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二)(湖北适用)
展开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
语文模拟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鸟瞰(kàn) 奇葩(bā) 提纲挈(qiè)领
B.整饬(shì) 对峙(zhì) 忍俊不禁(jìn)
C.粗糙(cāo) 内疚(jiù) 戛(jiá)然而止
D.确凿(záo) 龋(yǔ)齿 渎(dú)于职守
【答案】C
【解析】A葩(pā);B禁(jīn); D龋(q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精萃 辩证法 直接了当 B. 辐射 渡假村 丰华正茂
C. 忽略 天然汽 兵慌马乱 D. 勋章 肇事者 信誓惮惮
【答案】A
【解析】B渡——度,丰——风。C汽——气,慌——荒。D惮——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种人___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
②经过一个赛季的征战,广州恒大足球队勇夺亚冠冠军。各大报纸对此都___宣传,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③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__责任。
A.进而/不管 大肆 推脱 B.进而/尽管 大事 推托
C.因而/不管 大事 推脱 D.因而/尽管 大肆 推托
【答案】C
【解析】“因而”表因果,“进而”表递进。“不管”表条件且条件虚拟,“尽管”表条件且条件真实。“大肆”,毫无顾忌(做坏事);“大事”,大力从事。“推脱”,推卸、开脱责任;“推托”,借故推辞或拒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答案】B
【解析】A“由于……的结果”句式杂糅,去掉“由于”或“的结果”。C成分残缺,“作用”没有谓语,在“降低”前加上“具有”。D“实现”“效果”搭配不当,可将“教育效果”改为“活动目标”。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D.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答案】C
【解析】A冒号改为逗号。B“办公费用”之后应改为逗号。D“威力”之后用逗号。
6.下列对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③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④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①对偶、比喻 ②对比 ③夸张 ④比喻
B.①对偶、讽刺 ②排比 ③夸张 ④比喻
C.①夸张、比喻 ②排比 ③比喻 ④夸张
D.①对偶、夸张 ②对比 ③比喻 ④夸张
【答案】A
【解析】可从对偶、对比来进行判断。①是对偶,②不是排比。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诗又叫作自由诗,是五四运动之后我国新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
B.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C.元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内容大多反映社会现实。杂剧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D.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叫作小小说。
【答案】C
【解析】元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镜园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
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yuè):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牙人:商人。⑦枻(yì):船桨。
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俱碧鲜 俱:都
B.每岁春老 岁:年
C.轻舠飞出 轻舠:轻便的船。
D无可名言 名:说出
【答案】C
【解析】轻舠:小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可名言 名之者谁
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猛浪若奔
C.一泓漾之 而或长烟一空
D.破塘笋必道此 道不通,度已失期
【答案】 B
【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B.作者将日常的生活场景描写得细致、生动,有环境描写、有动作描写、有语言描写等。
C.作者“惭愧”是因为没有把握读书的时间,导致学业被耽误。
D.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答案】C
【解析】作者“惭愧”是吃笋时的心理,是因为味美而无法说出而过意不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解析】要从上文看出这句是对笋的描写。如,像。蔗霜,蔗糖。
12.仿用下面的句式,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漫长的生活是一座花园。亲爱的朋友,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耀眼的星光,最灿烂的花朵!
【解析】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做到形似,结构一致、句式工整、字数相近或相同;做到神似 修辞手法一致、内在逻辑一致、感情风格一致;做到合理,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之常情、遵循生活的逻辑;做到优美,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用语生动、文笔优美、含蓄隽永、启人心智。
13. 根据下列调查材料,用一段话比较中国与印度“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前五位)
中国:(1)工作 (2)金钱 (3)国家经济 (4)有形资产 (5)闲暇时间
印度:(1)金钱 (2)工作 (3)个人自信 (4)有形资产 (5)闲暇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于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中国和印度都把“金钱”和“工作”放在了前两位,不同的是中国更看重工作,而印度更看重金钱。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人的快乐来源不包括个人自信,而有国家经济。两国都把“有形资产”、“闲暇时间”放在最后两位,这是惊人的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能力,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地具体地反映调查情况。中国与印度是表达对象,主题是“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据此通过对比,进行整合,恰当地表述出共同点、相异处即可。
14.请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江郎山和韵①
辛弃疾【宋】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直、陡、险。
【解析】由诗中“千寻”可看出“高”,由“如削”“正直”“无依傍”可以看出“直”、“陡”,由“不可干”“无依傍”可以看出“险”。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顶)的人;人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解析】诗前三句在写山的形象,最后一句在“不可干”“无依傍”铺垫的基础上发表人生感慨。作者的感慨也紧紧扣住“要干”、“不要依傍”,要撑持天地。细读便知作者要正直做人、为国(天地)做大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盈满凸凹
①天阴欲雪,母亲忧凄地说父亲:“你就不能够多打一些,你看邻居的柴棚,满得不能再满了。”而父亲总说:“这里也有生活的道理一一他的柴棚越是盈满,越说明他心性之空,咱的柴棚虽然空,但整个山场都是咱的柴棚,你可以随用随取,这才叫真正的盈满。”母亲听了无奈地摇头笑笑。
②父亲去世之后,县里拆迁移民,我们为母亲置各了一座小院。做饭用煤气,取暖有蜂窝煤,过上了城市居民一样的日子。但她总是感叹,问她为什么,她说做饭取暖都得花钱,而自己又没有收入,已经成了儿女的累赘,再也活不出自己了。有一天,母亲对我说:“让你再破费一次,给妈买辆三轮车。”
③一辆三轮车让她找到了自己一一每天朝阳初上,她就骑车出门。街巷、旷野、垃圾场、建筑工地,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她捡破烂,又捡柴草,每次都不放空。破烂变卖成现钱,买米面油盐;柴草则堆进庭院,不久就堆得盈满如山。后来她在小院的一角垒了一座泥灶,用捡来的柴草生火做饭,煤气炉灶干脆被她闲置了。
④一天晚间,弟弟来看望她,老人家正窝在被窝里看电视,电视里正是我的一个专题访谈。看一眼西服革履、侃侃而谈的我,弟弟说:“妈,我给您提一条意见一一我哥是官面上
的人,特别注意形象,而您整天去检破烂,就有点儿不般配了,所以你还是待在家里享享清福为好。”母亲黑了一下脸说:“叫得再响的大公鸡,也是卵孵的;脸子要是长得白再浑的水也洗得透亮。这个道理你哥比你懂!”
⑤弟弟把这个情形告诉了我,让我去劝她。到了她的住处,院门竟落了锁。等了很久也未见归来,便驾车去寻。面对平原四通八达的土路,我终于在岸树成排的河边寻到了她。
⑥三轮车停在路旁,她正在树荫里捡落枝。落枝稀疏,要捡满那一车斗,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的。我心里一热,她哪里是在捡拾炊烟升起的柴薪,分明是在捡拾她残余的生命时光!
⑦我走下车来,轻轻地了一声妈。母亲分明是听见了,但没有应声,只是俏俏地着着我,
一点也不感到吃惊。我感到我们娘儿俩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内心盈满。
⑧母亲用泥灶把两只红薯放到炭火中,一边陪我说话,一边给红薯翻个儿。不久,烤红薯的芳香就袅袅地弥漫开来,直沁心田。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这时,所有的欲望都简化成个欲望:好好品味一下红薯。也许吃相有些贪婪,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我享受地说:“知道。”
⑨那天,我在母亲那里待得很晚。本来一个场面需要出席,对方也不断来电话催促,我还是推掉了。因为我突然感到,世间本简朴,一个老母亲,两只烤红薯,就很盈满了。(有删改)
15.“盈满”这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依据示例,补写相关内容。(4分)
母亲的“盈满”:不缺生活食用品,生活方便;儿子孝顺、有出息。
我的“盈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简朴生活,能陪伴母亲,享受亲情,是人生的置满。
【解析】我听任母亲捡破烂、捡树叶枝,能体贴母亲,品味母亲的烤红薯,当作享受,等等,可以获作者在物质、精神方面满足的内涵。
16.本文的语言质朴,叙事细腻,试归纳一下,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分析文末一句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母亲捡破烂、母亲捡树枝、母亲烤红薯等事。文末句是作者直抒胸臆,得出人生体味。即回应了题目,又统领全文,表达了珍惜亲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让人回味,引人思考。
【解析】第一问要明确主体,归纳母亲的事情。择其重要,回答三件即可。第二问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来思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要从写作方法上加以思考。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由①中母亲的对话,可以看出母亲对物质生活不满足。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母亲只是满足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下文母亲去捡破烂作铺垫。
B.④中弟弟劝说母亲不成,是因为母亲了解“我”,也自信“我”能理解她。
C.⑦中的描写很温馨、感人,常人常事,理解、默契,相互守护,亲情让人“盈满”。
D.全文有多处环境、语言、动作的描写,呈现了简朴生活中,母子相互理解,相依相守的亲情。
【答案】A
【解析】母亲对柴草的要求,是出于盈冬的需要。下文中生活条件的改善,母亲捡破烂、树枝等是为了一份精神寄托,在她心中,对亲情的相依相守是她的盈满。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如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根据以上内容,以“人生的意义”为话题,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要求内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得使用试卷中的素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范文】
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中专三年,一晃而过。阅读短文,我联想翩翩。生命短暂,我的青春可是无价之宝。青春不能躺平,要拼搏,自己要长大,不断提高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要进入大学学好技能,我将来以我的技能回报国家。
第一,我们心中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什么?考取什么样的大学?俗话说,目标引导行动,行动决定命运。我们要学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程门立雪的杨时,偈他们那样先有了目标才最终成功。没有经历风雨的果实不会甜美,没有远大目标的人不会成功。看着前面的灯光,你才会忽略身边的黑暗,盯着远方的目标,你才会漠视脚下的坎珂,怀揣远大的理想,你才能战胜艰难验阻,路再远,再难,我们都要无所畏惧的走过。
第二,我们要继续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告诉自己,我很喜欢这一专业,在心理暗示的过程中,就可以忘记曾经的抵触而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要相信“学海无涯乐作舟”,相信勤学苦练,相信“大国工匠”和劳模。在大学期间,我会尽量不玩手机,要把手机当成“词典”,非必要不开机,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图书馆、操作室。
第三,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记住这三个字:有意识!有意识地克服诱惑,比如游戏、聊天无意义的电视节目,只图娱乐的文学作品,明是动漫杂志等。这些东西接触一些本无可厚非,但它们会响我们的学业,一旦弊大于利,就要毫不优豫的摒弃。要远离所有干扰我们学习的因素,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找任何德急的借口,此外,还要有意识地提高效率,上课时、自习时、做业时、有意识地赶走那些私心杂念,静下心来做学问。这样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可以必少走许多弯路。
很有幸阅读了题目的短文,我意识到人生意义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我知道,从现在起,我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要做一个为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人,来吧,让我们把奋斗写进每一个日子,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吧!
【解析】有一种哲学思想是这样表述的: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或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谈人生的价值(意义),你将怎么做呢?读后感,不仅写出自己的想法,还要说出自己的做法。
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四)(湖北适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四)(湖北适用),文件包含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四湖北适用解析版docx、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四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六)(湖北适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六)(湖北适用),文件包含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六湖北适用解析版docx、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六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五)(湖北适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五)(湖北适用),文件包含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五湖北适用解析版docx、备考2023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五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