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分类汇编: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章节综合
展开2023北京初三一模物理汇编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是( )
A.一名新生儿的质量大约为500g B.初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可达2m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8℃ D.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2.(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如图是根据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为0.5 g/cm
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大于水的密度
二、实验题
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小华在做测量物体A密度的实验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将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体A的质量为___________g。然后小华将物体A用细线拴住放入装有6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物体A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4.(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小海测量某种食用油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g;
(2)将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食用油体积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为39g;
(4)计算出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g/cm3。
5.(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小阳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移动;
(2)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
(3)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
(4)实验中测得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为80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6.(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g;
(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7.(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将装有适量某种液体的烧杯,放在已调整好的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是______g;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液体的体积是______cm3;小明用天平测量了剩余的液体及烧杯的总质量为40g,则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8.(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他将天平放在______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端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9.(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下面是小阳同学测量食用油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并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③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④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油.
请根据以上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__________.
(2)实验中m1、V的测量数值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测出m2=40g;则食用油的体积V=______cm3,食用油的密度ρ油=__________g/cm3
三、填空题
10.(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_cm。
11.(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cm。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一名新生儿的质量大约为2.5kg~5kg,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一般在1.6m~2m,故B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6s~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也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确定的,不会变化,故A错误;
BD.由图象知,在体积为V甲=50cm3时,甲物质的质量是50g,所以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就是甲物质的密度为
甲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故BD错误;
C.由图象知,在体积为V乙=50cm3时,甲物质的质量是25g,所以乙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就是乙物质的密度为
比较知,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故C正确。
故选C。
3. 72 20 3.6
【详解】[1]由图甲知,物体A的质量
m=50g+20g+2g=72g
[2]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水和物体A的总体积V1=80mL,物体A的体积
V=V1-V2=80mL-60mL=20mL=20cm3
[3]物体A的密度
4. 94.2 60 0.92
【详解】(1)[1]由图甲知道,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1=50g+20g+20g +4.2g=94.2g
(2)[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V=60mL=60cm3
(3)[3]根据题意,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
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
5. 右 152 60
【详解】(1)[1]由图甲可知,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为了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2] 因为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以,由图乙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3)[3]由图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60mL,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4)[4] 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
则液体的密度为
6. 122 60 0.8
【详解】(1)[1]如图甲所示,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右端在2g处,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100g+20g+2g=122g
(2)[2]如图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2mL,液柱上表面在60mL处,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60mL=60cm3
(4)[3]由实验步骤(1)(3)可知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为
则液体的密度
7. 94 60 0.9×103
【详解】[1]由图甲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90g,游码的读数是4g,所以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是94g。
[2]由图乙可知,此时液体的体积是60cm3。
[3]剩余的液体及烧杯的总质量为40g,所以倒入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m=94g-40g=54g
液体的密度
8. 水平 左 2.6×103
【详解】(1)[1][2]实验前,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由图甲知道,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右盘质量偏大,则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
(2)[3]由图乙知道,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小石块的质量
m=50g+2g=52g
由图丙知道,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V总=40mL
量筒中水的体积
V水=20mL
则小石块的体积
V=V总-V水=40mL-20mL=20mL=20cm3
小石块的密度
9. 60 0.9
【详解】(1)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应包括:食用油的总质量m1、食用油的体积V、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食用油的质量m、食用油的密度ρ油,所以表格为:
(2)如图实验中实验中食用油的总质量为:
;
如图乙所示,量筒中油的体积为:;
测出m2=40g,则油的质量为:
食用油的密度为:
.
点睛: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注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如天平的使用、读数,量筒的使用读数,都是常考的内容,注意熟练掌握.
10.3.60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0cm。
11.3.53
【详解】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对其0刻度线,物体右端对准3.50cm刻度线还多一点,估读为3.53cm,即物体的A的长度为3.53cm。
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分类汇编:内能章节综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分类汇编:内能章节综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分类汇编:力章节综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分类汇编:力章节综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分类汇编:功和能章节综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分类汇编:功和能章节综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