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 试卷 1 次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
展开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
[测试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清(18分)
1.【2019·泰安改编】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就陪父亲在门槛(kǎn)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xī)盖里半晌都没动。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zhù)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qiàn)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
C.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á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
D.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zhōu)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ó)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他兴味盎然地分享着自己的成功经验,但当他看到大家应付的表情时,那种失望的感觉在他心里潜滋暗长了。
B.他十分感激那个帮助他的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C.面对欺压与凌辱,勇者拔刀而起,怯者引颈受戮。
D.他这个人一向淡泊名利,为人坦荡如砥。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C.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D.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4.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遮天蔽日、袅袅烟云、隐姓埋名都是并列短语。
B.“这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树。
C.“只要你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白杨树的确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云南布依族每年农历三月三左右,都有制作花米饭的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①⑤③②④⑥ B.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④①③⑤⑥ D.③⑤⑥①②④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B.《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是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C.《白杨礼赞》是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7.(国学题)默写。(7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的《采桑子》中静中有动,动中显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敦儒的《相见欢》中,描写苍凉沉郁的景色,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口语交际题)学完了《背影》之后,同学们就本文的题目展开了讨论,一个同学说:“题目不如改为《我的父亲》。”听了他的观点后,你一定想反驳,你打算怎样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题)“初心”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它关乎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请积极参与“学语文·悟初心”主题活动,完成下列各项任务。(7分)
【画说“初心”】
(1)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初心”二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上材料。细心的你发现两段“解说”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图一“解说”中“______”改成“______”。
②图二“解说”中“______”改成“______”。
【读文赏句】
不忘初心
女:什么是初心?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也许是一个质朴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智慧。
男: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靠近它。
女: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
男: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
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第二小组朗诵《不忘初心》,赢得阵阵掌声。请品读朗诵词,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2分)
A.开头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对“初心”的思考。
B.画线句中的“;”表示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C.加点词“简单”“慢慢”“起点”“绵延”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
D.结尾合诵时,应当语调激昂、铿锵有力。
【感悟经典】
(3)第三小组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 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将图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16分)
冬 天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房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换了新的粉连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挑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④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一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那么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⑤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在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两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就算赢了。“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
⑥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蜡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蜡梅开的时间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⑦舂粉子。有位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咯吱一声,碓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搓圆子。舂粉子,就快过年了。(有改动)
10.文章主要写了家乡冬天的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④段作者写家乡冬天吃的菜,不惜笔墨,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 明黄色的蜡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咯吱一声,碓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说“外面有多冷,屋内就有多温暖”,朱自清也说“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你从文中的什么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温暖和幸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直击中考阅读题。(16分)
【2019·天津改编】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绣好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女红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提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捏这银针,我就不是捏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儿,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有改动)
【注释】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4.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的内容概括。(3分)
人生阶段 | 主要事件 |
小时候 |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 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
稍微大一点 | (1) |
结了婚 | (2) |
后来去外地谋生 | (3) |
15. 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 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了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我”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隅,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18.【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2)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提示:请结合你在“单元写作专练”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着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
一、基础清
1. B(3分) 点拨:B项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应改为“纤(xiān)纤的生灵”。注意“纤”在“纤夫”“纤绳”等词中读“qiàn”。
2. D(3分) 点拨:“坦荡如砥”的意思是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 C(3分) 点拨:A项“肥胖的”后面用顿号;B项“两丈”之后用逗号;D项“滑”“嫩”“鲜”“香”之间用逗号。
4. A(3分) 点拨:“袅袅烟云”是偏正短语。
5. C(3分)
6. A(3分) 点拨:《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二、素养清
7. (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2分)
(2)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4分)
(3)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1分)
8. 示例:我觉得不能改。“背影”是父亲留给作者最深刻的视觉印象,因为从父亲的背影中作者看到了父亲的艰辛,这越发让作者敬爱自己的父亲。(3分)如果以《我的父亲》为题,会给人一种这篇文章是在介绍父亲的感觉,太广泛而没有重点,以《背影》为题很好地表现了本文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来塑造父亲的形象的特点。(3分)
9. (1)①栽 裁(1分) ②弛 驰(1分)
(2)C(2分) 点拨:“起点”是名词,“绵延”是动词。
(3)①父亲的病(1分) ②示例: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五猖会的兴趣。(1分)③示例:“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1分)
三、阅读清
(一)10. 上槅子;拆帐铺草;冬天的菜肴;冬天的游戏;雪天折蜡梅花、天竺果;舂粉子。(3分)
11. ①写家乡冬天吃的菜,那么细致,可见家乡在作者头脑中的印象之深。(1分)②冬天吃的菜只是家乡美好印象的代表,对家乡冬天吃的菜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深藏在心底的浓浓乡情。(1分)③写得越详细,越能体现家乡冬天的“暖和”与幸福。(1分)
12. (1)雪地里点缀着明黄色的蜡梅和鲜红的天竺果。作者用简短的语句,抓住景物的颜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颜色鲜艳,对比鲜明的生意盎然的雪景图。(3分)
(2)通过动作描写,并运用恰当的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踩碓的过程和乐趣,富有生活情趣。(3分)
13. 示例: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2分)从这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家人团聚的温暖和幸福。(2分)
(二)14. (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动作笨拙,母亲并不勉强“我”(1分)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1分)
(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1分)
15. “捏着”写出了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1分)“执着”写出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1分)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关爱。(1分)
16. “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自己的生活。(2分)“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风风雨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2分)
17. AC(6分)
四、写作清
18. (50分)【写作思路】词语“瞬间”强调的是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这是从时间上对选材作出限定,要求表达的是“触动”你的某一个瞬间,而不是长时间。这个“瞬间”,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某个“瞬间”,可以是自然万物的某个“瞬间”,可以是某句诗词引发的“瞬间”,可以是某个电影镜头引发的“瞬间”……由“瞬间”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即可。至于“突破”,可以是突破具体的困难、障碍,也可以是突破某种无形的观念、藩篱等。选材行文要重在表达出“突破”前后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以此来凸显文章主旨。
例文:
突破自我,寻觅光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我在亘古的绘画世界中行走,失意、误会接踵而至,如同一柄长枪,挑碎我的梦想,又似无边的黑暗,吞噬着我心中的光明。
周末,我来到你的画室,静静地欣赏着你的《小儿摘莲图》,静静地走进你的画里。未曾想因为遇到了你和你的画,我学会了突破黑暗,寻觅光明。
你跟我一样,也是一位绘画爱好者,你心中同样有着大画家的梦。但面对应试教育的魔棒,你曾彷徨过,苦闷过,那么多美术爱好者,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画笔,沉浸在数字、字母的队伍里,纵有万般天赋,也只能埋没在厚厚的试卷里,再也不起任何波澜。面对这样的情景,你怎么办呢?我以为你会一蹶不振从此沉沦,但你却突破眼前的无边黑暗,寻觅更多的光明。
20年前,学校条件差,冬天室内温度零下几度,没有取暖设施,你也不在乎;夏天室内不透风,天气闷热,你就光着膀子干。在你的记忆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只有那些颜料、画笔、宣纸与你为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终于找到了名师,成就了今天的绘画天地。
你画室的左面墙上挂着一幅别致的图画。这幅画画的是两三棵青绿的白菜和一只蝉,笔触细腻,线条精练,连两根蝉须也能看清楚。整幅画上只有青绿色与淡褐色,衬着洁白的纸张,使人不由得赞叹:“多么生动逼真的绘画作品呀!”
你对我说,青山不改,成败得失不足挂齿,纵然身陷无边黑暗,也要用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突破黑暗,寻觅光明。如果此处没有光亮,也要闪耀自己独特的光芒,在黑暗之处开遍繁花。
走出你的画室,希望已盈满胸怀,我看见黑暗的夜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裂缝里,透出光明。
回到家里,我默默地拿出画笔、宣纸……
【总评】本文先写“我”的失意,再写参观画室后,从画家的作品和故事中,看到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人顿时觉悟。结尾点题,意味深长。文章语言灵动,富有哲理,包含深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探究,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