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为面积15 cm×15 cm的邹城市某楼盘平面户型图。
该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1∶10 B.1∶100
C.1∶1 000 D.1∶10 000
二、选择题组
下图示意某摄影爱好者某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哈尔滨(约45°N)东西向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身高与日影等长),且街道两侧树木开始“吐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的地方时为( )
A.8:00 B.10:00 C.12:00 D.18:00
3.此时,图中骑行者将前往(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图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5.河流XO段的流向为( )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丙>丁>甲>乙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7.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
A.最高处海拔840米 B.河流先流向西北再流向西
C.乙村耕地面积较甲村大 D.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9.①②③④四地中
A.①地发生山洪的几率最大 B.②地可以看到山峰和乙村
C.③地能欣赏到壮观的瀑布 D.④地最适合夏季夜晚露营
10.若有攀岩爱好者准备带轻质绳去陡崖处攀岩,合适的绳长最接近
A.200米 B.305米 C.410米 D.500米
下图为地球自转等速度线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1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下图为研究小组对我国青藏高原的某河谷城市进行逆温测定结果(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逆温层( )
A.冬季逆温层厚度大,夏季小 B.7时厚度一月最大,三月最小
C.19时厚度随月份增加而递减 D.逆温现象19时出现,7时最强
14.形成逆温层厚度出现图示时段差异主要因素是( )
A.大气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热交换 D.地面辐射
15.图示逆温现象出现时( )
A.山谷比山坡更易遭受冻害 B.有利于提升城区空气质量
C.夜雨出现的频率大为增加 D.空气对流作用更加强盛
读甲、乙河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剖面的是( )
A. B.
C. D.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日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 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 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神舟十三号着陆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约为( )
A.1/4 B.1/3 C.2/3 D.1/2
20.神舟十三号着陆当天,兴平市( )
A.日出物影朝向西南 B.白昼时间较前日短
C.存在太阳直射现象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会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2.某晴天上午 9~10 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 )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①段
在光伏电站工程中,绝大多数支架为固定支架。我国湖北省某地(31.5°N,113.5°E)海拔65米,固定支架光伏组件的倾角一般为14°,且朝向正南方向。目前该地将部分光伏组件改成可转动支架(如下图所示)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sin14°≈0.24、cos14°≈0.97、sin35°≈0.57、cos35°≈0.82)
23.若不考虑天气变化,该地固定支架光伏组件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月份是( )
A.3月 B.5月 C.9月 D.1月
24.若将支架改为可转动型,则北京时间12点时光伏组件应朝向(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25.为避免遮蔽阳光和浪费土地,改为可转动支架后两组光伏组件的距离L大约为( )
A.2.1米 B.2.4米 C.3.5米 D.8.3米
三、综合题
26.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从A点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200km最终落在A点的_______方位。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C点与D点之间纬线距离约为_______km。
(3)图中C点在A点的_______方向。从B点乘飞机到D点,走最短距离,则飞机飞行的方向是______。
(4)图中G点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
(5)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7.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M、N两条河流哪一条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
(3)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更具优势的是________。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二: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3)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图可知,该户型图面积为15 cm×15 cm,长宽均为15cm;四个选项实际和图上距离比例均为10的倍数,那么选项内房型长度为A为1.5米、B为15米、C为150米、D为1500米,根据实际情况,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长度最可能为15米,B对,A、C、D错。故选B。
2.C 3.B
【分析】2.由材料可知,街道两侧树木开始“吐绿”,可知此时为春季,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此时,由骑行者身高与日影等长可知,此时太阳高度角为45°,且当地纬度为45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此时是当地的正午。因此,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根据材料,当天树木开始“吐绿”,太阳可能直射赤道。此时地方时为12时,太阳在天空正南方,影子朝向正北。图示骑行者前进方向与影子朝向垂直,可以得出骑行者将前往正西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如果某地的纬度已经知道,依据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H=90°-| 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4.C 5.B
【分析】4.根据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因此X、Y连线的垂线方向为南北方向,箭头应指向为北方,故C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5.河流的支流是流入干流的,结合图中信息XO是从X流向O的,故由东北流向西南,B正确,ACD错。
【点睛】该题的关键重点要把握住时间和地点,时间为6月7日,地点为25°N附近的小区,在此时间日出、日落方位要明确,只要了解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不难得出答案。
6.C 7.D
【解析】6.图中甲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丙处形成低压;乙处其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丁处形成高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甲>乙>丁>丙,故A选项错误;甲地温度低,气流冷缩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温度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故B选项错误;甲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选项正确;乙地温度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故D选项错误。故选C。
7.垂直方向上由于温度高大气抬升,温度低大气下沉,故直接原因不是气压差,故A选项错误;大气的水平运动成为风,近地面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垂直方向的气流流动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气流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又影响风向,故C选项错误;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D选项正确。故选D。
8.D 9.B 10.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
8.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最高处海拔在900-1000米,A错;由等高线弯曲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的规律得知,图示河流先流向东,再流向东南,B错;乙村的海拔在400-500米的范围内,且坡度较陡,耕地面积应比甲村小,C错;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图中显示该区域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D正确。
9.①地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发生山洪的几率小,A错;②地是平缓的山脊,可以看到更高处的山峰和无阻挡物相隔的乙村,B正确;陡崖的上方没有河流,在③地不会形成瀑布,C错;④地距河流较近,夏季可能暴发山洪,不适合露营,D错误。
10.图中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计算公式(n-1)d≤ΔH<(n+1)d可知(n为等高线相交的条数,d为等高距),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400米,应选择略大于最大值的绳长,C正确。
11.A 12.B
【解析】11.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据图速度变化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由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670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447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km/h,可知当地应在0°~30°,即在南半球低纬度,故A正确,BCD错误。应选A。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R地线速度小于1480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即地势较低,应为盆地,B正确,ACD错误。应选B。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在赤道是1670km/h,而在两极为0。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处相等,15度每小时,两极点除外。
13.A 14.C 15.A
【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该逆温层无论是7点还是19点,都是冬季厚度大,夏季厚度小, A正确;7时1月厚度最大,9月厚度最小, B 错误;19时逆温层厚度随着月份的递增先递减后递增, C 错误;图中信息只能看出逆温厚度,不知道逆温出现时间或最强时间,D错误;故选A。
14.结合所学知识,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在19点时,日落之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辐射使地面热量散失,靠近地面的大气受地面温度变化影响大,降温快,而高处的大气降温慢,温度较高,逆温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海拔高处的大气温度也逐渐降低,逆温层加厚,到日出前后即大致7点时温度最低,形成最厚的逆温层,故形成逆温层厚度出现图示时段差异主要因素是地面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C正确;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都不是形成逆温层厚度出现时段差异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5.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得知,受到青藏高原地区的影响,逆温层多发生在山谷或盆地。夜晚山坡上降温快,冷空气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使原来的较暖的空气受挤抬升,出现温度倒置现象,故山谷比山坡更易遭受冻害, A 正确;逆温层出现时,气流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不利于城区空气质量提升,B 错误;逆温出现时,气流稳定,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多为晴朗天气,CD 错误;故选A。
【点睛】辐射逆温:在天晴风小的夜间,地面的热量向空间散失很快,地表温度迅速下降,地面空气受其影响也随着下降,越近地面的空气受其影响越大,于是就出现近地面层空气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辐射逆温。
16.C 17.A
【解析】16.读图分析可知,图甲纬度向北递增,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岸②侵蚀,北岸①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接的堤岸是①;图乙纬度向南递增,位于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西岸③侵蚀,东岸④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接的堤岸是④,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所以选C。
17.根据上题判断可知,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②为侵蚀岸,坡度较陡;①为堆积岸,坡度较缓,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地转偏向力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力,而是一种惯性力。
18.B 19.D 20.A
【解析】18.根据图中信息,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①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②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沙漠面积大,沙尘天气多,空气的能见度低,③不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位于戈壁荒漠,对环境的破坏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符合题意。 B正确,排除 ACD;故选B。
19.根据材料,神舟十三号着陆时为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此时180°地方时为13时56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为180°的地方时除以24,约为1/2,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神舟十三号着陆当天为2022年4月1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东北,日影朝向西南,A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白昼时间较前日长B错误;兴平市位于西安,北回归线以北,不存在太阳直射现象,且在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大值。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该地区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1.C 22.A
【解析】21.材料中“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会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说明向阳面易发生冻裂。结合材料,可知向阳面由于昼夜温差大,导致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易发生冻裂,结合图片,可知③处于背阳面,昼夜温差小,冻裂灾害最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根据时间,可以确定太阳此时方位,朝向太阳的地方,光照最充足。9~10点, 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位于东南方向的地方,阳光较为充足,结合图片,①-②段,朝向太阳的地方,光照最充足,A正确。②-③段主要位于背阳面,光照少,B错误。③-④段位于西南面,光照较少,C错误。④-①段有一部分是向阳的,但也有一部分是背阳的,不如向阳面①-②段光照充足,D错误。故选A。
【点睛】入冬后到翌年开春,白天和夜晚温差大。而冬季树干是黑褐色的,易于吸收热量,造成向阳的树皮昼夜温差大,容易冻裂。尤其是大树,因树干粗、颜色深,而且组织韧性比较差,更容易裂开。通过涂白,可以将白天充足的阳光和紫外线反射出去,降低树干基部昼夜温差,避免冻害发生。
23.B 24.D 25.C
【解析】23.固定支架光伏组件的倾角一般为14°,且朝向正南方向。若不考虑天气变化,该地固定支架光伏组件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76°。当地位于为31.5°N,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7.5°N。结合选项判断,5月份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为接近17.5°N。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4.当地经度为113.5°E,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该地地方时在12点之前,为上午,太阳方位为东南,未获得最好的发电效果,光伏组件应朝向东南,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5.为避免遮光和浪费土地,改为可转动支架后两组光伏组件的距离L应为冬至日正午光伏组件的影长。冬至日时太阳能组件倾角=90°-H=纬度差=31.5°+23.5°=55°,光伏组件长度为2m,因此影长L=2/sin(90-55)°=3.5米。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既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26.(1) 南半球、东半球 正西
(2) (170°E,60°S) 277.5km
(3) 西南 先正南,后正北
(4)(30°S,140°E)
(5)丙>乙>甲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方向的判断、纬线长的计算、最短航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示A、B点所在的经纬度变化,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为南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减少,判断为西经;所以A点的坐标为(15°S,15°W),20°W以东到160°E都是东半球,故A点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从A点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200km,向南北走的距离是一样的,向东向西的距离不一样,根据纬线的长度变化,纬度越高,长度越短,因此向东、向南、向西、向北走 200km,最终落在A点的正西方位。
(2)C点所在纬度为60°S,则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则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加,故C点所在经度为170°E,C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70°E,60°S),C点与D点之间经度相差5°,1°是111*cos60°,则经度相差5°的纬线长= 5*111*1/2 ,约为277.5km。
(3)由上题分析可知,A点的地理坐标为(15°S,15°W),C点的地理坐标为(170°E, 60°S),从南北方向来看,C点位于的A点南方,从东西方位来看,两地的经度和大于180°,因此15°W在东,170°E在西,因此C点在A点的西方,综合判断A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从B点乘飞机到D点,因为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距离应是走经线圈的劣弧,故走最短距离的飞机飞行方向是先正南再正北。
(4)读图分析可知,G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0°W),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和相加为180°,东西经相反,因此G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位置坐标是(30°S,140°E)。
(5)结合所学知识,所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甲乙丙三地图幅相同,但甲的纬度最高,乙的纬度次之,之后为丙,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7.(1)N河;等高线较密集,水速相对较快,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
(2)地形地势特点: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北段较曲折,南段较平直。
(3)甲城镇;甲地处海湾地区,风浪小;甲海湾附近等深线密集,水深更深,利于船只停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交通线路点建设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注意题干信息“漂流”,读图可知,N河等高线更为密集,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水速相对较快,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
(2)地形地势特点需要描述地形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势的高低及其起伏,该区域地处沿海地区,还需要描述海岸线的特征。读图可知,该区域西部等高线密集,海拔相对较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以平原为主;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以及河流流向信息可知,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方面:该区域北段海岸线较为曲折,南段海岸线较为平直。
(3)注意题干信息“有利自然条件”。读图可知,甲、乙两城镇所在地区相比而言,甲地处海湾地区,风浪较小;其次,甲海湾附近等深线更为密集,水深更深,利于船只停泊。所以综合分析,甲城镇建设港口更具优势。
【点睛】
28.(1)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2)①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
(3)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和海南岛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量分布及影响因素和航天发射基地的发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文昌。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应从纬度、交通、安全等角度进行说明。与我国其它航天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或节省发射燃料;文昌发射的航天器主要来自沿海发达城市,因此从交通条件看,文昌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航天设备;文昌周边为海洋,发射时的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安全性好。
(2)文昌位于热带地区,地面高温,对流运动强,容易出现雷电和强降雨天气,不利于航天发射;图中显示,文昌位于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不利于发射和发射后的观测;文昌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不利于航天发射;文昌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台风多发地区,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不利于航天发射,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
(3)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应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海南岛西南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500以上,而东北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300以下,年太阳辐射总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的成因应从纬度、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进行分析。海南岛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盛行东南风,图中显示,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为夏季风背风坡,多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海南岛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较弱,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铜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铜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左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铜川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答案pdf、铜川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