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山东专用)
展开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03
山东专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A | A | D | C | A | C | D | B | A | B | D | C |
13 | 14 | 15 |
|
|
|
|
|
|
|
|
|
B | D | D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1)
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强离岸风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
【分析】本题以美洲中部地区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风力受力分析、风力影响因素、海水表层水温影响因素、渔场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形成独立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水温较低: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受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影响显著,使其表层海水水温降低。海产丰富: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位置,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可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饵料,使N海域海产丰富。
17.(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分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对当地水库供水的积极意义,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
(2)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
18.(1)水域面积扩大,水深增加,通航里程增加,通航能力增强(航道条件改善);港口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港口腹地扩大。
(2)通过与公路、铁路、管道的连接,实现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运输方式灵活;缩短物流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通过秭归翻坝物流产业园,实现对货物仓储、加工和贸易,延长物流产业链。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三峡翻坝系统为材料,涉及交通、水利工程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会拦截河流流水,在库区上游蓄水,导致库区上游地区河流水深增加,河道拓宽,河流的通航里程和通航能力都增加,运力提升;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道拓宽,原有港口水深增加,停泊能力提升,港口规模扩大;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原来不适宜建设港口的点位,因为河流航运条件改善,适宜建设港口,港口数量增加,覆盖的经济腹地变大。
(2)根据材料“为避免花费较长时间候闸过坝”,可知节省货物运输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根据材料“翻坝物流系统提高了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过能力”,缓解船闸压力,提高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行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采用的“水运→陆运→水运”或“水运→陆运”的转运方式。”可知,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可以实现水运与公路、铁路、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运输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翻坝物流系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物流园区仓储,加工和商贸的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收益,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19.(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专用原卷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北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浙江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河北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河北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河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河北专用原卷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河北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