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常州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2023江苏常州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成吉思汗( ) (2)垂头丧气( )
(3)摇yè的树( ) (4)眼花liáo乱( )
2、名著阅读(共5分)
(1)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 )(3分)
A.《西游记》中师徒在五行山前被挡,行者打听得有芭蕉扇可用,但扇在红孩儿之母、牛魔王之妻罗刹女处;行者赶至罗刹处,因行礼借取遭拒,只得强行索取。
B.《西游记》中悟空被擒,玉帝令天神将其处死,刀砍枪刺,雷击火燃,孙悟空却毫发无损。太上老君将其关入八卦炉,孙悟空不但不死,还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C.《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寻购并赠送给鲁迅他渴求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寿镜吾老先生并没有用戒尺和罚跪规则来惩罚贪玩的学生。
D.《五猖会》这篇文章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E.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他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高峰,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
(2)艾青的诗歌创作在1978年以后,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依据下面《艾青诗选》中《鱼化石》选段,简述其主要变化(写出一点即可)。(2分)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3、将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语段横线处,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诵读是学习散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
①随着诵读频次的增多
②再读,可以把握重音,读准语气语调
③一般分两步: 初读,可能只是感知大意,准确停连
④对文章语言的理解、主题的领悟及作者的情感等则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4、选出下列括号内的分析说明正确的一项( )(2分)
A.积极向上,才是光照亮的地方; 光照亮的地方,才是人生的方向。(这是单句)
B.在这个靠流量博眼球的时代,他确实是一股清流: 朴实无华,真实动人。(这是复句)
C.既然我们始终选择积极向上的力量,那何惧重重压力对我们的考验 (因果复句)
D.他确实经历过我们没有经历的苦,不过他也确实做了我们没有做到的事。(递进复句)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目前,“刷题能手”“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层出不穷。2021年6月,有关部门关于“五项管理”(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的问卷显示: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尤为严重。此外,大量资本涌入教育培训行业,扰乱了教育生态,破坏了正常教学秩序,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与学生心理负担。
【材料二】有关部门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有关部门同日发文阐述《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表示教育上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自此,一场力度空前的“双减”行动之迅猛展开,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巨大的震动。这是一场必须要打的“双减”之战,这也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双减”之战。(1)简述“双减”文件出台的主要缘由。(3分)
(2)结合材料写出两条打赢“双减”之战的有效举措。(2分)
6、默写。(4分)
(1)露从今夜白, 。
(2) ,肯将衰朽惜残年。
(3)起舞弄清影, 。
(4) ,玉盘珍羞直万钱。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 )中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昂扬之气。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言诗文,完成7-11题。(共14分)
【甲】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2)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司马迁《高祖本纪》
【注释】①高祖: 指刘邦。②子房: 指张良。③范增: 项羽的主要谋士。
【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夜夜除非: 即“除非夜夜”的倒装。(范仲淹《苏幕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
(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
(3)攻城略地( ) (4)不绝粮道( )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
(2)
9、乙文“公知其一,未知其二”中的“其一”与“其二”分别指什么内容 (4分)
10、请用两个四字短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丙词所写秋景的特点。(2分)
11、下列对三段文言诗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指的就是“阴悲晴喜”的“古仁人之心”。
B.乙文借一组人物对话,用对比手法揭示了“有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所在。
C.甲文重在展现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而丙词重在抒发作者深挚的“乡思旅愁”。
D.丙词中作者表达的乡思离愁不落俗套,显得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二)阅读《以科学家为偶像,让青春拔节成长》一文,完成12-14题。(共11分)
①偶像是社会的选择,代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方向,对于青少年而言,偶像自带着“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的暗示作用。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的当下,“偶像”的定义有点模糊。
②引领风气之先,镜头一定要对准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艰难探索40年,为中国的万里海隆疆筑了一道“海上长城”,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中引起热烈反响。“时代楷模、薪火相传”“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越是“人人都有麦克风”,越需要激发主流价值的力量。刘永坦院士在青少年群体中圈粉无数,也让我们对“偶像”一词有了重新的思考。
③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会有可期的未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正是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敢为人先、架构未来,才使我们这个国家有了世界领先、匹敌强国的卓越成就,完成“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钱学森,把目光投向外太空的南仁东,向世界展示中医药魅力的屠呦呦,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孙家栋……回溯中国“当惊世界殊”的发展长卷,正是一代代科学家在高精尖领域撑起了大国脊梁,激励引领着无数青少年接力奋斗。
④能称之为“偶像”,必然是有“光环”的。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为时代偶像,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了值得“大书特书”的闪光点。例如, 。基于此,把当代科学家的个人魅力融入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是应有之义。
⑤“偶像”起势于娱乐化浪潮并席卷荧屏,从荧屏“溯流”纠偏,不啻于一种“正本清源”,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就让科学家成为荧屏主角,对青年人心中的“偶像”进行重新定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用浪漫的方式解释“引力波”的概念,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首席科学家周慧讲述“海洋人”的蓝色情怀,复兴号动车组总设计师梁建英展现中国高铁铺就的幸福道路、“翼龙”系列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对“创新”有不同寻常的见解……围绕时下年轻人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演讲和互动,让科学家成为观众期待的“顶流”。这样的生动局面,不仅是主流媒体对科学的致敬态度,更是整个社会对偶像的正确认知。
⑥“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高考填写志愿时,湖南考生钟芳蓉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起网友热议,她表示是因为受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专家樊锦诗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在科研领域,不少人就是因为偶像的带领,最终走上科研之路,以科学家为偶像,让青春拔节成长,当一颗颗崇尚科学家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经过拔穗成长,我们定能看到一棵棵参天大树矗立在时代的最前沿。
(选自《光明网》)
12、联系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事例(文中提到的除外)。(3分)
13、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引用了“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这句话,简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14、结合文章观点,围绕“中学生的偶像观”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三)阅读组合文本,完成15-19题。(共15分)
【文一:《沁园春雪》节选】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文二:林徽因《静坐》】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文三:《守望桂花》】
①突然凉爽下来的天气,让我感到身心松弛的同时,人却变得慵懒、懈怠了起来。
②无聊之极,走进我久违了的顶上花园,推开门,迎面扑来一阵浓淡相宜的清香。顺眼望去,那银桂竟然在七月末便提前开放了!那团团簇簇聚集在枝干叶柄上的乳白色小花,正纷纷擦接地开放着,徐徐地洒着它们生命的清馨,哲人说: 花儿不因人是否光顾、光临,照样芬芳!
③宋人吴潜《满江红》词曰: “数本菊,香能劲; 数朵桂,香尤胜……”读词赏花,更觉其概括是多么的精当肯綮!
④据说,凡间是没有桂花的,月宫里的吴刚为了奖励仙娘两次救他的善举,悄悄给了她桂树的种子,人间也才有了桂花的种植、繁衍。古人的“折桂”一词,又是对月宫桂树的景仰和形象化的“高攀”了。想那些飞黄腾达之人,考取功名就等同于月宫折桂一样,既艰难又漫远; 既辛苦又显著。“吴刚砍桂树”的故事,从小就耳熟能详了。据说,犯了错的吴刚受玉帝指派去砍月中那棵疯长却随砍随愈的桂花树,一年里唯中秋可以歇息一天。那么,当吴刚欣赏着人间的团圆欢聚时又会生出几多感慨来呢 他对人间的繁华与温情恐怕美煞吧!
⑤桂树之于月宫,高高在上。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将桂花的清馨比作“天香”。古人诗曰: “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即谓天香,普通花草之香又怎可望其项背 ?李商隐有诗云: “昨夜西地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凉露满”,才有桂花香。可见,桂花开放的季节和来自“月中”之桂的馨香是多么让诗人感怀而慨叹! 稍微惋惜的,恐怕就是桂花花期的短暂吧!不过,桂花树终年青翠,其香却是那般的高雅恬静,在秋天万物凋零中,以馨香轻拂沉寂,漾出一波又一波的热闹和兴奋,人之遇见,岂无同感 ?岂无逸兴!
⑥桂花先于菊开,却没有菊花的硕大多姿,但其香远益清。它逊于梅形,没有梅花的暗香盈袖,却浓浓淡淡地将甜香清芬远远近近地自如挥洒。它独自默默地遵循并珍惜着初秋的清凉,蔑视八月的肃杀,静悄悄地守望自己有限的花期,企图带给人心灵一抹温馨的阳光。
⑦我靠近,靠近并俯身于这些弱小纤丽的精灵,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突然有些迷醉起来。我一直以为,桂花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只是一种意象的牵绊。倦怠的精神,疲惫愚顿的思维,在碌碌红尘中勉强守望着眼前的精灵,充其量算一名匆匆看客,生活恐将难让我身随潮动……可蓦然间,朱熹咏金桂诗浮现: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岁晚”,一点黄尚可, 唉,微斯人,吾谁与归 ?
(选自《中国作家网》)
15、用自己的话描述【文一】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画面。(3分)
16、【文一】与【文二】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各用一两个短语概括。(2分)
17、把文三第②段画线部分改写(不改变大意)成文二】画线部分那样的诗句。(3分)
18、探究【文三】的标题“守望桂花”的丰富意蕴。(5分)
19、选出对三个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文一】“须晴日”三句写的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艳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文三】第⑥段通过对比,表达作者对菊花、梅花不如桂花“香远益清”的惋惜之情。
C.【文三】多处引用古诗词原句,既突出了桂花的特点,又增添了语言的典雅与诗意。
D.从情感基调看,【文一】高亢激昂,【文二】舒缓柔婉,【文三】亲切赞美。
三、作文(共40分)
20、请以“这是负担吗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做到观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透露考生信息。
参考答案
1、(1)hán ;(2)sàng;(3)曳;(4)缭
2、(1)B E。(共3分。答对一个得2分,A项“五行山”应为“火焰山”;C项“范爱农”应为“阿长或长妈妈”;D项“《五猖会》”应为“《琐记》”)
(2)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哲理。(共2分。答到一点且意对即可)
3、③ ② ① ④。(共2分。③与② 或 ①与④ 相连正确即得1分,全对得满分)
4C (A是复句;B是单句;D是转折复句)
5、(1)一是教育功利现象泛滥;二是五项管理(写具体分项内容亦可)的调查结果很不乐观;三是校外培训机构扰乱正常教育秩序;四是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3分。答到一点得1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2)示例:各级正府应加大正策执行及教育监管的力度;家长、学校与培训机构等应形成减负合力(至少写到两者的结合);全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倡导科学学习,因材施教。(2分。答到一点得1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6、(1)月是故乡明 (2)欲为圣明除弊事 (3) 何似在人间 (4)金樽清酒斗十千 (5)刘禹锡。(共4分。一句1分,得满4分为止,有错该句不得分)
7、(1)离开国都 (2)日光明媚 (3)夺取 (4)断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8、(1)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姓,处在僻远的地方(被贬)就为君主担忧。(2)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共4分。意对即可)
9、其一:指高祖取得天下是因为能跟天下人同享攻下之地,而项羽失去天下是因为妒贤嫉能。其二:“吾”取得天下是因为能用好“人杰”,而项羽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信任身边人。(共4分。一方面2分,正反两层意思都要答到,意对即可)
10、意境:宏大阔远;色彩:清丽明艳。(共2分。两个角度各1分,意对即可)
11A (指的就是“二者之为”,不是“古仁人之心”)
【译文】高祖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就一定胜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12、示例: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坚持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水稻事业,他总说:“在问问国家能给予自己什么之前,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共3分。事例属实简要1分,符合“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之意2分)
13、①开头处主要是提示了偶像对人的心理暗示作用,提醒人们要重视偶像的社会价值问题。②结尾处主要是论述了以科学家为偶像的导向产生的积极效应,从而更好地证明了“以科学家为偶像,让青春拔节成长”中心论点。③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④希望青少年以科学家为偶像,成长为国之栋梁。(共3分。前三点中答到任意一点得2分,意对即可。)
14、提示:看法切合话题且能结合文章观点;阐述比较充分且有层次;看法与阐述能自圆其说且比较正面;表达清晰通顺。(共5分。自己的看法2分,阐述2分,表达1分)
15、参考:寒冷之威须臾可见,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仿佛就在眼前,不曾想一下子就是冰封一片,如同雄壮的进行曲突然之间戛然而止。(共3分。内容2分,表达1分,意对即可)
16、【文一】开阔辽远,雄壮大气;【文二】恬静清丽,温馨安逸。
17、示例:团簇白小花,热烈烈地笑着,在顶上花园洒着阵阵清馨。(共3分。语言形式及诗句结构1分,比喻或拟人修辞1分,表达1分,意对即可)
18、守望桂花透着生命清馨的乳白色花朵;守望桂花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守望桂花“天香”般高雅恬静的诗意香味;守望桂花带来的心灵的温馨;守望桂花“岁晚”“万点黄”带给“我”继续抖擞精神的人生启迪。(共5分。最后一点2分,其它一点1分,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19B (共2分。第⑥段通过对比,主要表达作者对桂花独特的“香远益清”的赞美与欣赏)
21、作文略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