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

    《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

    展开

    这是一份《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共3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下册课题16授课对象学生课时分配2课时教师信息 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出自《梁启超全集》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从最苦”“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别出心裁地提出负责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 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学情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略读、默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能较为灵活地进行应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需要,安排不同的阅读方式,有层次地阅读这篇文章。同时近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得到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安排小组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但需要注意,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课堂上会随文本或问题提出自己新的想法,要有相应的课堂机智,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观念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但甄别能力有限,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去芜存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过程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理解苦乐观的深刻内涵责任的含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圈画批注法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任务驱动、小组互助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对自己负的最大的责任是什么?好好学习对吧。老师站在讲台讲好这一堂课也是在对你们负责任。那么除此之外,大家还能想到生活中有什么关于负责任的例子?例:科研人员: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是我们的责任。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责任。警务人员:惩治犯罪,维护治安是我们的责任。环卫工人清扫污秽,环境保洁是我们的责任。志愿者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我们的责任。社区工作者扶残助困,服务社区是我们的责任。二.论证讲解25 1.举例论证(5分钟)让我们看看梁启超先生为负责任之苦举了什么例子呢?预设: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他举这个例子有什么用呀?为什么要据这些例子,作者想通过这些例子证明什么?预设: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事实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未尽责任最苦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关注重点词,回答举例论证固定用词。--做笔记)由此,我们就学到了议论文另外两个要素:论据和论证。(PPT)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和方法。 2.小组竞赛(5+15分钟)除了举例论证之外,还有这几种论证方法。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先自己找,找到了就小组讨论书上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名著中的见解、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xx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对比论证:把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了xx观点,让人印象深刻)比喻论证: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xx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预设:比喻论证: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对比论证: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道理论证: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对比: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道理: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道理、举例: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对比: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三.深入探究121.语言品味(10分钟)(1)除了论证方法,本文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大家找一下。预设:排比、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排比: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设问、过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设问: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反问: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过渡: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2)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我们学完就能感受到,大家做一下笔记:论证严谨,思路清晰(这个我们通过分论点和结论以及文章的论证方法探究就能感受出来。);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文章运用了多处修辞,设问、排比,使行文富于变化,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2.公式升华(2分钟)老师之前看到了一个公式:幸福=你所拥有的÷你想拥有的(欲望)那么我们把幸福换成快乐,欲望换成责任,就得到了快乐 = 已尽的责任 ÷ 未尽的责任未尽的责任越多,快乐就越小。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课后作业 练习册板书设计 论据          论证         作用 事实论据——举例论证——举了……具体有力,增强说服力道理论据——道理论证——引用了……有力地论证,增强说服力            对比论证——……对比,全面突出……            比喻论证——……比作,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