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基础+技巧+抢分+回顾篇)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基础+技巧+抢分+回顾篇) 试卷01
    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基础+技巧+抢分+回顾篇) 试卷02
    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基础+技巧+抢分+回顾篇) 试卷03
    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基础+技巧+抢分+回顾篇) 试卷

    展开
    


    目录
    1
    0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
    02 物质的量 3
    03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5
    04 金属及其化合物 7
    0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5
    06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21
    07 物质结构和性质 23
    08 化学能与热能 27
    09 化学能和电能 29
    10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3
    11 电解质溶液 35
    12 有机化学基础 41
    13 化学实验基础 51
    55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55
    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55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56
    四、化学平衡移动 56
    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57
    六、电化学 58
    七、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59
    八、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 59
    九、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推断 60
    十、工业生产和流程综合推断 61
    十一、同分异构体判断 62
    十二、有机化合物推断 62
    十三、物质(或离子)检验 63
    十四、混合物分离 64
    十五、实验设计 64
    十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65
    十七、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6
    十八、守恒法的应用 66
    68
    题型1 化学与STSE 68
    题型2 定量、定性分析型选择题 69
    题型3 图表图像型选择题 72
    题型4 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选择题 74
    题型5 元素推断综合题 75
    题型6 化学综合实验与探究 78
    题型7 以化学理论为中心的综合题 80
    83
    选择题 83
    非选择题 83
    设问形式一:选择性填空-见错零分 83
    设问形式二:专业术语填空-一错全错 85
    设问形式三:文字表述填空-采点赋分 87
    设问形式四:计算结果填空-乱则易错 89
    设问形式五:其他形式填空-简繁明显 91
    93
    考前仿真模拟 93
    108
    高考减压法 108
    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110
    高考小贴士 111
    考场上的30个细节 113
    127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127






    0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 O2和O3 、金刚石和石墨。
    2.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如 FeSO4×7H2O、CuSO4×5H2O等。
    3.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4.基是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因;官能因一定是基,但基不一定是官能因。
    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等是金属氧化物,但其是酸性氧化物。
    6.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
    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全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CrO3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8.酸性氧化物一定为对应酸的酸酐。例如 CO2是H2CO3的酸酐,SO3是H2SO4的酸酐。
    9.酸酐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 (CH3COO)2O )不属于氧化物。
    10.酸性或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Fe2O3、SiO2等。
    11.四同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
    H.D.T等 。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如 O2、O3,金刚石、石墨、C60等。
    同分异形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可以是有机物与有机物之间,也可以是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如 尿素(COCNH2)2与NH4CNO。
    同系物:同类物质,具有相同的通式,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几个CH2。
    12.“三馏”:蒸馏、分馏是物理变化,干馏是化学变化。
    13.“四色”: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
    14.“五解”:潮解是物理变化,分解、裂解、电解、水解是化学变化。
    15.“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是物理变化,氢化、硫化、风化、裂化、炭化、钝化、水化、风化、皂化、歧化、卤化、裂化、酯化、硝化是化学变化。
    16.电解质溶液导电,熔融盐导电是化学变化。
    17.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18.分散系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其是混合物。
    19.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是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
    20.溶液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浊液既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
    21.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聚沉等性质。
    22.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23.胶体不带电,但一般胶体粒子带电,不是所有的胶体粒子带电,如淀粉胶粒。
    24.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将少量FeCl3(aq)逐滴加入到沸水中,加热至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化学方程式为 FeCl3 + H2O ≜ Fe(OH)3(胶体) + 3HCl
    25.胶体粒子是由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故1mol FeCl3(aq)形成的胶体粒子数目小于NA。
    26.a代表质子数,b代表质量数,c代表粒子个数,d代表粒子所带电荷,e代表化合价。
    27.常见的几种图式:
    ①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例: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
    ②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成组成的式子,水的分子式为H2O。
    ③最简式(实验式):仅表示化合物中元素原子个数比的式子。例 苯的最简式为CH。
    ④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⑤结构式:用一根短线代替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例如H2的结构式为H-H。
    ⑥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化形式(原子的连接顺序及不饱和键不能省略)例如乙稀的结构简式 CH2=CH2。
    ⑦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用以表示原子、离子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图。
    ⑧方程式: 方程式书写注意点:符合实验事实并配平; 必须注明反应条件,尤其是有机化学方程式;“”、“ ↑”、“↓”等符合的应用要正确。
    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的电离写“==”号。酸式盐阴离子(除HSO4-)均不能拆写出H+;弱电解质的电离写“ ”号,注意弱酸的一个电离方程式只能电离出一个H+,分步书写;弱碱一般一个电离方程式即写出所有OH-;如:H2CO3 2H++CO32-(×);应分步写;
    水解方程式:一般写“”号,无“ ↑”和“↓”;但100%(完全)水解写“==”号,产物出现“ ↑”和“↓”;如:Al3++3HCO3-==Al(OH)3↓+3CO2↑;
    强碱弱酸盐水解一般一个水解方程式只结合一个H+或产生一个OH-,即分步书写;
    强酸弱碱盐水解一般只用一个水解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制Fe(OH)3胶体的水解方程式必须写“===”号,产物注明“胶体”,无“ ↑”和“↓”。如:Fe3++3H2O===Fe(OH)3(胶体)+3H+
    电极反应式:写“===”号,出现“ ↑”,但无“↓”;注明电极名称,要写得(+ne-)或失(-ne-)电子数,若电极附近某离子能和电极产物反应,则一般合并写在电极反应式中。
    02 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是摩尔(mol)。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只能运用于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分子、原子因等组合,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3.使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mol氮,描述错误,没有指明粒子名称,是1mol N,还是1mol N2等。
    4.物质的量、质量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5.1mol物质的质量在以g为单位时,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相同。
    6.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数值上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相等。
    7. 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是三个不同物理量,单位不同。
    8.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M = m/n = m(分子)×ρNA = ρ·Vm
    9.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近似值 6.02×1023mol-1,类似于π和3.14的关系。
    10.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
    12.气体摩尔体积Vm取决于所处的T.P.,非标准状况下,也可能为22.4L/mol。
    11.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
    13.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在相同T、P下,相同V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三同”(T、P、V)→“一同”(N)。
    14.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任何气体,既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15. 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或 PV = mRT/M 来推导。
    16.标准状况下,水、液溴、甲醇、乙醇、苯、CH2Cl2、CHCl3、CCl4、SO3、HF均不是气态,均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17.物质的量浓度CB = n B / V中V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与溶剂的体积和。
    18.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是CB = 1000ρW(B) /M。
    19.气体溶于水,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溶质,例SO2溶于水,溶质是H2SO3,但NH3溶于水,溶质却是NH3×H2O。
    20.气体的水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气体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应根据V = [m(气体)+ m(溶剂)]/ρ进行计算。
    21.容量瓶:平底、细颈、梨肚,瓶身上有刻线,无刻度,标明了T、V。
    22.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选择容量瓶必须指明规格。
    23.使用容量瓶之前需要进行“检漏”。
    24.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 加水→正立→观察是否漏水→正立→瓶塞旋转180º→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25.容量瓶是专门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不能在其中溶解、稀释以及作为反应容器,更不能长时间存储溶液。
    2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天平或量筒)→溶解或稀释(烧杯、玻璃棒)→冷却、洗涤、转移(玻璃棒、对应规格容量瓶)→定容(胶头滴管)→摇匀→装瓶贴签。
    27.定容时应平视,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至离刻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进行滴加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成相平或相切。
    28.计算时,若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整数,称量时应保留1个有效数字(托盘天平精确值为0.1g)。例如,计算结果是4g,称量时应称4.0g,若计算结果小数点有多位,则根据“四舍五入”精确到0.1。例如计算出4.34g,则称量4.3g,若计算出4.36g,则应称量4.4g。
    29.误差分析紧抓CB = mB / V = mB /(mB V),其中mB不变,根据mB、V来分析误差。
    30.定容时俯视刻线,造成V偏低,CB偏高;仰视刻线,造成V偏高,CB偏低,谐音为“虎大羊小”(俯大仰小)。
    31.稀释前后溶液溶质质量、物质的量保持不变。m1w1 = m2w2 或 C(浓)V(浓) = C(稀)V(稀)
    32.凡ρ>1g/cm3的溶液,浓度越大,ρ越大(H2SO4、HCl、HNO3、NaOH等绝大多数溶液)。
    33.凡ρ<1g/cm3的溶液,浓度越大,ρ越小(乙醇水溶液、氨水)
    34.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W2的两种溶液混合:
    ρ>1g/cm3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质量分数W > ½(W1+W2)。
    ρ<1g/cm3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质量分数W < ½(W1+W2)。

    03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需要条件。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例如难溶性盐水溶液,导电性很弱,但难溶性盐是电解质)
    3.酸、碱、盐、水、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氢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例如 CO2、NH3、蔗糖等)都是非电解质。
    4.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盐、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
    5.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
    6.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离子浓度一定,离子所带电荷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一定,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7.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必然联系。
    8.常见的有色离子 Fe3+(黄)、 Fe2+(绿)、 Cu2+(蓝)、 MnO4-(紫、) Cr2O72-(橙)、 CrO4-(黄)、 Cr2+(绿)
    9.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10.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例如 Cl2 + H2O ≒ HCl + HClO)
    11.得氧失还(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1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电子得失的难易程度,与电子得失的多少无关。
    13.元素的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4.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S2-、HS-、CO32-、HCO3-、SO32-、HSO3-、S2O32-、AlO2-、SiO32-、F-、ClO-、CH3COO-、OH- 等。
    15.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Ag2+、Fe2+、Fe3+、Al3+、Cu2+、NH4+ 等。
    16.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Al3+与S2-、HS-、CO32-、HCO3-、AlO2-等。
    17.发生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有 ① Fe3+与S2- ② NO3-(H+)与Fe2+ ③ Fe3+与I- ④ ClO-与S2- ⑤ MnO4-(H+)与S2-、Fe2+、HS-、SO32-、HSO3-等 ⑥ Cr2O72-与I-、S2-、HS-、HSO3-、SO32-等。
    18.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g+与NH3×H2O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19.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①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单质还原性依次减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③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表: F O Cl Br I S
    单质的氧化性递减;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递增。
    ④根据电化学: 原电池中,一般是负极物质的还原性大于正极物质。
    电解池中,越容易在阳极放电,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在阴极放电,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⑤根据元素周期表: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氧化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氧化性逐渐减弱。
    ⑥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
    2Fe + Cl2 ≜ 2FeCl3
    Fe + S ≜ FeS 氧化性 Cl3 > S
    2Cu + S ≜ Cu2S 还原性 Fe > Cu
    ⑦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
    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氧化性: KMnO4 > MnO2
    ⑧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H2 + X2 = 2HX (放热Q1)
    H2 + Y2 = 2HY (放热Q2) 若Q1 > Q2,则氧化性:X2 > Y2
    ⑨根据浓度及溶液酸碱性: 浓HNO3 > 稀HNO3 (氧化性); KMnO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强
    04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 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2.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实验现象: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 钠跟硫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2Na + SNa2S
    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②熔:说明钠的熔点低;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游:说明有气体产生 ④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5.Na与酸溶液反应.例如: 2Na + 2HCl=2NaCl + H2↑ 2Na + H2SO4=Na2SO4 + H2↑
    由于酸中H+浓度比水中H+浓度大得多,因此Na与酸的反应要比水剧烈得多.
    钠与酸的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酸足量(过量)时:只有溶质酸与钠反应.
    ②酸不足量时:钠首先与酸反应,当溶质酸反应完后,剩余的钠再与水应.因此,在涉及有关生成的NaOH或H2的量的计算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6. 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CuSO4+2H2O

    Cu(OH)2↓+Na2SO4+H2↑。
    7.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时,可置换出盐中较不活泼的金属.例如:4Na + TiCl4(熔融) 4NaCl + Ti
    8. 钠与与醇反应 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9.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以隔绝与空气中的气体和水接触.
    10.由于钠的性质很活泼,故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主要为NaCl,此外还有Na2SO4、Na2CO3、NaNO3等)存在.
    11.Na的制备: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制备。
    12.Na的用途:①制取钠的重要化合物 ②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③冶炼钛铌锆钒等金属 ④钠光源
    13.Na-K合金(常温下为液态)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的原因:Na-K合金熔点低、导热性好
    14.制高压钠灯的原因: 发出的黄色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15.Na2O2与H2O、CO2发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
    16.在上述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或CO2只作反应物,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17.能够与Na2O2反应产生O2的,可能是CO2、水蒸气或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18. 氧化钠的化学式与化合价是,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与化合价是。
    19.两种氧化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2。
    20.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21. 2Na2O2+2H2O= 4NaOH+O2↑中每生成1mol氧气固体质量增加2mol氢气的质量,即4g。
    22. 2Na2O2+2CO2=2Na2CO3+ O2中每生成1mol氧气固体质量增加2mol一氧化碳的质量,即56g。
    23. Na2CO3俗名纯碱、苏打,俗名小苏打。
    24. Na2CO3白色粉末.碳酸钠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a2CO3·10H2O,而NaHCO3是白色晶体.无结晶水合物。
    25. Na2CO3易溶于水,而NaHCO3溶于水,但溶解度比Na2CO3小。
    26. 由于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2CO3,因此,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能析出NaHCO3晶体。Na2CO3 + CO2+ H2O=2NaHCO3↓
    27.Na2CO3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加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 + CO2↑+ H2O
    28.Na2CO3与酸反应较缓慢.反应分两步进行:CO32-+ H+= HCO3-,HCO3-+ H+= CO2↑+ H2O,而NaHCO3较剧烈,放出CO2的速度快,HCO3-+ H+= CO2↑+H2O。
    29. 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①固态时: 分别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NaHCO3。
    ②溶液中: 分别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Na2CO3。
    ③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立刻出现气泡的是NaHCO3,开始无现象,然后才有气泡的是Na2CO3。
    30. 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关系是
    31.侯氏制碱法制NaHCO3和Na2CO3的原理: 在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气体,有NaHCO3从溶液中析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 H2O + CO2 =NH4HCO3 NH4HCO3 + NaCl =NaHCO3↓+ NH4Cl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32. 在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气体的原因是NH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吸收二氧化碳更充分。
    33. 焰色反应:金属或它的化合物在燃烧时,火焰所呈现的特殊的颜色。
    ①焰色反应是物理性质。
    ②步骤:洗:用盐酸洗铂丝;烧:在酒精灯外焰中燃烧至与火焰颜色相同;蘸:蘸取待测物;烧:在火焰中燃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③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Na—黄色
    ④没有铂丝用铁丝也可以,铂丝用盐酸洗的原因是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情况下易气化而挥发,不影响观察到的颜色。
    34.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放射性元素钫(Fr).
    35.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①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其中铯略带金黄色);②柔软;③熔点低;④密度小,其中Li、Na、K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⑤导电、导热性好.
    (2)递变规律:从Li → Cs,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特殊:K的密度小于Na的密度),但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6. 碱金属与O2等非金属反应.从Li → Cs,与O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加.
    37.Li与O2反应只生成Li2O: 4Li + O22Li2O
    38.在室温下, K、Rb、Cs与O2反应生成相应的超氧化物KO2、RbO2、CsO2.
    39. 碱金属与H2O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R + 2H2O = 2ROH + H2↑ (R代表Li、Na、K、Rb、Cs).
    从Li→Na,与H2O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加.K与H2O反应时能够燃烧并发生轻微爆炸;Rb、Cs遇H2O立即燃烧并爆炸.生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其中LiOH难溶于水).
    二.镁及其化合物
    1. Mg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而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有抗腐蚀性。
    2.Mg在空气中的燃烧主要反应:2Mg+O22MgO,次要反应:与N2反应生成少量的Mg3N2(离子化合物)3Mg+N2Mg3N2,与少量CO2反应2Mg + CO2 2MgO + C
    3.与Cl2的反应:Mg+Cl2点燃

    MgCl2
    4. .与S的反应:Mg + SMgS
    5.与水的反应(热水):Mg+2H2O△

    H2↑+Mg(OH)2
    6. 与稀H2SO4、稀HCl等弱氧化性酸(产生H2):Mg+2H+

    Mg2++H2↑,H+有氧化性但弱,表现为H+变价产生H2。
    7.与浓HNO3反应出NO2:Mg+4HNO3

    Mg(NO3)2+2H2O+2NO2↑
    8.与稀HNO3反应(3Mg+8HNO3=4H2O+3Mg(NO3)2+2NO↑,稀酸浓度不同产物不同,浓度越小N的化合价越低。
    9.与浓H2SO4反应Mg+2H2SO4SO2↑+2H2O+MgSO4, 由于浓H2SO4氧化性不如HNO3,需要加热。
    10.与CuSO4溶液:Mg+CuSO4+2H2O=Cu(OH)2↓+MgSO4+H2↑,与钠和盐溶液反应的原理类似。
    11.镁的特征反应,与浓NH4Cl反应 Mg + 2NH4Cl = MgCl2 + 2NH3↑ + H2↑
    原理:浓NH4+易分解,溶液显酸性,加入镁后出H2,反应放热,促进NH4+水解,水解程度加大,NH4+水分解产生NH3。
    12.镁的工业冶炼法——熔融电解法,用MgCl2为原料进行电解。
    13.原料选择MgCl2而不用MgO的原因是MgCl2的熔点低,易熔融,耗能少,而MgO的熔点高,耗能大。
    三.铝及其化合物
    1.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2.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加热发红,但不滴落),4Al+3O2

    2Al2O3,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4Al+3O2点燃

    2Al2O3
    3.与硫高温反应, 2Al + 3SA12S3,只能在干态下制备,原因是A12S3遇水立即发生反应。A12S3+6H2O= 2Al(OH)3↓+3H2S↑
    4.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Al+6HCl

    2AlCl3+3H2↑;2Al+3H2SO4

    Al2(SO4)3+3H2↑
    5.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6.钝化: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常见的会发生钝化的金属主要有铝、铁。
    7.与强碱反应:2Al+2NaOH+2H2O

    2NaAlO2+3H2↑化合价降低,得6e-,被还原,反应的实质:分两步进行2Al+6H2O

    2A1(OH)3+3H2↑,Al(OH)3+NaOH

    NaAlO2+H2O
    8.铝热反应:2Al+Fe2O3高温

    2Fe+ Al2O3 ,其中Al+Fe2O3为铝热剂,是混合物。
    9.因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其应用有①焊接冶炼难熔的金属;②冶炼难熔的金属(Fe,Mn,Rb)
    10.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11.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2Al2O3电解

    4Al+3O2↑,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降低其熔点。
    12.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与酸反应:Al2O3+6HCl

    2AlCl3+3H2↑;Al2O3+3H2SO4

    Al2(SO4)3+3H2O,与碱反应: Al2O3+2NaOH

    2NaAlO2+H2O。
    13. 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14.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①与酸反应:Al(OH)3+3HCl

    AlCl3+3H2O
    ②与碱反应:Al(OH)3+NaOH

    NaAlO2+2H2O
    15.受热分解2Al(OH)3△

    Al2O3+3H2O,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加入分解为对应的相同价态的氧化物和水。
    16.将NaOH滴加入AlCl3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Al3++3OH-

    Al(OH)3 ↓ Al3++4OH-

    AlO2-+2H2O
    17. AlCl3滴加入NaOH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先无任何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Al3++4OH-

    AlO2-+2H2O Al3++ 3AlO2-+6H2O

    4Al(OH)3 ↓
    18.实验室常用可溶性铝盐 + 弱碱反应制备氢氧化铝,弱碱选择足量氨水
    Al2(SO4)3+6NH3•H2O

    2Al(OH)3↓+3(NH4)2SO4
    19.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易溶于水,其净水原理: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
    四.铁及其化合物
    1.铁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与氧气反应,缓慢氧化生成Fe2O3,点燃生成Fe3O4方程式为3Fe + 2O2Fe3O4。
    3.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棕黄色的烟,加水振荡后,溶液显黄色.2Fe + 3C122FeCl3
    4. 铁跟硫反应时,只能生成+2价铁,Fe + SFeS。
    5.铁跟氯气、硫反应时,分别生成+2价和+3价的铁,说明氧化性:氯气>硫.
    6.在常温下,在水和空气中的O2、CO2等的共同作用下,Fe易被腐蚀(铁生锈).
    7.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3Fe + 4H2O(g) Fe3O4 + 4H2
    8..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H2SO4等)的反应.例如: Fe + 2H+ = Fe2+ + H2↑
    9.铁遇到冷的浓H2SO4、浓HNO3时,产生钝化现象,因此金属铁难溶于冷的浓H2SO4或浓HNO3中.可以用铁制品或铝制品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
    10. 铁与与稀HNO3反应,铁少量Fe + 4H+ + NO3- = Fe3+ + NO↑ + 2H2O,铁过量3Fe + 8H+ + 2NO3- = 3Fe2+ + 2NO↑ + 4H2O
    11.铁与比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例如: Fe + Cu2+ = Fe2+ + Cu
    12. ①氧化铁(铁红):
    与酸反应:Fe2O3+6HCl

    2FeCl3+3H2O
    12. FeO是黑色固体,Fe2O3是红棕色固体,Fe3O4是黑色晶体。
    13.FeO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既有+2价又有+3价,其平均化合价是+8/3价。
    14.FeO在空气中加热时,被迅速氧化;6FeO + O2 2Fe3O4
    15.FeO与盐酸反应:FeO+2HCl

    FeCl2+H2O;4FeCl2+O2+4HCl

    4FeCl3+2H2O(总:4FeO+12HCl+O2

    4FeCl3+6H2O)
    16.Fe2O3俗称铁红,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
    17. 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Fe3O4是复杂的氧化物。
    18. Fe2O3与盐酸等反应:Fe2O3 + 6H+=2Fe3++ 3H2O
    19.Fe2O3在高温时,被CO、C、A1等还原:Fe2O3 + 3CO 2Fe + 3CO2
    20.Fe3O4兼有FeO和Fe2O3的性质,如Fe3O4 + 8H+=2Fe3++ Fe2++ 4H2O
    21. Fe(OH)2在水中为白色絮状沉淀,Fe(OH)3在水中为红褐色絮状沉淀。
    22. 实验室制备Fe(OH)2可以利用可溶性亚铁盐与强碱溶液或氨水反应:Fe2+ + 2OH- = Fe(OH)2 或Fe2+ + 2NH3×H2O = Fe(OH)2↓ + 2NH4+
    23. 制备Fe(OH)2时,为防止Fe(OH)2被氧化,应将装有NaOH溶液的滴管插入FeSO4溶液的液面下,以及在FeSO4溶液上方加入苯或汽油等溶剂、以及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等。
    24. Fe(OH)2极易被氧化,沉淀特征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方程式是4Fe(OH)2 + O2 + 2H2O = 4 Fe(OH)3
    25. 实验室制备Fe(OH)3可以利用可溶性铁盐与强碱溶液、氨水反应。Fe3+ + 3OH- = Fe(OH)3↓ 或Fe3+ + 3NH3×H2O = Fe(OH)3↓ + 3NH4+
    26. Fe(OH)2 、Fe(OH)3都能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等中和。
    27. Fe(OH)3受热分解2 Fe (OH)3△

    Fe 2O3+3H2O,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加入分解为对应的相同价态的氧化物和水。Fe(OH)3受热分解固体颜色变化:红褐色→红棕色。
    28. 亚铁盐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铁盐,为防止氧化,可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
    29.可以利用2Fe3+ + Fe = 3Fe2+除去亚铁盐(含Fe2+)溶液中混有的Fe3+
    30. 氯化铁溶液中混有氯化亚铁时,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或滴加新制的氯水,除去Fe2+离子.离子方程式是2Fe2++ Cl2=2Fe3++ 2Cl-。
    31. Fe2+、Fe3+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Fe2+ Fe3+
    32.Fe2+的检验方法:①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Fe2+;
    ;②向待检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 Cl2 = 2Fe3+ + 2Cl- Fe3+ + 3SCN- = Fe(SCN)3
    ③取待检测溶液少许,往里滴加K3[Fe(CN)6],立即出现蓝色沉淀
    33.Fe3+的检验方法:
    ①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Fe3+;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含Fe3+;
    ③取待检测溶液少许,往里滴加K4[Fe(CN)6],立即出现蓝色沉淀;
    ④取待检测溶液少许,往里滴加苯酚,立即出现紫色
    五.铜及其化合物
    1.铜紫红色、不能被磁体吸引。
    2.铜与O2反应,加热时:2Cu+O22CuO;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2Cu+O2+H2O+CO2 ====Cu2(OH)2CO3。
    3.与Cl2反应:Cu+Cl2CuCl2(棕黄色烟)。
    4.铜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与浓硫酸、稀浓硝酸都反应。
    5.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
    6.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7.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Cu+2Ag+====Cu2++2Ag,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2Fe3++Cu====2Fe2++Cu2+。
    8.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和氧化亚铜是砖红色固体。
    9. 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CuO+2H+===Cu2++H2O。
    10. 氧化亚铜与酸反应发生歧化反应Cu2O+2H+===Cu2++Cu+H2O。
    11. 氧化铜加热能分解生成氧化亚铜。4CuO2Cu2O+O2↑。
    12.氢氧化铜是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属于弱碱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3.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六.金属材料与矿物冶炼
    1.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一般步骤有三步:①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②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将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③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2.冶炼金属的实质: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3.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有:①加热法②热还原法⑧电解法。
    4.加热法.适用于冶炼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的金属(如Hg、Ag等).例如:
    2HgO2Hg + O2↑ 2Ag2O4Ag + O2↑
    5.热还原法.适用于冶炼金属活动顺序表中Zn、Fe、Sn、Pb等中等活泼的金属.常用的还原剂有C、CO、H2、Al等.例如:Fe2O3 + 3CO2Fe + 3CO2(炼铁) Cr2O3 + 2Al2Cr + A12O3(制高熔点的金属)
    6.电解法.适用于冶炼活动性强的金属如K、Ca、Na、Mg、A1等活泼的金属,通过电解其熔融盐氯化物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制得.例如:2A12O3 4Al + 3O2↑ 2NaCl 2Na + C12↑
    7. 金属的分类:
    (1) 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 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8.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9.合金的性能:硬度比 组分金属硬度大,熔点比组分金属的熔点低。
    0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仅有化合态,且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形式存在
    2.硅不能与HCl、H2SO4、HNO3反应,仅能与HF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Si + 4HF = SiF4↑ + 2H2↑
    高温
    3.硅是唯一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非金属单质。化学方程式为: Si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4.工业制取粗硅的方法: SiO2 + 2C == Si +2CO↑,生成的是CO,不是CO2。
    5.工业制取纯硅的方法:
    6. SiO2 + 2C == Si +2CO↑的反应原理是高温条件下,生成 物CO从体系逸出,有利于反应进行,而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说明碳的还原性强于硅(事实上是硅的还原性强于碳)
    7.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二氧化硅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反应,但SiO2能与HF反应,方程式为 SiO3 + 4HF = SiF4↑ + 2H2O(SiF4不是盐)
    高温
    高温
    高温
    8.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而SiO3不导电,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份。
    9.工业上制取玻璃的反应方程式是 Na2CO3 + SiO3 == Na2SiO3 + CO2↑ CaCO3 + SiO3 == CaSiO3 + CO2↑ 其反应原理是难挥发的SiO2固体生成易挥发的CO2气体,是个熵增的反应。
    10.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能用玻璃瓶,但不能用玻璃塞(磨口),其原因是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裸露在外,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使瓶身瓶塞黏在一起,不易打开。化学方程式为 SiO3 + 2NaOH = Na2SiO3 + H2O
    11. Na2SiO3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混合物。 Na2SiO3俗称泡花碱,是纯净物。
    12.硅酸是高中阶段唯一的固体酸、沉淀酸。
    13.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分子式)为CO2,表示一个分子的组成。而二氧化硅没有分子式,其化学式是SiO3。
    14. SiO3表示每个硅原子周围4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周围2个硅原子,按照硅氧原子个数为1:2形成的正四面体。
    15.可以用HF在玻璃上雕刻花纹,且HF不能用玻璃容器盛装。
    16. SiO3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用它与水反应制备H2SiO3
    17.因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所以在Na2SiO3溶液中通人CO2能发生下列反应: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但在高温下SiO2+Na2CO3Na2SiO3+CO2↑也能发生。
    18.水泥、玻璃、陶瓷是三大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9. 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l2O3),水泥具有水硬性,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叫混凝土。
    20.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石英、纯碱,,玻璃是无固定熔点的混合物。加入氧化钴后的玻璃呈蓝色,加入氧化亚铜后的玻璃呈红色,普通玻璃一般呈淡绿色,这是因为原料中混有二价铁的缘故。
    21.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黏土的主要成分:Al2O3·2SiO2·2H2O。
    二、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1.液氯密封保存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液氯、氯气是单质、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氯水的成份是“四离子,三分子”,分别是:H+、Cl-、ClO-、OH-及H2O、HClO、Cl2等。
    3.1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可能为2NA。例 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也有可能为NA,例氯气与碱溶液反应;也有可能小于NA,例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4.次氯酸HClO的结构式是H-O-Cl
    5.次氯酸HClO的化性有 ①弱酸性 ②不稳定性2HClO = 2HCl + O2↑ ③强氧化性(漂白性)
    6. 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ClO-无论是在酸性、碱性、中性都有强氧化性。
    7.ClO-与Fe3+、Al2+、NH4+ 因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8. 漂白液的主要成份是NaCl、NaClO,有效成份是NaClO。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2、Ca(ClO)2,有效成份是Ca(ClO)2
    9.84消毒液(NaClO)和洁厕灵(HCl)不能混用(ClO- + ClO- + H+ = Cl2↑ + H2O)
    光照
    10.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
    漂白粉失效原理: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 2HClO=====2HCl + O2↑
    11.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之后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 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CaCO3 + H2O + CO2 = Ca(HCO3)2
    12.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的是CaSO4,其离子方程式为:Ca2+ + 3ClO- + SO2 + H2O = CaSO4↓ + Cl- + 2HClO
    13. Fe和Cl2反应,无论Fe过量或不足,只能生成FeCl3
    14.实验室制Cl2,除了用MnO2和浓HCl加盐反应制备外,还可以用KMnO4、KClO3与浓HCl反应,且不需要加热
    15.实验室可以用饱和食盐水收集Cl2,原因为 Cl2 + H2O ⇌ HCl + HClO,饱和食盐水中(Cl-)大,降低了Cl2在水的溶解度,使平衡逆向进行。
    16. 向NaClO溶液中通入CO2,无论CO2是少量还是过量均发生 NaClO + H2O + CO2 = NaHCO3 + HClO
    17. 向NaClO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其离子方程式是 3ClO- + SO2 + H2O = Cl- + SO42- + 2HClO (SO2少量) ClO- + SO2 + H2O = SO42- + 2H+ + 2Cl- (SO2过量)
    18. 工业上氯气的制备:在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氯气(氯碱工业)。
    电解
    2NaCl + 2H2O =====2NaOH + Cl2↑+ H2↑
    19.液溴需要用水封,溴蒸气呈红棕色,液溴呈红棕色,溴水呈橙色;溴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
    20.碘单质易升华,且遇淀粉发蓝。
    21.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情况下生成Cl2,但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稀,MnO2与HCl反应停止。
    三.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游离态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口,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硫是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3.附着于试管内壁的硫,可以用热的NaOH溶液进行洗涤,也可以用CS2进行洗涤。
    4.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只能是SO2,不能生成SO3。
    5.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只能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 Fe + S ≜ FeS,2Cu + S ≜ Cu2S
    6.硫单质呈0价,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硫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7.二氧化硫有酸性氧化物,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四方面性质。
    8.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只能使酸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褪色。
    9.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10.SO2通入H2S溶液中会生成淡黄色浑浊S,体现了SO2的氧化性。
    11.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12.SO2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有色物质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复原,其漂白具有不彻底性。
    13.正常雨水的pH为5.6,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14.含硫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SO2,因此燃煤必须脱硫,即“钙基固硫”。CaO+SO2=CaSO3,CaSO3+O22CaSO4
    15.SO3是无色易挥发的固体,标准状况下也是固体。
    16.浓硫酸的性质体现在酸性、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17.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还原性气体H2S、HBr、HI等。
    18.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照原子个数为2:1的比例脱去生成水。
    19.浓硫酸是高沸点酸,具有难挥性,利用此性质可制备HCl,原理为2NaCl+H2SO4Na2 SO4+2HCl↑。
    20.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21.浓硫酸能与活泼金属Fe、Al在常温下钝化。
    22.浓硫酸能与除Au,Pt外的所有金属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23.浓硫酸与Cu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稀,反应停止。
    24.黑面包实验中,蔗糖被浓H2SO4脱水生成C,体现了浓H2SO4的脱水性;浓H2SO4又吸水放热,体现吸水性,然后与C反应产生的CO2和SO2,体现强氧化性。
    25.SO42−的检验方法:待测液无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6.温室效应:CO2排放量过多,造成全球气温上升。
    27.赤潮水华:富含N、P等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8.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X和碳氢化合物引起。
    29.臭氧层空洞:氟氧代烷、NOX等大量排放。
    30.白色污染:废弃的难降解的塑料。
    四、氮及其化合物
    1.N2的化学性质稳定是由于其分子内的氮氮三键的键能大。
    2.氮的固定包括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3.氮气能与镁反应生成氮化镁,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4.氮有多种氧化物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
    5.N2O俗称笑气,NO是明星分子,信使分子,N2O3是HNO2的酸酐,N2O5是HNO3的酸酐。
    6.NO2与N2O4之间存在N2O42NO2,故无纯净的NO2或N2O4。
    7.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其中存在三分子(NH3、H2O、NH3·H2O)和三种离子(OH-、H+、NH4+)。
    8.实验室制备氨气利用铵盐+碱氨气+盐+水,铵盐选择NH4Cl,碱选择Ca(OH)2。
    9.不能选择NH4NO3和NH4HCO3代替NH4Cl,是因为NH4NO3加热会发生爆炸造成危险;NH4HCO3受热易分解成CO2,使收集的NH3不纯。
    10.不能用NaOH代替Ca(OH)2,是因为NaOH易潮解,结块,且对玻璃有腐蚀。
    11.一般不选择无水CaCl2干燥NH3,因为CaCl2能与NH3反应生成CaCl2· 8NH3,所以干燥NH3一般选择碱石灰。
    12.收集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作用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使收集到的NH3更纯。
    13.NH3的验证方法有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14.铵盐的性质有①铵盐+碱氨气+盐+水;②铵盐不稳定,受热均能分解,但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可能生成N2、HNO3和H2O。
    15.喷泉实验的原理是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P外界> P烧瓶),产生喷泉的方法有①物理方法,②化学方法。
    16.NO2通入水中,发生3NO2+H2O=2HNO3+NO,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为NO;
    17.NO2+O2+H2O型,发生4NO2+O2+2H2O=4HNO3反应,①=4:1,无气体剩余;②>4:1,NO2过量,剩余NO;③<4:1,O2过量,剩余O2。
    18.NO+O2+H2O型,发生4NO+3O2+2H2O=4HNO3反应,①=4:3,无气体剩余;②>4:3,NO过量,剩余NO;③<4:3,O2过量,剩余O2。
    19.硝酸具有①酸的通性 ②不稳定性 ③强氧化性。
    20.HNO3不稳定,光照或受热易分解:4HNO34NO2↑+O2↑+2H2O。
    21.HNO3略呈黄色的原因是部分HNO3分解生成NO2溶解在HNO3所致。
    22.常温下,浓HNO3能使Fe、Al发生钝化;加热时可与除Au、Pt外所有金属反应。
    23.稀、浓HNO3都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
    24.浓HNO3和浓盐酸按照体积比为1:3混合;称为“王水”,可溶解金、铂等金属。
    25.铜与浓HNO3反应系数是1:4,铜与稀HNO3反应系数是3:8。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6.铁与稀HNO3反应,铁少量系数为1:4,铁过量系数为3:8。
    Fe+4HNO3(稀)=Fe(NO3)3+NO↑+2H2O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06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1.中,Z代表质子数,A代表质量数,n代表原子个数,m代表离子所带电荷,x代表化合价。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8(仅有k层≤2),倒数第3层≤32个,次外层≤18个。
    3.10e-的粒子有①Ne,②N3-、O2-、F-、OH-、NH2-,③Na+、Mg2+、Al3+、NH4+、H3O+,④HF、H2O、NH3、CH4。
    4.18e-的粒子有①Ar,②S2-、Cl-、P3-、HS-、O22-,③K+、Ca2+,④H2S、PH3、HCl、H2O2、N2H4、F2、CH3CH3、CH3F、CH3OH、SiH4等。
    5.微粒半径大小的判断规律:①同一周期,从左→右,原子半径递减;②同一主族,从上→下,原子(离子)半径递增;③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核电荷数越大,粒子半径越小,如r(F-)>r(Na+)>r(Mg2+)>r(Al2+);④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价态越高,半径越小,如r(H-)>r(H)>r(H+),或r(Fe2+)>r(Fe3+)等。
    6.同一周期,以左→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主族,从上→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7.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从左→右,金属性递减;②根据元素周期律;③根据金属间的置换反应;④根据金属与水或与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越容易置换出氢,金属性越强。⑤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⑥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金属的金属性越弱;⑦原电池中,一般金属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
    8.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①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表,F O Cl Br I S,从左→右,非金属递减;②根据元素周期律;③根据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④根据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容易与H2化合,非金属性越强;⑤根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⑥根据最高价化合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⑦根据电化学中阴离子越容易在阴极放电,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弱。
    9.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10.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等,也有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与。
    11.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如NaOH、NH4Cl等。
    12.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
    13.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2,Cl2等是单质,NaOH,Na2O2等是离子化合物。
    14.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非金属元素,但个别有金属元素,如AlCl3。
    15.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铵盐NH4Cl,NH4CO3是离子化合物。
    16.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而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的作用力。
    17.对于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之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18.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如H2O>H2Se>H2S,HF>HI>HBr>HCl,NH3>AsH3>pH3等。
    19.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0.有化学键破坏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NaCl溶于水;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21.元素周期表中,氧、氟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22.主族的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
    23.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H、O、F、金属元素除外)

    07 物质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填充顺序 — 轨道原理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2.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体系的能量最低,这一点违反了洪德规则,如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Cu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3.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 ①同元素:I1 < I2 < I3 ②同一周期,从左→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整体上虽呈现递增趋势,但第ⅡA族和第ⅤA族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I1都高。
    ③同一主族,从上而下,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4.元素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①除稀有气体外,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
    ②同主族元素,元素的电负性递减。
    5.电离能的运用 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I1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I1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蝗化合价。如 k: I1 《 I2 < I3,表明k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1价。
    6.电负性的运用 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电负值越小,金属越活泼;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电负值越大,非金属越活泼。
    ②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电负性大的易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易呈现正价。
    ③判断化学键类型:电负性差值大于1.7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于1.7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共价键
    ④解释付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原因是电负性相近)
    7.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与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的关系
    s区
    ns1~2
    p区
    ns2np1~6
    d区
    (n-1)d1~9ns1~2
    ds
    (n-1)d10ns1~2
    f区
    (n-2)f0~14 (n-1)d0~2ns2

    二、分子结构与性质
    1.共价键的特征 ①饱和性 ②方向性
    2.共价键的分类 ①单键、双键、三键 ②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σ键、π键
    3.键长、键能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
    4.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许多性质相近。
    5.杂化轨道理论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间夹角
    立体构型
    SP
    2
    180º
    直线型
    SP2
    3
    120º
    平面三角形
    SP3
    4
    109º28´
    四面体形
    6.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对立体构型
    分子的立体构型
    2
    2
    0
    直线形
    直线形
    3
    3
    0
    三角形
    三角形
    4
    2
    1

    V形

    4
    0

    正四面体

    3
    1
    四面体
    三角锥

    2
    2

    V形
    7.范德华力很弱,其主要特征有 ①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 ②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③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8.氢键不是化学键,其强弱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
    9.通常用X—H……Y表示氢键,其中X—H表示H与X以共价键相结合,用??表示,用“……”表示形成的氢键。
    10.氢键可分为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11.能形成氢键的元素为N、O、F,分子中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12.用元素的含氧酸而言,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HNO3 > HNO2 > HClO4 > HClO3 > HClO2 > HClO
    13.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①配体有孤电子对 ②中心离子有空轨道
    14.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与配体的配位原子间以配位键相结合,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15.在水溶液中,配合物易电离出外界离子,而配离子难电离;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三、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1.原子 晶体
    概念: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的晶体
    构成晶体微粒:原子
    微粒间作用力:共价键
    物性:高熔点、高硬度、高沸点
    2 典例: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
    ①金刚石
    1´ 每个C与相邻C以共价键连接,形成正四面体
    2´ 键角为109´28´
    3´ 最小碳环由6个C组成,且6个C原子不再同一平面内
    4´ 每个C参与4条C-C键形成,C原子数量与C-C键之比为1:2
    ②二氧化硅
    1´ 每个Si与4个O相结合,Si原子在正四面体中心
    2´ 键角109´28´
    3´ 每个正四面体有1个Si,4个 ½ O原子,故Si、O原子个数比为1:2
    4´ 最小环有12个原子,即6个Si,6 个O
    3. 分子晶体
    概念: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而形成的晶体
    构成晶体微粒:分子
    微粒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物性:熔沸点低、硬度小
    4 典例: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所有非金属氢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
    ①干冰
    1´ 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O2有12个
    2´ 每8个CO2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又各占据1个CO2
    5.金属晶体
    概念: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单质晶体
    构成晶体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金属键
    物性:熔沸点有的高,有的低,硬度有的高,有的低
    6典例
    ①简单立方堆积(Po)空间利用率为52%,配位数为6。
    ②体心立方堆积(钾型、A2型)空间利用率为68%,配位数为8。
    ③面心立方堆积(铜型、A1型)空间利用率为74%,配位数为12。
    ④立方最密堆积(镁型、A3型)空间利用率为74%,配位数为12。
    7.离子晶体
    概念:通过离子键相结合而形成的晶体
    构成晶体微粒:阴阳离子
    微粒间作用力:离子键
    物性:熔沸点高,硬而脆
    8.典例:
    ①CsCl型
    1´ 每个晶胞中含1个Cs+、1个Cl-
    2´ 每个Cs+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l- 有8个;每个Cs+(Cl-)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s+(Cl-)有6个
    ②NaCl型
    1´ 每个晶胞中含4个Na+、4个Cl-
    2´ 每个Na+周围等距离紧邻的Na+有12个;每4个Na+(Cl-)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l-(Na+)有6个
    ③CaF2型
    1´ 与每个Ca2+等距离紧邻的F-有8个,每个F-等距离紧邻的Ca2+有4个
    2´ 与每个Ca2+等距离紧邻的Ca2+有12个,与每个F-等距离紧邻的F-有6个
    四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1.不同类型的物质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是 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金属晶体 > 分子晶体
    2.原子晶体
    原子半径越小 → 键长越短 → 键能越大→ 熔沸点越高
    如:金刚石 > 碳化硅 > 硅
    3.离子晶体
    ①衡量离子晶体的稳定性是晶格能;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②一般地说,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作用力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熔点:MgO > MgCl2>Nacl>CsCl
    4.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如沸点: Al>Mg>Na
    5.分子晶体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晶体使熔沸点反常。
    如:H2O>H2Te>H2Se>H2S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HI>HBr>HCl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M相近),分子的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08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有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研究对象是化学反应,凡是∆H<0的反应是放热反应,∆H>0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3.∆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取决于始态和终态的能量的相对大小。
    5.吸热反应的类型有①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煅烧石灰石;③盐的水解;④弱电解质的电离;⑤少数氧化还原反应:C+CO22CO,H2+CuOCu+H2O,C+H2OCO+H2,高炉炼铁等。
    6.放热反应的类型有①金属与水或与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④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如生石灰溶于水;⑤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
    7.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其能量变化。
    ①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②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H应标明“+”或“−”,数值及单位;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效应是指物质按化学方程式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
    8.燃烧热是指在常温常压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①测定条件:常温常压;②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mol;③反应程度:生成物必须为稳定的氧化物,例H2→H2O(l);S→SO2(g);C→CO2(g)等;④用文字描述燃烧热时,不用带“−”,而用∆H表示时,必须带“−”。
    9.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水(液态)所放出的热量。
    ①研究对象:稀溶液;②生成物的物质的量:1mol;③反应物:强酸与强碱;
    ④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 ∆H=−57.3kJ/mol;
    ⑤用文字描述中和热时,不用带“−”,而用∆H表示时,必须带“−”。
    二、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反应热只有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2.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吸热或放热多少,只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3.反应热计算的常见方法:
    ①应用盖斯定律——“三调一加”
    一调:根据目标的热化学方程式,调整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位置,改写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调:根据改写的热化学方程式调整相应>∆H符号。
    三调:调整中间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
    一加:将调整好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H进行加合。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
    1′∆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2′根据燃烧热Q放=n(可燃物)×∆H
    ③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H=E反应物的键能之和−E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13.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①配体有孤电子对 ②中心离子有空轨道
    14.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与配体的配位原子间以配位键相结合,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15.在水溶液中,配合物易电离出外界离子,而配离子难电离;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09 化学能和电能
    1.原电池

    2.电解池

    一.原电池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活泼的金属;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导体或石墨.②形成闭合回路.③电解质溶液④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3.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4.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①比较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一般来说,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质量减小,发生氧化反应,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质量不变或增加,发生还原反应
    ①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室应用粗锌制H2。
    ② 设计成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护: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二、化学电源
    1.铅蓄电池放电时,负:Pb+SO42-−2e-=PbSO4,正PbO2+4H++SO42-+2e-=PbSO4+2H2O
    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2.充电时的电极反应阳:PbSO4+2H2O−2e-=PbO2+4H++SO42- 阴:PbSO4+2e-=Pb+SO42-
    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放电是原电池,充电是电解池,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是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的逆反应,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是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的逆反应。
    4.书写电极反应时,需要认清是“充电”还是“放电”。
    5..燃料电池中通入可燃物的那极是负极,助燃物的那极是正极。
    6.燃料电池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
    7.氢氧燃料电池中以酸作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式负:2H2−4e-=4H+,正:O2+H2O+4e-=2H2O总:2H2+O2=2H2O
    8. 氢氧燃料电池中碱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式负:2H2+4OH-−4e-=4H2O
    正:O2+2H2O+4e-=2H2O总:2H2+O2=2H2O
    9.甲烷燃料电池(以碱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式负CH4+10OH-−8e-=CO32-+7H2O
    正:O2+2H2O+4e-=4OH- 总:CH4+2OH-+2O2=CO32-+3H2O
    10.甲醇燃料电池(以酸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负:CH3OH+H2O−6e-=CO2↑+6H+正:O2+4H++4e-=2H2O总:2CH3OH+3O2=2CO2+4H2O
    三、电解池
    1.电解池:借助于电流而引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即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 电解池的构成条件:①两个电极②闭合回路③电解质溶液④直流电源
    3.外电路中电子流向: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
    4.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流向:阳离子→阴极;阴离子→阳极;
    5.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失电子→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得电子→还原反应
    6..放电规律①若阴极电极材料是活性电极(除Au、Pt),则阳极电极反应是电极材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不上阴离子放电;
    ②若阳极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则是阴离子放电,阴离子放电能力与其还原性有关,还原性越强,越容易放电。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
    ③阴极反应一般是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阳离子氧化性越强,越容易放电,阳离子氧化能力顺序为Ag+> Hg2+> Fe3+> Cu2+> H+> Pb2+> Fe2+> Zn2+> Al3+> Mg2+> Na+> Ca2+> K+
    7.电解含氧酸、强碱和活泼金属含氧酸盐的水溶液,实际上都是电解水,即:
    2H2O2H2↑ + O2↑阴:4H++4e-=2H2↑ 阳:4OH-−4e-=2H2O+O2↑
    8.电解无氧酸(HF除外)、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的水溶液,就是电解溶质本身.
    2HClH2↑ + Cl2↑ 阴:2H++2e-=H2↑阳:2Cl-−2e-=Cl2↑
    CuCl2Cu + C12↑阴:Cu2++2e-=Cu阳:2Cl-−2e-=Cl2↑
    9. 电解活泼金属无氧酸盐食盐水溶液时,则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为:
    溶质 + H2OH2↑+ 碱 + 卤素单质X2(或S)
    阴:2H++2e-=H2↑阳:2Cl-−2e-=Cl2↑ 总:2NaCl+2H2O2NaOH+H2↑+Cl2↑
    10.电解不活泼金属含氧酸盐的溶液CuSO4时,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为:
    溶质 + H2OO2↑ + 酸 + 金属单质
    阴:Cu2++2e-=Cu阳:4OH-−4e-=2H2O+O2↑
    总:2CuSO4+2H2O2Cu+O2↑+2H2SO4
    11.电解时,若只生成H2,pH增大.若只生成O2,则pH减小.若同时生成H2和O2,则分为三种情况:电解酸的溶液,pH减小;电解碱的溶液,pH增大;电解盐的溶液,pH不变.
    12.电镀中:①待镀金属作阴极②镀层金属作阳极③电镀液中含有镀层金属离子
    ④“一增一减一不变”:阳极质量减少,阴极质量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相等,故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12.电解精炼铜中选择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
    13.阴阳电极反应分别是阴极(粗铜):Cu−2e-=Cu2+(杂质金属:Fe−2e-=Fe2+,Zn−2e-=Zn2+,Ni−2e-=Ni2+)阴极(纯铜):Cu2++2e-=Cu
    14粗铜中不活泼的杂质(Ag,Au等)在阳极难以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当铜失去电子变成铜离子之后,Ag、Au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成为阳极泥。
    15.电解熔融NaCl制取Na,阴:2Na++2e-=Na,阳:2Cl-−2e-=Cl2↑,总:2NaCl2Na+Cl2↑
    16.电解熔融MgCl2制取Mg,阴:Mg2++2e-=Mg阳:2Cl-−2e-=Cl2↑总:MgCl2Mg+Cl2↑
    17.电解熔融Al2O3制取Al,阴:4Al3++12e-=4Al阳:6O2−12e-=3O2↑总:2Al2O3(熔融)4Al+3O2↑
    18.不选择AlCl3的原因:AlCl3是共价化合物,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损耗的过程,即m-ne-=mn+(m表示金属)
    2.电化学腐蚀的类型有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3.吸氧腐蚀(水膜呈中性或弱酸性)正:O2+2H2O+4e-=4OH- 负:Fe−2e-=Fe2+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xH2O+(3−x)H2O
    4.析氢腐蚀(水膜呈酸性)正:2H++2e-=H2↑负:Fe−2e-=Fe2+
    5.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有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采用喷漆、涂油脂、电镀、喷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使金属与介质隔离.
    6.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是原电池,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活泼金属作负极。
    7.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是电解池,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另一金属(电极)作阳极

    10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速度的物理量,表示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时刻的瞬时速率。
    2.由于固体、纯液体的浓度是定值,因此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来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描述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其表示意义相同。因此描述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以何种物质为依据。
    4.同一化学反应,各物质描述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主要因素),外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
    6.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7.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参与反应气体的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8.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9.其它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10.催化剂有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一般不做特别说明是指正催化刘,且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催化活性才最高,才能使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二、化学平衡
    1.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中,使用“”。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①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浓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②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压强:对于∆V≠0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而对于∆V =0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④催化剂: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化学平衡不移动。
    4.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不影响;当反应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改变压强对平衡不影响。
    5.在密闭体系中,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温度、浓度或压强)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减弱”不等于“消除”,更不可能“扭转”。
    6.对于一般可逆反应,aA(g)+bB(g)cC(g)+dD(g),k=
    ①不能把体系中固体和纯液体纳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②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化学方程式不同,k的表达式的数值亦不同。
    ③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k只与温度T有关,T一定,则k一定;T改变,k也一定改变。
    ④一般来说,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反之亦然。
    7.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g),任意状态下浓度商QC=
    ①Q(C)=k,反应正好处于平衡状态;
    ②Q(C)>k,反应逆向移动;
    ③Q(C) 8.若升高T,k值增大,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若升高T,k值减小,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降低T,k值减小,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若降低T,k值增大,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焓判据:∆H<0的反应,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自发进行,故焓判据有一定的局限性。
    2.熵判据:∆S>0的反应,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S<0的反应也能自发进行,故熵判据也不全面。
    3.综合判据:即∆G=∆H−T∆S(T为温度)
    当∆H<0、∆S>0时,任何T自发
    当∆H>0、∆S>0时,高T自发
    当∆H<0、∆S<0时,低T自发
    当∆H>0、∆S<0时,任何T都不自发
    4.熵:表示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
    5.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S(g)>S(l)>S(s)
    6.等效平衡
    条件
    等效要求
    结果
    恒T,恒V
    aA(g)+bB(g)cC(g)+dD(g)(∆n(g)≠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相同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n、c均相同→◎◎相同→全等平衡
    恒T,恒V
    aA(g)+bB(g)cC(g)+dD(g)(∆n(g)=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成比例
    两次平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n、c均成比例变化→等效平衡
    恒T,恒V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成比例
    两次平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c也相同,n成比例变化→等效平衡

    11 电解质溶液
    1.溶液中的四大平衡

    2.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

    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均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4.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在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
    5.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②外因:Ⅰ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升高T,电离程度增大,反之电离程度减小。Ⅱ浓度:增大弱电解质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Ⅲ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弱电解质电离出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生成弱电解质方向移动;Ⅳ化学反应:外加物质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反应,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6.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 ①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②外因:(仅与T有关),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增大。
    7.同一温度下,不同种类的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不同种类的弱碱,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碱性越强。
    8.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其各酸电离平衡常数Ka1≫Ka2≫Ka3,故该多元弱酸的酸性强弱取决于Ka1的大小。
    9.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偶电离,H2O+H2OH3O++OH-,简写为H2OH++OH-。
    10.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所有的稀溶液。
    11.K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且温度升高,Kw值增大。
    12.25℃时,Kw=10-14;100℃时,Kw=10-12。
    1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外加酸或碱:加入酸或碱,均增大或,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②温度:升高T,促进水的电离;③能水解的盐:加入能水解的盐,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④加入活泼金属: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H+反应,使减小,促进了水的电离。
    14.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是和的相对大小。
    15.常温时,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16.常温时,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17.pH=7的溶液并不一定呈中性,100℃时pH=6为中性溶液。
    18.对于pH=a的两种酸溶液,一种为强酸,一种为弱酸,稀释10n倍后,强酸pH′=a+n<7,弱酸pH′ 19.pH=b的两种碱溶液,一种为强碱,一种为弱碱,释10n倍后,强碱pH′= b−n >7,弱碱pH′>b−n>7。
    20.用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将一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试纸中央,观察试纸颜色,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1.pH试纸不能伸入到待测液中,更不能事先润湿。pH试纸即使润湿,测定中性溶液时,无误差;测定酸性溶液时,pH偏大;测定碱性溶液时,pH偏小。
    22.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塞,能耐酸和氧化剂的腐蚀,可以用于盛装酸和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23.碱式滴定管下端为橡胶管和玻璃珠,橡胶易被酸或氧化性溶液腐蚀,所以碱式滴定管只能盛放碱液。
    24.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越往下数值越大。
    25.盐类水解的条件:①盐必须能溶于水;②构成盐的离子必须有弱根离子。
    26.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7.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①内因:越弱越水解。弱根离子对应的酸的酸性或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弱,就越容易水解。
    ②外因:
    1′浓度:盐的浓度越大,平衡右移,但水解程度减小
    加水(稀释),平衡右移,水解程度变大。
    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水解程度变大。
    3′外加强酸或强碱。
    4′外加盐;外加金属;外加弱电解质。
    28.盐类水解的应用
    应用
    举例
    加热促进水解
    热的纯碱去污能力强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比较酸碱性强弱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HCO3均显碱性,
    但碱性Na2CO3>NaHCO3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l3+、Fe2+与HCO3-、S2-、AlO2-等
    Fe2+、NH4+与ClO-不能共存
    化肥使用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用
    胶体制备,作净水剂
    明矾净水Al3++3H2OAl(OH)3(胶体)+3H+
    无水盐的制备
    由MgCl2·6H2O制MgCl2,在干燥的HCl气体中加热
    某些盐溶液除杂
    MgCl2(FeCl3)先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MgO,MgCO3,Mg(OH)2等,过滤后,再加适量的HCl
    盐溶液除锈
    Mg+2NH4Cl=MgCl2+2NH3↑+H2↑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Al3++3HCO3-=Al(OH)3↓+3CO2↑
    二、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紧抓两个微弱
    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HAc,NH3·H2O)
    HAcH++Ac- H2OH++OH-
    C(HAc)>>>
    NH3·H2ONH4++OH- H2OH++OH-
    >>>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H2CO3H++HCO3- HCO3-H++CO32- H2OH++OH-
    >>>>
    H2SH++HS- HS-H++S2- H2OH++OH-
    >>>>
    H3PO4H++H2PO4- H2PO4-H++HPO42- HPO42-H++PO43-
    H2OH++OH-
    >>>>>
    ③盐类的水解是微弱的
    NH4Cl:>>>>
    NaAc:>>>C(HAc)>
    ④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Na2S:>>>>>
    Na2CO3:>>>>>
    Na3PO4:>>>>>>
    ⑤NaHCO3、NaHS、Na2HPO4水溶液显碱性。(水解大于电离)
    NaHSO3、NaH2PO4,水溶液显酸性(电离大于水解)
    2.牢记三个守恒
    ①Na2S
    电荷守恒:+=2++
    物料守恒:=2[++]
    质子守恒:=++
    ① Na2CO3
    电荷守恒:+=2++
    物料守恒:=2[++]
    质子守恒:=++
    三、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影响溶解质平衡的因素
    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 温度:升高温度,多数向溶解方向移动
    浓度:加水稀释,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溶解产生离子的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2.溶度积常数K(SP)
    ①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有关
    ②除内因外,仅与T有关
    ③K(SP)越大,溶解程度越大。同一类型物质,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容易转化成沉淀
    ④ Q(C) = K(SP) 饱和
    Q(C) > K(SP) 过饱和
    Q(C) < K(SP) 未饱和
    3.沉淀反应的应用
    ①沉淀的生成
    Fe3+ + 3NH3×H2O = Fe(OH)3↓ + 3NH4+ Cu2+ + S2- = CuS↓ 或 Cu2+ + H2S = CuS↓+ 2H4+
    ②沉淀的溶解
    ③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转化的特点: ①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容易实现
    ③ 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12 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物的结构

    2.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3.常见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

    (一)有机物的分类
    1.按组成元素分类
    根据分子组成中是否有C、H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按碳骨架分类

    3.按官能团分类
    类别
    官能团的结构及名称
    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烷烃

    甲烷 CH4
    烯烃
    双键
    乙烯 CH2=CH2
    炔烃
    —C≡C— 三键
    乙炔 CH≡CH
    芳香烃







    卤代烃
    —X 卤素原子
    溴乙烷 CH3CH2Br

    —OH 羟基
    乙醇 CH3CH2OH

    C—O—C 醚键
    乙醚 CH3CH2—O—CH2CH3

    —OH 羟基
    苯酚

    醛基
    乙醛

    羰基
    丙酮
    羧酸
    羧基
    乙酸

    酯基
    乙酸乙酯
    (二)有机物的命名
    1.烷烃的命名
    (1)选主链,称某烷。
    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号定位,定支链。
    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1,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如:

    (3)写出该烷烃的名称。
    ①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并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其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数字与支链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
    ②如果主链上有多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③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应将相同支链合并,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用“,”隔开。示例物质的名称及名称中各部分的意义如图所示。

    烷烃命名的注意事项
    (1)1号碳原子上不能有取代基。
    (2)2号碳原子上不能有乙基或更复杂的取代基……依此类推,否则主链将发生变化。若1号碳原子上有甲基或2号碳原子上有乙基,则主链碳原子数都将增加1。
    (3)合并相同的取代基,用中文数字(如“二”、“三”等)表示支链的个数,写在取代基名称的前面。
    (4)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间用“,”隔开。
    (5)汉字和阿拉伯数字间用短线“-”隔开。
    (6)不同的取代基,命名时应遵循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的原则,如先写甲基,后写乙基,依此类推。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选主链
    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编号定位
    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2)系统命名法: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个甲基编号。
    4.酯的命名
    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如的名称是苯甲酸乙酯。
    5.含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与烷烃命名的比较

    无官能团
    有官能团
    类别
    烷烃
    烯烃、炔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
    主链条件
    碳链最长,同碳数支链最多
    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
    编号原则
    取代基最近(小)
    官能团最近、兼顾取代基尽量近
    名称写法
    支位-支名-母名支名同,要合并支名异,简在前
    支位-支名-官位-母名
    符号使用
    阿拉伯数字与阿拉伯数字间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间用“-”,文字间不用任何符号
    (三)有机物结构的确定
    1.化学方法
    由于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除少数的分子式只对应一种结构外,一般一种分子式对应多种结构。常从以下方面确定其结构:
    (1)根据有机物的特殊反应,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从而进一步确定其结构。
    (2)有机物实验式的确定
    ①实验式(又叫最简式)是表示有机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
    ②若有机物分子中,w(C)=a%,w(H)=b%,w(O)=c%,则N(C)∶N(H)∶N(O)=∶∶,即可确定实验式。
    ③也可以通过燃烧产物的物质的量等方法确定实验式。确定实验式前必须先确定元素的组成,如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若燃烧产物CO2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燃烧产物H2O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与原有机物的质量相等时,则原有机物分子中不含氧元素;若不相等,则原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氧元素。

    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过程
    2.物理方法(质谱法)
    物理方法(质谱法)具有微量、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等特点。
    (1)质谱:可快速、精确地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图所示为戊烷的质谱图。

    质荷比: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质荷比即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红外光谱:可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例如,某未知物(C2H6O)的红外光谱图(如图所示)上发现有O—H键、C—H键和C—O键的振动吸收。

    因此,可以初步推测该未知物是含羟基的化合物,结构简式可写为C2H5—OH。
    (3)核磁共振氢谱:可推知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之比。
    该未知物(C2H6O)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如图甲所示),峰面积之比是1∶2∶3,它们分别为羟基的一个氢原子、亚甲基(—CH2—)上的两个氢原子和甲基上的三个氢原子的吸收峰。而二甲醚(CH3OCH3)中的六个氢原子均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中,只有一种氢原子,应只有一个吸收峰(如图乙所示)。

    从上述未知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可知:
    ①红外光谱图表明其有羟基(—OH)、C—O键和烃基C—H键红外吸收峰;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类型氢原子的吸收峰。
    因此,未知物的结构简式应该是CH3CH2OH,而不是CH3OCH3。
    (四)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1)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类型
    ①卤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卤素原子(—X,X=F,Cl,Br,I)所代替的反应。
    a.CH4+Cl2CH3Cl+HCl
    b.+Br2+HBr
    c.+3Br2↓+3HBr
    d.CH3CH2OH+HBrCH3CH2Br+H2O
    ②硝化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硝基(—NO2)所代替的反应。
    a.+HNO3+H2O
    b.+3HNO3+3H2O
    c.+3HNO3+3H2O
    ③磺化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磺酸基(—SO3H)所代替的反应。
    +HO—SO3H+H2O
    ④酯化反应:醇和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a.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b.HO—NO2+CH3OHCH3O—NO2+H2O
    ⑤水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水分子里的H原子或—OH所代替的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等。
    a.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b.CH3COOCH2CH3+H2OCH3COOH+CH3CH2OH(用碱作催化剂则生成羧酸盐)
    c.其他:如油脂、二糖(如蔗糖、麦芽糖)、多糖(如淀粉、纤维素)、二肽、多肽、蛋白质等都能水解。
    ⑥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
    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乙醚)+H2O
    2.加成反应
    (1)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羰基(醛、酮)等。
    注意:①羧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能发生加成反应。②羰基不能与卤素(X2)、卤化氢(HX)发生加成反应。③共轭二烯烃有两种不同的加成方式。
    (2)类型
    ①烯烃和炔烃的加成反应
    a.CH2=CH2+H2CH3—CH3
    b.CH2=CH2+Br2CH2Br—CH2Br
    c.+HClCH2=CHCl
    d.CH2=CH2+H—OHCH3—CH2OH
    注意:其他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有机物,比如油脂等,也能发生类似的加成反应。除了X2外,烯烃、炔烃等与其他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一般都要有合适的催化剂、一定的温度和适当的压强。
    ②苯环的加成反应
    a.+3H2
    b.+3H2
    c.+5H2
    注意:苯环一般不与X2、HX、H2O发生加成反应。
    ③醛、酮的加成反应
    a.CH3CHO+H2CH3CH2OH
    b.+H2
    注意:其他含有碳氧双键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果糖等,也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但要注意酯类、羧酸分子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不与HX、X2等发生加成反应。
    3.消去反应
    (1)定义: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反应。
    (2)类型
    ①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NaOHCH3—CHCH—CH3+NaBr+H2O
    ②醇的消去反应
    CH2=CH2↑+H2O
    注意:发生消去反应的醇或卤代烃,与羟基或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OH、CH3X、和(R1、R2、R3代表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4.氧化反应
    (1)定义: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氢原子或加入氧原子的反应。
    (2)类型
    ①醇的氧化反应
    羟基的O—H键断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C—H键断裂,形成CO键。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时,醇不能被氧化。
    ②醛的氧化反应
    醛基的C—H键断裂,醛基被氧化成羧基。
    ③有机物的燃烧、不饱和烃和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等。
    ④醛及含醛基的化合物与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的反应。
    ⑤苯酚在空气中放置被氧化,生成粉红色物质。
    5.还原反应
    (1)定义: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
    (2)类型
    ①醛、酮、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酚等的催化加氢反应。
    ②—NO2被还原成—NH2的反应。
    6.酯化反应
    (1)定义: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2)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7.水解反应
    (1)定义:有机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
    (2)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如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等。
    (五)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五)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
    1.同分异构体的常见类型
    (1)结构异构
    ①碳链异构:由于碳链的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CH3CH2CH2CH2CHO与(CH3)2CHCH2CHO。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CH3CH2CH2CH2OH(1-丁醇)与CH3CH2CH(CH3)OH(2-丁醇)。
    ③官能团异构:由于官能团的种类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常见的异构有同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环烷烃;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和炔烃;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醚;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同碳原子数的芳香醇、芳香醚和酚;同碳原子数的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
    注意:淀粉和纤维素虽然分子式都为(C6H10O5)n,但由于n值不同,所以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2)立体异构
    如果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双键碳上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上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构,如2-丁烯有顺-2-丁烯和反-2-丁烯两种不同的空间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步骤
    (1)根据分子式书写同分异构体时,首先判断该有机物是否有官能团异构。
    (2)写出每一类物质官能团的位置异构体。
    (3)碳链异构体按“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简到繁,位置由心到边”的规律书写。
    (4)检查是否有书写重复或遗漏,根据“碳四价”原则检查书写是否有误。
    3.2种常见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1)丙基(—C3H7)2种,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CH3)CH3。
    (2)丁基(—C4H9)4种,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2—,—CH(CH3)CH2CH3,
    ,。
    4.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1)基元法:如丁基有4种不同的结构,故丁醇、戊醛、戊酸等都有4种同分异构体。
    (2)替代法: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将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1种。
    (3)等效氢法:该方法是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重要方法,其规律为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于对称位置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13 化学实验基础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
    2.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3.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集气瓶、度在上方。
    6.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仪试剂瓶、启普发生器、滴瓶。
    4.常见的计量仪器有:量筒、容量瓶、托盘天平、温度计、滴定管。
    5.量筒没有零刻度,容量瓶也没有零刻度,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温度计的零刻度在中下部,滴定管的零刻
    器有: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
    7.常见的干燥剂有浓H2SO4、无水CaCl2、碱石灰、P2O5等。
    8.浓H2SO4作干燥剂只能盛装在试剂瓶中,且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还原性(H2S、HBr、HI)气体等。
    9.无水CaCl2能干燥除NH3之外的所有气体,并盛装在U形管或干燥管中。
    10.碱石灰不能干燥Cl2及酸性气体,常盛装在U形管或干燥管中。
    11.P2O5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12.容器内壁上附着的油污可以用热的碱液来洗涤。
    13.容器内壁上附着的硫可以用CS2或热的碱液来洗涤。
    14.容器内壁上附着的苯酚可用酒精或NaOH溶液来洗涤。
    15.试管壁上的银镜可以用稀HNO3来洗涤。
    16.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有:固 + 固气, 固+ 液 气, 液 + 液气, 固 + 液 → 气。
    17.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以及排液体法。
    18.ρ>ρ空气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ρ<ρ空气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19.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可以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如 CO2→排饱和NaHCO3(aq) SO2→排饱和NaHSO3(aq) Cl2→排饱和NaCl(aq) H2S→排饱和NaHS(aq)。
    20.碱洒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21.液溴撒在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22.温度计水银球打破,立即用硫粉覆盖。
    23.当皮肤沾上浓H2SO4时,应先用干棉布拭去浓H2SO4,再用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NaHCO3(aq))
    24.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用牛奶、蛋清或豆浆,再送医。
    25.金属钠、钾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或水扑灭,要用沙土盖灭。
    26.酒精灯等有机物在实验台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7.试纸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28.液态溴易挥发,应盛装在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且不能用橡胶塞。
    29.浓HNO3、KMnO4、AgNO3、NH3×H2O等见光易分解,故应置于冷暗处,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30.盛装NaOH(aq)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
    31.Na、K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Li保存在石蜡中。
    32.KMnO4溶液的酸化应该用硫酸,不能用盐酸或硝酸。
    33.不可用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灯,燃着时不可添加酒精。
    34.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内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35.稀释浓H2SO4,应把浓H2SO4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36.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验纯后点燃。
    37.净化气体时应先净化后干燥。
    38.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39.用排液法收集气体时应先移导管后撤酒精灯。
    40.用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观察PH试纸颜色,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事先PH试纸不能润湿。
    41.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要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将试纸靠近气体检验。
    42.检验蔗糖、淀粉水解程度时,应该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43.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应该现用现配,不能久置。
    44.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方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5.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XX,若不再产生沉淀,则XX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XX离子未完全沉淀。
    46.过滤时洗涤沉淀的方法: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47.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以FeCl3(aq)与NaOH溶液制FeOH3沉淀后的洗涤为例: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化酸化的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50.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方法:在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上加少量的氯酸钾,并插入一根镁条,用燃着的木条引燃镁条。
    5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成份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5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53.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其中“一贴二低三靠”分别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漏斗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54.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飞溅;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其蒸干
    55.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56.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合物。操作中 ①蒸馏烧瓶需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水银球放在烧瓶支管口处③烧瓶内需要加沸石防暴沸④冷凝管中的冷却水水流方向为逆流。
    57.渗析: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溶液。
    58.萃取: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 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发生反应。
    59.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60.分离与提纯所遵循的原则:①不增加新的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④被提纯物质易复原 ⑤添加试剂需过量 ⑥过量试剂需除尽⑦除杂途径需最佳。
    61.物质检验的步骤:取样 → 加入试剂 → 观察现象 → 得出结论。
    62.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
    63.安装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
    64.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SO42-的方法:取待测夜少许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无任何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反之则不含有SO42-。
    65.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方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反之则没有。
    66.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的NO3-的方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稀H2SO4并加热,在试管口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NO3-。
    67.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aq),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有NH4+。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模型口诀】
    失升氧化还原剂,七字口诀要牢记,先定两剂与两物,再平电子和原子。
    【模型思考】
    1.解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先判断变价元素,然后按照“失(电子)、升(价)、氧化(反应)、还原剂”进行分析。
    2.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
    第一步:先确定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生成物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第二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配平时的逻辑关系不能忽略,先要电子得失守恒,然后原子守恒。若先原子守恒配平,必须验证电子是否守恒。
    如果是氧化还原形的离子方程式则应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的逻辑关系。

    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模型口诀】
    牢记“三死一灵活”,判断正误不迷惑,写、拆、删、查四步曲,正确书写不出错。
    【模型思考】
    1.判定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按照“三死一灵活”的顺序判断,“三死”是指(1)“拆”得对否;(2)电荷、质量守恒;(3)盐类水解符号的使用和分步是否正确。“一灵活”是指反应是否符合客观实事。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
    3.解读是上述的逆向思维,要理解离子符号代表哪类电解质,才能确定该离子方程式代表哪类物质间的反应。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模型口诀】
    吸放热、对正负,标状态、定系数,按照目标变换式,盖斯定律大用处。
    【模型思考】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易测得,通过已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盖斯定律获得:
    第一步:要确定需要的反应的反应热,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关系。
    第二步: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按照所要获得的反应,进行变换,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定量的“消元”——都是反应物(或都是生成物),可做减法;一项是反应物,一项是生成物,可做加法,同时可用相同的数学式计算出该反应的ΔH,最后书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四、化学平衡移动
    【模型口诀】
    审清特点与条件,再用勒夏原理判。平衡程度比大小,建立模型解决它。
    【模型思考】
    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密闭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遇到平衡移动问题,我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是:
    第一步:关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特点。
    第二步:关注提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
    第三步: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但有些题目不仅仅需要我们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还通常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后让我们比较前后两次平衡的关系,碰到这种问题我们经常洗建立一个与平衡“等效”的模型,再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通过改变模型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结果。
    当然,分析化学平衡问题时应该注意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没有关系,研究平衡问题时注意矛盾的主次,应用守恒的思想和极限的思想解答问题。



    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模型口诀】
    脑里有张周期表,心中牢记周期律,位构性一体,知一求其余。
    【模型思考】
    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

    从这个三角关系中的一点突破,注意挖掘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重要知识和小规律,是解答物质推断题的主要线索和方法。如果是从元素周期表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头脑中必须有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摆”元素的相对位置,进而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如果是从结构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抓住物质的结构特征,进而推断物质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六、电化学
    【模型口诀】
    三个口诀两规律,轻松学通电化学;
    口诀1:阳负升失氧化,阴正降得还原。
    口诀2:电解异性相吸,原电池同性相恋。
    口诀3:电子固定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规律1:阳极或负极是活性金属时,金属一定会参加反应;阴极或正极是活性金属,金属一定不会参与反应。
    规律2:氧气参与反应时,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
    【模型思考】
    1.口诀1:即阳极或负极的反应物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或正极相反。
    2.口诀2:即发生电解反应时,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发生原电池反应时,阳离子带正电荷移向正极,阴离子带负电荷移向负极。
    3.口诀3:即无论原电池反应还是电解反应,电子总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入电源的正极。
    4.解电化学问题,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三口诀两规律”思考。

    七、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模型口诀】
    溶液粒子比大小,反应先行看构造;
    盐在溶液先电离,主次矛盾不混淆;
    物料电荷均守恒,定性定量把握好。
    【模型思考】
    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问题:
    第一步,应先确定溶液中粒子的成分,溶液中物质间若能发生化学反应,则优先考虑化学反应;
    第二步,反应后首先从守恒出发,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守恒初步得到结论,所谓物料守恒就是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所谓电荷守恒就是溶液中的阳、阴离子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分析问题要注意盐在溶液中以电离为主,多元弱酸溶液,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每一步电离一次减弱。如果还不能比较大小,最后再考虑水解平衡或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答水溶液中的问题,要善于通过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分析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对于存在多种矛盾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和守恒关系推断结论。



    八、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
    【模型口诀】
    物质推断题,结构要清晰;
    位构性一体,心中要牢记;
    表中多元素,运用周期律;
    摆出相对位,轻松就破题。
    【模型思考】
    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

    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的解题关键是:依据物质特征结构,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来确定解答物质推断题的主要线索和方法,再根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注意挖掘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重要知识和小规律,并以此为“突破口”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九、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推断
    【模型口诀】
    心平气和要沉着,仔细审题寻突破,分析推断得结论,回过头来验对错。
    【模型思考】
    这是一类经典试题,综合度较高,题目常见呈现形式有框图、流程图、结合实验的文字叙述、表格等。其问题设计的核心是“元素→物质→反应”,即以核心元素为载体考查其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等知识;进而考查简单物质结构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实验、计算等相关知识。
    1.推断元素时,试题主要在短周期元素范围内考查,短周期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以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氢(H)、碳(C)、氮(N)、氧(O)、硅(Si)、硫(S)、氯(Cl)等,短周期中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钠(Na)、铝(Al)等,结合相应的“位、构、性”信息进行推断。进而回答与元素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元素名称或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周期律等。
    2.推断物质时,结合元素和物质结构信息,如化学键类型、物质类型等,以及物质性质及转化等进行推断。进而回答①与物质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物质种类、化学键类型、物质的电子式等。②与反应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相关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根据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定量问题等,以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问题,例如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问题等。


    十、工业生产和流程综合推断
    【模型口诀】
    工业生产流程题,先看原料和目的;
    最终产物很重要,对应工艺找信息;
    生产过程就两类,分离转化交融起;
    解决问题用基础,完成生产看能力。
    【模型思考】
    以工业生产为载体的试题是紧密联系实际,是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目,对提取和分析信息合理分类,并结合已有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试题的信息量大、综合度高,是目前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其最核心的问题是“物质的转化”与“物质的分离”,在物质转化中考查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原理。呈现方式多为流程图或文字表述。常涉及的问题有:
    ①物质间转化,例如应用复分解反应规律或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书写物质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常会涉及一些陌生反应的书写。
    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即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例如应用盖斯定律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原电池或电解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等。
    ③对物质转化的控制,通过控制转化的反应条件提高物质的产率及节能环保等,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解释一些问题,例如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原理解释等。
    ④物质的分离方法,例如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操作等实验问题。
    ⑤通常也会涉及定量问题,例如产品的产量、产率、纯度等。





    十一、同分异构体判断
    【模型口诀】
    分子式、定结构,分析结构找对称,
    类别异构先确定,碳链异构二分清,
    三看官能团异构,有序思维方法优。
    【模型思考】
    第一步:知道了有机物分子式,确定或预测有机物类别和官能团种类;
    第二步:根据有机分子结构,确定分子结构的对称性;
    第三步:根据限制条件收敛,确定同分异构的可能类型;
    第四步:通过有序思维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并书写其结构。



    十二、有机化合物推断
    【模型口诀】
    有机推断,突破当先,
    捕获信息,解惑谜团。
    碳数碳架官能团,落实它们最关键,
    正推逆推相结合,掌握方法好推断。
    【模型思考】
    审题中一审为浏览;二审需要捕获有效信息进行突破。所推出的有机物结构完全符合题中的各项信息——即终审,再落笔作答。
    其中“细审→捕获信息→锁定结构”是解题思维模型的主要部分:
    ①由分子式信息可获得组成元素、不饱和度,预测可能结构和官能团。
    ②由性质、反应等信息可获得官能团种类;由数据信息可获得官能团的个数;由同分异构体信息可得到官能团位置等。
    ③由其他信息可以了解碳骨架等。
    落实三要素:碳数,碳骨架,官能团种类、数目、位置,从而确定有机物结构。
    推断过程中可采取“正推”“逆推”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加加减减”的残基法,将解决问题最小化,最后要将多方面多角度摄取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归纳,最后推断出有机物结构。



    十三、物质(或离子)检验
    【模型思考】
    物质检验并不难,常用方法须熟练,重点关注四方面,表述力求准简全。
    【模型思考】
    物质检验是实验试题或综合试题中常见的问题,物质检验的核心是基于物质性质确定检验方法,分为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常见的试题类型有:
    ①检验单一物质或离子;
    ②检验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或离子;
    ③判断离子是否共存;
    ④具体问题情境中的物质检验,例如洗涤过程中,通过检验物质或离子确定是否洗涤干净;
    ⑤物质成分的定量检验等。
    解答试题时,应依据物质检验的解题模型即“物质分类←→物质性质←→检验试剂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进行分析,例如:检验NH3,NH3是碱性气体,应利用其碱性进行检验,所以,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利用铵盐的性质,遇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生成白烟进行检验。每个试题的考查角度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试题仅考查检验方法,有些则重点考查基于检验方法的实验操作等。
    检验离子时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中。例如:检验NH4+,NH4+存在于铵盐中,应利用铵盐的性质检验,即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再检验氨气。


    十四、混合物分离
    【模型口诀】
    除杂方法常有六,加热、降温水吸收。
    化学方法通常用,萃取分离或蒸馏。
    【模型思考】
    混合物分离也是实验试题或综合试题常见的问题,往往通过物质转化进行分离,物质分离的核心是物质性质和实验方法,目的是获取纯物质,所以,在物质转化过程中,需关注是否会引入新杂质,以及混合物中物质相互干扰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
    ①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
    ②选择适当的试剂。



    十五、实验设计
    【模型口诀】
    找准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
    设计实验方案,规范表述答案。
    【模型思考】
    综合实验试题往往是一份试卷中综合度较大的试题,实验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以某些知识为载体研究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制备、研究反应原理等,既有定性实验,也有定量实验。更重要的是,综合实验还承担考查实验研究方法的功能。所有,实验综合试题知识的综合度较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能力要求高,既考查实验本身的内容,还考查一些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类型:①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②物质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③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④定性实验,例如制备、鉴别、鉴定、性质的比较、分离、提纯等;⑤定量实验,例如化学式、结构的推断,结晶水数目的测定,纯度、浓度、溶解度的测算和中和滴定等。
    问题涉及:
    (1)实验研究过程:例如实验目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等;
    (2)实验研究方法:例如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
    (3)实验基本技能:例如表述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
    (4)实验方案设计或评价:例如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或评价、解释已有方案等。

    十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模型思考】
    确定粒子来源,宏观连接微观,
    定量关系准确,简单公式运算。
    【模型思考】
    首先要从宏观角度了解微观粒子、特定结构单元(如共价键)的来源:物质状态、物质结构、物质组成、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等,建立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定性关系;其次再建立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定量关系,联系的桥梁即NA,1NA即1mol。

    十七、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模型口诀】
    化学式子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
    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须相同;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模型思考】
    先写出试题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然后建立已知与未知纯物质的定量关系,也可以是反应过程的非气态物质质量变化量(△m)或气体体积变化量(△V),按比例列方程,最后解方程。
    1.必须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且书写正确。
    2读懂题意:
    (1)有关反应;
    (2)已知条件(哪一物质,什么物理量);
    (3)未知-求什么(哪一物质,什么物理量)。
    3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对准关系式:
    同一物质应为相同物理量,且单位相同;
    不同物质可为不同的物理量,但单位要匹配。

    十八、守恒法的应用
    【模型口诀】
    反应过程,原子守恒:
    氧化还原,电子守恒;
    离子反应,电荷守恒;
    确定守恒,布列方程;
    应用守恒,解题速成。
    【模型思考】
    应用时首先要确定所需要解决问题的反应类型,判断可以应用哪种类型的恒等关系来解决问题,最后建立相关的恒等式进行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经常应应的恒等式有:
    (1)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应用于一步化学反应中。
    (2)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应用于一步或多步化学反应、离子反应中。
    (3)电子守恒: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
    (4)电荷守恒: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所有阴离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应用于离子反应或电解质溶液中。






    题型1 化学与STSE

    【例1】【2023·陕西西安·统考二模】2022年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加快实现了高水平建设科技强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国产航母海上巡航,航母甲板是高强度钢材,钢是一种铁碳合金
    B.“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中核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U与U互为同位素
    C.“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一体化芯片手机,芯片成分为SiO2
    D.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A.钢是一种铁碳合金,A正确;B.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C.芯片的成分为晶体Si,C错误;D.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丰金属材料,D正确;故选C。
    【例2】【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2022年6月1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 舷号“18” ,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屏蔽自身不被定位,福建舰的舰体采用的是高强度耐腐蚀低磁钢,其熔点高于纯铁
    B.雷达系统相控阵化是福建舰的一大特色,所用碳化硅材料属于新型有机物
    C.下水前,福建舰在舰体表面刷漆涂上中国海军灰白色涂装,目的之一是防止金属腐蚀
    D.当前,各国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燃料都是重油,为混合物,主要成分属于酯类
    【答案】C
    【解析】A.低磁钢属于合金,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大,熔点比各成分低,故A错误;B.碳化硅材料属于新型无机物,故B错误;C.舰体表面刷漆,目的之一是防止金属腐蚀,故C正确;D.重油为混合物,主要成分属于烃类,故D错误;故答案选C。

    题型2 定量、定性分析型选择题
    本部分试题是高考选择题的主题部分,同时也是高考命题中可以随意调控试题难度的部分,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部分。定性分析主要考查利用化学原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化学平衡原理、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也可结合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对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进行考查;而定量计算则涉及了差量法、守恒法(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物料守恒等)、关系式法、极端假设法、平均值法、估算法等。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最常见的解题方法:
    1、关系式法: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尽管每一步反应都是各自独立的(反应条件和设备可能不同),但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会带来很大的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守恒法:守恒法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总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数等)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做为解题的依据。可以避免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该法抛开了繁琐的反应过程,只抓住始态和终态中某些物理量的守恒关系,可以简化思维,快速解答。
    3、价态转换法:价态转换也称为“等价代换”。价态转换法就是用氢氧根离子或氯离子来沉淀某些金属阳离子时,消耗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的“总正化合价数”。据此,可延伸为将金属用非氧化性酸恰好溶解后,再用上述阴离子沉淀时,消耗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4、极端假设法:极端假设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态,使错综复杂的问题极端化、简单化,使之变成单一问题来求解。极端假设法常常用于求解范围类的试题,其基本思路常常有以下三种:
    (1)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进行完全的反应;
    (2)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3)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例3】一种利用微生物从黄铜矿(主要成分为)中提取铜元素的具体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和可以循环使用
    B.微生物的作用下,作催化剂
    C.若中的铜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当有2mol生成时,理论上消耗4.25mol
    D.在硫酸介质中用替代也能高效实现将氧化为
    【答案】C
    【解析】A.由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反应有、、、,则总反应为。被还原为,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为,在微生物作用下,与和反应生成,而又可重新参与反应,故可以循环使用,而在反应中生成又被消耗,属于中间产物,A错误;B.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将氧化为,将氧化为,则是氧化剂,是还原剂,不是催化剂,B错误;C.由总反应可知,生成2mol的同时,生成1mol,失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理论上消耗的物质的量为,C正确;D.由于具有强氧化性,理论上来讲,在硫酸介质中,双氧水可以将氧化生成,即(未配平),但产物能催化的分解,因此的氧化效率大大降低,D错误;故选:C。
    【例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g)和H2(g),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n(CO2)/mol
    n(H2)/mol
    0
    0.60
    1.80
    t1
    0.20

    t2

    0.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0~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
    B.若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2时,c(CO2)=0.10mol·L-1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CO2(g)和0.40molH2O(g),则v正>v逆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t1时△n(CO2)=0.60mol-0.20mol=0.40mol,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可知,△n(H2)=0.40mol=1.20mol,故t1时n(H2)=1.80mol-1.20mol=0.60mol,故t1时反应达平衡,t2时n(CO2)=0.20mol; A.v(CO2)== 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3v(CO2)=mol·L-1·min-1,选项A错误;B.在700℃时,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CO2)==0.1mol/L,c(H2)==0.3mol/L,c(CH3OH)=c(H2O)==0.2mol/L,则K==14.8,温度升至9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C.t2时n(CO2)=0.20mol,c(CO2)=0.10mol·L-1,选项C正确;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CO2(g)和0.40molH2O(g),c(CO 2)==0.2mol/L,c(H2O)==0.4mol/L,Qc==14.8=K,平衡不移动,则v(正)=v(逆),选项D错误;答案选C。


    题型3 图表图像型选择题
    图像是化学理论知识的形象体现,能够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是高考的热点。图像(尤其是一些实验数据记录用的表格)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阅读图表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的。这类题目的特征是以图表、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给出,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得数据和处理应用数据的能力,以及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
    常见的化学图像与图表题目类型有: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反应与能量图像、化学反应中某些实验变量之间构成的图像等。而图表则主要以化学实验数据为主要形式,往往考查数据分析能力等。
    【例5】我国在H2和CO合成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向某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为2:1的比例充入H2和CO,发生反应:。测得不同压强下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该反应的焓变ΔH>0
    C.N点时对应该反应的
    D.M、N两点使用不同催化剂时,正反应速率可能相等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压强越大,平衡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的平衡体积分数越高,,A项正确;B.温度升高,的平衡体积分数减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项错误;C.N点时对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M点相同,列三段式,,M点的平衡体积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为40%,则,解得x=0.67,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3-2×0.67=1.66mol,p(H2)=,p(CO)=, p(CH3OH)=,该反应的,C项正确;.M、N两点使用不同催化剂时,催化剂活性不同,速率不同,压强也不同,正反应速率可能相等,D项正确;故选:B。
    【例6】已知的速率方程为。,为探究反应速率与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体积(V)的2.0 mol⋅L 溶液、2.0 mol⋅L 溶液、1.0 mol⋅L醋酸和水,充分搅拌,保持体系温度为36℃,用秒表测量收集1.0 mL 所需要的时间(t),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
    V/mL
    t/s
    溶液
    溶液
    醋酸

    1
    4.0

    4.0
    8.0
    332
    2
    6.0
    4.0
    4.0
    6.0
    148
    3

    4.0
    4.0
    4.0
    83
    4
    12.0
    4.0
    4.0

    37
    A.;
    B.实验3用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mol·s
    C.醋酸不参与反应,其浓度的大小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
    D.速率方程中
    【答案】D
    【解析】A.为探究反应速率与的关系,浓度不变,根据数据2可知溶液总体积为20mL,根据变量单一可知 为4.0mL,为8.0mL,为0mL,A错误;B.实验3,没有在标准状况下,不能用22.4来计算物质的量,B错误;C.反应前后醋酸不变,所以醋酸是催化剂,醋酸的浓度也会影响反应速率,C错误;D.浓度增大速率加快,根据1和3组数据分析,3的是1的2倍,1和3所用的时间比,根据分析可知速率和浓度的平方成正比,故m=2,D正确; 故选D。

    题型4 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选择题
    化学实验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与化学实验相关的选择题与二卷大题互补,主要涉及的热点考向有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②对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③溶液的配制。④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所用的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等。
    【例7】模拟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实验装置、操作及目的如图所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装置




    操作及目的
    煅烧贝壳至900℃,得到生石灰
    浓缩海水,加生石灰反应后过滤,得到
    蒸发溶液,得到无水
    电解溶液,制备金属Mg
    【答案】B
    【解析】A.煅烧贝壳至900℃,贝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会与坩埚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硅反应:,故A错误; B.加生石灰沉淀镁离子后可以用过滤法分离得到,故B正确;C.蒸发溶液,得到无水必须在干燥的气流中来已知镁离子水解,故C错误;D.制备金属Mg需要电解熔融态的,故D错误;故选B。
    【例8】实验改进与优化应遵循科学性、直观性、易操作性、安全性的原则,提升化学实验效率。下列有关实验改进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可防止浓氨水污染环境,并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
    B.用点燃的木条靠近肥皂泡,听到爆鸣声,可检验产物中有氢气产生
    C.该改进装置可用于性质的探究实验
    D.利用此装置可较长时间看到白色絮状沉淀
    【答案】C
    【解析】A.恒压滴液漏斗为密闭装置且能平衡压强,使用恒压滴液漏斗可防止浓氨水污染环境,并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A正确; B.氢气具有可燃性,和氧气混合点燃容易爆炸;用点燃的木条靠近肥皂泡,听到爆鸣声,可检验产物中有氢气产生,B正确;C.铜和浓硫酸需要加热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硫,C错误;D.装置A中生成氢气排净装置中空气且生成硫酸亚铁,一段时间后关闭a,A中压强变大,硫酸亚铁被压入B中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利用此装置可较长时间看到白色絮状沉淀,D正确;故选C。

    题型5 元素推断综合题
    高考课标卷中对物质结构的考查主要就是“位、构、性”关系。其考查方式往往是以元素推断为起点,以物质结构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整合,用物质结构理论进行现象解释、定性推断、归纳总结以及定量计算等。
    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出:元素推断只是命题的起点,单纯的元素推断往往较为简单,记住一些物质的特性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推断出元素,为答题赢得更多的时间。如常见、常考的中学化学中的“唯一”:
    (1)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Hg。
    (2)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Br2
    (3)常温下为固体的双原子分子单质:I2。
    (4)易导电的非金属单质:石墨。
    (5)三原子分子单质:臭氧。
    (6)浓腐蚀玻璃的物质:HF
    (7)使淀粉变蓝的物质:HF(与二氧化硅反应)。
    (8)显碱性的气体:氨气
    (9)能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Al。
    (10)能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的非金属:Si。
    (11)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非金属单质:F2。
    建立“位、构、性”关系模型
    这类题目往往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基本理论等知识串联起来,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推断元素,常用方法有:
    (1)根据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断
    ①已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由下列等式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的种类: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如果已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须将其转化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确定。
    ②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阴离子对应的元素在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阳离子对应的元素在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的下一周期的左边位置,简称“阴前阳下”。
    (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特征关系推断
    ①根据等式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高正化合价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O、F除外)。
    ②如果已知负化合价(或阴离子的符号),则须用等式先求出最高正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负化合价|,再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推断
    根据原子半径来推断元素的相对位置:同周期中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主族中下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上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4)根据元素的特征来推断元素的位置:如根据“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等特征来推断。
    (5)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推断
    各周期最后的元素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序数的数值实际上等于前几周期的元素种数之和。熟记这些原子序数,对推断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很有帮助。
    (6)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特殊结构推断
    ①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H和He,H元素所在的第ⅠA族左侧无元素分布;
    ②He为0族元素,0族元素为元素周期表的右侧边界,0族元素右侧没有元素分布。
    利用这个关系可以确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和族。
    如: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

    则可以推出X为He,再依次推知Y为F、Z为O、W为P。
    【例9】化合物A主要用作磷化铝中间体,也用于医药,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W、X、Y、Z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某种单质是生命活动中不能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B.化合物A中Y显价
    C.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D.由W、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抑制水的电离
    【答案】D
    【解析】W、X、Y、Z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某种单质是生命活动中不能缺少的物质,Z是O元素;W能形成1个共价键,W是H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X是C元素;Y能形成3个共价键,Y是N元素。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故A正确;B.化合物A是氨基甲酸铵,A中N显价,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故C正确;D.H、N、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硝酸铵促进水电离,故D错误;选D。


    题型6 化学综合实验与探究
    综合实验与探究试题是二卷必考的三道大题之一。解答实验填空或简答题要求做到要点化,条理清晰,表达规范。在历年的阅卷工作中,却发现而不少考生出现以下三大问题:
    ①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或考虑不全,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②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但丢三拉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是以偏概全或出现错别字;
    ③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
    凡此种种,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因此,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时时、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你认为会的应该是对的,你认为对的应该是全对的”。在今后的复习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②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词不达意、言不由衷。③所答内容的内涵要严格与设问一致。
    【例10】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如图所示。向二颈烧瓶中先滴入0.5 mL Br2,静置,经片刻诱导期后反应开始。再缓慢滴加其余的Br2, 维持体系微沸至Br2加完,70~ 80°C水浴15min。(诱导期:催化反应中形成过渡态且总反应速率为0的时期)反应结束后产品处理:


    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溴苯
    密度(g· cm-3)
    0.88
    3.12
    1.50
    沸点/°C
    80
    59
    156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溶
    微溶
    不溶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溴苯的制备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A装置盛装_______( 填试剂)用于检验诱导期已过,反应开始。
    (4)当出现_____________ ( 填现象)时,证明反应已结束。
    (5)产品后处理阶段,有机层I用10% NaOH溶液洗涤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有机层Ⅱ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6)有机层Ⅲ经干燥后分离出纯净溴苯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答案】(1)球形冷凝管
    (2)催化剂FeBr3 遇水发生水解,失去催化活性
    (3)AgNO3溶液
    (4)体系中不再有红棕色的溴蒸气
    (5) Br2 +2OH-=Br- + BrO- + H2O或Br2 + 6OH- =5Br-+ BiO+3H2O 除去Na+、Br-、BrO-等无机离子
    (6)蒸馏
    【解析】本题是一道常见有机物制备类的实验题,在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其中挥发出来的溴蒸汽和溴化氢在经过四氯化碳的时候溴蒸汽被除掉,在洗气瓶A中用硝酸银检验产物中的溴化氢,最后注意尾气处理,以此解题。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
    (2)该反应中需要催化剂溴化铁,而溴化铁容易水解,故答案为:催化剂FeBr3遇水发生水解,失去催化活性;
    (3)苯和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其中溴化氢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故A装置盛装AgNO3溶液;
    (4)溴容易挥发,溴蒸汽为红棕色,当诱导期结束后溴蒸汽就消耗完了,则红棕色消失,故答案为:体系中不再有红棕色的溴蒸气;
    (5)单质溴容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单质溴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或者生成溴化钠和溴酸钠,故离子方程式为:Br2 +2OH-=Br- + BrO- + H2O或Br2 + 6OH- =5Br-+ BiO+3H2O;溶液中的离子容易溶解在水中,故有机层Ⅱ水洗的目的是除去Na+、Br-、BrO-等无机离子;
    (6)有机层Ⅲ的主要成分是苯和溴苯的混合物,两者沸点不同,故分离两者的操作方法为:蒸馏。
    题型7 以化学理论为中心的综合题
    该部分试题为高考卷三道大题中的一题,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为100%。做好这道题,除了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之外,杜绝“马虎”是每位同学必须要特别提高警惕的问题。“马虎”是一种能力缺陷,有许多同学在考试时“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导致会做的题目得不到分。不怕一题扣分,就怕题题扣分。一道题不会做不要紧,只要其他会做的题得全分,照样考高分;题题都会做,而题题都扣分,那也得不了高分。因此二轮以后的复习,我们的口号应该是“像高考一样去练习”,这样,高考时我们才能“像练习一样去高考”。下面是常见的“马虎失分点”,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①将离子方程式答成化学方程式;②将答化学式答成名称;③讲分子式答成结构简式(有机题);④将坩埚、羧基、羟基、苯、酯化反应等关键字写错等。
    【例11】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2S),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有关反应如下:
    i.2H2S(g)+ 3O2(g)2SO2(g)+2H2O(g) ΔH1
    ii.4H2S(g)+ 2SO2(g) 3S2(g) +4H2O(g) ΔH2
    iii.2H2(g) +O2(g) 2H2O(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1)H2S热分解反应2H2S(g) S2(g) + 2H2(g)的ΔH=___________(用含ΔH1、ΔH2、ΔH3的式子表示);该反应的活化能Ea(正)大于Ea(逆),则ΔH___________(填“<”“> ”或“=”)0。
    (2)总压恒定为100 kPa,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S、3 mol O2、95 mol Ar,发生反应i和反应ii ,反应过程中H2S(g) ,SO2(g)、S2(g)等含硫物质的分布分数δ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表示SO2分布分数的曲线为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②t1时测得H2S转化率为α,此时体系中H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用H2S分压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用含α、t1的式子表示)kPa· s-1。
    (3)也可采用Na2SO3氧化法对H2S进行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均未配平)为:
    i. +H2S+H+ → +S↓+ H2O
    ii. H2S(aq)+ (aq)+H+ (aq)→S(s) + H2O(l)
    iii.S(s) + (aq)→(aq)
    实验测得,在T℃、pH=5时,Na2SO3的投加量对平衡体系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T℃时,反应iii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②结合三个反应分析,当Na2SO3投加量高于5 g·L-1时,单位体积内S的质量减小的原因为___________。
    【答案】(1) >
    (2) 乙 2a
    (3) Na2SO3投加量高于5 g·L-1时,单位体积内反应iii消耗S单质的质量超过了反应i和反应ii生成S单质的质量之和
    【详解】(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可得硫化氢热分解反应,则反应ΔH=;由反应的活化能Ea(正)大于Ea(逆)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焓变ΔH>0,故答案为:;>;
    (2)①由方程式可知,反应i中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ii中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2,则硫化氢的分布分数减小、二氧化硫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S2的分布分数增大,故选乙;
    ②设t1时,反应i生成二氧化硫为2amol、反应ii消耗二氧化硫为2bmo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硫化氢转化率为α可得:=α,由图可知,二氧化硫和S2分布分数相等,则3—1.5a—b=b,解联立方程可得a=3—2α、b=1.5α—1.5,则水的物质的量为(3—2α)mol×2+(1.5α—1.5) mol×4=2αmol,硫化氢的分压变化量为()Pa,平均反应速率为 kPa· s-1,故答案为:2α;;
    (3)①由图可知,T℃、pH为5反应达到平衡时,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015mol/L、亚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009 mol/L,则反应iii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②结合三个反应分析,当Na2SO3投加量高于5 g·L-1时,单位体积内S的质量减小说明Na2SO3投加量高于5 g·L-1时,单位体积内反应iii消耗S单质的质量超过了反应i和反应ii生成S单质的质量之和,故答案为:Na2SO3投加量高于5 g·L-1时,单位体积内反应iii消耗S单质的质量超过了反应i和反应ii生成S单质的质量之和。




    高考试题评分细则解读
    选择题
    1.基本类型
    (1)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则全错。
    (2)不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一半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得0分。
    2.填涂的问题
      如果填涂得不规范,可能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常见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使用规范的2B铅笔;二是没有按要求涂满、涂得太轻或轻重不均匀。如下图所示:

    非选择题
      不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省市高考卷,化学学科非选择题的题型结构大同小异,各小题的设问形式和作答要求也基本相同,设问形式主要分为选择性填空、专业术语填空、文字表述填空、计算结果填空以及其他形式填空五种形式,不同形式的设问也可细分为不同的形式,其作答要求和评分参考标准也不尽相同。
    设问形式一:选择性填空-见错零分
    1.选择性填空答案及分类主要是在空白处填写题目要求回答的字母和文字。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选项选择型此类题目与I卷中选择题相似,由题干和选项组合,一般在空白处后面以括号的形式要求“填字母”。与选择题主要有三点不同:一是选项的个数较为灵活,除常见的4个外,还可能会出现3个或5个的情况;二是符合要求的答案个数往往不唯一;三是选项除用大写的A、B····.表示外,较为常见的还有小写的a、b·····形式。
    例1:[2022山东卷,16题(3)] 吡啶()替代苯也可形成类似的笼形包合物。已知吡啶中含有与苯类似的大键、则吡啶中N原子的价层孤电子对占据_______(填标号)。
    A.2s轨道 B.2p轨道 C.sp杂化轨道 D.sp2杂化轨道
    【答案】D
    (2)结论选择型
    此类题目在空白处后面以括号的形式给出了明确的结论,需要考生从所给的结论中选择正确的。所给的结论一般为一对矛盾,如“偏大”或“偏小”,“酸性”“碱性”或“中性”,“吸热”或“放热”,“向左”或“向右”等。
    例2:[2022全国甲卷,28题(1)] 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向左     变小
    (3)隐性选择型
    此类题目一般填写的是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编号,但形式与选项选择型不同,所给的编号通常隐含在题干所给的信息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隐含在装置图中;二是隐含在图像中。
    例3:[2022全国乙卷,28题(4)] 对应图中曲线________。

    【答案】d
    2.选择性答案的评分标准
    (1)答案唯一性。答案必须与题给选项编号相同,不能用大写字母代替小写字母,如将“A”写为“a”,也不能用小写字母代替大写字母,如将“a”写为“A”;不能用近义词代替,如将“偏大”写为“偏高”等。如果所填内容与题给结论用字不同的,阅卷时均判为0分。
    (2)选项选择型填空的小题,如果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满分为2分时,只答一个且正确,阅卷时一般判1分;只要有错误选项的,阅卷时均判为0分。
    (3)书写规范、清晰、准确性。字母和数字必须规范、清晰,如有的学生将“d”的一竖写短了,写得像“a”;需要改动时,要将原来内容划掉,在空白处填写改动后的答案,不能在原来书写基础上改动,如将“D”改为“B”,如果在原书写基础上改动的话,就容易变得B、D不分。类似的需要阅卷教师猜答案的,阅卷时均判为0分。
    设问形式二:专业术语填空-一错全错
    1.专业术语填空形式及分类
    主要是在空白处填写题目要求回答的化学专业术语。可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1)物质组成式型
    此类题目的答案为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等,其中要求书写化学式的次数最多。
    例4:[2022山东卷,16(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答案】3d84s2
    (2)物质变化式型
    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等,一般都有明确要求,需要根据要求书写与之对应的方程式。
    例5:[2022全国甲卷,26题(1)]菱锌矿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ZnCO3ZnO+CO2
    (3)符号表示型
    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原子轨道符号以及表示杂化形式的符号等,这些符号为化学学科特有,是化学“宏-微-符”三重表征中的重要表征。
    例6:[2022全国乙卷,26题(3)]能被H2O2氧化的离子是 。
    【答案】Fe2+
    (4)名称型
    主要包括元素名称、物质名称、反应类型名称、实验操作名称、仪器名称、电子云形状名称等,元素名称和物质名称主要出现在元素化合物综合题和反应原理综合题中,反应类型名称主要出现在有机综合题中,实验操作名称、仪器名称主要出现在实验综合题中。
    例7:[2022湖南卷,15题(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名称)。

    【答案】锥形瓶
    (5)数字型
    主要包括化合价、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数和族序数等用数字形式表示的化学用语。
    例8:[2022山东卷,16题(1)]N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 。
    【答案】第四周期第Ⅷ族
    2.专业术语填空的评分标准
    (1)答案唯一性。
    因为这些均为学科专业术语,因此填写时不能出现错别字,不能用口语化和日常生活习惯用语来代替。如果出现错别字,阅卷时均判为0分。
    (2)书写的规范性。
    涉及用符号表示的专业术语,特别是元素符号等,书写时要规范,不能过于随意,特别是大小写和原子连接方式的问题,如将CO写为Co、将CH3CH2-NO2写为CH3CH2-O2N、将氢原子写成h、苯环明显未封口、碳碳键伸出太长、结构简式中接支链的竖向碳碳键省略且应与支链所连的原子没有对准等。如果出现规范性问题,阅卷时均判为0分。
    (3)书写的完整性。
    涉及物质变化的式子书写时要注意完整性,如果出现不完整的情况,如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或物质缺失、电极反应式没有标明电子、热化学方程式缺少物质状态或ΔH、缺少关键的反应条件、将方程式中的“=”写为“→”等,阅卷时一般均判为0分或扣除一定的分数。
    (4)书写的对应性。
    要按题目要求进行书写,不能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特别是表示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式子,因为字意相近易导致错写,如要求写离子方程式却写为化学方程式、要求写结构式却写为结构简式等,阅卷时均判为0分。
    【温馨提示】常见错误如下表所示:
    规范书写
    常见错误
    规范书写
    常见错误
    规范书写
    常见错误


    褪色
    退色
    熔点
    溶点
    乙烯
    乙稀
    蓝色
    篮色
    冷凝管
    冷疑管
    苯甲醛
    苯甲铨
    浑浊
    混浊
    长颈漏斗
    长茎漏斗
    戊烷
    戍烷
    玻璃棒
    波利棒
    乙酸乙酯
    乙酸乙脂
    暴沸
    爆沸
    金刚石
    金钢石
    消去
    消化
    坩埚钳
    坩锅钳
    研钵
    研砵
    逸出
    溢出

    设问形式三:文字表述填空-采点赋分
    1.文字表述填空答案及分类
    文字表述题简称简答题,是填空题的变形,即把空格变成问句,不但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高考试卷分析数据来看,简答题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高考拉分的关键题型。可分为以下七种形式:
    (1)关键词型
    所填写的主要是短语和关键词,此类文字表 述的特点是字数少,但往往涉及化学用词,即关键词。
    例9:[2022全国乙卷,27题(6)]II中应采用 进行加热。
    【答案】水浴
    (2)原因型
    为因果表述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原因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出现在某操作或问题之后,主要回答操作或对问题认知的原因。
    例10:[2022山东卷,17题(3)]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原因是 。
    【答案】减少CaSO,的溶解损失,提高产品石膏的产率
    (3)理由型
    为因果表述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理由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出现在结论型选择之后或某操作之后,主要回答选择或操作的理由等。
    例11:[2022全国乙卷,28题(4)]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越高,理由是 。
    【答案】恒压条件下,H2S的分压越小,越有利于H2S分解反应的正向进行
    (4)目的型
    为实验表述题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目的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出现在某操作之后,主要回答操作的目的等。
    例12:[2022全国甲卷,26题(5)]滤液②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 。
    【答案】将Cu2+置换出来,除去Cu
    (5)作用型
    为实验表述题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作用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要求的是某操作或某仪器的作用等。
    例13:[2022湖南卷,15题(2)]II中b仪器的作用是 。
    【答案】防倒吸
    (6)比较型
    为实验和工艺流程表述题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优点(或缺点)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要求比较分析某操作或工艺的优缺点等。
    例14:[2021全国甲卷,27题(2)]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
    【答案】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且产生等量胆矾消耗硫酸少(硫酸利用率高)
    (7)实验型
    为实验表述题的一种形式,往往要求回答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或实验设计方案等。
    例15:[2022湖南卷,15题(3)]向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热的0. 100 mol·L-1H2SO4溶液,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 。
    【答案】静置,取上层清液置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热的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已沉淀完全。
    2.文字表述型填空题的评分标准
    一般为采点给分,即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因”应指“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如题目参考答案:低于40℃,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评分标准:
    (1)给分前提:低于40℃/高于40℃
    (2)常见问题及判分方法
    ①如果只写温度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小,不得分。
    ②若写成“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移动”等不得分。
    ③没有温度转折点,只写升温,不得分。
    ④H2O2、NH3·H2O、双氧水分解为正确答案,氨水分解得分;NH3逸出得分。
    ⑤H2O2挥发,氨水挥发,氨气分解等均不得分。
    【温馨提示】文字表述型填空题的答题要求
    (1)因果关系型简答题
    包括原因型、目的型、理由型等形式,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解题时首先要紧扣题意,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其次回答问题时,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2)实验设计及评价类简答题
    作用型要结合题意对仪器进行分析;现象型要注意从“海、陆、空”三个角度全面分析;比较型要注意不同操作、不同仪器的对比分析,明确说明优点和缺点;实验操作型要注意所选药品和仪器,注意操作步骤和要点;实验设计型要注意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最优原则。
    总之,简答题要求语言要准确,化学用语要规范,逻辑要清楚,用词要简练,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不能出现错别字等。
    设问形式四:计算结果填空-乱则易错
    1.计算结果填空答案及分类
    化学计算体现了化学学科研究中的定量思维,承载着重要的考查功能。涉及物质的量、平衡常数、反应速率、各种率的计算、质量分数、溶液中离子浓度、晶胞参数等多个方面,属于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的考题。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无要求型
    题目对计算结果的表示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正确书写计算结果即可。
    例16:[2022全国甲卷,28题(2)] 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答案】7.2×105  
    (2)明确要求型
    有的题目对计算结果有明确的要求。常见有两种情况:一是只要求书写表达式,一般针对的是运算繁杂或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题目,如果有此要求,则不需要计算出具体的数值;二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如要求保留2位小数的,如果写成3位则不得分。
    例17:[2022 山东卷,20题(2)]以BL为原料时,t1时刻BD产率=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39%
    例18:[2022湖南卷,18题(4)]该晶胞参数a=b=0.4nm、c=1.4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列出计算式)。
    【答案】  
    (3)过程要求型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例19:[2022广东卷,19题(2)]计算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由题图可知,当溶液pH=9时,,因此可忽略溶液中,即 =0.20,反应(ii)的平衡常数K2===3.3×10-7,联立两个方程可得=6.0×10-4mol/L 。

    2.计算结果填空的评分标准
    (1)数值的科学性。如将1.2×10-5表示为0.12×10-5或12×10-6,阅卷时会因为表示的不科学而判为0分。
    (2)单位和单位规范性。一是题目已给出单位的,书写的答案中就不要再写单位;二是题目没有给出单位的,书写的答案中就要写单位,且单位要规范。阅卷时会因为不写单位或书写不规范而判为0分或只得部分分值。
    (3)字母表示式的规范性。如果结果要用字母表示,且表示式为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则一定要加括号,如a+b/c≠(a+b)/c,同理c/a+b≠c/(a+b),因此相加的情况要加括号,以防止引起歧义。阅卷时会因为表示式书写不规范而判为0分。
    (4)要按题目要求保留有效数字。对于没有明确要求的,一般参考题给数值,保留与题给数值相同位数的小数即可,保留时要正确进行四舍五入。阅卷时如果没有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或四舍五入时错误则判为0分。
    (5)要根据题目要求和实际情况书写最终结果:一是如果计算质量分数、百分率、转化率等,一定要用带%的数值或表示式表示,不能将10%写为0.1;二是如果计算链节、分子个数等,要注意最终的数值为正整数,对数值处理时,要注意不同于常规的四舍五入;三是要考虑到所用仪器的精确度,如果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则为正整数,不论用什么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终的书写结果均不能表示为不可约分的分式;其他的如计算滴定所用溶液的体积时,也要考虑到滴定管的精确度的问题。阅卷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判为0分或只得部分分值。
    (6)注意是否有计算过程的要求:需要写出计算过程的,该小题就不是简单的填空题了,一定要把计算过程写完整,如果不按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书写最终的计算结果,则该小题不得分。
    设问形式五:其他形式填空-简繁明显
    1.其他形式填空答案及分类
    除了上述四类答案形式外,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答案,常见的较为简单的只是填写个数值,较为繁杂的是用图示表示,如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示意图,可能还会出现新课标卷从未出现过的画图像或仪器装置图等。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形式:
    (1)数值型
    只是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数值,如某微粒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化学键数等。
    例20:[2022全国甲卷,36(7)]H'分子中有 个手性碳原子(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答案】5
    (2)图示型
    主要出现在有机化学的选做题中,要求书写出合成路线示意图。
    例21:[2022广东卷,17题(4)]请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答案】
    例22:[2022山东卷,19题(5)]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4-羟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主要原料制备合成的路线。
    【答案】

    2.其他表述填空的评分标准
    (1)数值要规范、清晰。只要出现让阅卷教师猜答案的情况,阅卷时均判为0分。
    (2)遵循格式,抓好两头。一般情况下,在箭尾处书写反应物的结构简式,在箭头处书写生成物的结构简式,在箭头的上下书写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注意合成路线的起始原料要用结构简式表示,目标产物也要用结构简式表示。阅卷时,有机合成路线一般为分段计分,每段条件错写、漏写或多写一处扣1分,每段中间产物错误扣2分,用化学名称表示的对应段不得分,路线错误判为0分。
    说明:上面所列只是常规情况下的评分标准,各省市阅卷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省市不同年份的评分标准也可能不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即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规范。


    考前仿真模拟

    7.2022年4月16日,王亚平等三位航天英雄乘坐“神州”十三号飞船顺利返航,这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船表面可使用能发生分解反应的覆盖材料
    B.飞船内的氧气可由电解水的方式供给
    C.被誉为“航天员手臂延长器”的操作棒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碳纤维制成
    D.“天宫课堂”的泡腾片实验利用了强酸制弱酸原理
    【答案】C
    【解析】A.飞船在飞行中表面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分解反应吸收热量从而可以降低飞船表面的温度,A项正确;B.电解水产生O2简单易得,能满足飞船内O2的需要,B项正确;C.碳纤维为C的单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D.泡腾片中含有碳酸盐遇酸产生CO2,利用强酸制弱酸,D项正确;故选C。
    8.双酚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苯酚和丙酮利用以下原理来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酚A分子中共线的碳原子最多有5个
    B.双酚A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分子中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C.苯酚与双酚A均为酚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苯酚与双酚A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A.苯环对角线上的原子共线,中心C为四面体结构,则最多共线的C原子有3个,A错误;B.双酚分子加成后为对称结构, ,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B正确;C.苯酚中含有1个苯环,双酚A中含有两个苯环,不属于同系物,C错误;D.苯酚的酸性小于碳酸,强于碳酸氢根离子,故苯酚与碳酸氢钠不反应,D错误;故答案为:B。
    9.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观察铁的吸氧腐蚀
    除去中少量
    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验证1-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
    【答案】B
    【解析】A.若装置中左试管发生吸氧腐蚀,则消耗氧气,使试管内气压下降,右试管中导管液面上升,选项A正确;B.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均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理,选项B错误;C.热水与冷水的温度不同,根据容器内气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证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选项C正确;D.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消去反应吕有不饱和烃生成,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
    B.向中加入:
    C.用足量溶液吸收氯气:
    D.由水电离的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答案】C
    【解析】A.离子的还原性:I->Fe2+,所以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时,应该是I-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应该为:,故A错误;B.向中加入固体,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中的18O全部在NaOH中,因此氧气的化学式为O2,故B错误;C.氯气和足量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和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由水电离的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该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若溶液为酸性,滴加少量溶液:,若溶液为碱性,滴加少量溶液:,故D错误;故选C。
    11.用α粒子()分别轰击和,发生核反应:和,其中基态原子的能级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X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X小的元素有两种
    B.X和Z在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均采用杂化
    C.的键角大于的键角
    D.X、Y、Z的单质均为分子晶体
    【答案】B
    【解析】已知反应,和,则11+4=1+m,m=14,基态原子的能级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则Z为氮,u=7;则a+2=0+7,a=5,X为硼;c+2=1+10,c=9,则Y为氟;A.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但是Be原子价电子为2s2全满稳定状态,电离能较大,故与B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X小的元素有1种,A错误;B.X和Z在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H3BO3、HNO3,B、N均形成3个共价键且无孤电子对,故均采用杂化,B正确;C.F的电负性大于H,导致N-F键中电子对偏向F,而N-H键中电子对偏向N,使得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NH3>NF3,故NH3的键角大于NF3的键角,C错误;D.晶体硼为共价晶体,D错误;故选B。
    12.2,5-呋喃二甲酸(FDC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电源正极
    B.双极膜中间层中的OH-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移向铅电极
    C.制得1mol FDCA,理论上消耗2 mol
    D.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6e-+2H2O=+6H+
    【答案】C
    【解析】A.铅电极附近醛基被还原为羟基,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因此a为电源的负极,A项错误;B.双极膜中间层中的OH-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移向阳极(催化电极),B项错误;C.制得1mol FDCA,阳极消耗,转移6mole,阴极转移6mole时,消耗1 mol,共消耗2 mol,C项正确;D.电解池中负极区即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误。故答案选C。
    34.难溶物可溶于盐酸。常温下,用调节浊液的,测得在不同条件下,体系中(X为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与的变化曲线
    B.a、c两点的溶液中均存在
    C.的数量级为
    D.c点的溶液中存在
    【答案】B
    【解析】A.设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随增大,F-浓度增大,难溶于水,F-浓度越大,的浓度越小,所以代表与的变化曲线,L2代表与的变化曲线,故A错误;B.溶液中Sr、F两种元素均有SrF2提供,根据物料守恒,a、c两点的溶液中均存在,故B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1时,=,的数量级为,故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c点,溶液呈酸性,所以,故D错误;选B。
    27.硫酸亚铁铵晶体[x(NH4)2SO4·yFeSO4·zH2O][M=(132x+152y+18z)g·mol-1]是常见的补血剂。
    已知:①硫酸亚铁铵晶体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②FeSO4溶液与(NH4)2SO4反应可得到硫酸亚铁铵。
    (1)FeSO4溶液的制备。将铁粉、一定量H2SO4溶液反应制得FeSO4溶液,其中加入的铁粉需过量,除铁粉不纯外,主要原因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制备x(NH4)2SO4·yFeSO4·zH2O向制备得到的Fe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在70℃-80℃条件下溶解后,趁热倒入50mL乙醇中,析出晶体。乙醇的作用为_____。
    (3)产品化学式的确定——NH含量的测定

    I.准确称取58.80g晶体,加水溶解后,将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
    Ⅱ.准确量取50.00mL3.030mol·L-1H2SO4溶液于锥形瓶中:
    Ⅲ.向三颈烧瓶中通入氮气,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加热,蒸氨结束后取下锥形瓶;
    Ⅳ.用0.120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过量的硫酸,滴定终点时消耗25.00mLNaOH标准溶液。
    ①装置M的名称为_____。
    ②通入N2的作用为_____。
    ③步骤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④若步骤Ⅳ中,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n(NH)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步骤Ⅳ中,滴定时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是_____(填编号)。

    (4)产品化学式的确定一SO含量的测定
    I.另准确称取58.80g晶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Ⅱ.将得到的溶液过滤得到沉淀,洗涤沉淀3~4次;
    Ⅲ.灼烧沉淀至恒重,称量,得沉淀质量为69.90g。
    结合实验(3)和(4),通过计算得出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2Fe3++Fe=3Fe2+(4Fe2++O2+4H+=4Fe3++2H2O)
    (2)乙醇的分子极性弱于水的,加入乙醇,形成乙醇一水的混合溶剂,极性比水的更弱。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使离子化合物硫酸亚铁铵在乙醇一水的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晶体析出
    (3) 分液漏斗 将产生的氨气全部赶至锥形瓶内,被硫酸溶液完全吸收 NH+OH-NH3↑+H2O 偏小 ③⑥
    (4)(NH4)2SO4·FeSO4·6H2O

    【解析】确定产品化学式时,先将产品中的铵根转化为氨气,用硫酸标准液吸收氨气,通过滴定剩余氢离子的量,来间接测定铵根的量;然后另取样品,利用氯化钡来沉淀硫酸根,通过硫酸钡沉淀的量来确定硫酸根的含量,继而确定化学式。
    (1)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4Fe2++O2+4H+=4Fe3++2H2O,Fe粉可以和铁离子发生反应2Fe3++Fe = 3Fe2+,因此过量的铁粉能防止其被氧化;
    (2)硫酸亚铁铵晶体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因此乙醇可以降低硫酸亚铁铵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的析出;
    (3)①装置M为分液漏斗;
    ②反应中装置中会有残留的氨气,持续通入N2可以将产生的氨气全部赶至锥形瓶内,被硫酸溶液完全吸收;
    ③步骤Ⅲ中,反应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离子方程式是NH+OH-NH3↑+H2O;
    ④若未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则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则滴定中消耗的NaOH的体积偏大,剩余的硫酸偏大,则氨气的含量偏小;步骤Ⅳ中,滴定时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是③滴定架、⑥碱式滴定管;
    (4)测定NH含量时,,滴定终点时消耗25.00 mL NaOH标准溶液,所以剩余的n(H+)=0.120mol/L×0.025L=0.003mol,所以n(NH)=3.030mol/L×0.05L×2-0.003mol=0.3mol;测定SO含量时,BaSO4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0.15mol,FeSO4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则根据M的计算公式可得,132×0.15+152×0.15+18×n水=58.8,则n水=0.9,则根据比例可得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NH4)2SO4·FeSO4·6H2O。
    28.锗(Ge)是门捷列夫在1871年所预言的元素“类铝”,其与硅同族,高纯度的锗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化合物在治疗癌症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功效。如图是以锗锌矿(主要成分为GeO2、ZnS,另外含有少量的Fe2O3等)为主要原料生产高纯度锗的工艺流程:

    已知:GeCl4的熔点为-49.5℃,沸点为84℃,在水中或酸的稀溶液中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l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2)步骤③沉锗过程中,当温度为90℃,pH为14时,加料量(CaCl2/Ge质量比)对沉锗的影响如表所示,选择最佳加料量为___________(填“10-15”“15-20”或“20-25”)。
    编号
    加料量(CaCl2/Ge)
    母液体积(mL)
    过滤后滤液含锗(mg/L)
    过滤后滤液pH
    锗沉淀率(%)
    l
    10
    500
    76
    8
    93.67
    2
    15
    500
    20
    8
    98.15
    3
    20
    500
    2
    11
    99.78
    4
    25
    500
    1.5
    12
    99.85
    (3)步骤⑤获得的GeCl4为___________晶体,该步骤的分离方法所需的装置为___________。

    根据选择,提出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若不需要改进,此空填“不需要”)。
    (4)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Ge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请回答下列问题:量子化学计算显示含锗化合物H5O2Ge(BH4)3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性能。CaPbI3是H5O2Ge(BH4)3的量子化学计算模型,CaPbI3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若设定图中体心钙离子的分数坐标为,则分数坐标为的离子是___________ 。

    【答案】(1)ZnS、Fe2O3
    (2)20-25
    (3) 分子 C 在锥形瓶后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4)
    (5)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锗锌矿用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将二氧化锗转化为偏锗酸钠,硫化锌、氧化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滤得到含有硫化锌、氧化铁的滤渣和偏锗酸钠滤液;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将偏锗酸钠转化为偏锗酸钙沉淀,过滤得到偏锗酸钙;用浓盐酸将偏锗酸钙转化为四氯化锗,四氯化锗在纯水中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GeO2·nH2O,GeO2·nH2O脱水得到二氧化锗,二氧化锗与氢气共热反应生成锗。
    (1)由分析知滤渣l的主要成分为ZnS、Fe2O3,答案为:ZnS、Fe2O3;
    (2)由表格数据可知,加料量在20-25范围内时,锗沉淀率最高,则最佳加料量为20-25,答案为:20-25;
    (3)GeCl4为分子晶体,该步骤的分离方法是蒸馏,所需的装置为C,蒸馏过程中会产生氯化氢气体,所以应该添加尾气处理装置,答案为:分子,C,在锥形瓶后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4)由分析可知,步骤⑥发生的反应为四氯化锗在纯水中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GeO2·nH2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由位于体心钙离子的分数坐标为(,,)可知,晶胞边长为1,结合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Pb位于顶点,位于棱上,则分数坐标为(0,0,)的是碘离子,故答案为:;
    29.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则反应③的________;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③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断裂2mol键的同时生成1mol键    B.恒容条件下,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C.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
    (2)在不同温度、反应压强为100kPa,进料的摩尔分数(可看成体积分数)为0.1%~20%(其余为)的条件下,对于反应①,分解平衡转化率的结果如图1所示。则、和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的摩尔分数越大,分解平衡转化率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反应①和③的随温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已知(R为常数,为温度,为平衡常数),则在1000℃时,反应的自发趋势①____③(填“>”、“<”或“=”)。在1000℃、100kPa反应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约为1:4,微乎其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1000℃、100kPa反应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反应③,达到平衡时,分压与的分压相同。则反应③的__________(不用写单位)。
    【答案】(1) +261 BD
    (2) 恒压条件下,的摩尔分数增大,的分压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降低
    (3) < 在1000K,反应①,反应趋势小,反应③,反应趋势大,占主导
    (4)
    【解析】(1)反应③等于反应①减去反应②,;
    A.都表示正反应同一个方向,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可变的反应,恒容条件下压强不变即达到平衡,故B符合题意;
    C.气体密度等于质量除以容器体积,恒容条件又都是气体参与反应,故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有,一个正反应,一个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则达到平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261;BD。
    (2)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正向移动,则的转化率越大,故;恒压条件下,的摩尔分数增大,的分压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降低;故答案为:;恒压条件下,的摩尔分数增大,的分压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降低。
    (3)在1000K,反应①,不易自发,反应③,容易自发,故反应自发趋势①<③;根据图中曲线和可知越大,反应平衡常数越小,反应趋势越小,在1000K,反应①,反应趋势小,反应③,反应趋势大,占主导;故答案为:<;在1000K,反应①,反应趋势小,反应③,反应趋势大,占主导。
    (4)设,列三段式,达到平衡时,分压与的分压相同即有,求解,平衡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则;故答案为:。
    30.螺螨酯(H)是一种广谱杀螨剂,具有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好、无公害等特性。螺螨酯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名称为_____;C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
    (3)C+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L的结构简式为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其中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的结构简式为_____(写出任意两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核磁共振氢谱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1。
    (6)以丙酮()、乙醇(CH3CH2OH)、乙酸(CH3CO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线路为_____(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环己酮 羟基、酯基
    (2)取代反应
    (3)+→+HCl
    (4)
    (5) 6 、、、(任写两种即可)
    (6)
    【解析】A和Na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和乙醇反应引入酯基生成C;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CE发生取代生成F,F生成G,G与L发生取代反应转化为H。
    (1)A分子中的官能团为酮羰基,A的名称为环己酮,C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
    (2)D→E为分子中的羧基变为酰氯基的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E分子中的酰氯基与C分子中醇羟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和HCl,反应为+ → +HCl;
    (4)分析G、H的结构简式可知,G分子中羟基与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故L的结构简式为;
    (5)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②核磁共振氢谱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1,则结构较为对称,考虑苯环的二取代和四取代情况,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共6种情况,其中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的结构简式为后4种;
    (6)丙酮和NaCN反应引入-CN生成,再和乙醇反应生成酯基得到;乙酸和SOCl2反应引入氯原子得到,与反应生成,再发生F生成G的原理得到产物,故合成线路为:








    高考减压法
     从历年的情况看,总有许多水平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高考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取理想大学的硬件的话,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中的心态的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所以说考生在高考前以及考试中,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考生在考前因时间紧、压力大而导致的长期的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考生与家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另外,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这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因为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有助于记忆。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海螯虾可为大脑提供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它含有的多种重要脂肪酸可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另外,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如经常咀嚼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是有一定帮助的。而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对考生来说则不是理想的食品,因为精神紧张必然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这些食品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反过来会加剧考生的精神紧张。
    2.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星期日时家长可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针对考前时间紧的情况,考生应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在学习中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4.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等字眼,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励志一生 https://)家长在考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而不能以打击或施压等方式鞭策孩子努力学习,还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宣泄,如以幽默的方式逗孩子开怀大笑,对孩子遇到不快时适当时可让孩子痛快地哭一场,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式的爱抚,甚至经常拥抱孩子等等。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时入睡,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
    对于失眠的考生,一方面应积极调试心态,减轻因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的互动。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的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来克服失眠,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睡前喝半杯浓牛奶是有助于入睡的。
    6.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以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老师、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再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


    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一、看试卷和做过的错题,反思和总结解题方法,规范思维模式。
    最后几天,同学们再不要一味做题,除了老师发下来的信息卷之外,再不要自己找题做。而应该把每科以前做的试卷和错题拿出来反复看,回味解题思路和方法,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二、记录易错点、整理重难点、做好考前笔记,为轻装上阵做准备。
    即使是7月7号,同学们还是要看看书。考前看点东西能让自己踏实。那么,到时看什么呢?总不能还抱一大抱课本看吧?要想到时候轻装上阵,同学们这几天可以做个临时笔记。把各科的易错点、重难点等知识,解题操作流程、关键提醒、应试技巧……等等都记录下来,到时候,自己只需看这个本子即可。别人拿一大本书,甚至茫然不知所措,而你却拥有一个宝贝笔记本,既轻松又可靠,岂不帅哉!
    三、规范解题,避免丢分。
    解题不规范是学生考试丢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那些平时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却总不及自己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解题,造成不必要失分。还有些学生,将丢分原因归结为粗心,其实也是在解题规范上出了问题。实践证明,良好、规范的解题习惯不仅能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也能理顺思路、提高做题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规范解题?
    一是专注于笔尖。细想一下,为什么能将“1+1”结果写成“3”呢?原因很简单,很多学生在写第3行时,脑子里就在想第5行、第6行甚至是下一道题了。思路没有专注于笔尖,写错就很自然了。因此,良好的解题规范首先在于,笔尖要写什么,脑子就想什么。
    二是先想而后写。为了达到较高的做题速度、做题效率,还需要做到:落笔之前,先将思路想清楚,然后一气呵成。事实上,凡是高考高分试卷,极少能看到有很多涂涂改改、思路不清、表达混乱的情况。
      三是培养解题规范。高考最后冲刺阶段,会有大量模拟训练,如果因为解题不规范造成不必要失分,势必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龙文[微博]教师建议,考生做每道大题时,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解题,培养良好的解题规范,避免在高考时出现低级失误。
    四、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为高考储备能量。
    最后几天千万不要生病。这就要求同学们生活上注意。例如,不用冷水洗头、洗澡;不吃垃圾或生冷食品;不做剧烈的、有风险性的运动,要保持身心愉快,不要与人发生矛盾。
    五、应考策略:扬长避短、坚信自己能超常发挥。
    高一、二两年都没治好跛腿学科,最后几天再不要花过多的时间治跛了。正确的做法和想法应该是:把优势学科考好,让跛腿学科少丢分。之前的学习可能一直都比较轻视优势学科,最后关头要转变思想,要靠“好兄弟”出力做贡献。还要坚信自己高考能超常发挥。每一个学生首先都要坚信自己高考可以超常发挥,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相信自己行,才会行。
    高考小贴士
    童鞋们,就快要高考啦。你的身体、心理、“装备”都准备好了嘛?!快来跟着我一起做考前最后的准备和检查吧!!

    NO1.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装备篇”
    有了装备才能“打妖怪”,孩子们要提前准备好哟!别等到了学校,手忙脚乱痛哭流涕,楼主只能对你呵呵了……

    一、(考前认真阅读准考证上的考生答题须知及考生守则)
    二、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考场的有效证件,必须妥善保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建议,考生可以找一条喜欢的丝带,把准考证和身份证挂在脖子前,以防丢失、遗忘。
    三、文具2B铅笔至少两支、黑色签字笔至少两支、直尺、圆规等(不要带涂改液、胶带、修正带)。特别提醒:涂答题卡使用的铅笔削得太细,会延长涂卡时间,建议把铅笔削成扁扁的“鸭嘴”形,也有卖现成的楔形头的考试专用笔,请确保正规商场购买正品。
    四、手表:考试时最好带一块手表合理安排时间。提前调好时间。
    五、必要的生活用品,如清凉油、水、纸巾。
    六、雨具:考试前两天考生或家长应注意天气预报,了解高考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有雨,提前准备好雨具。
    七、着装:如果高考当天温度较高,应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场中暑。
    八、眼镜:戴眼镜的同学最好准备副备用眼镜,要提前试戴其是否舒服。戴隐形眼镜的同学要准备好一副框架眼镜和明目眼药水。
    九、出行:如果骑自行车去考场,提前检查好"座驾",车胎气是否足等;准备乘公共汽车或出租车的考生,准备好零钱;家人驾车送,请提前看好线路。
    NO2.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心理篇”
    马上高考,很多同学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头痛、失眠、脾气暴躁等问题, 你要知道现在再紧张再压力再使劲熬夜补习,已木有用了,放松心态,深呼吸~~~吸气~~~吐气~~~吸气~~~吐气~~~告诉自己,心态决定一切,遇事有个好心态才能事事顺利,不就是“伸头一刀么”,高考来啊,我不怕你!!

    一、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考好!一定能实现目标;之前学过的都记得都会用得着;题难难所有人,我不会不一定别人的就会;我今天真精神一切都会顺利……”
    二、要充满斗志,昂首挺胸进考场:天上写着五个字:这都不是事。见到监考老师,记得微笑以待哦!
    三、为自己准备平时最喜欢穿的最舒服的衣服和鞋子,让自己保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四、考前不要喝太多水,免得进了考场突然想上厕所,造成心理上的慌张。
    NO3.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身体篇”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棒精神好,做什么都好。考生也一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迎接考试,绝对是重中之重。

    一、饮食上,平时吃啥,考试也吃啥。考前大换食谱可是饮食的大忌,不要食用平时考生没有吃过的新食物。因为新食物平日没吃过,可能存在过敏、不耐受、胃肠不适等问题。也要注意忌口,少吃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防上火,冷饮也要少吃噢。不要临时大补、迷信保健品,如果不吸收、不适应的话,反而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适得其反。
    二、适当运动。早晚,天气不热的时候可以外出散散步,既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内心紧张,也可以保持精神的状态。
    三、洗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泡。热水澡是最古老的镇静剂,要放松自己,最好浸泡在比自己的体温高一些些的热水里,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热水泡脚同样能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疲惫。
    四、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临时改变自己的生物钟。考前不要晚上临时熬夜抱佛脚,这只会让你第二天考试更疲惫。

    考场上的30个细节
    1、等待发卷时应该做些什么?
    提早15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提醒自己做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2、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应做什么?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考生应先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有时监考老师还会宣读更正错误试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试卷错误,以便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整体认读试卷,看试卷分几个部分、总题量是多少、有哪几种题型等等,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一大致匡估,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
    另外这样做在心理上也有积极作用,因为一般来说考卷的结构、题型、题量与《考试说明》是一致的,当看到这些形式完全与预料的一致时,自己的情绪就初步稳定下来了。反之,舍不得花这段时间,一开始就埋头对具体题目作思考、解答,正式开 始答题后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忙中出错、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道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自己的情绪便会进一步稳定下来,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这样,答好全卷的信心就树立起来了。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 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答好考卷的心情就没有了。
    3、答题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考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审题,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2)回忆和重现有关知识;(3)在知识和题目的要求之间建立知识结构;(4)表达解题过程,呈现题目答案。
    答题前要纵览全卷,做到胸有全局,起到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作用。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快速、准确地从头至尾认真读题,一句一句地读。对不容易理解的或 关键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要做到:(1)认真揣摩题意,明确题目要求;(2)对容易的题要仔细考虑是否有迷惑凶素,防止麻痹轻敌;(3)对难 题、生题要注意冷静分析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心情紧张造成思维障碍。
    审题时,一是不看错题目,客观准确地把握题意;二是分析要清楚,要善于将问题进行解剖,将那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问的关系;三是善于联系,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将题目所涉及 到的各个知识点都联系起来,挖掘出若干个潜在条件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增强自信心,要先做基本题,即填空题、判断题,再做中档题,最后做综合题;或者先做自己擅长的题,最后再集中精力去做难题。
    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思想静不下来,心神不定,不知从哪个题目做起, 误了时间;二是在某一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影响做其他题目。要做到会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碰碰运气也无妨。在标准化考试中,敢于猜测的考 生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分数。
    最后认真检查,要检查试卷要求、检查答题思路、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题结果,千万不要提前交卷。
    4、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是怎么回事?
    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很疲劳。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越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 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他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
    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力,先解决其他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许就回忆起来了。如果拿到试卷时,大脑紧张得一片空白,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 来有效地抑制紧张隋绪。
    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 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我觉得我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考试是在检验我学会了多少,重要的是‘学会它’而不是 ‘得几分’。”“这道题不会没关系,先做会的。”“我已经准备很充分,一定可以好好地表现一番。”“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虽然题目难了一 点,但我准备很充足,难不倒我。”通过这样的听觉渠道、言语渠道,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抑制你的紧张情绪。
    5.做选择题有哪些规律?
    做选择题有以下四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回忆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第二种是直接解答法,多用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 算、作图或代入选择依次进行验证等途径,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把选择题各选择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第四种方法是猜测法,有时你会碰到一些拿不准或是超出你的能力范围的题目,如果这些题目没有注明选错倒扣分的话,猜测町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当你面对一道让你毫无头绪的题目时,可以先空在那里,在考试即将结束前利用检查时间重新考虑,若仍没有头绪,可填上你的第一感觉选中的代码。
    答案整体上有个规律:即每一选项的出现次数大致相同。当时间过于紧张而你又有不少题空着不会做时,不如通观前面所选,找那些出现最少的字码选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应试技巧吧。总之,做选择题要心细,思路要把握好,答案与题目要结合考虑。如果对题目了解得很贴切,对知识掌握得很准确,做题目就自然轻而易举了。
    6、做文字题有什么技巧?
    高考文字表述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这里以近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一般规律。
    (1)审析题干,坐标定位。高考试题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解题时要仔细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2)整体阅读,搜索提取。高考语文阅读题,不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
    (3)理清文脉,举纲张目。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才能举纲张目。
    (4)优化整合,准确答题。答题扣紧文本,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
    (5)注意回答论述题的技术性细节。一是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良好的卷面会使评卷老师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并减少评分失误的可能;二是条理清晰,切合采 分点。采分点是答案中必须回答的内容,论述题中有关的原理、论据和判断都是采分点,在答题时要紧扣采分点;三是在主要内容答完后,要概括性地总结前面的论 述内容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释;四是保证不离题的一个窍门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试题词句,这样能再一次加深评分者的印象,你会从中 深得裨益。
    7、A、B卷答题卡有什么不同?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的全部科目,实行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要求考生将试卷中“试卷一”部分的答案填涂到专门的答题卡上,供计算机阅卷用。“试卷一”为统一式样和内容,而答题卡分A、B卡两种,即实行一卷两卡制。A卡与B卡的不同之处在于题号顺序排列方向不同,A卡为横序,和平时训练用的答题卡基本。致;B卡则是竖序,考生尤其要小心,切勿按平时习惯填写,特别是要防止在填涂B卡时,题号位置出错。A、B两卡因题号顺序排列方向不同,故考生要熟悉A和B答题卡的样张。
    8、发现题目做错了怎么办?
    发现题目做错了,首先不能慌张。不妨先放下笔,用30秒至l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绪稍事平静。然后认真查找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一般而言,考试时会出现四类错误:(1)全盘皆错;(2)局部错误;(3)过程出错;(4)结果错了。
    全盘皆错,往往是看错了题目,特别是混淆了题干上诸如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也可能是对题目所设置的情境理解错了,以致用错了公式和定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题于的关键词看错,这种错误比较容易出现在解答似曾相识的熟题时,并发生在平时学得好的同学身上。
    打眼一看,做过的,很简单,其实不然,审清题目极为重要。局部错误在解答文科的主观题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如分论点不能受中心论点统率,将相似的题目的要点杂糅进答案等。过程出错,如理科题目的计算、推导证明的过程出错,文科主观题阐述时中途易辙,列举的材料游离中心等。结果错了,主要是计算错误和归纳出错误的结论。
    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于是拿出橡皮轻轻地擦去相应的错误部分,此时平和的心境和轻柔的手法切不可少,因为保证卷面整洁而无破损也很重要。在提笔改错前,应该将答题步骤在脑中做一个相对全面、周密的思考,时间许可的话,不妨在草稿纸上写写,哪怕是纲要式的,都可以避免新的 错误出现。
    9、为什么有时会遗漏小问题?
    考试时遗漏小问题的情况很常见。遗漏的原因人敛可归为两类:
    从内容看,无论是难度系数高还是难度系数低的敲卷,都有造成小问题遗漏的可能。试卷难度系数高,在整体感知试卷时发现有一两道难题,于是做试卷前半部分小问题时,心里直惦记着后面的题目,计算着答题的时间。整个过程中,难题的阴影挥之不去。在这样的心绪下,小问题的遗漏就在所难免。相反,试卷难度系数低,小问题也有遗漏的可能。因为,题目做得顺手时,思路会特别敏捷畅达,当思维的速度超过书写的速度时,小问题遗漏的危险就会出现。当试题有一定的长度、 一题多问时,遗漏最后一问的情况也很常见。
    从形式看,印制在一页的末尾和换页的开头处的小问题容易被遗漏;题型转换处的题目易被遗漏,如矧表题后的小问题、主流题型后面的“另类”题目容易被遗漏。如语文大阅读以主观题为主,有时在主观题后面,即大阅读的最后一道题会是一道客观题,且是多 选题,这遭选择题容易被急于作文的同学遗漏。
    要避免上述错误,首先要让自已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心态。如果能将平时的每次练习都视作考试,每次考试又等同于平时练习,就能平和从容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10、答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清题目的内容,抓住题十中的关键词,了解答题的要求。很多题目的题干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示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依据这些提示,一一落实,就不会出现大方向上的错误。
    题干上有关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不能忽视。有许多题目可 以有多种解题方法,特别是综合类题目,试卷要求用哪种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你一定要看清楚;有些题目后面规定了答案的字数,这些细节方面的要求也要看清楚。
    在答题过程中,除了正确运用公式、定理外,还要善于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到解题依据。一般而言,像高考这样的规范程度极高的考试,卷面往往没有多余的信息,材料的副标题、试题后面的注解,都是帮助你答题的有效信息,切切不可忽视。遇到有字数限制的题目,要先筛选答题要点,再组织推敲语言,以免本末倒置,挂一漏万。答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提笔书写前,还要审视一下卷面答题的部位,估计将题目解答完大致需要多少空间,统筹安排解题过程的布局,这样既可避免出现在所给的部位写不下的情况,又可以使解题过程清晰,卷面整洁、美观。
    11、碰到熟题怎么办?
    熟题当作生题做。考试时绷紧这根弦,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有些同学,一见熟题心中大喜过望,提笔唰唰便写,结果粗心出错,或做到一定的步骤便做不下去,原来,考题与记忆中的熟题是两回事。虽然自己发现错误,但时间已白白浪费了。
    其实,高考时遇见熟题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高考是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它的公正、公平性原则,决定了它必须讲究信度与效度,事实上每年的高考题都在变化着。我们考试时决不能被似曾相识的题目所迷惑,还是应该按照审题、抓题干的关键词、看清要求、找准解题依据、设计书写的布局这样的一揽子程序盘完成,做完 后还要反复检查。
    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熟题,甚至与练习过的题目别无二致,那当然是好事,至少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多少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情绪。而聪明的考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按照解题程序,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地完成题目,不漏掉任何一个小问题,不跳过任何一个不该省略 的过程,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疏忽,保证解答的正确率,将分数稳稳当当、一分不漏地纳入囊中。
    考试时最忌心怀杂念,过多地考虑得失,这些是在熟题上栽跟头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请学会镇定、平和、从容地面对任何一场考试、任何一道题目。
    12、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怎么办?
    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千万不要焦虑,更不能乱了阵脚。考试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你难别人也难,命运不会特别眷顾某人。这时,要在心理上藐视之,在“战术”上重视之。
    你不妨冷静回顾一下课本知识,想一想该题应属于课本哪一章节,这一章节有哪些知识要点,该题属于哪一要点的范畴,这一要点内有哪些公式定理可以运用,或哪些分析阐述与之对应。
    题目生疏,往往是因为它与平时操练较熟的题目不一样,其实这种不一样有些仅仅是在原来的熟题上稍稍作了些变化,比如所画图彤换了个角度、问题换了个问法。我们要以变应变,分析它与过去的哪个题目类似,又在哪个方向作了巧妙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样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高考考题超范围的情况并不多见,有时所谓的超范围,只不过是稍稍涉及了一下考纲中标星号的内容,页这些内容包含在高中教材中。这就提醒我们,平时的训练不能有所缺漏。考纲中标星号只表明该知识点在今年的考试中轮空,并不意味着不要掌握。
    有些只是不直接考名词术语,如文言语法和句式,而在阅读中你没有文言 语法和句式的常识,是无法答题的。当然,如果确实遇到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题目,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1)努山回顾它与书本哪些知汉有联系。(2)从题 干中找依据二我们存前面说过,很多题目的题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不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可依据这些提示,打开思路,以便顺利 地解决问题。
    考试也是检验人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实在做不出,可搁置一边,先做会做的题目,保证已做出的题目的 正确率,然后再考虑生题和超范围题目。能写多少是多少,哪怕是列了个提纲、写了个算式,因为考试是按点给分的。如确实做不出,干脆就放弃。考试是攻坚战, 拿下一个题目,就是占领一个阵地;要算一算我得了多少分,而不能老惦记着我失去多少分。
    13、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
    科学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在选拔胜考试中很有必要。一般而言,分配时间的方法有二三种:(1)按试题的分数配比分配时间。即将考试的时间长度除以试卷的总分,然后按废题目的分值,确定所需时间;
    (2)按题型自身的特点分配时间。第种方法有它存在的合理件,但在真正的考试中,只按这种方法做,那不仅是机械 的,而且是行不通的。因为,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特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I卷以客观题为主,可相应少安排点时间;Ⅱ卷以主观题为主,可多分配些时间。思 维量少、要求低的,少花时间;思维量大、要求高的,可多费些时间.书写量少的,少占点时间;书写量大的,安排的时间要宽裕点。
    (3)按题的难易程度分配时间。遇到熟题和难度较低的题目,可少花些时间,生题和难度大的,多分配些时间。先做容易的、把握性较大的题目,后做需要思考、有难度、把握性不那么夫的题 目。这就要求拿到试卷后,对试卷要进行整体感知,以便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当然,难题所花的时间只能相对长些,因为考试时阃有限,不能困为在思考难题时费 时过多而影响其他题目的完成。
    上述三种方法,可根据考试的具体情况综合使用、灵活分配,分配时还应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复查、检验。
    14、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
    考场上发现时间来不及了,考生无例外会紧张:“不好了,时间来不及了。”但紧张的程度有大小,如果考生在考前就做好考场上可能会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心理准备,紧张的程度会小一些,调节紧张的心理状况所用的时间也会少一些。
    考生在考场上发现时间少够用,紧张是正常的。你第一需要做的是调整紧张心态,消除紧张情绪,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这么多了,剩下的毕竟是少数,我做得慢,自然准确率就高。”“我来不及,别人 也会是这样的。”
    调整好自已的情绪后,想想答题卡有没有填好,如果没有填,先填答题卡,并耐心检查一遍。再整体看一看还有几道题目没有做,它们的难易如 何,各题的分值是多少,如果做需要多长时间。接着根据所剩的时间来安排,正常情况是先做容易的、花时间少的题目,如果题目的分值比较高,又是自己能做的, 那要首先考虑将它做出来。
    发现时间来不及时,往往还剩一两道甚全两三道大题目,这时最忌讳的是按顺序在一道题目上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常常是这一道没 有做出来,而容易的题目连看都没来得及看,以致吃了大亏。
    应该采取的最佳方案是:每道题目中,将你一下子就能做出来的部分都做一做,这样花时间少,而且卷 子是按步给分,你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比较多的分。如果做完这些还有较多时间,再依次做相对容易的题目。倘若剩下的是想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 弃,将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将更有利于你得分。
    15、考试时间有多余怎么办?
    考试时有多余时间,考生绝不能东张西望、无所事事乃至得意洋洋:“题目太简单了。”“大意失荆州”可是常有的事。考生要按照试卷的页码、题目的顺序逐条细心检查,检查有没有将题目遗漏以致没有做;检查题干的要求有没有看错;选择题的若干选项当初有没有都看一遍,并加以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不是充分等等。
    如果试卷中有题目与平时做的相似,要认真比较:试题要求与平时做的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是什么地方不一样,有没有将不一样的地方在答题过程中加 以考虑,并存答案中体现出来。
    对于那些当初做起来特别顺利的题目,尤其要多加思考,思考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思考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要考什么知识点,要求考生运用什么能力来解题;会不会题目中的陷阱没有发现,以致将题目简单化了;陷阱发现了,答题时有没有考虑进去。
    对于一些自己第一遍答题时不是太有把握的题目,再从其他角度考虑一下,看看答案是不是与原来一样,以求得思维的缜密。对答题卡还要认真检查,试卷上共是多少题目,答题卡上有多少题目,有没有漏填 或者重复填的现象,答题卡上填涂的答案与试卷上的是不是完全一致。这样逐条仔细地反复检查,才会让遗憾少一些,以至不留下遗憾。
    16、为什么会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对考生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钻了牛角尖不光这一道题目做不出,而且钻在里边会很长时间出不来,以致耽误了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呢?怎么避免和克服呢?
    钻牛角尖的一个原因是审题不当。审题时没有能抓住题目的关键,就有可能钻在 一些不太重要甚至没有关系的地方花大量的工夫,最终还有可能是南辕北辙。为了避免钻牛角尖的现象发生,就要求考生要逐词逐句地审题,尤其是第一遍看题目, 要特别仔细,等到你将题目看偏了甚至看错了,再发现这个不足甚至错误就比较困难了。审题时务必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不能被次要条件乃至干扰条件牵着鼻子 走,否则就要钻牛角尖。钻牛角尖的另一个原因是考生不清楚命题者出题的意图,没有弄清楚命题者出这样的题目要考什么知识、什么能力。
    高考命题往往选择的是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那一块,也就是说高考要求学生运用课内的知识、能力来解题。如果学生不能够清晰地梳理各门功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将难以揣摩命题者 的出题意图。考生看到题目不清楚命题者要考他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不能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就有可能钻牛角尖。
    17、如何做到考试时不上厕所?
    考试时要上厕所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关。要做到考试时不上厕所,就要从这两个面加以调节。
    (1)生理方面:考试期间考生的饮食口味要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这样就不大会有口渴的感觉,也就不会大口地喝许多饮料和水。同时要注意吃饭的时候不要喝太多的汤。即使有口渴的感觉,考试 之前的二个小时内也不要喝太多的水或者饮料等,适当地吃一些水果,或吃一两块薄荷糖,进考场时也可以带少量的水进考场,感到口渴了,喝一点点润润口。
    (2)心理方面:人在紧张的时候,总感觉要上删所。这就要求考生克服不必要的紧张心理,将高考看得和平时的考试一样、相信“天道酬勤”,自己多年来的努力一定会有成效。如果比较紧张,可以提前一点来到考点,感觉一下其他考生的情绪,从而调节自己。
    开考前的一小时,往往是在考点的休息室里,这一段时间可以闭 目养神,可以和同学交流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也可以相互问些很简单的问题,增强自己的信心。等到进考场的铃声响了,去一趟厕所,也可以在铃声响之前一会儿去 一趟厕所,然后带齐文具、准考证等不慌不忙地进考场。不要总是想着:“我是不是该玄一趟厕所’”这样想着就真的要上厕所了。
    18、碰到监考操作不规范怎么办?
    监考操作不规范,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万一发生了该怎么办?千万不可牢骚满腹,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这不利于自己的考试发挥。
    怎么办?可以明确地向监考老师提出。比如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总是来回走动。而且声音很大;监考老师喜欢站在你旁边,看你的试卷等等。你可以举手示意并提醒监考老师,明确表达你的要求。万一不可更改,就要善于尽快调整自己,调节的方法有:闭目休息一分钟,将外界的干扰也看作考试的内容,“考抗干扰的能力, 我也应该突一份满意的答卷”;可以嚼一块口香糖,计自己放松,使自己尽快进入答题的专注状态,那样就不会注意外界的干扰了;可以这样想:老师总是看自己的卷子,要知道他并不认识我,只是想关心一下试卷的内容,没有必要过多地在意。心中要时时想着:“我是来考试的,其他与我无关。”
    一场考试结束后,要将监考操件不规范的现象及时告诉自己的班主任,以便班主任向上反映,避免下场考试的监考操作仍然不规范。
    19、遇到记者采访怎么办?
    考试之前或上一场考试与下一场考试之间,有时会遇到记者采访。如果你本来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而且记者来采访时,你正好有表达的欲望,不妨就接受记者采访,将你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个好心情但记者采访结束了,就不要再去想这件事情了,否则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上一场考试不是太令自己满意,不想与他人交流,你也可以婉言拒绝。还有一种记者采访,是在考试过程当中,周围一片寂静,你正专心致志地答题,偶然一抬头发现摄像机正对着自己,“无所谓”、“你拍你的,与我无关”是最好的表现。突然间被吓了一跳以至有些紧张也是正常的,这时心里要清楚记者是来拍高考的,不是拍“我”这个个体的,与我没有什么关系。
    20、考试未完全结束,家长或熟人问你考得如何怎么办?
    高考是高度集中、大负荷量的思维工作。如何完成不同门类的考试之间的思维转移并及时集中,是影响考生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问题。许多考生考完一门课程之后,思维不是马上转入下门课程的预热,而是急于找别人对答案,发现自己答案与别人答案不符或自己答案有错误后又懊悔不已。
    结果,不仅思维不能迅速转入埘下一门科目的应试准备状态,而且心情也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懊悔的情绪会影响对后续考试的信心,使后面各科的考试都受到干扰,严重影响正常发挥。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束后,最为恰当的做法是:马上把它完全放下,思维和情绪完全离开对这门课程的负担,并全而转入对后一门课程的预热。
    心理学研究证明,许多困难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高思维激活水平,而高思维激活水平需要在思维经过一定时间的预热后才能获得。如果一个考生从出考场开始,思维就转入下一门课程的考试,可以使 思维在相对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获得一段时间的预热,到考试开始时,思维就可以处于更高的活跃水平,从而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更加迅速和顺利。
    与不能顺利 完成思维转移的学生相比,及时的思维转换和预热,实际上就成了促进考生正常发挥、增强竞争力的优势。当然在考试尚未完全结束时,家长或熟人问你考得如何 时,我们的回答就只能是:“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毕竟自信的回答有利于不同门类的考试之间的思维转移。即使已经意识到某门考试发挥不是很正常,也要设想 别人不一定就比自己考得更好,这样想会有利于后几门的正常发挥。
    21、如何做到卷面整洁?
    卷面整沽,能够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理,以至影响到你的主观题的判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卷面整洁呢?选择两到三支适合自己书写的笔相当重要。考前一个月到文具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笔、橡皮等文具,用了合适,不妨买下两到三支这样的笔。
    在考前的一个月内,就一直用这几支笔。用这一块橡皮,这样考场上用就觉得非常顺手。最忌讳的是考前才去买笔,或者买了笔直到高考时才用,考场上很有可能会不顺手,甚至漏水、或者不下水,这些都会影响到卷向的整洁。考场上拿到试 卷时,可将试卷按页号顺序由小到大叠整齐了,将暂时用不到的文具等放在桌子的一边,以免碰翻其他东西从而将试卷弄脏。
    要做到卷而整洁, 还有一点就是要养成想好了再下笔的习惯,不能没作思考就下笔,发现不对就擦,擦的次数多了卷面就不整洁了。思考好了再下笔,还能够根据答案的长短,安排字 体的大小、字与行之间的间距等,避免不够写,或书写过于紧密,答案堆在上面一点点地方等不美观现象的出现:如果书写错误已经发生,小段的可以用橡皮擦干 净,再重新书写;有些错误尤其是大段的错误在卷的情况下,不一定用橡皮擦,可以正确地使用删除号,将原有的错误删除,再重新做答案,那样卷面还会清楚、整洁。
    22、卷面弄脏了怎么办?
    高考时万一卷面弄脏了,也没有必要过分紧 张,已经是既成事实,紧张也无济于事。这时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用橡皮将弄脏的地方尽量擦得于净一些,如果可以书写,就在擦过的地方重新答题,这样做的前提是重新书写的内容别人无须用心思去猜你写的是什么,而是服就看得出你写的是什么内容。
    如果原来规定的答题区域已经脏得无法答题,你也要将它擦得干净一 点,然后将答案写在试题附近的空白处,用箭头或文字注明此题答案的位置就可以了。要根据答案的长短选择一处大小恰当的空白处,并注意字体的大小,将答案写 在一处,切忌将一道题目的答案写在多个空白处。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的这个空白处不能在试卷的密封线之内。台则阅卷老帅恻卷时也会有一种走迷宫的感觉,倘 若找不到其中的一部分,将不利于你得分。
    这就要求考生要在重新书写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完备,再下笔,力求做到答案条理清晰,字迹清楚,判卷老师能看得明白,这样就无大碍了。答题卡如果不小心弄脏了,耍小心翼翼地用橡皮将它擦干净,然后将你的答案填涂上去。
    23、不小心损坏了试卷或答题卡怎么办?
    考生如小小心损坏了考试卷子或答题卡,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调换考场的备用试卷或备用答题卡。考生拿到调换后的试卷和答题卡后, 不要急于答题,首先应按最初的要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写下(填写)姓名、考号,最后再认真核对一遍,以防漏填、错填或错写漏写。
    当然,考生在整个高考中应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免损坏试卷和答题卡的事情发生,因为这种情况不仅会耽误你正常的答卷时间,还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你的心理。如果是在考试中途尤其是考试即 将结束时发生这样的事就更麻烦了,即使得到监考和主考的同意更换答题卡,因要重新抄填答题卡上的内容,会直接影响答题的时间,给你造成因时间紧张导致的紧 张等不良情绪。
    24、遇到模棱两可的概念怎么办?
    考生在高考中常常会遇 到模棱两可的概念把握不准和理解不透而失分。这种情况通常由两方面的原因而导致:
    一是心理过于紧张;二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调整心理状 态,尽可能消除紧张心理,以正常的心态对待高考,则完个可以避免。对于第二种情况,这只想要对考生说的是:一要反复比较,从比较中区分慨念,找出相似概念 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要认真细致,谨防粗心。俗话说:“粗心大意害死人”。有些考生虽然对高考很重视,但由于平时粗心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在高考中也会 无意识地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三要自信,切勿紧张。一般情况下,这些模棱两可的概念不是难在概念本身的艰涩、深奥,而主要侧重于考 查学生对相近或相似概念的区分与辨别,即通常说的知识比较。只要认真细致,学会比较,即使平时基础稍微欠缺的考生,也能做好。
    25、如何合理利用所发的一张草稿纸?
    根据高考规则,每场考试都由监考老师统一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除此之外是不允许学生携带任何草稿纸的。小小一张草稿纸,在平时无足轻重,但此时不能忽视。第一,要充分利用它。对于理科科目,几乎所有的演算都在草稿纸上展开,特别是对基础欠缺或有粗心大意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考生,此时草稿纸就显得更为重要。
    即使是文科科目,如作文写作、政治或历史论述题的解答,也有必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基本要点,这有助于写作、答题的完整和连贯。另外,草稿纸还可用来检测笔尖粗细和颜色深浅。个别考生平时考试和作业有喜欢在纸上画画写写的习惯,这时草稿纸正好满足了考生的这方面需要。第二,要注意节省。通常情况下,一 场考试只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因此考生要合理地利用,并注意节省着用。当然遇到的确因个别理科科日考题量大、演算复杂等特殊情况,经主考同意可以加发 草稿纸。第二,根据规定,考试结束后草稿纸必须留下。因此考生不要轻易丢弃草稿纸,更不可把草稿纸带出考场。
    26、如何应答自己的长项科目?
    对待自己的长项科目,考生考前在心理上并不惧怕,大多数考生自我感觉较好,认为把握性较大,这是好的一向。但从考试结果看,长项科目并不就是你的优分科目,从历次高考看,一部分考生“长项不长”的情况年年都会出现。
    因此应这样对待自己的长项科目:第一,在心理上,要强化必胜的信念,确立长项科日在确保正 常发挥的前提下能够超常发挥的单科考试目标。第二,在态度上,要突出“认真”二字,切勿自以为是,掉以轻心,力戒盲目乐观、骄傲浮躁。
    第三,在答题时,要重视每一道题,不放过任何个得分点,哪怕是小分点。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当遇到自己的长项科目试题比较容易时,你要格外认真对待,因为这对你来说可能不是件 好事。经验告诉我们,长项科目的试题偏难些,更有利于你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你要切记:对待长项科目一定谨慎又谨慎,认真再认真。
    27、如何应答自己的弱项科目?
    对于自己的弱项科目,你应该注意: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要知道,你的弱项科目,对于他人也是有难度的。再说,所谓长项、弱项都是相对而肓的,从考 试结果看,弱项科目并不就是你的低分科目。长项不长、弱项不弱的情况年年都有,这当然与基础知识有关,而心理状态好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2)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这里还是涉及心理素质问题,考前不要老是想着下一门是自己的弱项,就怕考不好,患得患失,心绪不宁,这反而给自己加重了思想包袱。退一步 讲,既然是自己的弱项,发挥欠佳也属正常,以这种想法去应考,也许心理就要轻松得多,说不定还能超水平发挥,获得预想不到的结果。
    (3)认真对待,挖掘潜力。我们主张“辟己所能,尽力而为”,但在实际考试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一题一题答,一道一道过,一分一分争。有认真的态度,有良好 的心态,有坚韧的意志,即使是自己的弱项科目,也一定会成功的。
    28、因意外原因迟到了怎么办?
    每年高考总有个别考生因堵车或因车辆故障等原因而迟到。在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中迟到,的确对考生正常发挥水平很不利,但既然发生了,考生就要正确列待:
    第一,克制自己,尽可能地减轻或消除紧张心理。
    第二,进入考场入也后,先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不妨作几次深呼吸,待心情稍稍平静后,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 应位置填上姓名、准考证号等(这一点请考生务必记住)。
    第三,集中精力,抓紧答题。自进入考场,尤其是开始答卷后,不要再去想迟到的事,也不要因迟到而怨天尤人,而应定下心来,排除干扰,全神贯注抓紧时间去答题。在此我们也再次提醒家长和考生,考前各种准备一定要充分,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偶发因素或特殊情 况要有足够的估计,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以避免考生迟到这类事情的发生。
    29、答题时突遇身体不适怎么办?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突感身体不适,常见的情况有头晕、恶心、肚子疼、中暑等。如果这类情况不是很严重,考生可自我调节一下紧张心理,或稍事休息,或用自备的清凉油等防暑用品轻轻涂擦;如情况没有好转或感觉更加不适,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由监考老师通知保健医生作紧急处置。
    这种处置一般有两种办法:是根据考生病情,经医生诊断,就在考场原地紧急处置,这种做法既解决了问题,又基本不影响考生继续进行考试。还有一种办法,经医生观察诊断,必须离开考场作紧急处置。如果这样的话,那考生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待病情好转或基本正常后迅速回到考场继续考试。需指出的是,考生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隐瞒不报,这不仅会贻误治疗时间,最终还会因为不能坚持而致你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另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考生也不要紧张,要以平静的心态继续投人考试.把影响减小到 最小程度。
    30、如何排除同考场考生的影响自已?
    同一考场考生的考试表现对自己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有的考生提前交卷,有的考生窃窃私语,有的考生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发出连续不断的声音等,作为同一考场的考生, 尽量不要受这些影响,应按照你事先确定的高考策略和思路做好自己的事。
    当有同学提前交卷时,你不要因此而紧张,应继续答卷或复审试题,用足用好高考时间。 当同考场考生主动与你说话甚至暗示给予关心时,你完全可以不予理睬,若该考生继续纠缠,你应主动报告监考老师。如同一考场学生有不良的习惯动作,对你造成干扰和影响时,你也要报告监考老师,由监考老师提醒该考生,以消除对你的影响。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批次
    高考录取有很多院校,为录取方便,把院校分类,划分录取顺序,也叫批次。目前国内常见批次有: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和高职高专批次。今年很多省份已经将二三本合并,不再有本科三批。
    平行志愿
    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院校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虽说是平行志愿,但是录取也分先后,如果张三填报的平行志愿志愿为1.北京大学 专业组 A  (假设最终录取线650分)
    2.湖南大学 专业组 C (假设最终录取线620分)3.浙江大学 专业组 B (假设最终录取线630分)
    张三考了640分,本来可以上浙江大学 专业组B,但由于它的第二志愿是湖南大学专业组C,张三最终被湖南大学录取。
    投档、调档和进档
    省招办或考试院按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算出投档数,对批次线上报考该校考生由高分到低分达到投档数的考生档案投送到学校。这一过程,对省招办称之为“投档”,对学校称之为“调档”,对考生称之为“进档”。三者是一回事。
    录取线差
    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在某地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地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例如北京大学2017年在北京的文科平均录取分数为670分,北京2017年一本线为555,因此北京大学2017年录取线差为115分。
    一般而言,因为试卷难度不同,各高校录取分数每年是不一样的,但在某地的录取线差变化幅度不会特别大。
    模拟投档线
    平行志愿模式下,为保证院校有一个准确的调档比例,使正式投档有的方矢,在第一次集中批量投档之前,很多省份会先试投2—3次。
    第一次试投会固定一个比例向各招生院校提供学生档案,院校阅览档案后根据考生情况和可以使用的全国机动计划提出自己的调档比例,再进行1—2次试投后,最终确定各院校投档比例,并正式投档。
    每次模拟投档都会形成一个模拟投档线,其中,第一次模拟投档线最有意义,因为很多省份在这个时候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很多院校就在这个线的基础上形成自主招生的优惠幅度。
    模拟投档一般只提供考生分数、填报专业、体检记录等信息,但不会有考生身份信息。
    提前批
    提前批即“零批次”,考生可以在分数线允许的情况下填报提前批次录取机会,这个批次的填报时间在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之前。如果录取成功,可以在成功录取学校就学;如果没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其他批次的填报录取。这样为学生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提前批?
    有意向报考以下专业的考生:立志当中小学教师,家境又比较困难的考生:免费师范生。立志做医生,家境又比较困难的考生。对军事、公安、武警、司法、航海、小语种等专业有兴趣,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有意向的考生。
    高分考生:名校的基地班与特色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好,英语好: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收费高,教育模式特别的高校。
    免费师范生
    第一、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补助一般为在校期间每月600元。即每年发十个月。
    第二、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免费师范生四年本科毕业以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
    第三、免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流动,有到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
    第四、为免费师范生继续深造提供好的条件保障,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他们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职学习专业课程。
    免费医学生
    2019年5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2019年国家将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6700名五年制本科免费医学生。
    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和傣医学。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以及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政策。
    国家免费医学生只招收全省农村户籍考生,要求毕业后志愿在定向乡镇卫生院工作6年以上。国家免费医学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军校生
    军校生需要进入专门的军队院校学习。入校经复查复审合格后,即取得学籍和军籍,开始计算军龄。在校学习期间不缴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实行军队供给制,统一着制式军装、佩戴学员肩章,每月领取津贴费。
    专业调剂
    专业调剂也称“专业服从”。是指招生学校在录取时若某些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的行为。
    对于考生而言需要考虑的是,是否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的情况下,愿意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勾选专业不可调剂的后果讲后果之前,要知道这样一个概念:
    一次投档
    即同批次平行院校只进行一次投档,一旦投档,其他志愿院校自动作废。正是因为一次投档的原则,如果你所报考的一所第一批次本科院校调取了你的档案,而所报考的该校专业正好都满额了,你又勾选了不可调剂,那么等待你的就只有征集志愿或第二批次本科学校的录取了。
    正是为了避免这类事件,考生如果没有十足被录取的把握,都需要勾选“专业可调剂”。如果担心自己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那么可以在选择时就选一个其所有开设专业都可以接受的院校。
    征集志愿
    每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如果在本批次招生的高校有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各省(区、市)招生考试机构将公布高校招生缺额计划,并进行再次填报。
    征集志愿分数一定比常规分数低?不一定,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时,录取分数不降反升。
    征集志愿都是“差”学校?不一定,但参与征集志愿的专业一般都不是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另外一些对考生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也容易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中。如对考生性别、单科成绩等的要求。
    补录
    很多省份规定,高职高专在9月份开学后,如果新生报到率低于某个数值,院校可以提出申请,在9月底左右,面向社会有当年高考成绩没有被任何院校录取的学生进行补充录取。补录一般没有本科层次。
    什么是“一分一段表”?
    它显示每一个分数全省考生有多少名,能让你计算出自己的排位。
    一分一段表,是将全省同科类考生的档案分(高考各科成绩+优惠加分)从高到低排列(分数相同的则为并列),再按每1分一段,统计“本段人数”;从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数”相加,则为“累计人数”。
    建议你下载一份官方公布的一分一段表,便于随时分析、使用。一分一段表上显示出每一个分数全省的考生有多少名,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最大。
    院校投档分数线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史类或理工类)的招生计划数和招生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对招生院校投放考生档案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投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招生院校在不同类别不同批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对招生院校而言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院校录取分数线
    招生院校在不同科类、不同批次按招生计划完成录取后,所录取考生中的最低分数即为录取分数线,不同专业录取考生中的最低分数即为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一般来说,除降分录取外,录取分数线≥投档分数线≥录取控制分数线。
    院校专业组
    新高考改革前,广东省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按“1所院校+多个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
    新高考改革后的省份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将拆分若干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投档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以只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例如:北大在某省的招生计划里有新闻学、教育学、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临床医学等个专业。且2021北大在该省的招生计划里写着:专业组A(单限物理),包含:土木工程、通信工程
    专业组B(双限物理、化学),包含:化学,临床医学专业组C(不限),包含:新闻学、教育学
    旧高考时,张三是理科生,他可以填报的志愿为:北京大学: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临床医学
    新高考时,张三选了化学,生物,历史三科。他可以填报的志愿为:北京大学 :专业组C(新闻学、教育学)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近3000所高校,林林总总700多个专业。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一、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在这里,小曲想提醒,有几个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二、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深圳,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位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杭州和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杭州孕育了阿里巴巴,深圳大学培养了腾讯的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等顶尖高科技公司,随着杭州、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这两座城市了。

    三、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暂不考虑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志愿填报10大误区与对策
    误区一:认为平行志愿可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
    对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
    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平行志愿的6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误区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对策: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解析: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课程)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由此可见招生简章里面的信息介绍很关键,不可轻易忽视。
    误区三: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对策: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都要拉开梯度
    解析:志愿梯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
    1.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也不是不考虑,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考生对照往年的分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要填一个保险系数高的。
    2.实行非平行志愿地区: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后续志愿基本上应该考虑往年一般报考人数不满并且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对策:“冷热”专业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解析: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专业名称来选择
    对策: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如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解析: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不服从专业调剂
    对策: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应该统筹考虑解析: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七: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对策:警惕“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解析: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误区八: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对策:选择专业要扬长避短解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九: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对策: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解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十: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报志愿
    对策: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解析:在一些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系统根据考生输入的往年高考分数区间,给出高校录取平均分和专业平均分。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课(基础+技巧+抢分+回顾篇)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