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
    高 三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四大题,23小题,共8页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作为布洛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一个以现实空间距离为依托的概念比喻义。比方说,人在观赏一幅油画时,距离太近了,只能看到油彩的涂抹、作画的笔触;距离太远了,只剩一块模糊的色团,从而看不清画的内容:唯有处于一个适宜的距离,才能充分欣赏这幅画。这本是个与空间相关的概念,但布洛将其总结、推广到心理学范畴。
    ②布洛说,“最合适的”距离,是“尽可能缩小距离而不失去它”,讲的就是“距离界限”,也就是距离的“内在矛盾”。失去距离的界限有两种情况:“距离过近”与“距离过远”。故距离的内在矛盾就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最适当的距离,距离过远过近均会造成“距离丧失”,也因此建立于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便会崩坏。譬如某些评论家批评某些艺术作品时,会过于关注形式从而忽略内容,这就是因为“距离过远”而“失距”。而距离过近,即把艺术作品当作真实生活。抗战时期,有一部由田汉改编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该剧讲述了一对父女流离失所,以卖唱为生的故事。在一场演出里,女儿香姐饿昏倒地无法卖唱,老父情急举起鞭子将她打,观众高声怒喊:“放下你的鞭子!”并冲上台夺下了老父的皮鞭。父女俩诉说了日本侵华、家乡沦陷的苦痛,观众无不悲愤,高呼抗日口号,将剧场的情绪推向高潮。此处在审美中因“距离过近”而导致“失距”,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观者痛恨侵略者的情绪,或许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距离界限”下的美感,反而是因“失距”带来的身临其境,激发观者同仇敌忾的感情效果。
    ③简而言之,过近过远导致的“失距”都是因为审美主体的功利性动机破坏了美感,所以“最适距离”的保持问题,亦可表述成一个与审美态度非功利性有关的问题。在中国,第一个讨论审美非功利的是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即声色犬马会让人失去本性。西方的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也曾提出“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的观点。
    ④与此同时,布洛也强调审美过程中要依据感性的理解和对经验的重视,在保持适当距离条件下的主动参与。现代实验戏剧中,常常发生刻意让观众参与剧情、演出的事件,如演员和观众游戏互动、搭对手戏、演员向观众提问等,就是布洛学说视角下审美过程中功利性因素的体现。
    ⑤“心理距离”学说中,审美过程既有距离的内在矛盾,又有个人经验与非功利性的矛盾,而布洛从“距离”这一别致的角度加以论述,并最终使审美过程中的功利与非功利在“距离”这一概念中相统一,不得不说,这是布洛对美学界的一大贡献。
    (摘编自郭言喆《论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有删改)
    材料二:
    ①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心理距离”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海上大雾”。海上航行如遇到大雾,会使人呼吸不畅,耽误行期,甚至可能出事故,让人忧心忡忡。但如果人们在心理上与这些切身的考虑拉开距离,就会看到,远近的景色都被大雾罩上了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仿佛你被带入梦幻境界,一时难分天上人间。
    ②“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来自于康德和叔本华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很大的修正。审美与艺术欣赏,并不在于追求一种纯而又纯的无概念和无功利,更不是新生儿那样的“天真的眼睛”;相反,它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的消除,在审美欣赏的那一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心理距离”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一定距离中来看。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我们对幸福的回味可以成为歌;不是痛本身,而是痛定思痛可以成为诗。拉开一定的距离来观看最切身的感受,可使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
    ③当然,“心理距离”观点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实际上,人不可能像打开电灯开关,或者扳动汽车离合器一样,依赖于一个简单的、有意识的操作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面对大雾,不想耽误行程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审美对象的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因素的考虑,否则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美学是有缺陷的。
    ④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⑤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人民,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理距离本来是个属于现实空间的概念,布洛把它总结、推广到心理学范畴,变成了自己学说的核心概念。
    B. 审美过程中的所谓距离过远,就是过于关注作品的外在形式,从而导致忽略了真正具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C. 《放下你的鞭子》设计了演员生动、真实的表演让观众参与到演出中,最大限度地将群众的抗日情绪推向高潮。
    D. 海上航行遇到大雾,在心理上与可能出事故等切身担忧拉开距离去欣赏大雾的朦胧,是一种纯主观的有缺陷的审美观。
    2. 下列关于文章论证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谈到审美过程中距离过远与距离过近都会造成距离丧失时,分别举了评论家与田汉话剧的例子进行论证。
    B. 材料一中,作者引用老子的话和康德的观点都主要是为了论证审美时主客体要保持一个“最合适的距离”。
    C. 材料一与材料二虽然都提到了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说,但其论证目的是不一样的。
    D. 材料二将“心理距离说”的优缺点对照论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提出了关于“审美视角”的论点。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语句不能支持“心理距离说”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 身临其境者难有高致,以其有得失之念在,如弈棋然。
    D. 对于时代的、合时宜的一切,全然保持疏远、冷淡、清醒。
    4. 鲁迅说:“青年看《红楼梦》,常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谈你对鲁迅这一说法的理解。
    5. 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海边农夫”这个例子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1. D 2. B 3. B
    4. ①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最适当的距离”,“距离丧失”(或者答“距离过近与距离过远”)会破坏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②鲁迅批判的青年与老年人都是带着过于功利性的动机去读《红楼梦》,导致“距离过近”,从而破坏了美感,读不出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5. ①内涵:海边农夫受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艺术修养的限制,没有感觉到大海的美丽。②作用:强调要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发现美的能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心理距离本来是个属于现实空间的概念”错误,原文为“是一个以现实空间距离为依托的概念比喻义”不是“属于现实空间的概念”选项曲解文义。
    B.“……就是……”逻辑错误,原文为“某些评论家批评某些艺术作品时,会过于关注形式从而忽略内容,这就是因为‘距离过远’而‘失距’”二者是因果关系。
    C.“让观众参与到演出中”错误,此处观众参与是因为在审美中因“距离过近”而导致“失距”,观众自己高声怒喊并冲上台……既不是“让”也不是“参与到演出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都主要是为了论证审美时主客体要保持一个‘最合适的距离’”错误,原文为“‘最适距离’的保持问题,亦可表述成一个与审美态度非功利性有关的问题。在中国,第一个讨论审美非功利的是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即声色犬马会让人失去本性。西方的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也曾提出‘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的观点”,可见二者证明的是审美非功利性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意的能力。
    “心理距离说”是指审美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最适当的距离。
    B.是登山者对真实空间距离遥不可及的山巅的慨叹,不是“心理距离”,不具有审美性质。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距离的内在矛盾就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最适当的距离,距离过远过近均会造成‘距离丧失’,也因此建立于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便会崩坏”可分析出,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最适当的距离”,“距离丧失”,“距离过近与距离过远”,就会破坏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结合“过近过远导致的‘失距’都是因为审美主体的功利性动机破坏了美感,所以‘最适距离’的保持问题,亦可表述成一个与审美态度非功利性有关的问题”分析,“青年看《红楼梦》,常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其中的青年与老年人都是带着过于功利性的动机去读《红楼梦》,导致“距离过近”,从而破坏了美感,读不出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鲁迅对此持批判态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内涵及作用的能力。
    内涵:结合“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分析,海边农夫受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艺术修养的限制,没有感觉到大海的美丽。
    作用:结合“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分析可知,举此例是强调要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发现美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细腰楚王
    陈敏
    楚国的军队旌旗招展,在滚动的尘烟中徐徐推进。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他王族的囚车列着长龙一般的队伍隆隆地向楚国的国都驶来。
    楚灵王坐在雄伟的章华台上,眼望远处浩森的山水云烟。丝竹之音不绝于耳,轻歌曼舞萦绕左右。灵王斜倚着白玉砌成的栏杆,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抬眼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他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当不负我也!
    灵王一手揽过一个细腰王妃,走到“银波”大镜跟前。他挺胸收腹,舒展双臂,长久地端详着自己灵活的身躯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
    “美极了。我王一向器宇非凡,今日更是玉树临风。”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本王今天将大会诸侯,届时还要举行得胜之师的凯旋仪式,本王高兴啊。来,起鼓,且让本王和你们共舞一曲!”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灵王和他的宫女们翩翩起舞。灵王在舞女环绕的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一曲舞毕,忽报各国诸侯陆续齐聚台下,等候召见。
    细腰王妃轻轻地为灵王拭去额头上渗出的一层细汗。灵王缓步登上镶金的宝座。他扬起长长的下巴,转身环顾各国诸侯,口中说道:“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想我大楚将士,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肥硕粗大,行动不便。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先干上一杯。”灵王一边干杯,一边示意伴舞。一时铜鼓、铃铛之音乍起,一列列细腰粉黛袅袅而出。灵王和诸侯们在楚国艳舞的香风吹拂下,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中灵王听宫人来报:越王常寿过姗姗而来。肥胖的越国国君很艰难地攀上章华台,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灵王道歉。
    灵王轻蔑地瞥了一眼常寿过肥硕的肚子,半晌才说:“你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会也即将结束,要是不想和蔡侯同列,你还是先行而去吧!不过你既然肥胖如猪,你就得爬着出去。”喘着粗气的常寿过血涌如潮,但他还是伏下肥硕的身躯,爬出章华大厅。灵王导演的这出戏,着实让各国诸侯和众位文武大臣惊出了一头冷汗,个个不由自主地摸起了自己的脸、头和肚子。章华台会盟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仲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他的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
    一日,宫里闲来无事,灵王下令做了一面大镜安置在宫殿外,并颁布新旨:举凡今后,用人以腰,肥者罢黜。于是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罢肥”运动,肥胖的官员一律罢免。稍微有点发胖迹象的大臣们千方百计地减肥。人们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尽管他们挖空心思地减肥,可是楚国王宫里十之八九的大臣还是被罢免了。一番折腾之后,楚国举国上下所有机构里都成了清一色的窈窕男女,只是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一天忽有快马来报:二十万楚军主力在吴国东南遭到十面伏击,已经全军覆没。沉浸在歌舞声中的灵王一时惊诧不已。他匆忙组织了一支由十万人组成的蜂腰部队赶赴前线应敌,可是,越王常寿过伙同那些因为肥胖而被罢免的王族们闯进皇宫杀了他的儿子,占领了楚国的都城。
    灵王的蜂腰部队很快就被兵强马壮的吴军彻底击溃。灵王落荒而逃。衣着褴褛的灵王逃到故臣申亥的故乡鄢都。
    是夜,刚刚出浴的灵王换上申亥呈上来的衣服。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依窗而立。窗外,月明星稀,灵王看见江流、沙滩和荒山莽岭之间满是晃动的火把。火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楚灵王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江河。
    灵王正要问及,门外忽然卷进一股冷风,越王常寿过手持宝剑跨了进来,身后站着两排袒胸露腹的肥硕壮士。灵王轻蔑地扫视了一眼满堂的彪形大汉,习惯性地紧了紧腰带问:“申亥,再看看,王腰身尚灵活否?”“我王身似蛟龙,动若疾风。”申亥声泪俱下地说。“申亥,意欲观王舞乎?”申亥已泣不成声。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注: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在逃亡途中,他的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江风吹过,火苗歪斜,常寿过仔细查看剑刃,竟无一滴血迹沾在上面。
    (有删改)
    文本二:
    “我们追求的不是历史真实,而是历史精神”,难道“历史精神”不是客观存在?例如,我们写介子推和苏武,在删除了他们的愚忠、愚孝之后,所留下的只能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了。1943年,郭沫若在一篇短文中提出“失事求似”,在文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也曾写道:“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可能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是真实的,那么有什么阻碍我们把从未听说过的、完全虚构的情节当成真实的历史呢?”郭沫若所说的“似”和莱辛所说的“可能发生”应是相同或相似的概念。
    (节选片《京剧·诗·历史》)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灵王“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轻轻地说出“苍天当不负我也!”,这反映了他在战胜陈、蔡两国之后踌躇满志的心态。
    B. 会盟在即,楚灵王仍在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既表现了楚灵王自恋,也表现出他内心对诸侯的轻蔑。
    C. 宫内外官员千方百计减肥,仍大量被罢免,意在表现楚灵王“用人以腰”旨意之荒诞和官员们的懦弱畏怯,不敢反抗。
    D. 被常寿过逼入绝境之后,楚灵王依然关心自己腰身是否灵活,仍想翩翩起舞,可见楚灵王到死都执迷不悟,可悲可叹。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使用通感,用表现味觉的“甜甜的”来形容声音,写出了王妃的娇弱妩媚。
    B. 这篇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有的以确实可考的称号或名字指称,有的则仅用特征或身份指称,这是由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C. 越国大夫常寿过因为身型肥硕而受辱,在楚灵王逼迫下爬行出章华大厅,这为后面他率军包围楚灵王并将其一剑斩杀埋下伏笔。
    D. 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少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而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加以揭示。
    8. 材料一文本前部用大量笔墨铺写楚灵王会盟诸侯的场面,结尾则用较少笔墨交代楚灵王遇害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9. 材料二谈到历史小说和戏剧创作的重要原则——“失事求似”,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实践“失事求似”这一创作原则的?
    【答案】6. C 7. B
    8. ①开头用详细的笔墨描写章华台会盟的过程,突出楚灵王骄横的性格特点,为后文楚灵王的悲剧命运做铺垫。②结尾叙述简洁,不拖泥带水,引发读者思考。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形成鲜明的对比,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张弛有度。
    9. 失事:①情节上突破历史记载的限制。比如历史上的楚灵王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身亡,而在小说中楚灵王却是被常寿过斩杀。②运用合理的想象虚构历史记录的空白。作者用想象虚构了楚灵王一生的重要经历和众多细节。
    求似:③忠实于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质。作者并未改变楚灵王的荒唐无道和好大喜功的精神气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意在表现……官员们的懦弱畏怯,不敢反抗”错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现楚灵王的荒诞无稽,官员们的懦弱畏怯,不敢反抗,并非是作者的主观目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艺术特色的能力。
    B.“这是由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大小决定的”错误。人物是否有称号或名字指称并非完全由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大小决定,例如申亥的作用大小与细腰王妃相当,但申亥有具体名字,而细腰王妃则用特征指称。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章情节结构特点及作用的能力。
    开头用大量笔墨铺写楚灵王会盟诸侯的场面,这是详写。“军队旌旗招展”“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他王族的囚车”“丝竹之音不绝于耳,轻歌曼舞萦绕左右”“他挺胸收腹,舒展双臂,长久地端详着自己灵活的身躯”“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灵王和他的宫女们翩翩起舞。灵王在舞女环绕的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想我大楚将士,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肥硕粗大,行动不便。哈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先干上一杯。”“你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会也即将结束,要是不想和蔡侯同列,你还是先行而去吧!不过你既然肥胖如猪,你就得爬着出去”等描写,细致的表现了楚灵王骄横的性格特点,他不顾礼仪,将楚王称为“猪”,说他是“猪行而来”,因此需要“猪行而去”,这就为后文楚灵王罢黜官员、遭受灭国的悲剧命运做铺垫。
    结尾则用较少笔墨交代楚灵王遇害的过程,这是略写。“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楚灵王为自己的滑稽无道,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文章的主旨是表现楚灵王的无道,以此来惊醒世人,给以人启迪。文章通过章华台会盟的过程已经达到了表现该主旨的目的。所以结尾处略写楚灵王被杀的过程,简单交代,这样写叙述简洁,不拖泥带水,更容易引发读者思考。
    开头用大量笔墨铺写楚灵王会盟诸侯的场面,结尾则用较少笔墨交代楚灵王遇害的过程,这样写,使文章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同时,也使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能使读者恰当的感受到文章更加生动的形象。详的完整,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也使开头与结尾繁简形成鲜明的对比,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张弛有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题材特征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失事求似是郭沫若提出历史剧创作原则。
    所谓“求似”,要求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历史的精神;所谓“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和史事尽可以出入”。
    失事:文章第11段“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注: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在逃亡途中,他的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可知,历史上的楚灵王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身亡,而在小说中楚灵王却是被常寿过斩杀。可见文本并不与历史完全一致。材料一中“灵王斜倚着白玉砌成的栏杆,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抬眼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他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当不负我也!”“他挺胸收腹,舒展双臂,长久地端详着自己灵活的身躯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灵王和他的宫女们翩翩起舞”等处细节描写并非是真实的历史记录。而是作者运用合理的想象虚构历史记录的空白。这也是不符合历史的地方。
    求似:历史上的楚灵王穷奢极欲,对外穷兵黩武,荒唐无道,好大喜功。是春秋时代有名的昏暴之君。材料一“雄伟的章华台”“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灵王和他的宫女们翩翩起舞”“举凡今后,用人以腰,肥者罢黜”“章华台会盟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仲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他的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申亥,再看看,王腰身尚灵活否?”等处描写,很好的表现了楚灵王的奢侈、无道、穷兵黩武的形象特点。从这一点来说本文忠实于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质。并未改变楚灵王的荒唐无道和好大喜功的精神气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B.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C.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D.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B. “诸侯”,是古代郡县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C. 《书》,也称《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D. “周公”,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王请教孟轲说: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乘机吞并它。齐王认为,要想50天攻下燕国,靠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天意。
    B. 齐国征讨燕国,燕的百姓都捧着食品、茶水来迎接齐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
    C. 齐王听了孟子的建议,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了燕国。
    D. 燕国人反叛齐国之后,齐王很后悔,叹息道:“我真惭愧没听孟轲的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②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14. 孟子认为齐王“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他建议此时应该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从这些建议中你看出孟子的“仁政”思想本质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①孟轲回答说:吞并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吞并吧,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
    ②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正,人民便更加景仰他。
    14. 孟子“仁政”思想的本质是“保民”而王天下,反对武力兼并战争。让齐王施行仁政,以百姓的高兴与否来决定是否发动战争。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您如果杀了他们的父兄,囚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掠夺他们的国宝。
    “燕虐其民”,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民”作“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的主语,前面断开;“王师”作“迎”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诸侯’,是古代郡县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错误,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齐王听了孟子的建议……”错误,原文为“齐王不听”,没有听孟子的建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取”,吞并;“悦”,高兴;“行之”,这样做。
    ②“过”,过失;“更”,改正;“仰”,景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
    结合“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可知,这是以百姓的高兴与否来决定是否发动战争。要爱护百姓,是为“‘保民’而王天下”。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大国兼并小国,不施行仁政,那么就会招致天下的讨伐。这是反对武力兼并战争。
    应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也是反对大国兼并。
    参考译文:
    齐王请教孟轲:“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乘机吞并它。我想,以万乘兵车的大国去进攻另一个同样的大国,五十天就征服,这靠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天意。现在我若不吞并燕国,上天一定会降祸怪罪。我把燕国并入齐国,怎么样?”孟轲回答说:“吞并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吞并吧,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吞并而使燕国人民气愤,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齐国以万乘兵车大国征讨另一个大国,那里的百姓都捧着食品、茶水来迎接齐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啊!如果在新的统治下水更深,火更热,运气也就停止了(百姓又将转而投奔别的国家了)。”
    各国将策划援救燕国。齐王又对孟轲问道:“各国都谋划来讨伐我,怎么办?”回答说:“我听说过只占有七十里而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汤。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尚书》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您如果杀了他们的父兄,囚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掠夺他们的国宝,那可就不行了。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就会招致天下的讨伐。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齐王却没有采纳孟轲的劝告。
    不久,燕国人果然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道:“我真惭愧没听孟轲的话。”陈贾说:“大王不用担心。”于是他前去见孟轲,问:“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回答说:“是古代的圣人。”陈贾又说:“周公派管叔监视商朝旧地,管叔却在商地反叛。难道周公预先知道管叔会反叛而仍派他去吗?”孟子回答:“周公预先不知道。”陈贾便说:“如此说来圣人也会犯错误吗?”孟轲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改。现在的所谓君子,有了错误听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正,人民便更加景仰他。现在的君子,不但听任错误不改,反而寻找托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窗前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16. 《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5. D 16. 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运用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
    对仗。“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认为一个人持之以恒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途而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向郯子、老聃等人学习为例,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通常用来表现宏大气象或豪迈之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金石可镂 ②. 朽木不折 ③. 闻道有先后 ④. 术业有专攻 ⑤. 【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镂、朽、攻、萧、滚、碧、 唯。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正在悄然流行,偶像产业也因此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经纪公司与各大网络视听平台以打造偶像团体为目标,将年轻、貌美、帅气的男孩女孩们送上综艺选秀节目、文艺晚会等曝光度高的平台,获取高关注度和粉丝量,从而实现流量变现。为了让自己喜欢的选手① ,一场场投票大战在粉丝之间拉开帷幕,让节目制作方、广告商赚得盆满钵满。尝到甜头之后,艺人经纪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公司的实力② ,大公司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并依靠自身资源对其进行培养和包装;而中小型公司更像是以手中的艺人为赌注,在偶像市场进行一场赌博。
    而很多观众给选手投票时,也不看选手专业能力和文化水平。有的选手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唱歌跑调,跳舞跟不上节奏,更别提文化修养和精神涵养了。但这些选手却能凭借高颜值过五关斩六将,在激烈竞争中“躺赢”。为了维持公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并转换为高流量数据变现,经纪公司、平台和艺人③ 立人设,想尽办法做数据,费尽心机争取各种影视剧、综艺节目的露脸机会,刷存在感。
    三观能跟着五官走吗?我们应少谈一点颜值,多谈一点文化;少来一些假包装,多出一些真精品;少做一些伪流量,多传播一些正能量。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躺赢”是富有生命力的网络热词,用在这里毫无违和感,请结合语境简述其含义及好处。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脱颖而出 ②参差不齐 ③挖空心思
    19. ①含义:“躺着就赢了”,即便不作为也能赢。②好处:与“躺平”并列,讽刺了很多选手即使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很高的文化水平等,却能凭借“颜值”在激烈竞争中取胜。
    20. ①“三观能跟着五官走吗?”运用反问手法,语气强烈,表明对“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的反对态度。②“少谈一点……多谈一点……”“少来一些……多出一些……”“少做一些……多传播一些……”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呼吁选手要加强文化素养,少包装,多传播正能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原文“为了让自己喜欢的选手”“一场场投票大战在粉丝之间拉开帷幕,让节目制作方、广告商赚得盆满钵满”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故填“脱颖而出”。“脱颖而出”的意思是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
    第二空,根据原文“大公司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并依靠自身资源对其进行培养和包装;而中小型公司更像是以手中的艺人为赌注,在偶像市场进行一场赌博”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公司的实力好的和坏的掺杂在一起,故填“参差不齐”。“参差不齐”的意思是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第三空,根据原文“立人设,想尽办法做数据,费尽心机争取各种影视剧、综艺节目的露脸机会,刷存在感”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想方设法,费尽心机,且成语需要含贬义,故填“挖空心思”。“挖空心思”的意思是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躺赢”表示即便不作为也能赢。根据原文“但这些选手却能凭借高颜值过五关斩六将,在激烈竞争中‘躺赢’” 可知,“躺赢”用在这里不仅表明了选秀节目对偶像打造追逐高颜值、倾向于外表的包装的社会现实,而且抨击了时下流行的“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作者运用反讽的手法讽刺了这种行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三观能跟着五官走吗?”反问句突出强调了网络现存的现象,批判了当今“三观跟着五官走”的畸形价值观,这明显是一种悄然流行的不良现象。
    “少谈一点……多谈一点……”“少来一些……多出一些……”“少做一些……多传播一些……”排比句增强了语势,指出“三观跟着五官走”是一种对待他人的肤浅评判,三观会给网友带来行动或者语言上的变化,这是外貌远远所不能及的。
    综上所述,作者运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告诉人们应坚决抵制这种肤浅媚俗的讨论模式,用正确的三观来评论他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次想吃垃圾食品的时候,脑子里总会有另一个声音在不断地提醒:少吃点,这些都是垃圾食品!有时候不禁想问:“为什么垃圾食品都这么好吃?” ① ?垃圾食品是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一般来说,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为什么说它们是垃圾食品?以汉堡为例,制作汉堡胚的精面粉属于简单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进入消化系统后,会导致体内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飙升,人体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虽然血糖水平会很快降下来,但长此以往,身体就会逐渐丧失对胰岛素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引发胰岛素分泌不足。汉堡中的沙拉酱就是脂肪,油炸肉类更是脂肪大户,还要加上芝士,这样一来,一个汉堡的脂肪含量就太高了。
    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吃垃圾食品呢?因为我们骨子里就喜欢这些食物,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质。 ② ,别说是几百年前了,放在几十年前,那也都是好东西!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获得足够的能量活下去,为此我们的肠胃更喜欢高能量食物。有了这样的天赋,我们可以用最少的食物获得最多的能量,然后生存、繁衍下去。所以喜欢吃“垃圾食品”,其实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喜欢吃“垃圾食品”,不是因为贪嘴,而是 ③ 。这个基因,让我们的祖先在恶劣的年代生存下来,却让我们在这个食物充裕的世界中无限发胖!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假如你有一个特别喜欢吃烧烤类、油炸类等重口味食物的朋友,你将如何劝说他呢?请结合材料写一段话,不超过70个字。
    【答案】21. ①什么是垃圾食品 ②现在这些垃圾食品 ③继承了祖先强大的基因
    22. 那些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吃多了,会导致血糖浓度迅速飙升,最终引发胰岛素分泌不足,损害我们的健康,我们应适量地、合理地摄取。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该句句末是问号和后句“垃圾食品是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等信息可知,此处问的是什么叫垃圾食品,故补写内容是“什么是垃圾食品”。
    第二空,根据后句“别说是几百年前了,放在几十年前,那也都是好东西”可知,此处是说就是不要说以前,就是现在,垃圾食品也被认为是好东西,所以补写内容是“现在这些垃圾食品”。
    第三空,由前句中“所以喜欢吃‘垃圾食品’,其实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和后继“这个基因,让我们的祖先……”可知,此处是说我们现在喜欢吃“垃圾食品”是对祖先基因的继承,故补写内容应是“继承了祖先强大的基因”。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劝说词的能力。
    根据“垃圾食品是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以汉堡为例,制作汉堡胚的精面粉属于简单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进入消化系统后,会导致体内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飙升,人体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虽然血糖水平会很快降下来,但长此以往,身体就会逐渐丧失对胰岛素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引发胰岛素分泌不足。汉堡中的沙拉酱就是脂肪,油炸肉类更是脂肪大户,还要加上芝士,这样一来,一个汉堡的脂肪含量就太高了”可以这样劝说朋友:那些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吃多了,会导致血糖浓度迅速飙升,最终引发胰岛素分泌不足,损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应适量地、合理地摄取这些烧烤类、油炸类等重口味的垃圾食物。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由于连续多日40℃高温,8月20日重庆山区多处发生森林火灾,火场为山地地形,平均坡度20°,最大坡度70°,加上风势较大、烟雾较浓,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给消防扑救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几十度的陡坡,消防车辆无法直达现场,很多设备物资无法转运,徒步爬行需要很长时间,看着大火逐渐蔓延,所有人十分焦急。就在这时,一群十八九岁的摩托爱好者驾驶自己的越野摩托车背着大箩筐赶来,他们背着近50斤的物资在陡峭山坡上不断爬坡、下坡,高温烟尘混合着满身的大汗,有人连续两天两夜往返运输后累到虚脱呕吐,有人因为背的物资太重从车上摔倒,立刻又爬起来。在上山的狭窄小路上,摩托车一辆接一辆,每一辆都驮着满满的物资,送到山顶消防官兵手里,为控制和扑灭山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纷纷点赞:“这次重庆救火,要给这帮摩托娃儿记一功!”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这是一则时事热点材料。材料主要讲述了重庆山火救灾中年轻骑士的故事,所供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山火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第二部分叙述年轻骑士的行动,他们在关键时刻不顾危险,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和责任担当;第三部分是人们的点赞。从整个材料来看,这个材料体现出的是当代青年的担当精神,战斗精神、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折射出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所以,写作时要围绕年青一代的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展开。
    写作时,可以从重庆山火这一时事引发,由这些摩托骑士们积极响应、无偿帮助灭火、在救火中的英勇行为出发,从他们身份与行为的差异性上提炼出他们身上体现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比如,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救火队员,但却能积极地参与救火;他们虽然时时被高温、烟火、重物、劳累、伤痛折磨,却一直坚持救火到最后一刻。对此,还可适当展开,从现实中的“山火”引申到像山火一样猛烈、带来极大伤害的事件,从摩托“骑士”这一批人引发到一类平凡英雄上,指出我们都应该积极向他们学习,比如教材中提到过的坚守岗位、为人民默默付出的科学工作者、售货员等等,还有我们这些非常熟悉一直坚守在疫情攻坚战中的白衣“战士”。他们面对的,不也是一场疫情的“山火”吗?当然,对他们不怕牺牲的行为,也可以在赞扬之余结合当今的时代变化理性地分析:针对新中国的新国情,指出英雄的牺牲精神虽可敬,但今日我们已经不提倡那些只有一腔热血盲目牺牲的英雄了,我们更需要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后勤保障来保障英雄们的安全。我们既需要英雄,也不想要英雄冻毙于风雪之中。
    立意:
    1.危难时刻见精神。
    2.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3.生命勇担当,责任显使命
    4.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相关试卷

    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4页。

    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六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六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