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地理冲刺卷(三)(Word版附解析)
展开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冲刺卷(三)
一、本卷共15小.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苏北平原上的沿海城市盐城市,农户人均拥有田地略超两亩(0.15亩=100m²),但是每户所拥有的田地块数多,分布分散,地块较小。自2019年开始,盐城市进行“小田”变“大田”整治,地块平均面积大幅增加。按地块等级,种田户对大小有差异的地块进行承包种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小田”变“大田”整治前,盐城市农户拥有的田地分布分散的原因是( )
A. 地势起伏不平 B. 道路切割破碎
C. 田地质量差异 D. 住户分布分散
2. 与“小田”相比,“大田”( )
A. 单位面积种植成本更低 B. 田埂的总数量更多
C. 单位面积土地租金更低 D. 主要种植经济作物
3. 盐城市“小田”变“大田”后( )
A. 主粮消费结构改变 B. 农田所有权变更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农业就业率提高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在苏北平原农村,平原面积广阔,道路占比小,对地块切割不明显,B错误;地势起伏不平不符合苏北平原地形特征,A错误;住户分布分散也可以依据就近原则分到“大田”,D错误;田地质量有差异,为了使每户分到的田地公平合理,需要对不同等级的田地进行分割,故田地分布分散,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小田”变“大田”前,由于田块分散、面积小、不成片,农民流转土地租金较低,有时还会碰到少付或拖欠租金的情况,“小田”变“大田”后,土地质量总体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租金更高,A正确;“大田”机械化操作便利,单位面积种植成本低;“大田”田埂数量少;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大,耕地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小田”变“大田”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效率提高,劳动力需求降低,因此农业就业率会下降,D错误;实施规模化种植后,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正确;粮食种植种类与气候相关,主粮消费结构不会在短期内改变,A错误;我国农田所有权的主体为国家,不会发生变更,只有使用权可以改变,B错误。故选C。
【点睛】苏北平原位居江苏省淮河以北,位于华北平原南端。包括徐州、宿迁、连云港北三河以北的东海县和赣榆区的广大地区,苏北平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中央,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南北过渡地区。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沛,四季分明。
我国一流大学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其中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一流大学分布较多,昆明一流大学分布少,且生源以云南省本省籍学生为主。据统计,2018年上海市、浙江省、云南省一流大学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较高,而武汉市一流大学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较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云南省一流大学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高的原因可能是云南省( )
A. 一流大学的数量少 B. 高原地区气候温和
C. 本省籍学生数量多 D. 出省的交通不便捷
5. 上海市和武汉市的一流大学均较多,但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一流大学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武汉市( )
A. 经济水平较低 B. 环境污染较严重
C. 海运条件较差 D. 对外开放度较低
6. 沪、浙地区一流大学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高对该地区的影响是( )
A. 导致劳动力严重过剩 B. 使人口出生率上升
C.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D. 促进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4. C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一流大学数量少、高原地区气候与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高没有必然联系,AB错误;随着社会的进步,云南省出省交通变得便捷,D错误;由于云南省一流大学的实力不强,就读云南省一流大学的外地学生少,毕业生主要为本省籍学生,出于文化、生活习惯等考虑,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高。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经济条件较差,工资待遇较差,就业条件较差,导致一流大学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率较低,A正确。环境污染情况、 对外开放度对毕业生在就学地的就业影响不大,BD错误,武汉市属于内陆城市,不存在海运条件,C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一流大学毕业生多为高素质劳动力,往往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所以该群体人口的增加,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D正确;劳动力数量会增加,但是该地区劳动力供需矛盾不是数量上的矛盾,而是结构性矛盾,该地区创新资源丰富,高素质劳动力不存在过剩问题,A错误;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C错误;高学历人群的生育意愿较低,B错误。故选D。
【点睛】一流大学,是指具有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博士生教育,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截至2014年,在汉高等院校98所;其中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数仅次于北京居中国第二,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
巴布亚新几内亚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主要的对外交通方式为航空运输和海运。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局部地区交通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国机场多布局于山地的主要原因是山区( )
A. 大气能见度高 B. 受洪水威胁小
C. 地质灾害少发 D. 运输需求较大
8. 从大气角度考虑,该国机场跑道的最佳走向为( )
A. 东西走向 B. 东南—西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9. 甲港口对外运输的主要物资是( )
A 水泥 B. 木材 C. 机械 D. 稻米
【答案】7. D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该地区降水丰富,高海拔地区云雾天气多,A错误;山区有山洪,洪水威胁并不小,B错误;山区地质灾害更多,C错误;该地由于纬度低,气候湿热,人口主要分布于凉爽的山区,因此机场选址于山区主要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机场跑道的走向要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根据该地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区较为盛行的风是西北风和东南风,跑道走向与风向一致,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B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水泥的制造技术较为简单,外部需求较少,A错误;该国经济落后,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机械出口少,C错误;该国经济落后,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规模较大,粮食出口少,D错误;该国有广泛的雨林分布,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是主要的出口物资,B正确。故选B。
【点睛】印尼是农业大国,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主要经济作物有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印尼森林覆盖率为54.25%,达1亿公顷,是世界第三大热带森林国家。
与冰期相比,间冰期极地和赤道之间的温差更小。下图为间冰期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间冰期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强的原因是高原( )
A. 地面辐射强 B. 大气密度大
C. 降水强度大 D. 太阳高度大
11. 与冰期相比,间冰期( )
A. 海一气物质交换减弱 B. 东亚—太平洋物质循环加强
C. 冬季风南下频率升高 D. 中国内陆地区降水趋于减少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间冰期气候变得温暖,地面辐射加强。高原海拔高,与同海拔大气相比,高原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于周边大气,所以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强,A正确;气温升高,大气密度下降;降水强度增大是气流上升的结果而非原因;一个地区的太阳高度取决于其所在地理纬度。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间冰期温度高,海洋蒸发强烈,海一气物质交换增强;由于高原形成热低压,海陆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夏季风强盛,且海洋表面大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此有更多的水汽到达陆地甚至内陆,所以东亚和太平洋之间的物质循环加强,内陆地区降水增多;间冰期极地和赤道之间温差减小,使得冬季风减弱,其南下频率趋于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冰期是地质历史上出现大规模冰川的时期;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的时期。冰期时,冰川大规模扩张或前进;间冰期时,冰川消融后退。一个冰期与相邻的间冰期两个对立而又互相转化的气候期,组合一个冰川周期。
图Ⅰ为河北省生态环境支撑区空间分布图,图Ⅱ为坝上高原生态区、京津保中心生态区和低平原生态区植被(含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覆盖度的年内变化图(横坐标“0”表示1月1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京津保中心生态区和低平原生态区在180天左右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原因是( )
A. 蒸发旺盛 B. 处于农作物生长期
C. 降水稀少 D. 农作物收割已完成
13. 坝上高原生态区主要保护( )
A. 耕地 B. 草场 C. 针叶林 D. 湿地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京津保中心生态区和低平原生态区主要为农业区,植被覆盖度受农业影响大,180天左右约为6月底,该地区冬小麦已基本收割完成,人工植被减少,所以植被覆盖度低,D正确,蒸发旺盛、降水稀少会影响植被生长,但不会使植被覆盖率显著降低,AC错误,农作物生长期植被覆盖率不会出现下降,B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坝上高原生态区处于农牧交错带,属于高原山地地形,耕地面积比重不大,A错误;由于气候较为干旱,针叶林在该地区鲜有分布,C错误;湿地面积较小,该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是草场,所以坝上高原生态区主要保护,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系统特征,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将河北全省分为环京津生态过渡带、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低平原生态修复区、沿海生态防护区五个区域。
2022年7月14日凌晨,出现当年最大的超级月亮,我国各地都可观赏到,最佳观赏时间是7月13日晚上至14日凌晨。北京((40°N,116°19'E))此次超级月亮到达最高位置的时间为7月14日0时17分,其高度角为24°。月球公转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倾角为5.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超级月亮出现的日期( )
A 月地距离最远 B. 月地距离最近
C. 日地距离最远 D. 日地距离最近
15. 7月14日广州(23°N,113°E)超级月亮到达最高位置的时间及其高度角分别约为( )
A. 0时30分41° B. 1时30分17°
C. 0时30分7° D. 2时36分24°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月地距离最近时,人类肉眼观测到的月亮更大,故B正确,A错误;超级月亮出现与日地距离无关。故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广州与北京的经度相差3°多,地球自转速度为1°/4min,故超级月亮到达最高位置出现的时间差约为13min,7月14日广州超级月亮到达最高位置的时间约为0时30分。广州与北京的纬度差约为17°,超级月亮到达最高位置的高度角相差约为17°,故7月14日广州超级月亮到达最高位置的高度角约为41°。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超级月亮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
二、本卷共3大.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舌指山岳冰川从冰川发源处流出的舌状冰体。天山一号冰川位于天山中段天格尔峰北麓,海拔为3850m,天山一号冰川分布区两侧的坡地基本上都是裸露的岩石,鲜有冰川分布。冰舌的末端分布有夹杂着碎石的泥质堆积物,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下图示意天山一号冰川景观,图中绘制了2001年、2008年和2018年冰舌末端的空间位置。
(1)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分布区两侧坡地鲜有冰川覆盖的原因。
(2)指出天山一号冰川冰舌末端堆积物的主要来源。
(3)简述天山一号冰川冰舌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的原因。
【答案】(1)坡地地形陡峭,降雪难以堆积,不易形成冰川;全球气候变暖,坡地上较薄的冰川消融完毕;坡地岩石无冰川覆盖或冰川覆盖薄,吸收太阳辐射多,加速冰川融化。
(2)谷地风化物;冰川侵蚀物。
(3)冰舌末端海拔低,气温较高,冰川融化量大,水流量大;在流水搬运作用下,粒径小且轻的泥质堆积物被搬运至距离较远的冰舌末端堆积,导致冰舌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山一号冰川景观图为材料;涉及天山一号冰川分布区两侧坡地鲜有冰川覆盖的原因、天山一号冰川冰舌末端堆积物的主要来源、天山一号冰川冰舌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冰川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天山一号冰川分布区两侧坡地鲜有冰川覆盖的原因:天山一号冰川位于天山中段天格尔峰北麓,海拔为3850m,地形陡峭,降雪难以堆积,降雪下滑,不易形成冰川;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坡地上较薄的冰川消融完毕;坡地岩石无冰川覆盖或冰川覆盖薄,岩石吸收太阳辐射多,气温升高快,加速冰川融化,所以坡地鲜有冰川覆盖。
【小问2详解】
天山一号冰川冰舌末端堆积物的主要来源:山岳中谷地风力侵蚀强,多风化物;冰川在山岳处侵蚀,形成大量冰碛物,在冰川冰舌末端堆积。
【小问3详解】
天山一号冰川冰舌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的原因:冰舌末端海拔低,气温较高,冰川融化量大,水流量大,水流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流水搬运作用强,粒径小且轻的泥质堆积物被搬运至距离较远的冰舌末端堆积,搬运距离较远,冰舌末端地势较平坦,导致冰舌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数量越多。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律宾为群岛国家,主要岛屿有北部的吕宋岛、南部的棉兰老岛、中部由萨马岛等组成的米沙鄢群岛。吕宋岛、棉兰老岛境内多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地,中部的米沙鄢群岛岛屿多,海拔较南、北两大岛屿低。菲律宾东部海域是台风形成最多的太平洋暖池,水温越高,台风越易形成。菲律宾是深受台风灾害影响的国家。下图为菲律宾示意图,图中的Ⅰ区、Ⅱ区、Ⅲ区存在显著的台风登陆频次差异,台风登陆造成损失最大的是Ⅱ区。
(1)指出菲律宾Ⅰ、Ⅱ、Ⅲ区中台风登陆频次最低的区域并说明原因。
(2)分析菲律宾Ⅱ区台风登陆造成的损失在3个地区中最大的主要原因。
(3)推断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菲律宾台风特征变化。
【答案】(1)Ⅲ区。原因:Ⅲ区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小,所以低纬海域台风形成数量少,登陆频次最低。
(2)Ⅱ区为首都所在区域,经济发达,城镇密集,人口多;Ⅱ区岛屿多,海峡多,狭管效应使风速加快;岛屿分布分散,救援困难;地势低矮,对台风的削弱作用不明显。
(3)登陆菲律宾的台风频次会增加;台风的风力加大,带来的雨量增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菲律宾台风灾害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台风灾害的发生与损失、台风灾害的变化特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菲律宾Ⅰ、Ⅱ、Ⅲ区中台风登陆频次最低的区域是Ⅲ区。本题主要考查台风形成的机制,台风形成需要以下条件,广阔的热带洋面、预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涡旋处在弱低压上方等,Ⅲ区相对Ⅰ、Ⅱ区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小,不利于台风的形成,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所以低纬海域(Ⅲ区)台风形成的数量少,登陆频次最低。
【小问2详解】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受灾害破坏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救援难度影响,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分析,Ⅱ区为首都所在区域,经济发达,城镇密集,人口多,受台风破坏,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多;从台风破坏程度分析,Ⅱ区岛屿多,分布较为分散,间隔海峡多,海峡间形成狭管,受狭管效应影响使风速加快,增加的台风的破坏力;岛屿多地势低矮,对台风的削弱作用不明显;从救援难度角度分析,Ⅱ区岛屿多,分布较为分散,整体救援困难,使得菲律宾Ⅱ区台风登陆造成的损失在3个地区中最大。
【小问3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热带洋面升温,蒸发量增大,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热量和水汽,登陆菲律宾的台风频次会增加;热带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台风的风力加大,丰富是水汽也会使台风带来的雨量增多。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末,天津遭遇严重水荒,造成生活、生产严重缺水。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1982年5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开工,1983年9月11日通水,引水线路全长234km。于桥水库为引滦入津工程的调蓄水库,水质净化至关重要。引滦入津工程缓解了天津市的供水困难,同时也减轻了天津市区的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引滦入津工程线路。
(1)推测20世纪70年代末天津市遭遇严重水荒的原因。
(2)说明天津市净化于桥水库水质可采取的生物措施。
(3)指出引滦入津工程可减轻天津市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案】(1)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剧增,用水量急剧增加;海河等河流的上游修水库、引水灌溉等,导致流到天津的水量大幅减少,造成天津供水严重不足。
(2)水库周边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养殖水生生物,保护水库生态平衡,以净化水质。
(3)地质灾害类型:地面沉降。理由: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地下空隙少,地面不易下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引滦入津工程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净化水质的措施、跨流域调水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天津市位于华北地区,降水量小,但用水量大,属于资源型缺水。故天津市遭遇严重水荒的原因可从供需矛盾角度进行回答,主要是用水量大,包括生活生产用水量大,即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剧增,用水量急剧增加;也可从流域整体方面来分析,即海河等河流的上游修水库、引水灌溉等,导致流到天津的水量大幅减少,造成天津供水严重不足。
【小问2详解】
水库水质恶化的原因:水库上游工厂、库区周边居民生活区及农田等生产的大量废水废物,未经任何措施,随意排放和堆积,加之据水库水域较近,因此对于桥水库水质恶化造成较大影响;由于污染加重,富营养化程度加深,导致水库水质量降低,供给天津市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作为水库与陆地的缓冲带—湖滨带受到严重的破坏,不能对库区水体产生净化功能,同时,库内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无法达到净化水体最优的目的,且秋季植物未被处理,死亡后大量的堆积于坝前,加剧水质恶化程度。由以上分析可知,从生物措施角度可采取,一方面恢复湖滨带生物群落,水库周边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优化湖区水生生物群落,合理养殖水生生物,保护水库生态平衡,以净化水质。
【小问3详解】
由于遭遇严重水荒,天津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引滦入津工程可缓解天津市水资源紧张,从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上升,地下漏斗减少,地面不易沉降。
精品解析: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图示乙功能区布局的有利条件是, 推测因纽特人的卧榻位置应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