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01
    精品解析: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02
    精品解析: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乐至中学高2025届第二期半期考试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 O-16 Al-27 Ag-108
    一、单选题 (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的“硫”是指硫黄,“硝”是指硝酸
    B. 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C.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D. 的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均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的“硫”是指硫黄,“硝”是指硝酸钾,故A错误
    B.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用硫粉处理,深埋污染土壤,故B错误;
    C.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故C错误;
    D.的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均使病毒蛋白质变性,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图为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碳与浓硫酸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强氧化性、脱水性
    B. Ⅰ、Ⅱ中溶液褪色体现了的还原性
    C. Ⅲ中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D. 浓硫酸氧化性强,不可干燥还原性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与浓硫酸的反应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A错误;
    B.Ⅰ中品红褪色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错误;
    C.浓硫酸与碳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可以和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
    D.浓硫酸虽有强氧化性,但是不能氧化二氧化硫,故可以干燥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C。
    3. 如表所示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溶液一定含有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
    说明酸性H2SO3>H2C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该溶液中含Ag+,也有白色沉淀生成,A错误;
    B.加入盐酸,能产生二氧化硫的溶液也可能含HSO,B错误;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也可能是Cl2、O3等,C错误;
    D.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证明酸性强弱为H2SO3>H2CO3,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2,是指反应经过1min后,反应物的浓度是0.2
    C.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现象越明显,说明其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D.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选项A正确;
    B.化学反应速率为0.2,是指反应经过1min后,化学计量数为1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了0.2,选项B错误;
    C.有些快速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选项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 检验铵盐中含有NH的操作是取少量某盐放入试管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 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
    D. 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的铵盐分解产生氨气,有的铵盐分解产生氨气,如硝酸铵分解不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NH4NO3N2O↑+2H2O,故A错误;
    B.NH的检验:取少量某盐放入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样品中含有NH,故B错误;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和水,NH+OH-NH3↑+H2O,故C正确;
    D.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但是氯化钠受热不分解,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不是升华法,故D错误。
    故选C。
    6. 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 步骤电弧炉中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Si+CO2↑
    C. 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 SiHCl3(沸点33.0 ℃)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67.6 ℃),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硅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只有化合态的硅,故A错误;B、电弧炉中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2CSi+2CO↑,所以B错误;C、二氧化硅和硅都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C错误;D、SiHCl3(沸点33.0 ℃)和SiCl4(沸点67.6 ℃)的沸点有较大差距,所以可通过蒸馏(或分馏)提纯SiHCl3,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7. 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电脑芯片“龙芯一号”的问世,填补了我国计算机制造史上的一项空白。下列对硅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既能与烧碱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B. 晶体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 晶体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但是它的提炼工艺复杂,价格极高
    D. 晶体硅和金刚石的硬度都很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没有盐生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有盐生成,因此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晶体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常温下能与氢氟酸反应,B错误;
    C.晶体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由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粗硅,粗硅和HCl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三氯硅烷,三氯硅烷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硅单质,它的提炼工艺不算复杂,价格不高,C错误;
    D.晶体硅和金刚石的硬度都很大,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A ②③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分解生石灰(CaO)和CO2时吸收热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①不符合题意;
    ②燃烧木炭放出热量使人可以取暖,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符合题意;
    ③炸药爆炸时放出大量的热,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③符合题意;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发生时放出热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符合题意;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产生熟石灰,反应发生放出热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⑤符合题意;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物质发生反应时放出热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属于放热反应的序号是②③④⑤⑥,故合理选项是B。
    9. 肼-空气燃料电池具有容量大、能量转化率高、产物无污染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设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电极为正极
    B.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理论上当燃料电池消耗时,电路中转移4个电子
    D. 工作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浓度基本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为负极,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为正极,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通入肼的a电极为负极,通入空气的b电极为正极;
    【详解】A.b电极通入空气,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选项A正确;
    B.a电极上肼失电子产生氮气,电极反应式为,选项B正确;
    C.由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可知,每消耗,理论上转移4 mol电子,即个电子,选项C正确;
    D.由电池总反应可知,工作过程中不消耗KOH,但生成的会保留在电解质溶液中,故工作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浓度会降低,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0. “侯氏制碱法”主要反应原理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利用下列装置制备NaHCO3粗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NH3 B. 制取CO2
    C. 制取NaHCO3 D. 分离NaHCO3和母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朝下,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回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A错误;
    B.不应该用硫酸作为反应的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为微溶物,不利于反应进一步进行,故B错误;
    C.NH3支管不应该插入溶液下,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会发生倒吸现象,故C错误;
    D.分离NaHCO3和母液为固体和液体之间分离,可以采取此装置,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1. 金刚石与石墨是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②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③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④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说明石墨反应生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详解】①石墨反应生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说明石墨能量低,稳定,因此①错误,②正确;
    ③1mol石墨转变为1mol金刚石吸收能量,说明1mol石墨能量比1mol金刚石能量低,因此③错误,④正确,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12. 下列有关(NH4)2Fe(SO4)2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H+、Na+、Fe3+、Br−可以大量共存
    B. 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
    C. 和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Ba2++2OH−=Fe(OH)2↓+BaSO4↓
    D. 与少量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NH3‧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NH4)2Fe(SO4)2溶液该溶液中,H+、Na+、Fe3+、Br−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
    B. (NH4)2Fe(SO4)2溶液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故B错误;
    C. (NH4)2Fe(SO4)2溶液和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2+2+2Ba2++4OH−=Fe(OH)2↓+2BaSO4↓+2NH3‧H2O,故C错误;
    D. (NH4)2Fe(SO4)2溶液与少量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 Fe(OH)2↓,故D错误;
    故答案:A。
    13. 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方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 Cu为正极,Ag2O为负极
    B.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C.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
    D. 外电路中每通过2mol电子,正极质量减少16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可知Cu失去电子生成Cu2O,所以Cu为负极;Ag2O中的银得电子生成Ag,所以Ag2O为正极,故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所以OH-应该向负极迁移,故B错误;
    C.根据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可知Cu失去电子生成Cu2O做负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故C错误;
    D.根据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可知Ag2O中的银得电子生成Ag,Ag2O为正极,Ag2O~2Ag~2e-外电路中每通过2mol电子,正极消耗1molAg2O生成2molAg,所以正极质量减少16g,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D。
    【点睛】解题依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根据总反应2Cu+Ag2O=Cu2O+2Ag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进而判断离子的移动方向,根据转移的电子数判断正极质量的变化。
    14.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1molA和2molB放入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反应经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内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02mol•L-1•min-1
    B. 平衡时A、B的转化率均为50%
    C. 初始压强和平衡时压强比为4:5
    D. 平衡时混合气体中B的体积分数为33.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0.02mol•L-1•min-1,故A正确;
    B.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平衡时消耗1molB,同时消耗0.5molA,A的转化率为、B的转化率为,故B正确;
    C.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比,初始压强和平衡时压强比为0.4:(0.2+0.1+0.2)=4:5,故C正确;
    D.平衡时混合气体中B的体积分数为,故D错误;
    选D。
    15. 取3.00g铜铝合金与足量的HNO3完全反应,收集到的气体(含有NO、NO2、N2O4)与标准状况下672mLO2混合后,可恰好完全被水吸收。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多可得沉淀的质量为
    A. 5.04g B. 6. 06g C. 7.08g D. 8. 10g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0.672L氧气的物质的量=0.672L÷22.4L/mol=0.03mol,所以氧气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4=0.12mol;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最多,说明恰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铝沉淀,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金属阳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而金属失去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氧气得到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12mol,质量是0.12mol×17g/mol=2.04g,所以最多可得沉淀的质量为3.00g+2.04g=5.04g;
    答案选A。
    二、填空题 (包括 4 个大题,合计 55 分,除标注外 ,每空2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止水夹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填字母)。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圆底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 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圆底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 ①. 碱液 ②.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 ①. 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②. d
    (4) ①.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②. a、d
    【解析】
    【小问1详解】
    Cu可与浓硫酸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小问2详解】
    因为SO2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入大气中,故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有碱性溶液,吸收剩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碱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3详解】
    余热使反应继续进行时,生成的多余气体可贮存于B,排出的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为减少SO2的溶解,B内应为饱和NaHSO3溶液;故答案为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
    【小问4详解】
    ①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被不断消耗,且反应生成水,使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当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将会停止,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②根据稀硫酸的性质可知可向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加入铁粉或NaHCO3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确有余酸;
    故答案为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a、d。
    17.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快速制取并验证的某些性质,同时还收集到少量纯净的氮气。

    (1)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的原理为___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装置F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氮气。根据这些现象,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A.碱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不稳定性
    (3)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4)欲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用气囊收集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
    【答案】(1)生石灰与浓氨水中的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受热分解生成,又由于温度升高,的溶解度减小,从溶液中逸出
    (2) ① ②. B
    (3)干燥,并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其污染空气
    (4)C (5) ①. 干燥 ②. 检验装置C中是否有水生成
    【解析】
    【分析】利用浓氨水与生石灰作用制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得到纯净干燥的氨气,在装置C中与灼热的氧化铜作用反应,通过装置F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产生的水蒸气,再利用装置D干燥氮气,并除去多余的氨气;
    【小问1详解】
    CaO与浓氨水中的水反应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受热分解生成,又由于温度升高,的溶解度减小,从溶液中逸出;
    【小问2详解】
    装置C中的CuO与发生反应,CuO转化为Cu,转化为,同时有生成,在该反应中CuO得到电子,失去电子,表现出的还原性;
    【小问3详解】
    多余的被装置D中的浓硫酸吸收,防止其逸出而污染环境,同时浓硫酸能干燥;
    【小问4详解】
    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排水法收集到的中有水蒸气,故只有用气囊收集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
    【小问5详解】
    装置E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中的水蒸气,干燥。装置F中盛放的无水硫酸铜与作用变为蓝色,所以装置F的作用主要是检验装置C中是否有生成。
    18. 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移向___________(填“Cu”或“Zn”)极。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电解质溶液改为溶液,当转移0.2mol电子时,正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理论上Cu片质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
    【答案】(1)锌片逐渐溶解,锌片上有气泡冒出
    (2) ①. 正 ②. ③. Cu ④.
    (3) ①. Ag++e-= Ag ②. 增加21.6g
    【解析】
    【小问1详解】
    a和b不连接时,该装置不构成原电池,锌和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因此实验现象为锌片逐渐溶解,锌片上有气泡冒出;
    【小问2详解】
    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锌失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铜电极)移动,总反应式为;
    【小问3详解】
    将电解质溶液改为溶液,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Cu片上增加的质量为析出的Ag的质量,。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在2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可逆反应,各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

    则:①0到2s用物质C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反应开始到2s末,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事实不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D.vA︰vB︰vC=3︰2︰2
    E.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2)①锌电池有望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式是:2Zn+O2=2ZnO。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当导线中有0.4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 L。
    ②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如右,该燃料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电极_____到电极_____;(用1、2表达)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0.2 mol/(L·s) ②. 20% ③. BD
    (2) ①. 锌 ②. 2.24 ③. 2 ④. 1 ⑤. 2NH3-6e-+6OH-=N2+6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v(C)== 0.2 mol/(L·s),故答案为0.2 mol/(L·s);
    ②反应开始到2s,c(B)=1mol/L-0.8mol/L=0.2mol/L,所以B的转化率==20%,故答案为20%;
    ③3A (g) + B (g)2C(g):
    A.气体总质量m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则M不变,由n=可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不变,说明已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容器体积V不变,气体总质量m不变,由可知,无论是否平衡密度均不变,即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是否平衡,故B符合题意;
    C.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当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即无论是否达到平衡,都有vA︰vB︰vC=3︰1︰2,那么,当vA︰vB︰vC=3︰1︰2时,无法说明反应是否已达平衡,故D符合题意;
    E.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故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D。
    【小问2详解】
    ①Z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则锌为该电池的负极材料。由2Zn+O2=2ZnO可知,每1molO2参与反应时,转移4mol电子,当导线中有0.4 mol电子通过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0.1mol,对应的体积=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为锌;2.24;
    ②结合图可知,NH3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N2和H2O,说明电极1为负极,则电极2位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为:电极2→负载→电极1。该电池的反应物为NH3和O2,生成物为N2和H2O,则该电池的总反应为:4NH3+3O2=2N2+6H2O,负极反应为:2NH3-6e-+6OH-=N2+6H2O;故答案为2;1;2NH3-6e-+6OH-=N2+6H2O。
    相关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8LNO与2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