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散文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散文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1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散文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2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散文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散文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散文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Ⅱ,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模拟练习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帘幽兰
    孙作平
    ①房子要装修,还没等完全“装扮”好,我即买了几盆绿色植物——绿萝、仙人掌、芦荟、吊兰,均匀置于房里的角隅,吸收甲醛,净化空气。
    ②房子装修后接着是长时间的通风,美化,布置。几经折腾,除了吊兰依然静默葱茏,精神矍铄,其他的便耷拉着小脑袋失去了精气神,像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的孩子。我便开始精心“伺候”,一天天下去,再不见昂首挺胸,生命已夭折。心中无奈,又不免自责起来,是我伤害了这些小家伙儿。
    ③怅然回眸中,可爱健壮又翠色欲滴的吊兰正在逗我笑,宽慰一颗潮湿的心。我诧异于吊兰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爱上它,并挪移到窗台,且美其名曰“一帘幽兰”。以后家里再养的什么花草,总是“熬”不过它,只有它坚守阵地,青春永驻。从此我和它成为朋友伙伴,再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
    ④古诗云:“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吊兰因根叶似兰,花梗横伸倒悬得名。叶丛生,线形细长。花茎奇特,枝叶下垂,叶色秀丽,淡雅清心,栽培简单又极易生长,四季常绿,极好的室内盆栽观赏花卉,被人们誉为“空中花卉”。
    ⑤吊兰的种类繁多,形态特点各异,繁殖极易,常用分株扦插法。从春至秋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栽种。我家的金边吊兰年岁最长,已做了母亲,花茎从叶丛中抽出,叶脉中抽生出的匍匐茎,长可尺许,既刚且柔;茎顶端簇生的叶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随风飘动,多像展翅欲飞的小仙鹤。
    ⑥我把它的孩子“小仙鹤们”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然后浇透水,放荫凉处养护。
    ⑦我带了几盆吊兰放在办公室。长时间的寒暑假里得不到一滴水滋润,也得不到一点温情呵护的它们,饱经了严寒酷暑的岁月沧桑。开学了,我惊艳于兰儿们面目虽已憔悴不堪,但身子骨还坚挺着。照顾几天便立刻茁壮如初,朝气蓬勃。优雅美丽源于内心美好强大的馈赠吧,难怪宋代诗人这么赞道:“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那一帘幽兰,一帘花影,一簇春色,一卷书香,一群耕耘者与逐梦的“花朵”,谐调成学校里一道独具匠心的亮丽风景线。
    ⑧而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我植上这绿色的小精灵,或瓶或盆或罐,有的悬吊于窗前,有的摆放在窗边花架或窗台上,小屋因此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弥漫,有了翠绿欲滴的娇嫩和随遇而安的恬淡悠然。
    ⑨当下垂的花茎遇到微风吹拂时,宛若绿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袅袅婷婷;花茎上长出的许多娇嫩的新植株体,随风缱绻,犹如“绿色仙子”在荡秋千,又好似“天女散花”,饶有风趣韵味。酷暑时用它绿绿的清凉把我浓浓包裹,让我轻盈从容;严寒时用它浓浓的绿茵把我轻轻簇拥,让我温暖如春。即便冷风冷雨,枯萎凋零,一适逢时令与阳光水润,就会昂然挺立,精神焕发。这份坚强,这份适应,外表柔弱却勇气十足,真让人钦佩!
    ⑩每次回到家,第一眼就去看望我的“一帘幽兰”,它们也争宠似的在我面前献媚讨好,又是舞又是笑。每繁忙之余与它们对眸时,精神愉悦又轻松,心安宁又淡然。闲暇时最惬意的是:一帘幽兰一抹绿意一片春色里,一缕阳光一杯清茶一笺书香中,与轻暖的文字相伴对话,无言也最懂,无言也最美。正如黑夜与星月的相映、相衬、相趣。
    ⑪兰儿一生,不卑不亢,迤逦绰约,清香脉脉,素洁清芬。心向明媚,努力生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随风摇曳时浪漫与飘逸四溢,默默绽放,淡淡吐芳,静时如画,动时若诗。
    ⑫将温暖织就绿茵,让心音开成清韵。在清浅的岁月中,“静观窗前花开花落,漫看天边云卷云舒”,柔而不弱,纤细有风骨。即便朴素而不失端庄优雅,即便忙碌也不乏悠然从容。让我油然想起杨绛,又想起她的百岁箴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⑬一帘幽兰为我打开了一帘不一样的风景!这种坚而不俗的德,静水流深的劲,光而不耀的韧,坚守初心的美,深深地让我为之动容,为之歌吟——幽兰飘逸一帘堂,温暖浅笑散菲芳。怡情不语满室香,清心静雅著妙章。
    (选自《安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的描述可以看出吊兰之所以成为作者的朋友伙伴,甚至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的唯一原因是它能够坚守阵地,青春永驻。
    B.文章第④段引用古诗是由怅然回眸中逗笑的吊兰给“我”宽慰所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空中花卉”的淡雅清心、朴实无华。
    C.文章第⑦段引用诗句是由兰花长时间未得滋润,稍微照顾就朝气蓬勃而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耕耘者与“花朵”的谐调。
    D.文章将吊兰比作不卑不亢、迤逦绰约的翩翩君子,是借吊兰的形象来展现作者心向明媚、努力生长的姿态及追求。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层层铺垫,确定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养花人的视角来叙述“我”与吊兰的故事,使叙述语调显得亲切而又温暖。
    B.文章第⑤段写吊兰“从春至秋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栽种”,除了强调吊兰坚韧的生命力,也为下文栽培、养护、守候、感悟做铺垫。
    C.文章第⑫段引用杨绛的百岁箴言,意在表述我们无须外界的认可,因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与他人无关。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运用大量四字词、抒情性语句,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表现了吊兰幽香飘逸、淡淡吐芳的品性。
    3.作者对吊兰与“我”相伴相随生活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概括分析。(4分)




    4.请探究文章结尾段,“一帘幽兰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这句话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康岩
    天宝十四载秋,54岁的李太白厌倦了御用文人的活计,决心做一场逍遥游。此番他历金陵、扬州,再顺江而下,来到安徽铜陵秋浦河畔。秋日秋浦河,江天一色,空水澄鲜,群鹭翔集,沐猿嗷鸣。李白与好友高霁摇轻舟荡小楫,观眼前景,听自然声,话诗与酒,畅快淋漓。不知不觉,船至百炉庄。只见紫气升腾,火光冲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火苗在炉灶里上下腾跃,一炉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户百炉之火,星光点点即成星辉斑斓。火光也被抛上了天,映红暗夜冥空。好一幅寒夜冶炼图!
    冶炼工人全神贯注,腆胸叠肚,头也不抬,任由汗珠滚在额头连缀成线,再啪嗒啪嗒,顺着脖颈滚落到身上。嘴里的号子唱个不停,你一句我一句接连喊唱。山野间没有舞台,风箱呼呼就是伴奏,铁锤铿铿就是和音,清风明月就是观众。众人一句咬着一句,唱得山川震动,诗仙的心绪也跟着沸腾。诗仙挥笔写就《秋浦歌》,把这个声光绚烂的夜晚留了下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连白发都能抻出三千丈的李白,在这个夜晚,为眼前壮观的劳动场面所震撼,震撼到忘记调动旺盛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把诗作得一点都不“李白”,只是把当夜的所见所闻秉笔实书,由衷赞美眼前的冶铜工人。不多久,青莲剑侠在离此不远的当涂追月而去。让人感喟的是,幸有乘月而行的一晚,才让那炉火、那缕烟,写进了历史,被后人铭记。
    李白所见这寒夜冶铜盛景,在铜陵并非一时一地之景象。翻阅方志,不经意发现,一座城市竟能与一种金属元素两相胶合,如此紧密。铜不仅是造物主赐予铜陵的天然矿藏,以更辽远的视角看,铜更是这座城市带有根脉意义的文化图腾与精神象征。铜陵博物馆所藏最早的遗物可追溯到夏代晚期。几千年前的铜镞,还能让人依稀想象当年的将士是如何圆睁怒目,会挽雕弓,把它接合在弩箭上,穿过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穿透敌兵的胸膛。青铜被血与火激发了暴力逻辑,从而充当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
    送走了大唐的炉火和风烟,铜陵迎来了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皇祐五年,梅尧臣因母亲病逝解官归乡,路过铜官山。当矿山深处传来日夜不息的凿山采铜声时,诗人虽尚在丧母之痛中,仍按捺不住心悸,写下《铜坑》一诗:“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好一句“坐令鬼神愁”啊!采矿的工人裸露着青铜色的身躯,与山岩通体一色,他们躬身俯卧在黑暗狭长的矿坑中,艰难地挥动着双臂。他们一锤一凿攻击山岩,仿佛也在攻击自己的躯体。忽想起古希腊雕塑,十分擅长为雄强有力的身体塑形,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健硕的身体又再次回归艺术家的视线。若是米隆或米开朗基罗穿越到宋朝的铜陵,像梅尧臣一样见到采铜的场景,再将之诉诸雕塑形象,想必较之于流传后世的《掷铁饼者》和《大卫》,也不会失色。《铜坑》短短四句,平淡了三句,诗人在末句忍不住枨触万端,兴尽悲来,为采矿工人怒号:哪怕是鬼神见了也愁怕。没有大规模工业介入的手作年代,我们借了梅尧臣的同情之眼,将这采矿人的苦与难,仔细瞧了一过。
    采矿工人的辛劳并没有付诸东流。他们千锤万凿,凿透了山体里的矿脉,也凿出了一个世俗世界的繁华与锦绣。伴随着对铜矿的开采、冶炼,铜陵铸造业高度繁荣,商贸经济高度发达。可惜,好景不长。由宋至元,战争频繁,古铜陵采铜、炼铜、铸铜的辉煌景象,湮入历史的风烟里。千年前,诗仙歌咏的铜官山,红星紫烟不再;梅尧臣赞叹过的千锤万凿和青山碧矿,皆成一片荒凉。
    在古代社会,工人们采矿凭着浑身蛮力和手中的斧凿,冶炼靠的是铁片胆水。科技昌明的今天,铜陵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局面,但技术的进步化危为机,智能数控技术、配套制酸技术等新技术的采用,让铜的冶炼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高效。一个个铜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在铜陵崛起,彰显了铜陵“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产业升级变革的壮志雄心。
    一座城市与一种金属,就这么被历史和现实牢牢拴住,持续千年不衰,铜与铜陵的因缘际会,仿佛穿越时光的年轮。打捞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印记,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这些震古烁今的镇国重器,维护着宗法结构,奠定了礼乐制度,更将国家、王权、贵族和财富的象征意义,收纳进奇异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和炫丽的美学气质。铜及其衍生出的青铜文化,在物质资料和社会意识双向层面,深度参与了中国大历史的构筑。
    铜陵义安大道中段有着一尊醒目的城市雕塑——商周青铜壁。青铜壁中复制了一件1979年出土于钟鸣镇的兽面纹大鼎,大鼎把守着李白和梅尧臣们来过的城市,笑迎八方客,仿佛在说,不来铜陵,真不知3000年青铜文化如此绚烂!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详写李白所见的秋浦河畔“寒夜冶炼图”,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由梅尧臣的诗联想到《掷铁饼者》《大卫》,旨在表现采矿工人躯体的雄健有力和劳动之美。
    C.义安大道中段醒目的城市雕塑——商周青铜壁,吸引人们了解铜陵及绚烂、悠久的青铜文化。
    D.本文在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议论,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
    2.下列对第二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冶炼工人热烈壮观的劳动场景,令人震撼。
    B.风箱的呼呼声、铁锤的铿铿声、震动山川的号子声,照应标题中的“听”字。
    C.“追月而去”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永远地睡着了”所用手法相同。
    D.《秋浦歌》“作得一点都不‘李白’”,是因为劳动场面太震撼,只能秉笔实书。
    3.虚实结合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4.标题中“回响”一词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天坛十三记(之九)
    肖复兴
    天坛里最多的树木,是柏树,有几万棵,树龄在几百年之上的就有五六千棵。在天坛,柏树的代际区别是极其明显的。内垣和外垣前的柏树林,种植的是年轻的新树,而散落在园内的很多柏树则是老树,甚至有明代六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柏树。在植物之中,比起娇艳的花草,树的生命要长久得多。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哪怕是帝王,都是无法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木相匹敌的。
    很难设想,天坛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柏,将会是什么样子。祈年殿和圆丘,俯瞰四周,只是一片光秃秃的地面,或者是一些杂花新树,该会发出怎样的唱叹,肯定会感觉像是元帅麾下没有了威武成阵的将士,而只是一片花拳绣腿。
    走到这些古柏密密的树荫下,我有时会想,没有了古柏,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圆丘,也是不适合的。只有古柏,才和天坛相配,才如彩云拱月,托起了整个天坛。
    有一棵古柏,在天坛里很特别。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从巍巍直立,变成了这个样子。是雷雨?是地震?还是战火?在天坛漫长的历史中,在人为的战火和自然的灾难中,无辜倒下而死亡的古柏有很多。我一直都觉得它很不情愿,不甘屈服于一头载倒在地。它的枝干离地面很近了,眼瞅着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与众不同地活了下来,定格成今天这样,像一尊罗丹或马约尔的雕塑。
    它很粗壮,纵使躯干已经被扭曲成这样,一年四季枝叶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经过,我都要站在它身边看一会儿,有时会觉得它如同一尊卧佛,洞悉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有几分幽邃和神秘。
    这棵古柏,我小时候就见过,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斜卧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现在被铁栏杆围起来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垂垂老矣,它还是像以前那样的枝繁叶茂。几十年算什么,几百年都过去了,它不是照样青春如昔吗?如今,它的树根处,居然又长出了新的枝丫,许多青草也爬满四周,甚至缠绕上它苍老皴裂的躯干。这时候,我觉得它就像一只鸡婆,四周围绕着一群鸡娃,或者像一个孙儿绕膝的老爷爷,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夏天,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觉得它越发枝叶茂密、浓郁苍绿,如一潭深湖。我一遍遍端详它,仔细看遍了它的浑身上下,忽然,觉得它好像在对我讲话,只是我听不懂树的语言。
    风吹树叶的沙沙响声,不是树的语言。树叶的语言,无须借助风。树叶也不是树的嘴巴。我们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呼吸,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说话,我们不知道树的语言是什么。我们的先人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如今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我们和它们隔膜得很。
    古柏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坛的古柏,因融入苍茫的历史而富于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当年,梵高居住在法国阿尔的时候,很爱画柏树,即使病重住进圣雷米疗养院里了,还在画疗养院里的柏树。他说:“柏树在线条和比例上都很美,像埃及的方尖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以这样崇高的比喻评价柏树。
    史铁生对地坛的古柏情有独钟,也曾经从绘画的角度说那里的古柏“躯干和树冠可以表现的元素太丰富了,随便换个角度都会感觉不一样”,说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枝条,像是岁月无声的撕扯”,说“这些和树干扭曲在一起的样子有特殊的故事感”。
    面对柏树,梵高是画家的角度,史铁生则是作家的角度。史铁生强调它们的故事感和历史感等更多文学的元素,梵高强调它们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或许,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丰富而准确地概括天坛里的古柏给予人们的启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它们。
    梵高画的柏树,是丝柏树,和天坛里的柏树不完全相同,而且,也没有天坛里的柏树古老。不过,他对柏树的这个“方尖碑”的比喻,让我感到新鲜。我想,如果在梵高眼里普罗旺斯的柏树是“方尖碑”,天坛里的古柏,尤其是我自童年就见到的这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又该是什么呢?我一直想找到一个比“方尖碑”更崇高更合适的比喻,可是,思短词穷,一直没有找到。
    有一天,我到北大参观塞克勒博物馆,忽然看见院落里的石座上放着一块晷,由一根针一样细的支柱支撑,呈斜立状,指向天空。我一下子想起,天坛里的这棵古柏不也是斜立着吗?而且,比日晷的倾斜度还要大。我觉得古柏、起码这棵古柏就像我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和天坛相配。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以天坛的柏树为描写对象,由“天坛十三记”可推知,作者应记录了许多与天坛相关的事物,柏树只是表现天坛的一个方面。
    B.梵高和史铁生对柏树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作者认为将他们两人的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天坛古柏的认识。
    C.由“我听不懂树的语言”到“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作者通过个人生活经验推及人类社会,写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隔膜。
    D.“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写出了人们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善用比喻,将一棵斜躺古柏比作了一个武士、一尊雕塑、一尊卧佛、一个老爷爷、一块日晷等,形象地展现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B.“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这些描写性文字的插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体现出作者与天坛古柏间的深情。
    C.文章以双线索贯穿全文,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古柏引起的联想与思考是暗线,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生姿。
    D.作者的散文文笔细腻,口语化特征明显,能在平常事物中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3.如何理解文章前后两次(划线处)写到古柏“和天坛相配”?(4分)


    4.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创作特点。(6分)





    四、考点:写作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天香第一枝
    艾雯【注】
    ①今年春早,除夕也是立春。一年的最后一天,竟又是春季开始的第一天。多么奇妙的巧合!尽管生活在尖锐化的科技时代,尽管以公历计算着时光的脚步,但对古老悠久的中国传统,我依然有许多偏爱和尊崇。就像我国的历法,配合四时节气,岁序不乱,真是宇宙大学问中的奇迹!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不仅时令准确,含义更是蕴藉无限。像“立春”“立秋”,以“立”字表示开始和来临,多么坚定有力;像“惊蛰”,春雷初震,地气上升,惊醒冬眠的昆虫,万物复苏,又多么生动而具震撼性。
    ②——噢,挚友,看我只顾在这里歌颂节令,让你好笑。而原来是趁着开春,要告诉你一个小小喜讯:终于我得到了梅花的消息。
    ③我不仅得到了梅花的消息,也寻着了梅花的踪迹。不在诗里,不在画上,不在梦中,而是真真实实,生长在泥土里,绽放在枝干上。
    ④我不仅寻到了梅花的踪迹,更欣赏了梅花的高洁标格、傲岸丰神。不在梅山,不在梨山,不在苏州邓尉,却在一幢庄严巍峨、轩敞宏伟的殿堂内。
    ⑤那天,闻讯而去孙中山纪念馆访梅的人汇成一股潮流。我们是三滴小水珠,溶入大潮中,我那两位随从转瞬不见了,原来他们留在门外,正一字一句研读那一大张有关梅花的介绍。说也是,不知多少像他们一样生长在亚热带宝岛的年轻人,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真正的梅花哩!
    ⑥人挤,光线暗。只能随着潮流缓缓移动,点数着小盆小盆的红梅。高不盈尺,却也根株蟠虬,点缀着点点纤柔的深红花朵。人潮涌到大厅中间忽然分流四溢,这才豁然露出一片璀璨的白,绵绵不尽围绕在孙中山座前。全是一人高的白梅。花光莹洁耀眼,幽香暗暗浮动。庄严的殿堂洋溢着早春的氤氲,玉蝶梅清癯疏瘦,娇小的花朵白里泛着浅浅的粉,仿佛羞晕轻染。时梅丰腴雍容,晶莹圆润的花朵繁密地攒集在秀挺的枝梢,俯偃生姿,翘扬独秀。虽然是年轻的新生代,已颇具坚忍卓绝的精神、高洁超凡的标格。最难得的是习惯于严寒酷冷、凌霜傲雪之姿,竟也能在潮湿的亚热带深植成长。真是,有土地就有我们的国花!
    ⑦徘徊在梅丛间,我忍不住三番两次凑近最高枝的花朵,深深地吸着气,那清清幽幽、淡淡约约、若有若无的芳馨,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唤醒了我最早的记忆,也唤回了往日情怀……
    ⑧若有若无的幽香中,我是那个短发覆额的小女孩,老棉鞋踏过皑皑白雪,仰头望着那林老梅桩,光秃秃的枝丫上,开着碧光盈盈的绿梅,比母亲发髻上的碧玉簪还晶莹。父亲双手笼在狐皮袍子的袖口里痴痴地欣赏。雪悄悄地飘下来,沾在他帽檐上。
    ⑨淡淡约约,清清幽幽,也是梅展,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在水榭亭阁的林国,展示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绿萼梅、古雅名贵的檀香梅、色泽如杏的杏梅、结实成双的鸳鸯梅……有的苍劲古朴,有的奇倔突兀,有的狂放豪迈,有的仙风道骨。那些爱梅成癖的梅痴围着梅花仔细品题,柱上壁际挂着些咏梅的对联诗词,有一幅松青篆刻的竹屏似乎最具代表性,诗题:“江南素垂一枝春,艳好国花自有真。万紫千红齐仰止,冰肌铁骨见精神。”那是苏州人一年一次的盛会,我跟父亲去过好几次,留下好深好深的印象。
    ⑩还有一株闻名的梅花,你一定比我更熟悉,那就是你们苏州艺专对面图书馆里的那株铁板红梅。历史悠久,树龄古稀,枝干朴拙道劲。耸峭之气凛然。真是铁骨嶙峋!花开时,枝丫间、树梢上,却繁花密蕊,盛开着胭脂般的红梅。树是如此古朴苍劲,花是如此妩媚温润。正是“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自然,看梅花最好的去处还是邓尉,“邓尉山上梅花林,玉雪为骨冰为魂”。方圆二十里的梅林,千万株一齐怒放,蔚成一片香雪海!远远望去,仿佛天际垂云,山巅积雪,待走进梅林,就像投身在白云掩映间,陶醉在“飞来香雾都成雪,寻人梅花不见人”的美妙境界。
    ⑪——“嘀嗒”一响,镁光闪闪,将我拉回现实。孩子们让我和梅花留下了依偎的情景。从前虽然没有人替我和梅花摄下可贵的镜头,但在我们内心,却保留着最隽永的一份。不是吗?那孤傲幽雅的仙姿,高洁坚贞的丰神,深深镌刻在我们心版上,稍一敛神凝注,便又清晰地呈现在脑中,永不磨灭,永不褪色!
    ⑫挚友!可还记得许多年前,我也曾给你看过一篇怀念梅花的小文,开头摘录了四句引子——年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龚生华;又是天寒时节,何处可看梅花?很高兴如今再也不必为“无处可看梅花”而惆怅。羁居宝岛数十载,从未上阳明山专门为看樱花。不是对花有所歧视,却是耿耿于它所代表的不祥事物。期盼着来年,我们可以相偕去阳明山赏梅,也可以结伴返家园重访故居梅花。
    ⑬最后且让我抄下我最喜欢的梅花颂,作为明日梅花之约的见证,效法梅花精神的期许!
    ⑭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唯渠不变霜节操,千古风标只自知。
    (有删改)
    【注】艾雯,台湾作家。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⑤段“说也是,不知多少像他们一样生长在亚热带宝岛的年轻人,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真正的梅花哩”,意在写出在台湾很少见到梅花。
    B.文章第⑥段写梅花既习惯于严寒酷冷,也能在潮湿的亚热带生长,突出了梅花坚贞顽强的精神。
    C.文章第⑩段对图书馆里的铁板红梅的描写侧重于其独特的外形气质,而对邓尉梅花的描写则侧重于其数量之多。
    D.题目中的“天香第一枝”指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及其美好品质的喜爱,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怀友之情。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运用大量整句,比如“树是如此古朴苍劲,花是如此妩媚温润”,广泛吸收了古代散文的骈文句法,语言典雅。
    B.文章第⑧⑨两段写记忆中的梅花和孙中山纪念馆的梅花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了对记忆中梅花的喜爱之情。
    C.文章第⑩段“方圆二十里的梅林,千万株一齐怒放,蔚成一片香雪海”一句,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文章以和“挚友”交谈的方式来写,如“要告诉你一个小小喜讯”“你一定比我更熟悉”等,使文章显得亲切活泼,有感染力。
    3.文章围绕“访梅”的思路而展开,请简要梳理。(6分)




    4.艾雯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哪些选材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6分)








    附:参考答案
    一、
    【1题详解】A 
    A.“唯一原因”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只有它坚守阵地,青春永驻”,是“家里唯一活下来的花草”;由原文“可爱健壮又翠色欲滴的吊兰正在逗我笑,宽慰一颗潮湿的心。我诧异于吊兰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爱上它”“只有它坚守阵地,青春永驻。从此我和它成为朋友伙伴,再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可知,“它能够坚守阵地,青春永驻”是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
    故选A。
    【2题详解】C 
    C.“意在表述我们无须外界的认可”错误。由原文第12段“让我油然想起杨绛,又想起她的百岁箴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可知,引用杨绛的百岁箴言意在说明人要有风骨,在朴素与忙碌的生活中不失优雅与从容。
    故选C。
    【3题详解】
    时间层次:装修未完全完工购买绿色植被——装修完工之后的通风、美化、布置——将“小仙鹤们”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而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我植上这绿色的小精灵。
    情感层次:急切——自责——怅然——宽慰——诧异、喜爱——相伴——视为亲人家人——折服。
    感悟层次:优雅美丽源于内心美好强大——恬淡悠然的态度可以守候一方天地——坚强与适应可化柔弱为勇气十足——心向明媚,努力生长,自然花香满室,雅著妙章。
    结合作品概括分析作者对吊兰与我相伴相随生活经历的叙述层次,可以从叙述顺序、情感变化、不同感悟三个层次加以分析。
    由原文“房子要装修,还没等完全‘妆扮’好”“房子装修后接着是长时间的通风,美化,布置”“我把它的孩子‘小仙鹤们’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而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我植上这绿色的小精灵”可以看出,作者装修未完全完工就购买,装修完工之后利用绿植布置、后来将吊兰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最后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我植上吊兰,作者对吊兰与我相伴相随生活经历的叙述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
    由原文未装完“房子要装修,还没等完全‘妆扮’好,我即买了几盆绿色植被”、精心伺候却夭折“不免无奈中自责起来”、“怅然回眸中,可爱健壮又翠色欲滴的吊兰正在逗我笑,宽慰一颗潮湿的心”“我诧异于吊兰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爱上它”“从此我和它成为朋友伙伴,再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这份坚强这份适应,外表柔弱却勇气十足,真让人钦佩!”可知,吊兰与我相伴相随的生活经历中,作者经历了由急切、自责、怅然、宽慰、诧异喜爱、相伴、视为亲人家人到折服的情感变化。
    由原文“照顾几天便立刻茁壮如初,朝气蓬勃。优雅美丽源于内心美好强大的馈赠吧”“小屋因此有了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弥漫,有了翠绿欲滴的娇嫩和随遇而安的恬淡悠然,为我守候这一方天地”“这份坚强这份适应,外表柔弱却勇气十足,真让人钦佩!”“兰儿一生,……心向明媚,努力生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幽兰飘逸一帘堂,温暖浅笑散菲芳。怡情不语满室香,清心静雅著妙章”可知,随着吊兰与我相伴相随的生活,作者逐步感悟到吊兰内在的美好强大、恬淡悠然、可化柔弱为勇气十足,并且心向明媚努力生长、花香满室又雅著妙章的特点。
    【4题详解】
     ①红尘为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②随遇而安,守候一方心灵净土;③风情万种,给人昂然挺立的勇气;④不卑不亢,绽放幽香沁人心脾;⑤坚守初心,坚韧温暖让人为之动容。
    探究文章结尾段中“一帘幽兰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这句话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以抓住“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等关键词句,准确把握“幽兰”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影响。
    原文第三段说家里养的花只有吊兰坚守阵地,青春永驻,从此我和它成为朋友伙伴,再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可知幽兰与作者生活为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
    结合原文“小屋因此有了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弥漫,有了翠绿欲滴的娇嫩和随遇而安的恬淡悠然”可知,小屋因有了吊兰让人感到恬淡悠然,吊兰为我守候这一方天地,为我守候一方心灵净土,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
    结合原文“当下垂的花茎遇到微风吹拂时袅袅婷婷;花茎上长出的许多娇嫩的新植株体,随风缱绻,饶有风趣韵味”“即便冷风冷雨,枯萎凋零,一适逢时令与阳光水润就会昂然挺立,精神焕发”可知,微风吹拂,吊兰风情万种;冷风冷雨,吊兰仍能昂然挺立,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
    结合原文“心向明媚,努力生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可知,吊兰一生不卑不亢,清香四溢,素洁清芬,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
    结合原文“坚而不俗的德,静水流深的劲,光而不耀的韧”可知,吊兰不俗不耀,温暖坚韧,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
    二、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旨在表现采矿工人躯体的雄健有力和劳动之美”错误。由“采矿的工人裸露着青铜色的身躯,与山岩通体一色,他们躬身俯卧在黑暗狭长的矿坑中,艰难地挥动着双臂。他们一锤一凿攻击山岩,仿佛也在攻击自己的躯体。忽想起古希腊雕塑,十分擅长为雄强有力的身体塑形,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健硕的身体又再次回归艺术家的视线”可知,作者联想雕塑意在表现雄强有力的美,不是为了表现劳动之美。
    故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D.“是因为劳动场面太震撼,只能秉笔实书”错误。文中说的是“只是把当夜的所见所闻秉笔实书”不是因为“劳动场面太震撼”。故选D。
    3.①虚写:作者通过想象,再现铜陵开采、冶炼青铜的场景,回顾了铜陵青铜铸造业的历史。
    ②实写:叙述铜陵当今青铜产业集群崛起的现状。
    ③虚实结合,丰富文章内涵,增强画面感,凸显青铜文化绵延传承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本文写作特色的能力。
    由“李白与好友高霁摇轻舟荡小楫,观眼前景,听自然声,话诗与酒,畅快淋漓。不知不觉,船至百炉庄。只见紫气升腾,火光冲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火苗在炉灶里上下腾跃,一炉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户百炉之火,星光点点即成星辉斑斓。火光也被抛上了天,映红暗夜冥空。好一幅寒夜冶炼图……”可知,作者并没有亲临安徽铜陵,而是通过李白的视角,运用想象,再现铜陵开采、冶炼青铜的场景,回顾了铜陵青铜铸造业的历史。
    由“科技昌明的今天,铜陵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局面,但技术的进步化危为机,智能数控技术、配套制酸技术等新技术的采用,让铜的冶炼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高效”可知,此处实写,叙述铜陵当今青铜产业集群崛起的现状。
    虚实手法的结合,丰富文章内涵,增强画面感,凸显青铜文化绵延传承的主题。
    4.①表层含义:铜陵冶铜事业历经兴衰,延续至今。
    ②深层含义:青铜承载的文化一直绵延不绝。
    ③表现了作者对中华青铜文化的怀想与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的能力。
    “回响”意思是指回声,反响。“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意思是直至现今,铜陵冶铜事业历经兴衰,延续至今。
    结合“座城市与一种金属,就这么被历史和现实牢牢拴住,持续千年不衰,铜与铜陵的因缘际会,仿佛穿越时光的年轮”分析可知,“回响”还指青铜承载的文化一直绵延不绝,表现了作者对中华青铜文化的怀想与赞美。
    三、
    1.D
    D 项,“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理解错误,以帝王为例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人
    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拥弃权力,追求真我”不是文章突出的中心。故选 D。
    2.A
    B 项,“这些描写性文字的插入”错误,应该是叙述性的文字。
    C 项,“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理解错误,文中写了很多古柏,“一棵斜躺的古柏”只是其中的一棵,它并非文章线索,文章是以古柏为明线的。
    D.“口语化特征明显”错误,本文语言应是意味隽永,富含哲思的。故选 A。
    3.①前面写古柏庄重威仪,富有生命力,深具历史沧桑感,和庄严肃穆、历史悠久的天坛相配;
    ②结尾写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时辰,和天坛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如答“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或“中国传统哲学宇宙观”也可)相配。
    文章两次提到古柏与天坛相配,第一次是在第③段,写古柏庄重威仪,富有生命力,深具历史沧桑感,这才能与庄严肃穆、历史悠久的天坛相配,其他的树木都不合适,如“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圆丘,也是不适合的”。古柏与天坛相互映衬,表现其历史沧桑感。第二次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在北大参观塞克勒博物馆时联想到天坛的日晷,写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时辰,和天坛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相配。古柏与日晷的理念相配,从而也与天坛所传达的理念相配。
    4.①选材具有典型性,体现选材严。文章写天坛柏树,重点描写了一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坛柏树生命力顽强等特点,体现了“选材要严”。
    ②立意具有深刻性,体现开掘深。文章以天坛柏树为中心,联想到梵高、史铁生关于柏树的作品,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升华出柏树契合天坛的精神理念,体现了“开掘要深”。
    本题要求从选材角度,分析文章的创造特点。鲁迅先生关于文章选材的论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选材要严,即选材要具有典型性。文章写天坛,能与天坛这样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建筑相提并论的,并能见证其历史发展历程的,只有古柏。写天坛古柏,重点描写了一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坛柏树生命力顽强等特点。二是开掘要深,即立意要具有深刻性。文章以天坛柏树为中心,联想到梵高、史铁生关于柏树的作品,如梵高的“方尖碑”强调古柏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史铁生强调古柏“有特殊的故事感”,从而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然后进一步升华出柏树契合天坛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散文训练(1):《又见天香第一枝》
    四、
    【1题详解】B
    B.“突出了梅花坚贞顽强的精神”错误,并非突出了梅花坚贞顽强的精神,而是说明梅花适应能力强。
    故选B。
    【2题详解】B
    B.“形成对比”错误,只是孙中山纪念馆的梅花唤醒了我的记忆,从而回忆了“记忆里的梅花”,并无对比之意。
    故选B。
    【3题详解】
    ①首先从节令写起,点明了访梅的时节;
    ②然后写到国父纪念馆访梅;
    ③接着回忆小时候在苏州老家赏梅、跟随父亲看梅展;④最后写和朋友相约来年访梅。
    第1段“今年春早,除夕也是立春。一年的最后一天,竟又是春季开始的第一天”首先从节令写起,点明了访梅的时节;
    第2—7段,“我不仅得到了梅花的消息,也寻着了梅花的踪迹”“那天,闻讯而去孙中山纪念馆访梅的人汇成一股潮流”写到孙中山纪念馆访梅;
    第8—10段,“也是梅展,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在水榭亭阁的林国,展示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绿萼梅、古雅名贵的檀香梅、色泽如杏的杏梅、结实成双的鸳鸯梅……”“那是苏州人一年一次的盛会,我跟父亲去过好几次,留下好深好深的印象”回忆小时候在苏州老家赏梅、跟随父亲看梅展;
    最后四段,“镁光闪闪,将我拉回现实”“期盼着来年,我们可以相偕去阳明山赏梅,也可以结伴返家园重访故居梅花”回到现实,写和朋友相约来年访梅。
    【4题详解】
    ①文章以梅喻人,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这和“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是一致的。
    ②文章开篇写了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爱和尊崇。
    ③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而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文章多处描写典型的中国建筑和环境布置,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⑤文章的语言有大量整句,广泛吸收了古代散文的骈文句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明显。
    ⑥文章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怀友之情,这种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见内容。
    结合“我不仅寻到了梅花的踪迹,更欣赏了梅花的高洁标格、傲岸丰神”“虽然是年轻的新生代,已颇具坚忍卓绝的精神、高洁超凡的标格。最难得的是习惯于严寒酷冷、凌霜傲雪之姿”“那孤傲幽雅的仙姿,高洁坚贞的丰神,深深镌刻在我们心版上”可知,文章以梅喻人,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这和“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是一致的。
    结合“就像我国的历法,配合四时节气,岁序不乱,真是宇宙大学问中的奇迹!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不仅时令准确,含义更是蕴藉无限”可知,文章开篇写了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爱和尊崇。
    结合“江南素垂一枝春,艳好国花自有真。万紫千红齐仰止,冰肌铁骨见精神”“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邓尉山上梅花林,玉雪为骨冰为魂”“飞来香雾都成雪,寻人梅花不见人”等可知,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而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庄严的殿堂洋溢着早春的氤氲,玉蝶梅清癯疏瘦,娇小的花朵白里泛着浅浅的粉,仿佛羞晕轻染”“在水榭亭阁的林国,展示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绿萼梅、古雅名贵的檀香梅、色泽如杏的杏梅”“那些爱梅成癖的梅痴围着梅花仔细品题,柱上壁际挂着些咏梅的对联诗词,有一幅松青篆刻的竹屏似乎最具代表性”可知,文章多处描写典型的中国建筑和环境布置,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结合“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绿萼梅、古雅名贵的檀香梅、色泽如杏的杏梅、结实成双的鸳鸯梅……”“有的苍劲古朴,有的奇倔突兀,有的狂放豪迈,有的仙风道骨”可知,文章的语言有大量整句,广泛吸收了古代散文的骈文句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明显。
    结合“噢,挚友,看我只顾在这里歌颂节令,让你好笑”“真是,有土地就有我们的国花!”“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唤醒了我最早的记忆,也唤回了往日情怀……”“期盼着来年,我们可以相偕去阳明山赏梅,也可以结伴返家园重访故居梅花”“且让我抄下我最喜欢的梅花颂,作为明日梅花之约的见证,效法梅花精神的期许”可知,文章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怀友之情,这种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见内容。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I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小说阅读模拟练习(共3篇,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小说阅读模拟练习(共3篇,附参考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语言文字运用模拟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语言文字运用模拟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