.(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是由①和④两部分组成的
B.②可以使关节更加牢固
C.③是关节囊,内有滑液
D.⑤关节头,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答案】B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A.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故A错误。
B.由于②关节囊把关节头与关节窝牢牢地连接起来,使关节具有牢固的特性,故B正确。
C.③是关节腔,内有②关节囊分泌的润滑液,故C错误。
D.⑤是关节软骨,③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可增强关节活动时的灵活性,故D错误。
故选B。
6.(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片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答案】B
【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
【详解】①白蚁的群体生活、④小鸟喂雏和⑥狒狒的群体生活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②猴子踩木箱摘香蕉、③大山雀喝牛奶、⑤小鼠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7.(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动物行为复杂多样。下列行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是
A.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 B.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
C.遇到危险时母鸡会保护小鸡 D.经调教的小狗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
【答案】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B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和C遇到危险时母鸡会保护小鸡是动物生来就有,不需要通过学习就会的,是它们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D经调教的小狗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2·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某同学利用木板、螺丝、松紧带等材料制作了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木板、螺丝、松紧带分别代表运动中的( )
A.骨、肌腱、关节 B.骨肌、腱骨、连结
C.骨、关节、骨骼肌 D.骨、骨骼肌、骨连结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详解】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所以,题图中:木板、螺丝、松紧带,分别代表运动中的:骨、关节、骨骼肌。
故选C。
9.(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与“蜘蛛结网”相同的是( )
A.小狗算数 B.老马识途 C.蜜蜂采蜜 D.海狮顶球
【答案】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
【详解】A.小狗算数,是在人的不断训练下,小狗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蜜蜂采蜜,是一种本能行为,是为了采集食物,获取自身生活的营养,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D.海狮顶球的驯兽员的不断训练,海狮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12月,“离家出走”的亚洲象回到西双版纳,这是一种社会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象的群体生活有利于防御敌害 B.亚洲象仅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C.该象群的迁移不会影响其它生物的生活 D.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
【答案】A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AB.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都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亚洲象通过动作、声音传递信息,亚洲象的群体生活有利于防御敌害,A正确,B错误。
C.象群行进中所到之处,对农田和庄稼造成了一定的损失,C错误。
D.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往往具有社会行为,但有些群体生活的动物如麻雀等,没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D错误。
故选A。
11.(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宇航员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会出现骨质流失现象,回到地球以后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下列能促进骨修复和再生的结构是( )
A.骨密质 B.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C.骨松质 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答案】D
【分析】骨的结构:
【详解】AC.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AC错误。
B.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空隙内终生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B错误。
D.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所以,能促进骨修复和再生的结构是骨膜内的成骨细胞,D正确。
故选D。
12.(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疆籍运动员阿合娜尔·阿达克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速滑中直道滑行的基本技术包括:蹬冰收腿、下刀和摆臂。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蹬冰动作是由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
B.收腿动作中的骨骼肌由①肌腹和②肌腱组成
C.下刀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摆臂时③中的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出造成脱臼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③是关节。
【详解】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错误。
B.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的,肌腱是指肌肉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结缔组织),肌腹是指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肌肉组织),B正确。
C.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错误。
D.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摆臂时③中的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造成脱臼,D错误。
故选B。
13.(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C.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种动作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答案】D
【分析】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主要是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运动,A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
C.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D。
14.(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受过训练的缉毒犬能从众多行李中找出毒品。缉毒犬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攻击行为
【答案】B
【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详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A错误。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受过训练的缉毒犬能从众多行李中找出毒品。缉毒犬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C.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C错误。
D.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但不会造成致命伤害,只要一方认输,胜者则立刻停止攻击。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D错误。
故选B。
15.(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对“蜘蛛结网”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①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6.(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第二部分 必练模拟题
【详解】“老马识途”是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学习行为,而不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A错误。“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B正确。“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而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C错误。“小鸟喂鱼”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老马识途”不是马的本能,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一、单选题
1.(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答案】A
【分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迁徙行为: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详解】“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蝴蝶取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故选A。
2.(2023秋·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攻击行为 D.后天性、防御行为
【答案】B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详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因此,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动物表现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因此,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是防御行为。
故选B。
3.(2023秋·陕西渭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李同学帮家里干活,当双手提重物时,试分析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答案】A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
【详解】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
故选A。
4.(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人体的关节和骨骼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
A.动力作用和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和动力作用 C.支点作用和杠杆作用 D.支点作用和动力作用
【答案】C
【分析】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详解】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故选C。
5.(2023秋·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答案】A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详解】上述文字叙述中,包含三种生物:白鹭、鱼、螃蟹。其中白鹭属于鸟类,运动方式为飞行;鱼属于鱼类,运动方式为游泳;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2023秋·贵州铜仁·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两块骨骼肌均没有跨越关节,A错误。
B.只有一块骨骼肌跨越关节,B错误。
C.只有一块骨骼肌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错误。
D.一对骨骼肌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D正确。
故选D。
7.(2023秋·山东青岛·八年级校考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一群狒狒组成严格的“等级社会” B.工蜂喂养蜂群中的蜂王
C.蚂蚁成群结队搬食物 D.母鸡带小鸡
【答案】D
【分析】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A.一群狒狒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B.工蜂喂养蜂群中的蜂王体现了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C.蚂蚁成群结队搬食物体现了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D.母鸡带小鸡,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3·湖南株洲·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的奔跑只需运动系统参与就能完成
B.小明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C.鸟类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属于先天性行为
D.蚯蚓走迷宫,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A
【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马的奔跑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错误。
B.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小明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B正确。
C.鸟类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蚯蚓走迷宫,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的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A。
9.(2023秋·河南周口·八年级校考期末)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
C.蚂蚁找到食物后留下气味 D.刺猬受到攻击时身体会缩成一团
【答案】D
【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同种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交流,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找到食物后留下气味,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刺猬受到攻击时身体会缩成一团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天河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各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 B.鲟鱼洄游、鹦鹉学舌
C.蜘蛛织网、惊弓之鸟 D.狗辨主人、老马识途
【答案】A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详解】蚂蚁搬家、孔雀开屏、鲟鱼洄游、蜘蛛结网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鹦鹉学舌、惊弓之鸟、狗辨主人、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11.(2023秋·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B.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
C.大马哈鱼群沿江逆流去产卵 D.草原上的狼群合作围猎黄羊群
【答案】D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A.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属于繁殖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成群的麻雀向麦田觅食麦粒,这属于捕食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属于繁殖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表明具有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秋·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例如:青蛙的前肢短、后肢发达,这与它的那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
A.爬行 B.奔跑 C.跳跃 D.行走
【答案】C
【分析】在生物界中,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些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如青蛙的前肢短,适于支撑身体,后肢发达,适于跳跃,C选项符合题意。
13.(2023秋·河北廊坊·八年级校考期末)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要注意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这是因为我们青少年时期骨的特点是( )
A.弹性小,硬度小,容易变形 B.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
C.弹性小,硬度大,容易变形 D.弹性大,硬度大,不容易变形
【答案】B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详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故选B。
14.(2023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地震后用搜救犬进行搜救时,若发现废墟下有人,搜救犬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取食行为 D.学习行为
【答案】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震后用搜救犬进行搜救时,搜救犬若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5.(2023秋·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①②③ B.③② C.③①② D.①③②
【答案】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兴奋、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
故选C。
【点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6.(2023秋·河北廊坊·八年级校考期末)“孔雀开屏”、“蜻蜓点水”等动物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答案】B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的功能分,有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详解】A.防御行为是动物在面对外来敌害伤害时,为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B符合题意。
C.攻击行为指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发生的相互攻击,但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C不符合题意。
D.节律行为是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注意区别。
17.(2023秋·湖南湘西·八年级统考期末)“停课不停学”期间,老师要求大家在家练习俯卧撑,开始小灿难以完成,最可能是因为他( )
A.骨不够坚硬 B.关节不够灵活 C.肌肉不够有力 D.反应不够灵敏
【答案】C
【分析】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开始小灿难以完成俯卧撑,最可能是因为他肌肉不够有力。故选C。
【点睛】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18.(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动物行为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提高动物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大熊猫吃冷箭竹 B.中华攀雀在筑巢
C.乌贼喷出“墨汁” D.狗撒尿做标记
【答案】B
【分析】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筑巢、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详解】A.大熊猫吃冷箭竹,属于取食行为。
B.中华攀雀在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C.乌贼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D.狗撒尿做标记,属于领域行为。
【点睛】结合实例掌握动物的行为,并能根据其行为功能对行为做分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二、综合题
19.(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的行为属于_____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_____行为。前者是由是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_____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次数____,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答案】 先天性 学习 学习 多 强
【分析】题目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据此答题。
【详解】(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红雀喂鱼的行为就属于先天性行为,受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没有先天性行为动物就无法生存;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2)蚯蚓走迷宫是学习行为,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次数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点睛】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解题关键。
20.(2023·北京·模拟预测)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_______和种群的_______是十分重要的。
(2)②③④分别属于________行为。
(3)①②③④所示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____________。
(4)海洋馆里海豚表演顶球的行为属于动物的___________。
【答案】(1) 防御 生存 延续
(2)觅食(或取食)、生殖(或繁殖)、迁徙(或节律)
(3)先天性行为
(4)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动物行为对捕捉食物和防御敌人、保证繁衍后代、对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着重要作用。
【详解】(1)①黄鼬放出臭气,是为了恐吓敌害,掩护自己逃跑,避免伤害,属于防御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
(2)②羚羊吃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取食行为;③黄鹂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④秋天雁南飞,是受季节影响形成的迁徙行为。
(3)①黄鼬放出臭气、②羚羊吃草、③黄鹂筑巢、④秋天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4)海洋馆里海豚表演顶球的行为,是海豚在后天生活中通过被训练而来的,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21.(2023秋·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在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可以找到下列动物,请据图作答:
(1)按照生物分类的方法,可把D、E归为一类,其余的动物归为一类,因为D、E都是_____动物。
(2)图A为猴子,猴子会骑单车,根据行为获得途径,这种行为属于行_____为,此行为是在_____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人类训练获得的。
(3)D的体表_____,有保护了身体内部结构,又能_____,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4)在上图中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的动物有_____(填字母)。
(5)_________的特征保证了A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6)举例说出自然界中动物对绿色植物的作用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无脊椎 学习 遗传因素 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G 胎生哺乳 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分析】图中A猴子属于哺乳动物,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蛇属于爬行动物,D蜜蜂属于节肢动物,E蚯蚓属于环节动物,F鲤鱼属于鱼类,G鸟属于鸟类。
【详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把D、E归为一类,其余的动物归为一类,因为D、E都是无脊椎动物。
(2)猴子会骑单车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人类训练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3)D蜜蜂体表的外骨骼,有保护了身体内部结构,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4)B青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G鸟类用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5)胎生哺乳的特征保证了A猴子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6)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点睛】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2.(2023秋·新疆阿克苏·八年级统考期末)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学生小张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3、5〕、两条松紧带〔2、4〕和一颗螺丝〔1〕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中〔3、5〕相当于 ,虚线箭头表示〔4〕的收缩状态,此时〔2〕应该处于 状态。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 (填名称)转动完成。
(2)下面两图表示鸟类的两种不同行为,其中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图 ;表示动物学习行为的是图 。
【答案】(1)骨 舒张 关节
(2)B A
【分析】图中1模拟关节,2和4模拟骨骼肌,3和5模拟骨。
【详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图中[3]、[5]相当于两块骨,[2]、[4]相当于骨骼肌,[1]相当于关节。图中虚线箭头表示[4]收缩的过程,此时[2]应该处于舒张状态,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转动完成动作。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图A大山雀偷饮牛奶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图B红雀喂养金鱼,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3.(2023秋·广西桂林·八年级桂林市第八中学校考期中)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的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个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叫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是,如果把白冠雀幼雏a移到黄莺群中,它却学不会黄莺的叫声。
(1)a的鸣叫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行为作用的结果。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a的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答案】 学习 遗传物质 学习 先天性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1)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因此,材料中a鸟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是a鸟通过学习而得来的行为,为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的形成与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有关,a 鸟学不会黄莺的呜叫声,是因为a鸟的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遗传物质。
(3)由材料可以知道: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得到的行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复习13 生命与健康-【提分必备】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必练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复习13生命与健康解析版docx、专题复习13生命与健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复习12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提分必备】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必练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复习1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解析版docx、专题复习1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复习07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提分必备】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必练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复习07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析版docx、专题复习07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