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电磁铁_教科版
展开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电磁铁教科版
《电磁铁》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是在学生了解“电和磁”之后设置的为后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能量及能量转化打下基础的课。学好这节课对后续研究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我们教育者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设计探究程序。正确地引导才能使学生愈学愈乐在乐中探究,在乐中获取新知。
一、扎实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涵概,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
本课属于“实验探究”型课。它要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动手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总结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制作电磁铁,初步掌握《电磁铁》的基本特点。
这篇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电磁铁,初步了解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并且知道电磁铁只有通电后才会产生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也就随着消失。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电磁铁有南北极。3.学生自主地实验探究发现电磁铁不仅有南北极而且南北极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变换电磁铁的正负极,另一种是改变导线的缠绕方向。
二、精心准备,确保学生实验探究的成功率。
1.实验材料准备。课文的课型决定了整堂课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的点缀作用。因此教学前的实验材料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篇课文的实验材料包括大铁钉、导线、大头针、指南针、电池、砂纸和学生实验报告单。在挑选实验材料时必须注意:①大铁钉(充当铁芯)必须用火烧过,在烧的过程中一定要将铁钉烧成透红后,出炉风冷,如果不用火烧或者不烧透制成的电磁铁断电后会仍有暂时性磁性,很可能在实验过程中误导学生或者导致实验失败。②导线最好用直径为0.5 毫米的漆包线,长度能在准备的铁钉上缠绕60-80圈两端留出10-15厘米为宜,而且要细心检查每根导线是不是完好的。③大头针不得用经常和磁铁放在一起的大头针。④砂纸要用细砂纸。⑤学生实验报告便于课后整理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总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习的习惯。
2.铺垫探究基石。因为探究电磁铁的性质始终要围绕与磁铁性质对比进行。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要求学生对磁铁的性质十分的了解“磁铁”还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玩过了的,绝大部分学生只知道磁铁能吸铁,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但是怎样判断某物体是不是磁铁和怎样判定某一没标明磁极的磁铁却非常模糊。所以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必须引导学生一定要学会判断某物体是不是磁铁,掌握一采取悬挂的方法,二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方法才能判断没有标明磁极的方法。
三、归纳整理共享成果,达到预计的效果。
我们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之后,不妨设置几幅和实验结论相匹配的实验现象的图。让学生识别后相应的归位,回味整个实验探究过程。然后以实验小组共议收获整理填写实验报告,形成共识: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并且有南北极之分,而且南北极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当电池的正负极一定后,改变导线的绕向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当导线的绕向一定时,变换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也可以改变。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快感中获得新知,又加深了学生对电磁铁的认识。同时为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显而易见,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在以磁铁的性质为基础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地探究进行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过渡的桥梁作用。因此,教师如果不深钻教材彻底把握教材的涵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学生的探究很可能无法进行或者将会失败,更有可能误导学生对电磁铁的认识;很可能造成学生探究无兴趣,教师教学感到“吃力”或者措手不及,整个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更谈不上学生在乐中探究求知。所以我们教育者出于责任的驱使必须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真审视教材,细心分析,精心准备,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电磁铁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电磁铁_教科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制作电磁铁,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实验探究,交流和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电磁铁的磁力(二)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电磁铁的磁力(二)_教科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概念的定位,实验材料的准备,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对学生数据的引导,材料发放的层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电磁铁的磁力(一)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电磁铁的磁力(一)_教科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