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综合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综合练习,共10页。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综合练习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 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A. 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B. 钠原子由1s22s22p63s1→1s22s22p63p1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C. 因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氮元素的大,故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的大
D. 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则非金属性:P>N
②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 137Cs比 133Cs多4个质子
③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
④离子化合物中即可以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可以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⑤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⑥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酸性HCl>HI
⑦离子半径:K+>Cl−>S2−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 C. ②③④⑦ D. ④⑤⑥
3.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c>d,离子的还原性:Y2−>Z− B. 电负性:Z>Y>W>X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 原子半径:X
4. 下面关于四种微粒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②价电子排布式:3s23p3;
③2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 ④原子的2p轨道上只有两对成对电子
A. 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 B. 原子半径:②>①>③>④
C. 电负性:④>③>②>① D. 第一电离能:④>③>①>②
5.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A. X.Y元素的金属性:X
B. 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 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6.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负性:Y>Z>M
B. 离子半径:M−>Z2−>Y−
C. 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Z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
7.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与Y、Z、M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Y、Z相邻,M比X族序数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的半径:Y>X
B. 简单氧化物的热稳定性:Z>M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M
D. X、Z、M均可与X的相邻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
8.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B. 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是p区元素
C. 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D. 钠原子由1s22s22p63s1→1s22s22p63p1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9. 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一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元素X可能为锂 B. 原子半径大小:r(M)>r(W)
C. X2W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M
10.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31d和 33d属于同种核素 B. 第一电离能:d>e,电负性:d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e D. 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请完成问题。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A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C
C. B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熔沸点高是因为含有很强的共价键
D. E形成的单质属于共价晶体,其熔点高,硬度大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电负性:A C. E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 D. F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
13. 2022年5月,人类首次利用月球土壤成功种活了植物,未来的宇航员们有可能在月球上种植食物,月壤中所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W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二,常见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W>X>Y>Z
B.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显碱性,且碱性逐渐减弱
C. 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
D. 元素X与Y、Z、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
14.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点击化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种“点击化学”试剂XYZ2W3是由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其中X、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减,三者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数相同,Y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氢化物的分子极性:Y>Z
B. 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均有Z>W
C. 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X稳定性最强
D. 同周期主族元素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少于Y的有2种
15.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1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W
C.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
二、填空题
16.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 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 (填“相同”或“相反”)。
(4)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17. (1)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碘−127(53127I)。某次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53131I)。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下列关于这两种核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53131I和 53127I原子核外的价电子排布不同
B. 53131I和 53127I互为同位素
C. 53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只有1个能级上未充满电子
D. 53127I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
(2)有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结构、性质等信息
A
是短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该元素单质的某种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与A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
C
其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液态时可用作制冷剂
D
原子核外电子共有17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①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②离子半径:B__________(填“>”或“<”)A。
③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__________轨道上的电子,该轨道呈__________形。
④写出B、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8.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每一个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请从A~J这十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
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B
C
D
3
E
F
G
H
I
J
(1)B、C、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对应元素的符号表示);
E、F、G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对应元素的符号表示)
(2)D、E、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所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
B、H、I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物质熔沸点比较:BD2 HD2;A2D A2I。(填“>”、“=”或“<”)
(4)A、C、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
(5)I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与J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两种强酸的方程式 。
三、简答题
19. (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______,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2)某元素的激发态(不稳定状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3p33d2,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用符号“>”“<”或“=”表示下列各项关系。
①第一电离能:Na________Mg,Mg________Ca。
②电负性:O________F,F________Cl。
③能量高低:ns________(n+1)s,ns________np。
④主族序数________价电子数________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20. Ⅰ.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前四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A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
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D
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E
E与D同主族
F
基态F+核外有3层电子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
(1)A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E所在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
(2)B,C,D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C的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2A4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
(5)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金属镍在电池、合金、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6)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Ni 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______ .
(7)甲醛(H2C=O)在Ni 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醛分子内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3−,NH2−,N3−,NH4+,N2H5+,N2H62+等,已知N2H5+与N2H62+是由中性分子结合质子形成的,类似于NH4+,因此有类似于 NH4+的性质.
(8)写出N2H62+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N3−等电子体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一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电离能、电负性判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排布式和排布图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特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故A错误;
B.基态Na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1s22s22p63p1时,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故B错误;
C.非金属性O>N,则氧元素电负性比氮元素大,但N的2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氮原子比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故C错误;
D.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非金属性比较方法、化学键、离子半径比较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关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不能根据单质的稳定性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N、P都是第VA族元素,非金属性:N>P,故错误;
②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 137Cs与 133Cs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错误;
③不能根据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酸性:HClO4>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故错误;
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正确;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正确;
⑥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减弱(F无含氧酸),故错误;
⑦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K+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电子层结构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从而推断其性质,不需要确定具体的元素,注意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异常情况。
【解答】
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 aW3+、 bX+、 cY2−、 d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应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元素,W、X为金属应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
A.由以上分析可知c=8,b=11,则质子数cO,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还原性O2−>F−,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Z(F)>Y(O)>W(Al)>X(Na),故B正确;
C.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性,氢化物稳定性为HF>H2O,故C错误;
D.W为Al元素,X为Na元素,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原子半径Na>Al,第一电离能Al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原子半径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依据给出信息进行元素推断,为高频考点,难度中等。
【解答】
①为16号元素为S,②为15号元素为P,③为7号元素为N,④为9号元素为F;
A.N、P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相同,都为+5价,S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高正化合价为+6,F没有正价,最高正化合价:①>③=②,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②>①>③>④,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④>③>①>②,故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VA族元素的原子为全满和半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P的3p电子为半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S,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因此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难度中等。
【解答】
X、Y化合价分别为+2、+3,分别处于ⅡA、ⅢA族,W有−2价,处于ⅥA族,原子半径与X、Y相差较大,可知W处于第二周期,X、Y处于第三周期,故X为Mg元素、Y为Al元素、W为O元素,Z有+5、−3价,处于ⅤA族,原子半径与W相差不大,二者应同周期,故Z为N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X(Mg)>Y(Al),故A错误;
B.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不能直接得到NO2,故B错误;
C.非金属性W(O)>Z(N),氧气氧化性强于氮气,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与水,故C正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不能溶于弱碱氨水,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注意对元素位置以及电负性、半径大小比较、电子排布图等知识的掌握,难度不大。
【解答】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Y>M>Z,故电负性Y>M>Z,故A错误;
B、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离子半径:Z2−>M−>Y−,故B错误;
C、ZM2为SCl2,分子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2+6=8,S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价,|−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S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与Y、Z、M位于相邻周期,若X是第一周期不能有内层电子,只有一层电子,所以X必然在在第二周期,则Y、Z、M为均位于第三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为X是第二周期,所以内层电子数为2,Z最外层电子数是4,Z为Si;Y、Z相邻且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Y为Al,最外层电子数是3;假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M比X族序数大1,M最外层电子数是x+1,则x+(x+1)+4+3=18,解得x=5,则X为N,M为S;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Y为Al、Z为Si、M为S。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的半径:Y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
C.非金属性S>Al,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M>Y,故C错误;
D.X为N、Z为Si、M为S,N、Si、S均可与N的相邻元素O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NO2、SiO2、 SO2,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根据“洪特规则”可知,2p轨道电子的自旋方向应该相同,正确的电子排布图为:,故 A错误;
B.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最后填充p电子,是p区元素,故B正确;
C.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但是原子轨道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2p轨道能量低于3p,故C错误;
D.基态Na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1s22s22p63p1时,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能根据题意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把握对应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
X的化合价为+1价,属于第ⅠA族元素;Y的化合价为+5价,属于第VA族元素;Z的化合价为+4价,为第IVA族元素;M的化合价为−3价,属于第VA族元素;W的化合价为−2价,属于第VIA族元素;已知原子序数:X
A.由分析可知,元素X可能为锂,故A正确;
B.M为P元素,W为S元素,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r(M)>r(W),故B正确;
C.X为H或Li,X2W中X原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N>P,则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M,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序数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短周期元素中,a为−2价、e为+6价,处于VI族,可推知a为O、e为S,b有+1价,原子序数大于氧,则b为Na,由原子序数可知d处于第三周期,化合价为+5,则d为P.
【解答】
A. 31d和 33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原子外层电子为全满或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较大,则第一电离能P>S,电负性P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a>e>d,故C错误;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11~12.【答案】D 、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识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掌握元素周期律,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答】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处于第四周期IVA族为Ge元素,F处于第五周期第IB族;
A.O2−、Na+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越强,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Na>Al,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故B错误;
C.HF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导致其熔沸点比较高,故C错误;
D.锗的单质属于共价晶体,其熔点高,硬度大,故D正确;
2.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熟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注意电子构型对电离能的影响,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解答】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处于第四周期IVA族为Ge元素,F处于第五周期第IB族;
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元素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A B.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其中ⅡA族、ⅤA族元素外围电子为全充满或半充满稳定结构,它们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第一电离能C
C.E处于第四周期IVA族,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2,最高能级为4p,只有2个轨道填充电子,另一个为空轨道,故C错误;
D.F处于第五周期第IB族,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05s1,最外层只填充1个电子,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故D正确;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原子结构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所以X为O元素, W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二,所以W为Si,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 Z为Al, 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X最外层电子数为6,W最外层电子数为4,Y为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介于X与Z之间,所以Y最外层电子数为2,Y为Mg,综上,X为O, Y为Mg, Z为Al,W为Si,据此分析解题。
A .一般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Y>Z>W>X,A错误;
B.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即Mg(OH)2、Al(OH)3、H2SiO3,Mg(OH)2显碱性,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H2SiO3显酸性,B错误;
C.由分析可知,w为Si、X为O,由于H2O分子间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而SiH4不能,故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C错误;
D.由分析可知,X为O,Y为Mg,Z为Al,W为Si,则元素X与Y、Z、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为:MgO、Al2O3、SiO2,故它们的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 D正确;
故答案为: D。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注意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异常情况。
【解答】
X、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减且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数相同,X、Z、W分别为F、O、N;Y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Y为S。
A.因为O原子的电负性大于S原子,所以极性H2O>H2S,故A错误;
B.电负性:O>N,但是N原子的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O,故B错误;
C.第二周期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大,所以在第二周期中,F的氢化物最稳定,故C正确;
D.Y为S,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未成对电子为2,在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比它未成对电子数少的有:Na、Al、Cl3种,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图示可知,W位于第二周期,X、Y、Z位于第三周期,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W、X的最高价分别为x、x−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x+x−2=8,解得:x=5,则W为N元素,结合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据此解答。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W
B.Y是Si,常温常压下单质硅为固态,故B正确;
C.非金属性:P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16.【答案】(1)A
(2)4s;4f5 ;小于
(3)Mg;相反
(4)[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半径的比较等,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难度一般。
【解答】
(1)根据电子排布式的特点可知,Mg的第二电离能大于第一电离能,另外基态为稳定状态,能量较低,难以失去电子,A中Mg的状态恰好符合该规律,其电离时所需能量最大,选A;
(2)原子失去电子时,先从最外层开始,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先失去4s轨道的电子。Sm失电子时,先失去6s轨道的电子,然后再失去4f轨道的一个电子,则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F−和O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反而小,则F−半径小。
(3)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与Li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为Mg,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基态Mg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知,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反。
(4)Cu是29号元素,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17.【答案】(1)BC
(2)①1s22s22p63s1
②<
③;3;p;哑铃
④Al(OH)3+3H+=Al3++3H2O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原子中微粒数关系以及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等,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掌握微粒半径比较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1)A项, 53131I和 53127I原子核外的价电子排布式都是5s25p5,错误;
B项, 53131I和 53127I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正确;
C项, 53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只有5p能级上未充满电子,正确;
D项, 53127I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27−53−53=21,错误。
(2)根据表中信息可推出A为Na,B为Al,C为N,D为Cl。
①A为Na,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
②B为Al,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Na+与Al3+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Na
③C为N,其核外电子排布图为,核外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p轨道上的电子,该轨道呈哑铃形。
④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18.【答案】(1)O>N>C;Mg>Al>Na
(2)Cl−>O2−>Na+;H2SO4>H2CO3>H2SiO3
(3)<;>
(4)NH4NO3
(5)H2SO3+HClO=H2SO4+HCl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题目将元素化合物性质、元素周期律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较好的考查学生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Mg、G为Al、H为Si、I为S、J为Cl。
(1)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B、C、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O>N>C;
同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但要注意半满状态,如同周期第ⅡA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第一电离能,故E、F、G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Mg>Al>Na,故答案为:O>N>C;Mg>Al>Na;
(2)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简单离子,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D、E、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N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S>C>Si,故B、H、I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2CO3>H2SiO3;
(3)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物质熔沸点比较:CO2
水存在分子间氢键,硫化氢没有分子间氢键,物质熔沸点H2O>H2S;
(4)A为H、C为N、D为O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铵盐其化学式NH4NO3
(5)若I的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3,J的氧化物的水化物HClO,可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两种强酸,其化学方程式为:H2SO3+HClO=H2SO4+HCl。
19.【答案】(1)②;③⑤;
(2)1s22s22p63s23p4;H2SO 4;
(3)①<;>
②<;>
③<;<
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核外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还有构造原理等知识,学生易于掌握。
【解答】
(1)同一轨道中应是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②违反了泡利原理,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③⑤违反了洪特规则;
故答案为:②;③⑤;
(2)3p能量小于3d,激发态为1s22s22p63s13p33d2,共有16个电子,基态应为)1s22s22p63s23p4,其质子数也为16,该元素为硫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SO 4;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H2SO 4 ;
(3)一般来说,同周期中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中自上而下电负性与第一电离能均逐渐减小。由构造原理可知,能量ns<(n+1)s,ns
故答案为:①<; >;
②<; >;
③<; <;
④=; =。
20.【答案】(1)H;;
(2)C
(3)三角锥形
(4)5:1;
(5)第四周期 ⅠB族;
(6)C;
(7)sp2;
(8)N2H62++2OH−=N2H4+2H2O;
(9)N2O、CO2、CNO−、BeF2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价层电子排布、电离能、杂化理论、化学键等,综合性较强,熟悉对应单个知识点的解题技巧是解题关键。
【解答】
由题目信息可知A为H,B为C,D为O,C为N,E为S,F为Cu;以此为依据解答:
I(1) A元素是H;S位于第三周期,第三周期电负性最大的为氯元素,则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同一周期电离能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但是ⅡA、VA族反常,则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
(3)氨气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5−1×32=4,有一个孤电子对,则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4)C2H4中4个C−H键,全部为σ键,碳碳双键中1个σ键和一个π键,故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5:1;
(5)铜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B族;
II(6)Ni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84s2,未成对电子数为2,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2或2s22p4,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未成对电子数与Ni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
(7)甲醛分子内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0=3,所以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III(8)N2H62+是由中性分子N2H4结合2个质子形成的,故N2H62+相当于二元酸,故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H62++2OH−=N2H4+2H2O;
(9)N3−价电子数是3×5+1=16,则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有N2O、CO2、CNO−、BeF2等。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综合练习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 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A. 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B. 钠原子由1s22s22p63s1→1s22s22p63p1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C. 因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氮元素的大,故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的大
D. 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则非金属性:P>N
②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 137Cs比 133Cs多4个质子
③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
④离子化合物中即可以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可以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⑤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⑥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酸性HCl>HI
⑦离子半径:K+>Cl−>S2−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 C. ②③④⑦ D. ④⑤⑥
3.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c>d,离子的还原性:Y2−>Z− B. 电负性:Z>Y>W>X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 原子半径:X
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②价电子排布式:3s23p3;
③2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 ④原子的2p轨道上只有两对成对电子
A. 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 B. 原子半径:②>①>③>④
C. 电负性:④>③>②>① D. 第一电离能:④>③>①>②
5.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A. X.Y元素的金属性:X
C. 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6.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负性:Y>Z>M
B. 离子半径:M−>Z2−>Y−
C. 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Z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
7.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与Y、Z、M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Y、Z相邻,M比X族序数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的半径:Y>X
B. 简单氧化物的热稳定性:Z>M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M
D. X、Z、M均可与X的相邻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
8.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B. 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是p区元素
C. 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D. 钠原子由1s22s22p63s1→1s22s22p63p1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9. 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一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元素X可能为锂 B. 原子半径大小:r(M)>r(W)
C. X2W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M
10.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31d和 33d属于同种核素 B. 第一电离能:d>e,电负性:d
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请完成问题。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A
D. E形成的单质属于共价晶体,其熔点高,硬度大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电负性:A C. E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 D. F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
13. 2022年5月,人类首次利用月球土壤成功种活了植物,未来的宇航员们有可能在月球上种植食物,月壤中所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W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二,常见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W>X>Y>Z
B.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显碱性,且碱性逐渐减弱
C. 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
14.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点击化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种“点击化学”试剂XYZ2W3是由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其中X、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减,三者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数相同,Y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氢化物的分子极性:Y>Z
B. 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均有Z>W
C. 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X稳定性最强
D. 同周期主族元素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少于Y的有2种
15.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1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W
16.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 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 (填“相同”或“相反”)。
(4)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17. (1)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碘−127(53127I)。某次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53131I)。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下列关于这两种核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53131I和 53127I原子核外的价电子排布不同
B. 53131I和 53127I互为同位素
C. 53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只有1个能级上未充满电子
D. 53127I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
(2)有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结构、性质等信息
A
是短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该元素单质的某种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与A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
C
其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液态时可用作制冷剂
D
原子核外电子共有17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①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②离子半径:B__________(填“>”或“<”)A。
③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__________轨道上的电子,该轨道呈__________形。
④写出B、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8.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每一个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请从A~J这十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
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B
C
D
3
E
F
G
H
I
J
(1)B、C、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对应元素的符号表示);
E、F、G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对应元素的符号表示)
(2)D、E、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所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
B、H、I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物质熔沸点比较:BD2 HD2;A2D A2I。(填“>”、“=”或“<”)
(4)A、C、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
(5)I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与J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两种强酸的方程式 。
三、简答题
19. (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______,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2)某元素的激发态(不稳定状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3p33d2,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用符号“>”“<”或“=”表示下列各项关系。
①第一电离能:Na________Mg,Mg________Ca。
②电负性:O________F,F________Cl。
③能量高低:ns________(n+1)s,ns________np。
④主族序数________价电子数________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20. Ⅰ.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前四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A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
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D
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E
E与D同主族
F
基态F+核外有3层电子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
(1)A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E所在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
(2)B,C,D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C的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2A4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
(5)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金属镍在电池、合金、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6)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Ni 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______ .
(7)甲醛(H2C=O)在Ni 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醛分子内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3−,NH2−,N3−,NH4+,N2H5+,N2H62+等,已知N2H5+与N2H62+是由中性分子结合质子形成的,类似于NH4+,因此有类似于 NH4+的性质.
(8)写出N2H62+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N3−等电子体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一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电离能、电负性判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排布式和排布图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特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故A错误;
B.基态Na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1s22s22p63p1时,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故B错误;
C.非金属性O>N,则氧元素电负性比氮元素大,但N的2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氮原子比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故C错误;
D.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非金属性比较方法、化学键、离子半径比较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关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不能根据单质的稳定性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N、P都是第VA族元素,非金属性:N>P,故错误;
②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 137Cs与 133Cs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错误;
③不能根据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酸性:HClO4>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故错误;
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正确;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正确;
⑥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减弱(F无含氧酸),故错误;
⑦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K+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电子层结构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从而推断其性质,不需要确定具体的元素,注意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异常情况。
【解答】
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 aW3+、 bX+、 cY2−、 d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应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元素,W、X为金属应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
A.由以上分析可知c=8,b=11,则质子数cO,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还原性O2−>F−,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Z(F)>Y(O)>W(Al)>X(Na),故B正确;
C.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性,氢化物稳定性为HF>H2O,故C错误;
D.W为Al元素,X为Na元素,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原子半径Na>Al,第一电离能Al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原子半径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依据给出信息进行元素推断,为高频考点,难度中等。
【解答】
①为16号元素为S,②为15号元素为P,③为7号元素为N,④为9号元素为F;
A.N、P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相同,都为+5价,S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高正化合价为+6,F没有正价,最高正化合价:①>③=②,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②>①>③>④,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④>③>①>②,故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VA族元素的原子为全满和半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P的3p电子为半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S,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因此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难度中等。
【解答】
X、Y化合价分别为+2、+3,分别处于ⅡA、ⅢA族,W有−2价,处于ⅥA族,原子半径与X、Y相差较大,可知W处于第二周期,X、Y处于第三周期,故X为Mg元素、Y为Al元素、W为O元素,Z有+5、−3价,处于ⅤA族,原子半径与W相差不大,二者应同周期,故Z为N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X(Mg)>Y(Al),故A错误;
B.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不能直接得到NO2,故B错误;
C.非金属性W(O)>Z(N),氧气氧化性强于氮气,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与水,故C正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不能溶于弱碱氨水,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注意对元素位置以及电负性、半径大小比较、电子排布图等知识的掌握,难度不大。
【解答】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Y>M>Z,故电负性Y>M>Z,故A错误;
B、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离子半径:Z2−>M−>Y−,故B错误;
C、ZM2为SCl2,分子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2+6=8,S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价,|−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S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与Y、Z、M位于相邻周期,若X是第一周期不能有内层电子,只有一层电子,所以X必然在在第二周期,则Y、Z、M为均位于第三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为X是第二周期,所以内层电子数为2,Z最外层电子数是4,Z为Si;Y、Z相邻且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Y为Al,最外层电子数是3;假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M比X族序数大1,M最外层电子数是x+1,则x+(x+1)+4+3=18,解得x=5,则X为N,M为S;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Y为Al、Z为Si、M为S。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的半径:Y
D.X为N、Z为Si、M为S,N、Si、S均可与N的相邻元素O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NO2、SiO2、 SO2,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根据“洪特规则”可知,2p轨道电子的自旋方向应该相同,正确的电子排布图为:,故 A错误;
B.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最后填充p电子,是p区元素,故B正确;
C.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但是原子轨道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2p轨道能量低于3p,故C错误;
D.基态Na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1s22s22p63p1时,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能根据题意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把握对应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
X的化合价为+1价,属于第ⅠA族元素;Y的化合价为+5价,属于第VA族元素;Z的化合价为+4价,为第IVA族元素;M的化合价为−3价,属于第VA族元素;W的化合价为−2价,属于第VIA族元素;已知原子序数:X
B.M为P元素,W为S元素,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r(M)>r(W),故B正确;
C.X为H或Li,X2W中X原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N>P,则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M,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序数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短周期元素中,a为−2价、e为+6价,处于VI族,可推知a为O、e为S,b有+1价,原子序数大于氧,则b为Na,由原子序数可知d处于第三周期,化合价为+5,则d为P.
【解答】
A. 31d和 33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原子外层电子为全满或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较大,则第一电离能P>S,电负性P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11~12.【答案】D 、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识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掌握元素周期律,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答】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处于第四周期IVA族为Ge元素,F处于第五周期第IB族;
A.O2−、Na+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越强,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Na>Al,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故B错误;
C.HF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导致其熔沸点比较高,故C错误;
D.锗的单质属于共价晶体,其熔点高,硬度大,故D正确;
2.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熟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注意电子构型对电离能的影响,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解答】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处于第四周期IVA族为Ge元素,F处于第五周期第IB族;
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元素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A B.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其中ⅡA族、ⅤA族元素外围电子为全充满或半充满稳定结构,它们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第一电离能C
D.F处于第五周期第IB族,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05s1,最外层只填充1个电子,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故D正确;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原子结构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所以X为O元素, W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二,所以W为Si,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 Z为Al, 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X最外层电子数为6,W最外层电子数为4,Y为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介于X与Z之间,所以Y最外层电子数为2,Y为Mg,综上,X为O, Y为Mg, Z为Al,W为Si,据此分析解题。
A .一般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Y>Z>W>X,A错误;
B.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即Mg(OH)2、Al(OH)3、H2SiO3,Mg(OH)2显碱性,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H2SiO3显酸性,B错误;
C.由分析可知,w为Si、X为O,由于H2O分子间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而SiH4不能,故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C错误;
D.由分析可知,X为O,Y为Mg,Z为Al,W为Si,则元素X与Y、Z、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为:MgO、Al2O3、SiO2,故它们的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 D正确;
故答案为: D。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注意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异常情况。
【解答】
X、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减且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数相同,X、Z、W分别为F、O、N;Y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Y为S。
A.因为O原子的电负性大于S原子,所以极性H2O>H2S,故A错误;
B.电负性:O>N,但是N原子的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O,故B错误;
C.第二周期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大,所以在第二周期中,F的氢化物最稳定,故C正确;
D.Y为S,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未成对电子为2,在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比它未成对电子数少的有:Na、Al、Cl3种,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图示可知,W位于第二周期,X、Y、Z位于第三周期,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W、X的最高价分别为x、x−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x+x−2=8,解得:x=5,则W为N元素,结合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据此解答。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W
C.非金属性:P
故选D。
16.【答案】(1)A
(2)4s;4f5 ;小于
(3)Mg;相反
(4)[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半径的比较等,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难度一般。
【解答】
(1)根据电子排布式的特点可知,Mg的第二电离能大于第一电离能,另外基态为稳定状态,能量较低,难以失去电子,A中Mg的状态恰好符合该规律,其电离时所需能量最大,选A;
(2)原子失去电子时,先从最外层开始,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先失去4s轨道的电子。Sm失电子时,先失去6s轨道的电子,然后再失去4f轨道的一个电子,则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F−和O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反而小,则F−半径小。
(3)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与Li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为Mg,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基态Mg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知,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反。
(4)Cu是29号元素,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17.【答案】(1)BC
(2)①1s22s22p63s1
②<
③;3;p;哑铃
④Al(OH)3+3H+=Al3++3H2O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原子中微粒数关系以及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等,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掌握微粒半径比较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1)A项, 53131I和 53127I原子核外的价电子排布式都是5s25p5,错误;
B项, 53131I和 53127I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正确;
C项, 53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只有5p能级上未充满电子,正确;
D项, 53127I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27−53−53=21,错误。
(2)根据表中信息可推出A为Na,B为Al,C为N,D为Cl。
①A为Na,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
②B为Al,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Na+与Al3+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Na
④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18.【答案】(1)O>N>C;Mg>Al>Na
(2)Cl−>O2−>Na+;H2SO4>H2CO3>H2SiO3
(3)<;>
(4)NH4NO3
(5)H2SO3+HClO=H2SO4+HCl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题目将元素化合物性质、元素周期律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较好的考查学生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Mg、G为Al、H为Si、I为S、J为Cl。
(1)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B、C、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O>N>C;
同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但要注意半满状态,如同周期第ⅡA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第一电离能,故E、F、G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Mg>Al>Na,故答案为:O>N>C;Mg>Al>Na;
(2)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简单离子,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D、E、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N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S>C>Si,故B、H、I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2CO3>H2SiO3;
(3)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物质熔沸点比较:CO2
(4)A为H、C为N、D为O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铵盐其化学式NH4NO3
(5)若I的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3,J的氧化物的水化物HClO,可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两种强酸,其化学方程式为:H2SO3+HClO=H2SO4+HCl。
19.【答案】(1)②;③⑤;
(2)1s22s22p63s23p4;H2SO 4;
(3)①<;>
②<;>
③<;<
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核外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还有构造原理等知识,学生易于掌握。
【解答】
(1)同一轨道中应是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②违反了泡利原理,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③⑤违反了洪特规则;
故答案为:②;③⑤;
(2)3p能量小于3d,激发态为1s22s22p63s13p33d2,共有16个电子,基态应为)1s22s22p63s23p4,其质子数也为16,该元素为硫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SO 4;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H2SO 4 ;
(3)一般来说,同周期中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中自上而下电负性与第一电离能均逐渐减小。由构造原理可知,能量ns<(n+1)s,ns
②<; >;
③<; <;
④=; =。
20.【答案】(1)H;;
(2)C
(4)5:1;
(5)第四周期 ⅠB族;
(6)C;
(7)sp2;
(8)N2H62++2OH−=N2H4+2H2O;
(9)N2O、CO2、CNO−、BeF2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价层电子排布、电离能、杂化理论、化学键等,综合性较强,熟悉对应单个知识点的解题技巧是解题关键。
【解答】
由题目信息可知A为H,B为C,D为O,C为N,E为S,F为Cu;以此为依据解答:
I(1) A元素是H;S位于第三周期,第三周期电负性最大的为氯元素,则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同一周期电离能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但是ⅡA、VA族反常,则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
(4)C2H4中4个C−H键,全部为σ键,碳碳双键中1个σ键和一个π键,故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5:1;
(5)铜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B族;
II(6)Ni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84s2,未成对电子数为2,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2或2s22p4,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未成对电子数与Ni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
(7)甲醛分子内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0=3,所以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III(8)N2H62+是由中性分子N2H4结合2个质子形成的,故N2H62+相当于二元酸,故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H62++2OH−=N2H4+2H2O;
(9)N3−价电子数是3×5+1=16,则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有N2O、CO2、CNO−、BeF2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