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 认识区域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855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5讲 认识区域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855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5讲 认识区域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855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5讲 认识区域
展开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区域及其类型
(一)区域及其特征
1.概念:是地球表面一定的________范围。
2.特性
【指点迷津】 “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二)区域的类型
1.划分指标:可以是________的,也可以是多重的;可按自然特征划分、人文特征划分,也可按某种内在关联特点来划分。
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特别提醒】
(1)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
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2)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差异特征”
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上,从主观认识出发,划定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形成一定的区域,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亚洲、中国、东北地区等。
(3)区域的划分类型
人们多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去划定区域的范围界线,有的按单一指标划分,如干湿地区、高原区、热带雨林区;有的按综合指标划分,如自然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区。人们既可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又可按照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区域发展类型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____________、人均________、三次产业构成,以及________指数(HDI)等。
(2)区域类型:可划分为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或____收入地区、________收入地区和____收入地区。
2.区域开发方式
(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基础和出发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
2.原则: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因地制宜,________,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特别提醒】
(1)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①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②中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后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很低。
(2)区域再生的主要措施
①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②大力治理环境,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③发展交通与教育事业。
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区域联系
1.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________等形式的联系。
2.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大气环流、____循环、地质循环等。
3.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________,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________,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学术交流等。
4.目前,区域联系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经济全球化。
【特别提醒】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济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第三,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二)区域协调发展
1.意义: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________,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区域特征的描述
【典题精研】
[典例1] [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3)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图解思路]
(1)
(2)
(3)
[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
1.地理位置特征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5步法
【题组精练】
读区域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2 题。
1.上图圈中两个国家级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界线有的明确有的模糊
B.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区域发展水平
D.区域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2.有关区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素具有差异性的特征
B.区域与其他区域有差异性,区域内部无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因此是独立存在并与其他区域无联系的
D.区域间的相似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也是区域联系的前提
3.[北京卷]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京杭运河简图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上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关键能力二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典题精研】
[典例2] [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
二、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
三、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题组精练】
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
1.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可持续发展处于良好、较好状态,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环境状况较好
B.资源与环境水平相对落后
C.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藏环境质量比较差,交通不便,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B.四川能源缺乏,能源保障程度很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C.青海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D.山西矿产资源短缺,污染较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热量 B.光照、水源
C.水源、地形 D.地形、河流
4.下列资源中,图示两区域都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 B.水力
C.森林 D.太阳能
关键能力三 区域联系与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发展
【典题精研】
[典例3]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特色农产品开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此完成(1)~(3)题。
(1)哈密地区盛产哈密瓜的突出气候条件是( )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降水丰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目前,新疆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不断研究核桃、石榴、葡萄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工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其主导因素是( )
A.农业基础 B.科技
C.交通运输 D.政策
(3)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 )
①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③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及相关的加工业 ④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1.区域发展分析
发展区域经济时,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2.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和后果
4.东、西部地区的优势互补与经济合作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这既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东部地区的腾飞。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如下图所示:
【题组精练】
我国东南省份的人民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构筑了梯田,使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集约利用山地的成熟方式。但现在这一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只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继续存在。据此完成1~3题。
1.现在我国东南地区梯田这一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其原因可能是( )
A.种植效益较低
B.全球变暖,水源不足
C.水土保持的作用减少
D.粮食供大于求
2.相对于山坡上部来说,山坡下部的梯田面积一般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山坡下部相对上部( )
A.水源较充足
B.坡度较小
C.有利于梯田的修建
D.有利于大中型农机具作业
3.梯田的修建说明了该地( )
A.人多地少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适合发展种植业
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4~5题。
4.箭头Ⅰ表示的是( )
①资金 ②信息 ③劳动力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属于( )
A.对口帮扶
B.招商引资
C.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D.东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
主观题专题指导❼ 区域比较类
区域比较类主观题常用“分析”“判断”“说出(明)”“归纳”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及相关的统计图表,点明区域图中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等设问方向及内容。命题视角主要有比较分析区域环境特征的异同点,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判断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或限制条件。
【典题精研】
[典例] [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大别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1 774 m),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写·我的答案]
[评·样卷分数]
[找·失分原因]
【答题思路】
1.区域差异类试题的3大解题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
(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
2.区域差异类试题的描述
(1)自然要素差异比较
(2)人文要素差异比较
【思维点拨】 区域空间尺度与区域特点描述
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越简略;反之,区域空间尺度越小,描述的越详细,越具体。
【题组精练】
1.[北京卷18,(1)]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问题。
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
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2.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2)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4分)
(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第35讲 认识区域
必备知识
一、
(一)
1.空间 2.内 整体 之间 联系 变动
(二)
1.单一
2.自然 综合 部门 行政 人口 劳动 经济社会 专门化 部门 文化 独特 一致
二、
(一)
初级 劳动 资源 不大 中心 稀疏 较低 低 成长 工业化 上升 加速 服务业 集聚 辐射带动 提高 不协调 转型 丧失 高效益 创新 循环 协调
(二)
1.(1)地区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人文发展 (2)发达 发展中 高 中等 低
2.大规模 短 高速 深度 持续
(三)
2.扬长避短
三、
(一)
1.信息
2.水
3.迁移 贸易
4.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
1.差距 2.经济 招商引资 投资 资金 自然资源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
[典例1] 图解思路:(1)冰川 绿洲 (2)夏 积雪 大 (3)新疆 天山
答案:(1)D (2)B (3)D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区域的相似性和连续性,D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区域划分和区域界线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A、B、C错误。第2题,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划分的特定地理空间,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A正确;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也存在,B错误;区域的差异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也是区域联系的前提,D错误;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区域之间发生联系,形成开放性的特点,C错误。
答案:1.D 2.A
3.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简述自然地理特征,因此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带等方面组织答案。由图可知,京杭运河沿途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如黄河、淮河、长江等;自北向南,由温带季风气候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南多北少,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
[典例2] 答案:(1)C (2)D (3)D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第2题,青海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西藏交通不便,但环境质量好;四川水能资源丰富,能源保障程度高;山西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1.C 2.C
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为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阴雨天较多,光照缺乏,因此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光照。乙地处于埃及内陆腹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少雨,因此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荷兰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径流量大,但地处平原,水力资源不丰富。尼罗河在埃及境内,沿岸地形平缓,加上径流量小,因此水力资源也不丰富。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疏,因此森林缺乏。荷兰终年温和多雨,太阳能资源不丰富。甲区域中有北海油田,埃及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因此,图示两区域石油资源都较丰富。
答案:3.B 4.A
关键能力三
[典题精研]
[典例3] 答案:(1)A (2)B (3)D
[题组精练]
1~3.解析:第1题,梯田作物单一且不利于大中型农机具作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第2题,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影响梯田面积(宽度)的因素主要是坡度的大小,而山坡的下部一般坡度较缓,因此山坡的下部相对上部面积大。故选B。第3题,我国东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当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为了缓解人多地少的问题,修建梯田扩大土地面积,A正确;我国东南地区的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B错误;水热条件好与修建梯田关系不大,C错误;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地形更适合发展种植业,D错误。
答案:1.A 2.B 3.A
4~5.解析:第4题,甲对应的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自然资源、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第5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这属于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答案:4.B 5.C
主观题专题指导❼ 区域比较类
[典题精研]
[典例] 答案:春季。(2分)位于亚热带北部;(2分)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2分)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2分)
[题组精练]
1.解析:从图中的图例信息可以看出,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附近降水量大于200 mm,降水较多,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乙线附近年降水量小于200 mm,明显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草场破坏严重,荒漠化严重。
答案: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
2.解析:第(1)题,地形方面: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而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江苏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方面:新疆由于气候比较干旱,河流数量比较少,且河流的流量比较小,而江苏省的河流数量比较多,且河流的径流量比较大;矿产资源方面:读图可知,新疆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比较丰富,而江苏省煤炭等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第(2)题,读图3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江苏省;而江苏省的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则大于新疆。第(3)题,对新疆的影响:在相互协作中新疆可以获得来自江苏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帮助;有利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可以很好地促进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对江苏的影响:在相互协作中江苏可以从新疆调入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以缓解江苏能源资源紧张局面;此外,在相互协作中江苏省还可以扩大自身工业制成品的消费市场。
答案:(1)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
(2)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3)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导学
1.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掌握区域的含义和区域类型的划分,学会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掌握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的特征及其类型,明确区域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差异。
3.人地协调观:通过相关资料,明确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的关系,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协调发展。
基本特性
含义
区域整体性
区域____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________
区域差异性
指区域________的差异
区域开放性
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________
区域动态性
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________的
区域
类型
含义
范围或影响因素
自然
区域
指一定范围内各________地理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包括各种________自然区和________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
行政
区域
指国家为了进行________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主要受政治、经济、民族、________、国防、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
区域
是在________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
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________状况、劳动地域分工、________与综合发展水平等。经济区域既有综合经济区,也有________经济区
文化
区域
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________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________功能
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主要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的________性
阶段
产业结构
区域内部发展
人地关系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______阶段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________密集型和________型产业为主体
差异________,缺乏高水平的________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________。区域开放程度________
处于____水平的均衡状态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______阶段
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________,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________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________逐步转移
________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________作用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________
表现为明显的________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______阶段
区域产业进行调整,发展新型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区域原有优势逐渐________,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______综合发展阶段
以________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________化为路径
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________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谋求人地协调
类型
特点
粗放型
以自然资源的________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____时期内的________增长
精细型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________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________发展
合作效果
表现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西部落后地区的________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西部地区________发展较快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________力度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现了合作双方
的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输出________、技术、管理等,西部地区丰富的________得到了合理利用,实现了“双赢”
区域
认知
认知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
思维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季节区域特征的差异。
位置
内容
绝对
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位置
山河
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
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
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文
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镇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
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区域
认知
在区域认知上,江苏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结合图示明确苏北、苏南的位置及区域地理特征;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界线的意义
综合
思维
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对应的自然标志,即地理上具有过渡性。根据苏南、苏北的划分可知,长江对两岸的交通联系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进而阻隔了两岸间的相互联系。读材料可知,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苏南、苏北的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故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区域
认知
综合所学知识和文字信息,从区域视角认识当地突出的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产品等因素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
人地
协调观
利用当地位于古“红绸之路”沿线优越区位和干旱盆地特有的景观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开发
方式
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特点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后果
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形成恶性循环
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地理
位置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
地形
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地质地貌
以××地形为主,地形××;地势××高××低;多××地貌;地质××
气候
气候类型,气温及其日较差、年较差,降水及其年内、季节变化,光照,灾害
属于××气候;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
水文
内流河(湖)、外流河(湖)水文特征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以××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城镇化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镇化水平××
产业、交通、科技
类型、利弊、交通、科技
以××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工业类型为××;利(弊);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科技水平高(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
河流
河流流量少,水量小
③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__为主
较少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节 认识区域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34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认识区域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35讲 环境保护(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35讲 环境保护(含解析),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特点,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世界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该区域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