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1.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A.生态系统可维持的时间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程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2.与番茄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0%以上的野生番茄中检测到,但仅有不到7%的栽培番茄含有此基因。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工选育番茄
A.加快了新物种的形成
B.扩大了番茄的基因库
C.定向改变了番茄的进化方向
D.为番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4小题。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一旦内环境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等症状,并发现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
3.下列有关该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会因内环境pH过高影响细胞正常代谢
B.出现体温上升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量增多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量减少
4.呼吸困难会导致某些组织细胞处于缺氧状态,进行厌氧呼吸。若呼吸作用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若人体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则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
B.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时没有[H]的积累,进行厌氧呼吸时有[H]的积累
C.若组织细胞进行厌氧呼吸,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D.若组织细胞进行需氧呼吸,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参与[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
5.细胞内营养物质消耗、代谢废物积累均会引起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0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部环境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B.细胞分裂、凋亡是内部环境恶化程度决定的被动过程
C.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上移、A点下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D.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A的状态,机体细胞凋亡数量增多
6.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电镜下某细胞中正在穿越核膜的核糖体大小亚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核糖体大小亚基穿越的结构是核孔
B.核糖体大小亚基移动的方向是从核外向核内
C.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D.胰腺腺泡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更易观察到此现象
7.生物体中编码tRNA的DNA上某些碱基改变后,可以产生“校正tRNA”,在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能识别精氨酸密码子的“校正t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种突变不改变编码多肽链的基因的遗传信息
B.“校正tRNA”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
C.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精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甘氨酸D
.组成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由tRNA上的密码子直接决定
8.在弃耕地上,群落的演替顺序一般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资源比假说”对该现象的解释是: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光的要求较低
B.在演替期间,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
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对土壤营养物质要求较低
D.顶极群落若发生火灾,其后的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原生演替相同
9.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植树造林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C.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
D.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
10.二倍体哺乳动物从配子到受精卵的过程中,会发生全基因组的去甲基化。极少数等位基因中来自父源或母源的基因会逃避去甲基化,这些基因称为印记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去甲基化通常不利于基因的表达
B.甲基化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C.全基因组去甲基化的受精卵易实现全能性
D.印记基因逃避去甲基化一定会导致子代表型改变
1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相同
B.在农业生产上,可利用2,4-D诱导形成无籽番茄
C.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没有调节作用,所以完全无害
D.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与植物激素无关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2、13小题。
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蛋白酶在生物医药和日用化工等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筛选高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将分别浸过不同菌株(a~c)分泌物提取液的圆纸片置于含某种高浓度蛋白质的平板培养基表面,在37℃恒温箱中放置2~3天,结果如图1。检测枯草芽孢杆菌的蛋白酶和其它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酶活性),结果如图2。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高浓度蛋白质的目的之一是使培养基呈现不透明的状态
B.为使实验数据更加可信,应增设浸过蒸馏水的圆纸片进行对照实验
C.菌株b提取液周围没有形成明显透明圈的原因一定是不能合成蛋白酶
D.蛋白酶制备时需研磨破碎枯草芽孢杆菌
13.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制备该蛋白酶制剂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需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下列温度区间中最合适的是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1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该卵细胞与精子(DNA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
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右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上的DNA仅含31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产生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图示细胞中含32P的核DNA为6个,含P的核DNA为8个
C.图示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2套遗传信息
D.若产生精子的精原细胞为纯合子,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15.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引起人类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单链RNA病毒,腺病毒是一类侵染动物细胞的DNA病毒,某研究团队利用埃博拉病毒跨膜表面糖蛋白(GP),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研发了埃博拉病毒疫苗。下图为部分研制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埃博拉病毒中分离的GP基因经限制酶切割后,通过DNA连接酶与质粒相连接
B.病毒的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CO2培养箱调节pH
C.疫苗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腺病毒不断增殖
D.在重组腺病毒中,GP基因上游必须有启动子以驱动其复制和表达
16.研究人员对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及生物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如右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加快后逐渐变慢
B.采用样方法调查沙棘种群密度,样方内个体数量太少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的生物量代表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
D.6-10年间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
17.切断脊髓后,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反射消失或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发生一段时间后,由大脑控制的随意运动不能恢复,但某些简单反射可恢复。如排尿反射恢复正常,屈肌反射比正常时加强,而伸肌反射比正常时减弱。之后若再切断脊髓,脊休克不会重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控制的随意运动与脊髓无关
B.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C.脑中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抑制了屈肌反射
D.脊休克是由脊髓突然失去了与脑中高级神经中枢的联系所致
18.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
获得,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用雌激素处理以获得更多卵母细胞
B.过程②在雌鼠a的输卵管内完成受精
C.过程③需将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到子宫中
D.过程④前需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19.下图为人体第一次感染某病毒后,检测体内活病毒、病毒RNA、两类抗体(IgG和IgM)
的浓度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活病毒被清除的过程只有体液免疫,没有细胞免疫
B.体内开始产生IgG抗体,说明记忆细胞已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检测IgG和IgM两种抗体的浓度,可大致判断病毒感染的时期
D.与核酸检测相比,抗体检测可以做到早期诊断
20.下图表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且这种遗传病只在成年后才发病,因此不确定小孩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由于采样时将样本弄混,无法对应甲、乙、丙、丁4份检测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若致病基因为显性,3号和4号个体成年后都会患病
C.若致病基因为隐性,2号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
D.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3号和4号的基因型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9分)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目前公认的抑郁症发病机制有两种假说。
(1)假说一:以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5-HT)缺乏为主的单胺类递质假说(见右图)。
5-HT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信号,兴奋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 ▲ 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5-HT。发挥作用后5-HT被 ▲ 回收进细胞。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氟西汀属于5-HT回收抑制剂,能够 ▲ 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
(2)下列现象支持假说一的有哪几项 ▲
A.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元间5-HT含量降低
B.高亲和力载体活性提高会增加抑郁的风险
C.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
D.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
(3)假说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过度激活假说。受外界刺激时,下丘脑能将电信号转变为 ▲ 信号。通过激素的 ▲ 调节,最终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长期应激和压力会造成HPA轴持续激活,持续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使大脑海马体萎缩。海马体在HPA轴的调节中起抑制作用,海马体损伤 ▲ 了对HPA轴的抑制作用,HPA轴持续兴奋。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缓解抑郁症,推测运动能使海马体体积 ▲ 。
22.(11分)布氏田鼠是草原上的一种小型食草哺乳动物,伯劳鸟是其天敌之一。鼠洞周围的芨芨草常被布氏田鼠切断其茎叶的基部,但并不食用。为探究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的原因,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与森林相比,草原中的动物分层较为 ▲ ,原因是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 ▲ (填“偏高”或“偏低”)。寄生在田鼠身上的跳蚤传播速率会随田鼠种群密度增加而 ▲ 。
(2)伯劳鸟从田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固定的能量。田鼠和伯劳鸟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少量用于 ▲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研究人员发现,伯劳鸟对调查样地的访问次数与技)草的覆盖度呈正相关,推测芨芨草的高覆盖度会导致布氏田鼠的死亡率 ▲ 。研究人员在样地架网阻止伯劳鸟进入,测量芨芨草的体积并计算其一个月后的变化,以反映布氏田鼠的行为,结果见右图。结果显示:架网时,有无布氏田鼠的样地芨芨草体积增加量相似;不架网时,与无布氏田鼠的样地相比,有布氏田鼠的样地芨芨草体积。由此说明 ▲ 。
(4)以上研究表明,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的破坏有助于改善视野,降低被 ▲ 的风险,调节种间关系,体现生态系统的 ▲ 功能。
23.(12分)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表可知高温条件下小麦的 ▲ 降低,导致光反应速率降低,为碳反应提供的 ▲ 减少,光合速率降低;CO2可以通过叶片表面的 ▲ 进入植物体内,叶肉细胞间隙的CO2至少需要跨 ▲ 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的固定部位。高温条件下CO2浓度 ▲ (是/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其依据为。
(2)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光合产物主要以 ▲ 的形式通过韧皮部进行长距离运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 ▲ (耗能/不耗能),运输速率较为缓慢;另一种是在转运蛋白的作用下,将糖从低浓度跨膜向高浓度运输,运输速度快,这种运输方式为 ▲ 。
(3)据表可知高温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在 ▲ 情况下作用更显著,说明推迟播种能 ▲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建议。 ▲
24.(14分)为获得纯合的转K基因植株,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流程,其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的目的基因不满足生产需求,研究人员设想通过易错PCR技术引入随机突变,再进行定向筛选,获得满足需求的K基因。易错PCR与普通PCR相似,每次循环也包括变性、退火、 ▲ 三步,但可以通过改变PCR反应条件来提高碱基错配的几率。研究发现Mg2+可以提高已发生错配区域的稳定性,Mn2+可以降低DNA聚合酶对底物的专一性,因此与普通PCR相比,易错PCR反应体系中应适当 ▲
A.提高Mg2+和Mn2+浓度
B.降低Mg2+和Mn2+浓度
C.提高Mg2+降低Mn2+浓度
D.降低Mg2+和提高Mn2+浓度
(2)农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中,若从土壤中分离农杆菌,应取 ▲ (表层/深层)土壤。图中A感染愈伤组织的过程K基因随 ▲ 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
(3)组织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花粉在培养前需进行消毒处理,不同物种、不同外植体对消毒试剂的反应不同,所以应恰当选择消毒试剂的 ▲ 、 ▲ 和处理时间。培养基灭菌后应放置3-5天后使用,目的是使培养器皿内的 ▲ 挥发,并观察培养基的 ▲ 以保证外植体接种在无菌的培养基上。
(4)B过程将愈伤组织浸入高压灭菌的 ▲ 溶液中处理,再用 ▲ 清洗后,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再生植株。
(5)获得二倍体植株后,若需检测K基因是否存在于植株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
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以不同组织细胞中的 ▲ (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若要进一步检测K基因是否正确表达,应检测此植株中K基因的 ▲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 是否得到改变。
25.(14分)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提高人们对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机制的了解,为利用叶色突变体和相关基因奠定基础。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研究者以诱变剂处理野生型玉米品系M后,经筛选得到黄化突变品系N。回答下列问题:
(1)将M与N杂交,其结果如下:
据杂交结果推测:玉米叶色的绿色和黄化是涉及一对基因(Aa)控制的 ▲ 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 。
(2)研究表明,M品系与N品系杂交所得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将M品系与N品系隔行种植,采收 ▲ 植株上的种子。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 ▲ ,剩余幼苗具有杂种优势。
(3)科研人员已确定A/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初步判断该染色体.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Z412基因可能为A基因。为了进-步确认Z412基因突变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研究者将潮霉素抗性基因与Z412基因构建成融合基因,导入野生型M玉米基因组,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获得转入单个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品系Z。
实验步骤:①将Z与N杂交,得到的F1均为 ▲ 植株,其中潮霉素抗性与不抗的比例为 ▲ 。
②将F1中的 ▲ 植株自交,得到F2群体。
预期结果:
若F2植株的表型及其分离比为 ▲ ,说明Z412基因突变不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
若F2植株的表型及其分离比为 ▲ ,说明Z412基因突变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
诸暨市2023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A 2.C 3.A 4.D 5.B 6.B 7.D 8.B 9.D 10.C
11.B 12.A 13.D 14.C 15.B 16.A 17.A 18.D 19.C 20.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9分)21【答案】
(1)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高亲和力载体 提高
(2)A BC D
(3)化学 分级 减弱 增大
(11分)22答案
(1)简单 草原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简单 偏高 增加
(2)植物 生长、繁殖
(3)提高 显著降低 捕食风险(伯劳鸟的捕食)增加了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的破坏
(4)捕食 信息传递
(12分)23答案
(1)叶绿素含量 ATP、NADPH 气孔 3 不是 高温条件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没有降低(略有升高)
(2)蔗糖 不耗能 主动转运
(3)常规播种 降低(减缓、缓解)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推迟播种,控制在常温条件下生长
(14分)24. 答案
(1)延伸 A
(2)表层 T--DNA片段
(3)种类 浓度 水蒸气 灭菌状态
(4)秋水仙素 无菌水
(5)核DNA 表达产物 性状
(14分)25. 【答案】
(1)相对性状 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2)N品系 黄化苗
(3)绿色 1∶1 潮霉素抗性 绿色∶黄化= 3∶1或绿抗∶黄抗∶绿不抗∶黄不抗 = 9∶3∶3∶1 绿色∶黄化 = 15∶1或绿抗∶绿不抗∶黄不抗=12∶3∶1
生长温度
播种时间
光合速率
uml·m-2·g-1
气孔导度
uml·m-2·g-1
胞间CO2浓度阿莫洛莫尔-1
叶绿素含量
镁-1
常温
常规播种
17.8
430
288
1.9
推迟播种
17.9
450
295
2.2
高温
常规播种
10
250
302
0.9
推迟播种
14.5
350
312
1.5
杂交亲本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数量
母本Mx父本N
均为绿色
绿色182株,黄化60株
母本Nx父本M
均为绿色
绿色227株,黄化66株
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生物: 这是一份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生物,文件包含生物卷-2312诸暨一模pdf、生物参考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卷】浙江省诸暨市2023年12月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 这是一份【浙江卷】浙江省诸暨市2023年12月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文件包含浙江省诸暨市2023年12月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pdf、浙江省诸暨市2023年12月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生物卷-2312诸暨一模pdf、生物参考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