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展开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政府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以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一条街”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和广州天河等地顺应时代而兴起,高峰时期的日流量达几十万人次。2020年10月,中关村的鼎好大厦电子商城关停转型,标志着“电子一条街”时代的落幕。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各地“电子一条街”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支持 B.人才资源丰富
C.劳力价格低廉 D.交通运输便利
2.影响“电子一条街”选址的首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科技 D.原料
3.“电子一条街”的衰落是由于( )
A.环境污染严重 B.网购发展迅速
C.劳力价格提高 D.土地成本增加
21世纪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图1是青藏高原逐日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A.国庆流动人口少 B.流入量小于流出量
C.元旦流动人口多 D.季节性周期变化大
5.青藏高原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 )
A.经商活动 B.务工务农 C.旅游观光 D.科学考察
6.青藏高原人口流动日总量很少突破200万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交通通达度低
C.环境承载力小 D.全球气候异常
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我国古代有关柑橘分布的物候记录:13世纪中叶,柑橘的种植范围到达河南省南阳一带;14世纪初,南京、镇江地区已无柑橘;明朝中期,柑橘种植记录仅见于长江三角洲;清朝初年,上海地区已无柑橘种植的记载。据此完成7~8题。
7.以上古代物候记录时期正处于( )
A.温暖期 B.枯水期 C.寒冷期 D.丰水期
8.现在,柑橘种植的北界是( )
A.南岭 B.秦岭 C.黄河 D.长江
除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外,我国还在海南岛进行棉花种植试验。如图为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海南岛棉花种植试验基地位于该岛的(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东南部
10.影响海南岛棉花种植试验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海运成本 C.劳力价格 D.光热资源
11.海南岛棉花种植在我国棉花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 )
A.棉花优质 B.育种优良 C.年产量大 D.出口便利
横断山区金沙江巧家一蒙姑河段为一南北走向的宽谷,谷底宽约6km,呈河谷盆地形态;而在该河段的上、下游,河谷束窄,呈深切峡谷形态。该河段河流沉积与湖泊沉积、冲洪积物等相互堆叠,交错分布(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
1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推测该河段水流速度变化是( )
A.慢﹣慢﹣快 B.快﹣慢﹣快 C.慢﹣快﹣慢 D.快﹣快﹣慢
13.该河段曾演变为湖泊,其成因是( )
A.山体滑坡,堰塞成湖 B.地壳下陷,积水成湖
C.火山喷发,堵塞成湖 D.冰川侵蚀,集水成湖
如图示意沿88°E经线的局部地形和气温变化,其中阴影表示地形剖面,曲线表示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据此完成14~16题。
14.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出10多度的原因是( )
A.经度差异 B.冰川面积广大
C.纬度差异 D.下垫面海拔高
15.从图中内容可以得出,7月份恒河平原( )
A.气压比青藏高原高 B.吹偏北风
C.气压比青藏高原低 D.吹偏东风
16.图中7月份海拔 4500米高度上沿 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
1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莓喜温凉,适宜生长温度为 15℃~25℃。辽宁省某市种植草莓,最初利用自然条件露地种植,秋季播种,冬季进入休眠期,次年6月成熟采摘,但销售欠佳;后来采用温室大棚种植(如图所示),当年12月初成熟上市、销量大增。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该市草莓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1)比较露地种植与大棚种植草莓成果季节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指出电子商务在草莓产业链中充当的区位因素。
(3)分析大棚技术普及对提升该市草莓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简述产业集群对促进该市草莓产业发展的意义。
1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800年前,水浅流缓的无定河蜿蜒流经古城边上。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地下水位下降了35m。如图为三岔河古城位置示意图。
(1)指出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与800年前相比,说明无定河河床的变化及原因。
(3)分析三岔河古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自然原因。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海洋地理】(10分)
19.(10分)1997年,科学家发现加利福尼亚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海域形成了一个以塑料垃圾物为主的巨大漩涡。经过多年的累积,如今在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这个“塑料漩涡”已经增大为约160万平方千米的巨型“岛屿”(如图所示)。
解释“塑料漩涡”在海洋中的形成过程。
【环境保护】(10分)
20.为了防治北方地区的风沙,我国大力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构筑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绿色生态屏障。然而,近期我国发生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如图为防护林带防治风沙示意图。
指出防护林防治风沙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局限性,分析近期沙尘暴天气范围广大、甚至翻越秦岭的原因。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政府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以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一条街”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和广州天河等地顺应时代而兴起,高峰时期的日流量达几十万人次。2020年10月,中关村的鼎好大厦电子商城关停转型,标志着“电子一条街”时代的落幕。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各地“电子一条街”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支持 B.人才资源丰富
C.劳力价格低廉 D.交通运输便利
【分析】本题考查电子传输手段的知识,互联网等电子通信是信息时代或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领域;互联网等电子通信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运转的速度,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政府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以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一条街“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和广州天河等地顺应时代而兴起“分析,我国各地“电子一条街”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支持,A正确。
人才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不是最主要因素,BD错误。
“电子一条街”多高技术产业,和劳力价格低廉关系不大,C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电子一条街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影响“电子一条街”选址的首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科技 D.原料
【分析】本题考查电子传输手段的知识,互联网等电子通信是信息时代或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领域;互联网等电子通信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运转的速度,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高峰时期的日流量达几十万人次”,因此影响“电子一条街”选址的首要因素是市场,A正确。
交通、科技、原料影响不如市场,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电子一条街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电子一条街”的衰落是由于( )
A.环境污染严重 B.网购发展迅速
C.劳力价格提高 D.土地成本增加
【分析】本题考查电子传输手段的知识,互联网等电子通信是信息时代或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领域;互联网等电子通信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运转的速度,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2020年10月,中关村的鼎好大厦电子商城关停转型,标志着“电子一条街”时代的落幕,实体商城关停多数和网购发展迅速有关,网购摆脱了地域限制,市场范围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购物,对实体商店冲击最大,B正确。
受环境污染严重、劳力价格提高、土地成本增加影响不大,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电子一条街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1世纪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图1是青藏高原逐日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A.国庆流动人口少 B.流入量小于流出量
C.元旦流动人口多 D.季节性周期变化大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答】解:由图可知,国庆流动人口多,而元且流动人口少,总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受高寒气候影响,游客大都在气候适宜的夏季涌入,人口流动的季节性和周期变化大,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青藏高原逐日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5.青藏高原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 )
A.经商活动 B.务工务农 C.旅游观光 D.科学考察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答】解: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可知,青藏高原人口流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而旅游观光的可能性较大,C正确;
青藏地区人烟稀少,经济相对落后,务工、务农、经商的可能性小,人流量不大,AB错误;
科学考察人员规模有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青藏高原逐日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青藏高原流动人口的来源,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6.青藏高原人口流动日总量很少突破200万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交通通达度低
C.环境承载力小 D.全球气候异常
【分析】引起人口流动的因素有经济、生态环境、科技、交通等。
【解答】解:根据材料,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前往青藏高原旅游观光的交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所以人口流动日总量很少突破200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人口流动因素的相关知识。
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我国古代有关柑橘分布的物候记录:13世纪中叶,柑橘的种植范围到达河南省南阳一带;14世纪初,南京、镇江地区已无柑橘;明朝中期,柑橘种植记录仅见于长江三角洲;清朝初年,上海地区已无柑橘种植的记载。据此完成7~8题。
7.以上古代物候记录时期正处于( )
A.温暖期 B.枯水期 C.寒冷期 D.丰水期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变化的知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影响为: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解答】解: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我国古代有关柑橘分布的物候记录:13世纪中叶,柑橘的种植范围到达河南省南阳一带;14世纪初,南京镇江地区已无柑橘明朝中期柑橘种植记录仅见干长江三角洲清朝初年上海地区已无柑橘种植的记载;可以看到柑橘种植范围(北界)在不断南移由于当时处于赛冷期气候变冷全球气温下降这些地方不再适宜柑橘种植。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柑橘种植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8.现在,柑橘种植的北界是( )
A.南岭 B.秦岭 C.黄河 D.长江
【分析】由材料可知,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根据我国古代有关柑橘分布的物候记录,可以看到柑橘种植范围(北界)在不断南移。
【解答】解:“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故柑橘种植的北界应在秦岭﹣淮河一线,B对。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影响农业的区位要素,需要结合秦岭﹣淮河一线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除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外,我国还在海南岛进行棉花种植试验。如图为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海南岛棉花种植试验基地位于该岛的(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东南部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棉花喜高温耐旱,即应分布在降水量较少的地方。
【解答】解:从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可知,西南部降水少,同时地处夏季风背风坡,吹离岸风,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河流长,支干稀少,说明地形平坦,利于棉花种植,C对。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需要结合该地的气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0.影响海南岛棉花种植试验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海运成本 C.劳力价格 D.光热资源
【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棉花喜光热、耐干旱、生长期需水量大、适宜生在在砂质土壤地带。
【解答】解:读图,我国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光热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生长,D对。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需要结合棉花种植的区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1.海南岛棉花种植在我国棉花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 )
A.棉花优质 B.育种优良 C.年产量大 D.出口便利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棉花喜高温耐旱,因而海南岛进行种植试验,有利于培育优良品种。
【解答】解:海南岛自然条件优良,适宜一年多熟棉花生长,海南岛进行棉花种植试验,使得海南岛棉花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我国棉花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B正确;
新疆地区是世界三大长绒棉产区之一,品质优良,A错;
海南岛棉花区相对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产量低,C错;
我国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每年需大量进口,棉花生产主要是供国内需求,出口少,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需要结合该地的气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横断山区金沙江巧家一蒙姑河段为一南北走向的宽谷,谷底宽约6km,呈河谷盆地形态;而在该河段的上、下游,河谷束窄,呈深切峡谷形态。该河段河流沉积与湖泊沉积、冲洪积物等相互堆叠,交错分布(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
1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推测该河段水流速度变化是( )
A.慢﹣慢﹣快 B.快﹣慢﹣快 C.慢﹣快﹣慢 D.快﹣快﹣慢
【分析】河流堆积体具有分选性,流速影响堆积体的大小和堆积时间的先后。
【解答】解:一般河流流速越快,沉积物重量越大。底部的先沉积、顶部的后沉积。因此下部河流砾石是最先沉积的,上部的河流砾石是最后沉积的,砾石重量较大,沉积时河流流速较快,河漫滩相沉积和湖相沉积一般沉积的颗粒物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因此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推测该河段水流速度变化是快﹣慢﹣快。
故选:B。
【点评】考查了河流的堆积作用,难度较小。
13.该河段曾演变为湖泊,其成因是( )
A.山体滑坡,堰塞成湖 B.地壳下陷,积水成湖
C.火山喷发,堵塞成湖 D.冰川侵蚀,集水成湖
【分析】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在该河段的上、下游,河谷束窄,呈深切峡谷形态,该河段河流沉积与湖泊沉积、冲洪积物等相互堆叠,交错分布。该河段曾演变为湖泊,由此可以判断,该湖泊为堰塞湖,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山体滑坡。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要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可用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河道,以免造成洪灾。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堰塞湖的成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图示意沿88°E经线的局部地形和气温变化,其中阴影表示地形剖面,曲线表示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据此完成14~16题。
14.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出10多度的原因是( )
A.经度差异 B.冰川面积广大
C.纬度差异 D.下垫面海拔高
【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
【解答】解: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寒,由于气温低,土壤发育差,地表多沙漠戈壁;恒河平原农业发达,地表农作物覆盖好,7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季,由于沙漠戈壁比热容小,升温快,导致气温高,所以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出10多度的原因是海拔高,下垫面不同,故正确,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解答。
15.从图中内容可以得出,7月份恒河平原( )
A.气压比青藏高原高 B.吹偏北风
C.气压比青藏高原低 D.吹偏东风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恒河平原位于南亚地区,纬度较低。7月为当地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解答】解:由“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到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恒河平原比青藏高原气温低15℃左右,则气压高,C错误,A正确;
7月份南亚地区受西南季风控制,B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自然环境的特点,需要结合青藏高原和恒河平原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16.图中7月份海拔 4500米高度上沿 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分析】本题考查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可结合图示内容分析经线上一定高度的气温变化是否符合一般规律,不符合的话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解答】解:图中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沿88°E经线的气温变化是因为下垫面的海拔高度差异导致,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
1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莓喜温凉,适宜生长温度为 15℃~25℃。辽宁省某市种植草莓,最初利用自然条件露地种植,秋季播种,冬季进入休眠期,次年6月成熟采摘,但销售欠佳;后来采用温室大棚种植(如图所示),当年12月初成熟上市、销量大增。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该市草莓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1)比较露地种植与大棚种植草莓成果季节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指出电子商务在草莓产业链中充当的区位因素。
(3)分析大棚技术普及对提升该市草莓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简述产业集群对促进该市草莓产业发展的意义。
【分析】(1)露地种植与大棚种植草莓成果季节的差异可以从气候、市场等角度分析。
(2)电子商务在草莓产业链中充当的区位因素可以从市场、交通、信息网络等角度分析。
(3)大棚技术普及对提升该市草莓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可以从产品品质、产量、交通、市场等角度分析。
(4)产业集群对促进该市草莓产业发展的意义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1)由材料可知,露地种植的草莓6月成熟采摘,6月为夏季,故露地种植的草莓成果主要在夏季;温室大棚种植的草莓12月初成熟上市,12月为冬季,故大棚种植的草莓成果主要在冬季。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温室大棚提高了温度,缩短了成果期。
(2)草莓产业链包括生产、运输、销售等,电子商务承担的业务主要是草莓的运输和销售,故其充当的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信息等。
(3)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有:质量(品质)、产量、上市时间、及时运达市场等。由材料可知,大棚种植的草莓12月初成熟上市,可推测其改变了草莓成果期,占领冬季市场;冬季草莓销量大增,说明大棚种植技术提升了草莓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冬季储运不易变质,保障了草莓的质量。
(4)由材料可知,该市成为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说明产业集群发展扩大了草莓产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草莓的销售市场,产业集群发展促使草莓产业生产更专业化,向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
(1)露地种植;夏季(春末夏初);大棚种植;(冬季)。原因:温室大棚调节温度,缩短成果期
(2)市场;交通;信息
(3)改变成果期,占领淡季市场;冬季方便储运;温室生产提升品质
(4)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完整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点评】本题以草莓种植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阐释和描述地理事物等能力,突出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1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800年前,水浅流缓的无定河蜿蜒流经古城边上。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地下水位下降了35m。如图为三岔河古城位置示意图。
(1)指出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与800年前相比,说明无定河河床的变化及原因。
(3)分析三岔河古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自然原因。
【分析】(1)三岔河古城沿河分布主要从当地的气候、水源条件等方面分析。
(2)无定河河床下降的原因主要从地壳运动、河流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
(3)三岔河古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床变化、地下水变化、气候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据图可知,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是沿河分布。根据材料“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可知,在干旱、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源短缺,所以水源是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
(2)根据材料“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可知,与800年前相比,无定河河床下降了,随着河床的下降,河岸的坡度也变大了,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便形成了深切的河床。
(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三岔河古城选址于此的主要原因就是此地水源丰富,根据材料“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地下水位下降了35m“可知,如今河床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枯,生产生活依赖的水源严重缺乏,导致古城走向了衰落。
故答案为:
(1)选址特点:沿河。理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必备条件
(2)变化:河床下降;河岸变陡。原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深切河曲。
(3)深切河曲造成河床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枯,水源缺乏,导致气候更干旱,古城走向衰落。
【点评】本题以三岔河古城位置示意图及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及原因、无定河河床的变化及原因,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海洋地理】(10分)
19.(10分)1997年,科学家发现加利福尼亚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海域形成了一个以塑料垃圾物为主的巨大漩涡。经过多年的累积,如今在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这个“塑料漩涡”已经增大为约160万平方千米的巨型“岛屿”(如图所示)。
解释“塑料漩涡”在海洋中的形成过程。
【分析】旋涡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物体在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纬线运动时,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由于惯性,物体会相对地面有保持原来速度的运动方向的趋势。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为北太平洋,受洋流的影响,塑料废弃物顺着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逐渐向中心汇聚。漩涡中心处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小,垃圾逐渐在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的静水海区汇聚,形成巨型塑料旋涡。
故答案为:
塑料废弃物顺洋流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飘向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的静水海区,汇聚成巨型塑料旋涡。
【点评】本题以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这个“塑料漩涡”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塑料漩涡”在海洋中的形成过程,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环境保护】(10分)
20.为了防治北方地区的风沙,我国大力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构筑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绿色生态屏障。然而,近期我国发生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如图为防护林带防治风沙示意图。
指出防护林防治风沙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局限性,分析近期沙尘暴天气范围广大、甚至翻越秦岭的原因。
【分析】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等作用,但环境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影响沙尘暴的因素主要有沙源、风力、植被覆盖率、干燥程度等。
【解答】解:根据实际生活可知,防护林只能防治当地的沙尘,不能防治区域外的沙尘,所以防护林防治风沙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局限性对本地沙源起固沙作用,能有效降低近地面风速,只能阻挡近地面风沙。近期沙尘暴天气范围广大、甚至翻越秦岭,秦岭海拔高,则冷空气要翻越秦岭,说明其势力强、范围广、风力强、厚度大。
故答案为:
空间局限性;对本地沙源起固沙作用,能有效降低近地面风速,只能阻挡近地面风沙。原因:沙源地不在林带所在地;冷空气势力强、范围广、风力强、厚度大;高空沙尘占比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防护林的影响和沙尘暴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8:59:23;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地理一测试卷(一模):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地理一测试卷(一模),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