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学期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兴起于唐,繁盛于宋。宋朝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①苏轼 ②柳永 ③ 李清照 ④ 辛弃疾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A.《春秋》——孔子 B.《天工开物》——宋应星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3.“今天,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之滨的东营市是山东省省辖地级市,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该地在元朝时应属于:( )A. 中书省辖地 B. 宣政院辖地 C. 江浙行省 D. 辽阳行省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A.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C. 建立元朝 D.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5.元朝开创的重要制度是( )A. 八旗制度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6.两宋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 )①扬州 ②广州 ③泉州 ④莱州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7.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 )时期。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8.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市舶机构 B. 城管机构 C. 枢密机构 D. 按察机构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段话反映了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台湾曾经被西方殖民者占据。话中“贵国”指的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10.元朝时创立、现在还在实行的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的制度是( )A. 行省制度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11.“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 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 文化事业发展 C. 中外交往频繁 D. 民族融合发展1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完颜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13.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A. 故宫 B. 圆明园 C. 皇城 D. 长城14.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15.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A. 秦朝 B. 隋朝 C. 清朝 D. 元朝16.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A.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唐玄宗 D. 武则天17.岳飞受到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A. 支持北方义军的斗争 B. 上述宋高宗要求还都开封C. 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D. 促进了宋金议和18.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据上表可知( )A.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9.生活在两宋之交,词风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的女词人( )A. 卓文君 B. 苏轼 C. 李清照 D. 辛弃疾20.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诗雄奇飘逸,激昂奔放,人称他为“诗仙”,他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21.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 B.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 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 D.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22.下图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下列对此描述最为合理的是( )A.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23.“方寸之间浓缩历史”。下图这枚邮票中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养鸡女》,其石刻艺术形象出自( )A. 涪陵 B. 合川 C. 大足 D. 潼南24.正式设置进士科是在( )A. 隋文帝时 B. 唐太宗时 C. 隋炀帝时 D. 武则天时25.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统一蒙古 ②定都大都 ③灭亡南宋 ④创立行省制A. ①② B. ①②③C. ③④ D. ②③④26.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 )A. 秦朝、唐朝 B. 唐朝、唐朝 C. 隋朝、隋朝 D. 隋朝、唐朝27.与“魏晋南北朝”、“南方安定”、“北人南迁”、“奠定基础”等关键词相近的历史事件是( )A. 赤壁之战 B. 西晋短暂统一 C. 江南地区的开发 D. 孝文帝改革28.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29.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30.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少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 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C.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3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4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三点)(5)结合以上历史原因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请你说一说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有益的启示。32.【辉煌的盛世】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 “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 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 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33.识图题: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开凿的?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3)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把货物从余杭运到江都,要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如果从涿郡出发,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要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 (4)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什么作用?34.世界博览会是一个世界性、非贸易性的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的超大型活动载体,2010年的世博会将在“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举办。(1)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这些发明各出现在什么时期?并举出一件“四大发明”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事例? (2)你认为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何重大意义?35.下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 《职贡图》 (局部)1.根据材料你能得出唐朝对外政策有何特点? 2.请举历史事实二例来证明你的观点3.说说唐朝实行这样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B2.C3.A4.D5.C6.B7.B8.A9.C10.A11.D12.B13.A14.D15.D16.D17.C18.B19.C20.B21.A22.D23.C24.C25.D26.D27.C28.C29.B30.C31.(1 )苏州、湖州 ;水稻。(2)南宋。(3)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超过了北方。(4)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 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5)政府应重视经济发展,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大好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等。(言之有理即可)32.(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 (2)武则天:增设武举和殿试 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唐太宗接受谏臣魏征建议(选其一作答即可) (3)见教材内容 (4)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积极的治政态度;注重选拔和重用人才;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加强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等33.(1)隋炀帝。 (2)洛阳。 (3)江南河;永济渠。 (4)贯通南 北动脉(或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意对即可)。34.(1)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汉朝、北宋、唐朝、北宋。应用:火药用于制造鞭炮、烟花、炸药。(或 指南针用于航海)(2)四大发明的意义:①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35.(1)唐朝对外执行全面开放和广泛交流政策(2)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唐朝时,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还有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到中国,学习唐朝制度以及文化知识;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学习佛法;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的国际性的大都市(答对其中两点)(3)促进唐朝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外友好往来:促使唐朝更加繁荣;促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促进世界进步等(答对其中一点,言之有理也可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