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全国乙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3
全国乙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生物全国卷考试题型为6(单选题)+4(填空题必考题)+1(填空题二选一)。情景信息类题型一直是全国卷重要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均涉及到这类题型。
情景信息题重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转换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其特点可概括为“新情景、旧知识”。所以这种题型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
情景信息题解题思维如下:
阅读题干·发现信息 | 整合信息·发掘规律 | 迁移内化·解答问题 |
阅读题干,联系生物学基本原理,领会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理解题干创设新情景中的新知识。 | 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 | 充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旧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分析近几年全国卷情景信息题的分布,预测2023年情景信息题主要在生理代谢(如本卷的第1、2、29题)、生命活动调节(如本卷的第3、30题)、遗传与变异(如本卷的第5、32题)以及生态环境(如本卷的第31题)等相关知识点的题目中出现。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2023年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本专辑将高度把握今年的高考改革方向,力求高仿真呈现高考命题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植物性食物中的纤维素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黏性,且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利于人体健康,在营养学上称为“第七类营养素”。纤维素的生理功能往往与其特点相关联。以下关于纤维素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故能增加食物体积,使人有饱腹感,防止食物过多摄入,利于血糖的控制
B.纤维素不能被消化,但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利于排便,减少肠道癌变的发生概率
C.纤维素的黏度能发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D.纤维素与淀粉都属于多糖,在细胞中水解成葡萄糖后可给细胞提供能量
2.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氧气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这种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研究发现ATP对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ADP对其有激活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糖酵解系列反应的酶均存在于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供氧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产生CO2的同时可产生大量的[H]
C.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ATP/ADP增高对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
D.供氧不足的条件下,NAD+和NADH的转化速度减慢且糖的消耗减少
3.在人体中存在组织屏障可防御外来物质的入侵。如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其正常情况下可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但不妨碍母子间营养物质的交换。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一些引起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胎儿而言,血—胎屏障与皮肤、黏膜的作用类似,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母亲的部分抗体可以穿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
C.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比成年人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血液中的病毒和激素等物质均被血—脑屏障阻挡,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
4.某种群的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如图所示,补充率代表没有捕食情况下被捕食者增长率,x、y、z代表不同的种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呈“S”形,则K/2对应图中的x
B.该种群的数量介于x~y之间时,种群数量会趋向于x
C.该种群的数量介于y~z之间时,种群数量会趋向于y
D.该种群数量超过一定值后被捕食率下降,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
5.miRNA是一类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成熟的miRNA与AGO家族蛋白结合形成沉默复合体,该复合体可通过识别和结合靶基因转录出的mRNA并对其进行剪切或抑制翻译过程,从而调控生物性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沉默复合体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
B.miRNA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C.利用PCR技术可检测靶基因转录出的mRNA的相对含量
D.沉默复合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靶基因并抑制其表达
6.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的籽粒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籽粒为紫色,基因a控制籽粒为黄色,基因B只对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籽粒呈现白色。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利用黄色籽粒和紫色籽粒长成的植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P | 黄色×紫色 |
F1 | 全为白色 |
F2 | 紫色:黄色:白色=6:4:6 |
A.该种植物紫色籽粒基因型有4种
B.亲本中黄色籽粒和紫色籽粒的基因型各有2种可能
C.F1的基因型有2种
D.F2中的白色籽粒自交后代中紫色∶黄色∶白色=4∶3∶5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者获得了某作物的OST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并利用该作物的野生型和突变体进行了相关实验。
(1)在研究干旱胁迫与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程度)以及胞间CO2浓度的关系时,发现轻度胁迫下,野生型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同时下降,原因是______;而重度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反而增加,请从CO2的来源和去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
(2)在研究光照强度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关系时,得到某光照强度下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填“野生型”或“突变体”)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理由是______。
(3)研究表明,野生型植株中OST1蛋白能够促进气孔打开,提高光合速率。研究人员推测,O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的调控,蔗糖浓度升高能降低气孔开放程度。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利用下面给定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______。
实验材料:传粉后第15天的该作物野生型和突变体各若干株、蔗糖溶液、蒸馏水等。
30.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大脑里的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重要部位。纹状体主要的神经元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通路”神经元,促进运动;另一种是“间接通路”神经元,抑制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和_________等部分,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依靠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进行传递,兴奋在该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_________。
(2)多巴胺是参与机体运动调节的神经递质,可促进运动。其作用于“直接通路”神经元的效果为上调细胞内蛋白激酶A的活性,据此推测其作用于“间接通路”神经元的效果是_________,从而促进运动。多巴胺作用于两种神经元产生的效果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多巴胺就像汽车的油门,有油门就应当有刹车。有研究表明,运动时多巴胺释放的同时腺苷也会释放,腺苷主要作用于“间接通路”神经元,推测其作用是___________。由此可见,腺苷与多巴胺的作用是相互_________。
31.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6465hm2,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4个植被分布带,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美学价值。长白山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如紫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人参、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1)一般来讲,与高山苔原相比,针阔混交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
(2)老虎、豹子等会捕杀梅花鹿,但老虎、豹子等的存在对促进梅花鹿种群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
(3)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所示,但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请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31.某闭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茎干有刺和无刺由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红花无刺植株与白花有刺植株杂交,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类型,中红花无刺植株自花授粉,表型之比为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刺=6:3:2:1。
实验二 从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个植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A、a和B、b)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花无刺植株亲本与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谱_________。
(3)表型出现6:3:2:1的特殊比,是因为产生了AB、Ab、aB和ab四种等量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基因型为_________合子不能完成正常的胚胎发育。欲对该假说进行验证,请利用题目己涉及的实验技术手段,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说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不成立。
(二)选考题:共15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待测药物在琼脂平板中扩散使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的透明圈叫做抑菌圈。抑菌圈研究法中经常使用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牛津杯法是将已灭菌的牛津杯置于平板中,打孔法是用已灭菌的打孔器在平板上打孔。某研究小组的实验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为了使培养基呈固态,需要加入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常常采取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预加菌液倾注倒平板是向已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中注入一定量的菌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倒平板的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操作者,还会___________,温度过低又会导致___________。
(3)将一定的待测药物接种于牛津杯或小孔中,置于4℃条件下处理2h,目的是___________。两种方法的示意图如下,通过比较抑菌圈,发现打孔法误差较小,原因是牛津杯法药物从表面向四周呈球形扩散,培养基越厚,培养基表面和底部药物的浓度差异越明显,导致___________,对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近日,中国农科院周文彬团队在水稻中发现一个低氮诱导下表达量显著上升的基因OsDREBIC(简称D基因)。为了探究D基因的作用,科研人员将D基因导入野生型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该实验主要流程如下,其中Hygr为潮霉素抗性基因,Kanr为卡拉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
(1)提取水稻的_____,经过逆转录获得cDNA,以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D基因。为使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在设计上游引物时需添加限制酶_____的识别序列。
(2)切割无菌苗叶片置于添加_____(填植物激素的名称)的培养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时,用含_____的选择培养基筛选转化的愈伤组织。将经组织培养获得的D基因过度表达水稻种植,发现产量较野生型水稻高41.3%~68%。
(3)进一步研究发现,D基因表达产物发挥转录因子作用。转录因子是一类与基因上游特定序列专一性结合,激活或者抑制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已知R基因会提高水稻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固定酶的含量和活性。为探究D转录因子对R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团队人员用荧光素酶(能够催化荧光素氧化发光的酶)报告基因法,将_____基因的启动子与荧光素酶基因融合形成嵌合基因表达载体(P1),与另一个含有D基因的表达载体(P2)一起导入水稻原生质体,得到实验组。加入荧光素后,结果如图所示。
①对照组水稻;原生质体应导入_____。
②科学家继续用N基因(氮素吸收转运相关基因)替代R基因,进行如上实验,荧光对比结果类似。结合以上实验结果推测D基因有助于大幅增产的分子机制:_____。
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解析版docx、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河北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河北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河北卷解析版docx、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河北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解析版docx、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