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
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4地 理(辽宁专用)2023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迎来重大变化!2023年是辽宁省中考改革的第一年,根据最新的文件显示地理学科的最大变化是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中考地理将由辽宁省招生办公室组织命题,不再由各个市自主命题;地理学科成绩以原始分呈现,直接计入中考总成绩。题型包括选择题(15题)+综合题(4或5题),满分为40分。试题难易程度分为低、中、高三档,分值比例为7:2:1。辽宁省2023年中考地理将于6月27日下午15:00-16:30进行,与生物学同场合卷考试,考试时间共90分钟。文件中提到要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杜绝偏题、怪题。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第3-4题以遵义市的世界遗产作为命题点,考查中国地理、聚落和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就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第14-15题考查我国青藏地区,考察区域认知能力;考试需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难度一般;第17题以印度和日本略图为材料,涉及了印度和日本的气候、经济等知识点,考查考生的课本知识掌握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另外,在备考时要特别注重培养地理学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试题选取的情境素材都源于地理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具体事物或现象;试题的描述和展开符合生活常识、地理学科逻辑;题目新颖,但所涉地理事物或现象不会超出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范畴;材料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不会超出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考试时保持头脑清晰、思维活跃、图文结合,方可轻松破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经纬网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1.甲、乙两图相比较,甲图(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B.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D.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2.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答案】1.D 2.A【解析】1.读图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两图图幅面积相当,但甲图相邻两经线和纬线相差的度数大于乙图,所以其表示的实际范围甲图要大于乙图,比例尺甲图要小于乙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读图分析,从两地的纬度判断,马塞卢位于南半球,安道尔位于北半球;从经度判读,马塞卢约为 27.5°E,安道尔约为 1.3°E。所以,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遵义,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景有远方:“景色优美有灵气,风情独特聚人气,红色壮美有正气”。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3.遵义市的世界遗产有( )①娄山关战斗遗址 ②海龙囤遗址 ③双河溶洞地质公园 ④赤水丹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为保护世界遗产,中学生应该( )A.加大开发力度 B.增强保护意识C.拒绝参观游览 D.制定法律法规【答案】3.C 4.B【解析】3.读图,先读图例,找到世界遗产后,再读图寻找,即可找到答案。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也是亚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城堡,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的变化。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遵义既有壮丽的山脉,也有丰富的水。赤水丹霞绝壁如火,瀑布如素,湖光碧波,山水之间,美不胜收。因此,选C,ABD错误。4.为保护世界遗产,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增强保护意识,B正确;加大开发力度是对遗产的破坏,A错误;在做好保护措施后,身临其境的参观游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保护世界遗产的目的所在,C错误;制定法律法规保护世界遗产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责,中学生不能,D错误。故选B。读下图,完成下面5-6小题。5.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6.甲洲国家与乙洲国家之间的合作被称为( )A.南北差距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经济全球化【答案】5.A 6.C【解析】5.读图分析,甲大洲加点地区气候类型是处于阿拉伯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乙大洲加点地区气候类型是处于非洲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丙大洲加点地区气候类型是处于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介于北纬10°至北回归线附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B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亚热带大陆东岸,C错误。地中海气候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岸,D错误,故选A。6.读图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甲大洲的国家除日本外都是发展中国家,乙大洲全部为发展中国家,甲洲国家与乙洲国家之间的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C正确,ABD错误,故选C。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7.《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沿岸 B.帕米尔高原 C.苏门答腊岛 D.塔里木盆地8.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答案】7.C 8.B【解析】7.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错误;苏门答腊岛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D错误。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选C。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月-9月为北半球夏季,南海海域盛行西南季风,东海、黄海海域盛行东南季风,乘船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建康(南京)顺风顺水,因此时间最合适,B正确;1月-5月中,1月-3月南海海域主要盛行东北风,4-5月东北风减弱并转换为西南风,乘船返回中国建康(南京) 1月-3月 时逆风逆水,不利于船的航行,A错;9月-12月南海海域西南风开始减弱,并转换为东北风,也不适宜乘船回国,C错;11月-次年3月,南海海域盛行东北季风,东海和南海盛行西北季风,乘船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建康(南京)逆风逆水,不利于船的航行,D错。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选B。2019年9月,德国破冰船“极星号”从挪威特罗索姆港起航,标志着“北极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观测计划”(MOSAiC)正式拉开序幕,本计划拟将船锚泊在海冰上,在北冰洋随冰漂流。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联合北极科学考察项目,来自17个不同国家600名专家参与其中。读图,完成下面9-11小题。9.整个MOSAiC计划( )A.跨越了南北半球和南北温带 B.时间正好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历经当地极昼、极夜时期 D.路线大体自南向东北进行10.海冰覆盖区( )A.夏季比冬季更向低纬度扩张 B.冬季主要集中在80°S以内C.对亚洲北部海域的影响较小 D.不会蔓延到特罗姆索港附近11.科考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多种交通工具,与飞机相比,破冰船( )①便于运输大型沉重科考设备 ②可以快速停靠海冰装卸设备③行驶时间长,可远距离运输 ④能够提供更宽阔的休息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9.C 10.D 11.C【解析】9.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由图可知,整个计划全在北半球,故A错误。由资料可知,时间正好是一年,而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故B错误。历经当地极夜、极昼时期,故C正确。北极看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逆时针,北极是最北点,由图可知,路线大体自西南向东北进行,故D错误。故选C。10.读图,冬季比夏季更向低纬度扩张;冬季主要集中在80°N以内;对亚洲北部海域的影响较大,但不会蔓延到特罗姆索港附近,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科考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多种交通工具,与飞机相比,破冰船行驶时间长,可远距离运输;便于运输大型沉重科考设备;能够提供更宽阔的休息环境;速度慢,不能快速停靠海冰装卸设备。故C①③④正确, ABD错误。故选C。读下面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图及山脉分布图(图中粗实线表示山脉)完成下面12-13小题。12.关于图中四省级行政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A省级行政区域简称晋,太行山脉是其与河北省的界山B.B省级行政区域是贵州省,行政中心是贵阳,与渝、鄂两省级行政区域相邻C.C省级行政区域是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小D.D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武汉13.有关图中山脉、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是高原和盆地的分界线B.②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D省级行政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③山脉以东是华北平原D.图中四省级行政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的有ABC三省级行政区域,D省级行政区域地形主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答案】12.B 13.B【解析】12.由图可知,A省级行政区域为山西省,简称晋,太行山脉是其与河北省的界山,A正确;B省级行政区域是贵州省,行政中心是贵阳,与渝、湘两省级行政区域相邻,与湖北省(鄂)不相邻,B错误;C省级行政区域是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小,C正确;D省级行政区域为湖北省,行政中心是武汉,D正确;故选B。13.由图可知,①山脉为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A错误;②山脉为昆仑山,是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正确;D省级行政区域为湖北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③山脉为巫山,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C错误;图中四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A山西省、B贵州省,C西藏自治区、D湖北省,地形以高原为主的有ABC三省级行政区域,D省级行政区域地形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D错误;故选B。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开窗甚少。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读图青海省碉房景观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14.碉房的分布形态主要受( )影响。A.气候 B.地形 C.降水 D.气温15.读图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A.高原高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B.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干燥C.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 D.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答案】14.B 15.A【解析】14.由题目可知,这些碉房大多依山而建,背风向阳,多用石头垒砌,其分布形态呈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形态受气候、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由图中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属于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的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冬冷夏热,降水少;地中海气候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A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2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5分)《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引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去饱览变化无穷的海底世界。探索引人入胜的自然奥秘,读“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鹦鹉螺”号在①国当地居民的欢送下,开启了探险之旅。①国居民以____人种为主。(2)“鹦鹉螺”号在经过②大洋前往③大洲的途中,遭遇了土著人的袭击。尼摩船长参加了因受重伤而死亡的船员的海底葬礼。图中②是____洋,③是____洲。(3)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计划考察④、⑤两地,得知④地终年高温多雨,而⑤地却常年湿润,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4)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答案】16.(1)黄色(2)印度 非(3)纬度因素(4)说明过去南极洲可能位于比较温暖的地方,后因大陆漂移逐渐到达南极地区【解析】(1)①国是日本,位于东亚,主要是黄色人种。(2)读图分析,图中②是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之间的印度洋,③是非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3)④地赤道穿过,热带雨林气候,⑤地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4)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过去南极洲可能位于比较温暖的地方,后因大陆漂移逐渐到达南极地区。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日本和印度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印度是南亚大国,目前人口超过13亿,仅次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对外依赖性强,人口老龄化严重。材料二:印度和日本略图。(1)印度有一条重要纬线(虚线)穿过,据此试分析描述印度的位置特点____。(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沿岸和____沿岸,该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有____。(3)读气候资料统计图,孟买和东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____。(4)印度每年承接全球近1/2的服务外包业务,被称为“____”,印度发展此产业的优势有哪些。____【答案】17.(1)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位于热带和北温带(2)太平洋 濑户内海 这里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多平原等(3)东京(4)世界办公室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解析】(1)读图分析,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位于热带和北温带。(2)读图,日本工业区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这里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多平原,便于工业发展。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工业原料、燃料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等。(3)读图分析,孟买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为热带季风气候。东京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4)读图分析,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二分之一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印度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18.暑假期间,上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团队组织了一次“行万里路,看大美中国”活动,设计了a、b、c三条研学路线。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甲图三条路线中,研学期间到达的目的地炎热干燥的是______(填字母),经过地区海拔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2)如果想去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应该去图中的______(填数码)地,该地气温比③地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3)读乙图,两座城市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答案】18.(1)b a(2)④ 海拔高(3)上海 上海距海近,成都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年降水量较小【解析】(1)由图可知,研学线路a目的地是高寒的青藏高原、研学线路b目的地是干旱的新疆、研学线路c目的地是寒冷的东北地区。研学期间到达的目的地炎热干燥的是线路b,经过地区海拔最高的是线路a。(2)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故如果想去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应该去青藏高原,即图甲中的④地,该地气温比③地低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3)由图可知,乙图中两座城市年降水量较多的是上海,主要原因是上海距离海洋近,海洋水汽带来丰富降水,成都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所以年降水量较小。19.读图和材料完成问题。(8分)小流域治理是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小流域治理示意图(田中河流为黄河)(1)图一所示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地势特点是________。(2)图一所示地区甲、乙、丙三地,在雨天形成的水流中,流量可能最大的是________。水土治理中,最适合打坝淤地的是________。(3)综合治理以后,土地利用比重减小最明显的是______,比重增加最大的是______,其次是________。(4)说明综合治理以后,对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答案】19.(1)高原 南北高中间低(2)乙 乙(3)农耕用地 人工牧草地 林果地(4)水资源流失减少,增加农业水资源使用,土地资源流失的降低,保持土壤肥力,(保持耕地面积),随着植被增加和环境改善,降低(沙尘暴、旱灾、洪涝)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解析】(1)读图知,图中区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且边缘较陡,内部起伏和缓为高原。图中南部和北部海拔在1018米以上,中部海拔在1018米以下,所以地势南北高,中部低。(2)甲乙丙三地等高线均从低处凸向高处为山谷,三地相比较,乙地等高线弯曲程度更大,沟谷更深,汇集的河水更多,流量更大。三地中乙地河水流量最大,水土流失会更严重,所以最适合在乙地打坝淤地。(3)综合治理以后,非生产地由26%减少为25%,减少了1%,农耕用地由56%减少为28%,减少了28%,人工牧草地由4%增加为20%,增加了16%,,林(果)地由14%增加为27%,增加了13%,所以土地利用比重减少最明显的是农耕用地,比重增加最大的是人工牧草地,其次是林(果)地。(4)综合治理后,水资源流失减少,增加了农业水资源的使用,土地资源流失降低,保持了土壤肥力,也就是保持了耕地面积,随着植被增加和环境改善,降低了沙尘暴、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陕西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陕西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陕西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文件包含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04解析版docx、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04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