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
- 第4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演化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讲 地球的自转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讲 地球的公转(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讲 流水地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9讲 风成地貌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6讲 地球的公转(一)
展开这是一份第6讲 地球的公转(一),共13页。
第6讲 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课标内容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解读 | 知识体系导学 |
1.区域认知:根据相关图文材料,明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综合思维:结合相关图文材料,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之间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通过户外考察,观察生活中昼夜长短变化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
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地球公转
1.绕转中心: 。
2.方向: 。
3.公转轨道及速度: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上。
【特别提醒】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4.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个 。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1)定义:黄道面与 面之间的夹角。
(2)角度关系
①地轴总是与赤道面 ,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66.5°,目前的黄赤交角约 。
②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特别提醒】 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的往返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 。
【高效速记】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
(1)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向北移。
(2)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向南移。
(3)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向南移。
(4)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南半球、向北移。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夜弧与昼夜长短
昼弧和夜弧 | 昼夜长短 |
昼弧长于夜弧 | 昼长夜短 |
昼弧等于夜弧 | 昼夜等长 |
昼弧短于夜弧 | 昼短夜长 |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上:终年 。
(2)北半球
时间 | 昼夜长短 | 分布规律 | 特殊节气 |
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 昼长夜短 |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 现象 |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中 值,极昼范围达最大 |
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
|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 现象 | 日,北半球各纬度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达最大 |
(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 。
【特别提醒】
(1)
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
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即纬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相对于赤道或地心对称的点(A与C、B与D、A与D、B与C):南北半球昼夜相反(即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点的夜长)。
(2)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
①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②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A):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的影响
【典题精研】
[典例1]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相应地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轨迹也在不断变动 |
综合思维 | 结合地球公转特征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太阳在图2甲、乙位置时地球公转特征、昼长变化和日出方位 |
【考点精析】
1.黄赤交角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1)形成: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如图所示:
(2)关系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思维流程
→→→
(2)具体分析(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题组精练】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示意图,图2是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节气太阳最接近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节气与农事、气象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春分——江淮地区播种小麦
B.谷雨——东北地区采摘茶叶
C.大暑——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D.霜降——天山南北油菜花开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东 B.西
C.南 D.北
4.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
A.变远 B.变近
C.向东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关键能力二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典题精研】
[典例2] [2019·江苏卷]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
日期 | 日出时刻 | 日落时刻 |
① | 7:32 | 17:08 |
② | 6:31 | 18:15 |
③ | 4:45 | 19:39 |
④ | 7:22 | 16:49 |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 雾灵山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太阳视运动轨迹体现了区域认知 |
综合 思维 | 结合昼夜长短变化和计算、日出日落方位变化等知识,综合分析表中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及7月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
【考点精析】
一、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3大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 位置 | 日出方位 | 日落方位 | 昼夜长短 |
北半球 | 东北(北半球早于地方时6时日出) | 西北(北半球晚于地方时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
赤道 | 正东(地方时6时日出) | 正西(地方时18时日落) | 昼夜等长 |
南半球 | 东南(北半球晚于地方时6时日出) | 西南(北半球早于地方时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
三、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1)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注:公式中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对称分布特点,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可以求对称纬度的昼长(夜长)。
四、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
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判断起来需要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借助平面图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突破,具体如下表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 夏半年 (3月21日~9月23日) | 春秋分 (3月21日、9月23日) | 冬半年 (9月23日~3月21日) |
例 图 | |||
规 律 | ①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②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方位越偏北;③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④日出时影子在西南,正午影子在正北,日落时影子在东南;⑤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北时,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向 | 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极点除外) | ①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②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方位越偏南;③正好出现极夜的地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④日出时影子在西北,正午影子在正北,日落时影子在东北 |
【题组精练】
右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城市的观察者在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地理坐标。据此回答1~2题。
城市 | 地理坐标 |
杭州 | 30.2°N,120.2°E |
石家庄 | 38.0°N,114.5°E |
沈阳 | 41.8°N,123.4°E |
哈尔滨 | 45.8°N,126.7°E |
1.观察者所在城市可能是( )
A.杭州 B.石家庄 C.沈阳 D.哈尔滨
2.观察者在12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2021·浙江1月选考,19~20]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正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
4.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点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点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济南 B.广州 C.武汉 D.拉萨
第6讲 地球的公转(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必备知识
一、
1.太阳
2.自西向东
3.焦点 较慢 较快
4.恒星年
二、
1.赤道 黄道 (1)赤道 (2)垂直 23.5°
2.南北回归线 回归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三、
2.(1)昼夜等长 (2)长 极昼 最大 昼短夜长 极夜 冬至 (3)相反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
[典例1] 答案:(1)D (2)D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节气是白露节气,位于秋分日前约15天。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结合地轴的倾斜方向,地球公转到最左侧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地球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丙、乙之间是秋分日,乙在秋分之前,太阳最接近图1中的乙地。丙在秋分之后。甲、丁分别在春分前后。第2题,春分时,我国东北地区种植小麦,江淮地区秋季播种冬小麦。谷雨节气,江南地区采摘茶叶,东北不产茶叶。大暑,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是伏旱天气。霜降,天山南北油菜已收获。
答案:1.B 2.C
3~4.解析: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投影越短,投影距离南方近。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投影往北移动。第4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位置变远。
答案:3.D 4.A
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
[典例2] 答案:(1)B (2)B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图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0°左右,因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经计算可知,该城市纬度约为43.5°N,与表中沈阳最接近。第2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该地(沈阳)纬度为41.8°N,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25°,此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与图B相符。
答案:1.C 2.B
3~4.解析:第3题,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如图中甲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间上应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甲则为日落位置,结合前面所述,则该窗朝向正北。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83.8°的城市应在30°N以内,且为昼长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时距正午相差6小时59分,则日出地方时也应相差6小时59分,即日出地方时为5点01分,这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120°地方时,东八区区时)相差1小时55分,约30°经度,该地经度约为东经90°,最有可能是拉萨。
答案:3.C 4.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三 地球的运动 第2讲 地球的公转(通关训练A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三 地球的运动 第2讲 地球的公转(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点,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6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详解),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