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01
    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02
    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四联,描写早春之景美不胜收,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共0分)
    (2020·上海普陀·统考三模)(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人名)___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___居士。
    2.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山、贾亭、白沙堤都是西湖的名胜。
    B.第一、二联动静变换,诗人联想丰富。
    C.第三、四联,描写早春之景美不胜收。
    D.全诗语言绚丽,物象丰富,情感浓烈。


    二、课内阅读(共0分)
    (2021·上海普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甲】诗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乙】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甲】诗以_______为叙事线索,【乙】文以________为叙事线索。
    6.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体现卖炭翁对艰辛生活充满绝望。
    B.【乙】文描绘桃花源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C.两文开篇首句都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D.两文都以环境描写真实地展现了社会现实。


    三、课外阅读(共0分)
    (2020·上海普陀·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私识范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④。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则改)
    【注释】①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殁(mò):死。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轼从旁窃观___________      (2)始举进士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即使没有完结,但已经暗暗地认识了他们了。
    B.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但已经暗暗地记住他们。
    C.时间虽然没有结束,但是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了。
    D.当时即使没有完全明白,但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
    9.从“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范仲淹等人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这也深深影响了苏轼。范公葬后,苏轼不仅与“先生”有同感,话语中还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020·上海普陀·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崇①奏捕蝗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 且焚且瘗②,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④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注释]①崇:宰相姚崇。②瘗:yì,埋。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④移书:传递文书。诮:qiào,讥讽。⑤无年:荒年。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蝗乃可尽( )
    (2)分道杀蝗( )
    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
    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
    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
    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
    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崇奏捕蝗、___________、________、倪若水纵捕
    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普陀·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正荐才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②,谕中书③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⑤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朔方:北方。③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⑤谅:相信,信任。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上不许( )
    (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 )
    15.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无法到达。
    B.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比不上他。
    C.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无法到达。
    D.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
    16.太宗说“卿何执耶”,其中“执”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面对太宗的质问,吕蒙正荐才的理由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
    17.结合全文,太宗称赞的“蒙正气量”可概括为:吕蒙正具有唯才是举、忠贞为国的气魄和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普陀·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公待人
    宝坻杜文端公①,德器厚重,人不见其喜愠之色。京师有无赖子②,偶与驺卒③哄,乘醉随公舆后辱詈④,公若不闻。无赖子随至邸第,詈不止。久之,公遣问曰:“詈可已乎?”无赖子归。 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公慰遣之,仍予二金,令改行生理⑤。无赖子感泣而去,岁时必至公门叩拜,卒为善人。
    【注释】①杜文端公:杜立德,字纯一,是康熙盛世的名臣良相。②无赖子:刁顽耍奸、为非作歹之徒。③驺卒:掌管车马的差役。亦泛指一般仆役。④詈:lì骂。⑤生理:生意;买卖。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詈不止( )     (2)仓皇诣第谢罪( )
    19.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因他昨天辱骂宰相而告官
    B.或许因昨天辱骂了宰相被告官
    C.有人将他昨日辱骂宰相一事告诉了他
    D.或许将他昨日辱骂宰相一事告诉了他
    20.文中杜公两次“遣”的用意是:(1)________(2)________。无赖子“卒为善人”最主要的原因是(3)_________(都用现代汉语回答)

    (2020·上海普陀·统考三模)(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潍县蜀中寄舍弟第一书(节选)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21.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无所不诵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B.《史记》除《项羽本纪》外篇篇精彩。
    C.“破烂厨柜”比喻这些作品极为陈旧。
    D.传奇恶曲是正人君子不屑的低俗之流。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23.语段用了加点字“更”表明作者在否定了_______之后,又进一步否定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知,作者的主张是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共0分)
    (2020·上海普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5.《水调歌头》的作者是(1)____________,诗人因看到(2)_____________而“把酒问青天”,奇特的想象体现诗人(3)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
    26.《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意思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抒写了迁客骚人因(2)___________________而“喜洋洋”。此段描写的作用是(3)_________________。

    (2020·上海普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7.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乙文选自《__________》。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9.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前两句作者哀叹自己身世坎坷,自怨自艾。
    B.甲诗表现诗人誓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英雄气概。
    C.乙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本文观点“生于忧患”。
    D.甲诗与乙文同样都是作者用以抒发心志的作品。
    30.乙文列举了六位名人的事例,这六人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列举事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普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答谢中书书
    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1.【甲】诗是唐朝诗人______所作的五言律诗,【乙】文从标题看其体裁是___。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徒倚”指徘徊,【乙】文“沉鳞”指水中鱼。
    B.【甲】诗首联以叙事为主,开篇即交代时间、地点及人物。
    C.【乙】文抓住山水中的各色景物,详写了四季傍晚的美景。
    D.【甲】诗勾勒了山水田园之景,【乙】文想象了仙都之美。
    34.结合两篇古诗文的结尾,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甲】诗流露诗人_________;【乙】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海普陀·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口口口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初,策①杀吴郡太守许贡,贡奴客潜民间,欲为贡报仇。策性好猎,数出驱驰,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卒②遇贡客三人,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策创甚,召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③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注】①策:孙策,三国时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权之兄。②卒:突然。③陈:同“阵”,军队作战时的战斗队列。
    35.两文所述事件都发生在_______时期:【甲】文节选自《_______》一书。
    3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
    (1)数出驱驰:
    (2)从骑绝不能及从:
    3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们要善于辅佐我的弟弟。
    B.你们要好好对待我的弟弟。
    C.你们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
    D.你们要善于对待我的弟弟。
    39.【甲】文中的“口口口口”如今已成为一个成语,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文中的具体阐释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0.阅读两文,孙策、孙权兄弟先后占据江东且广受拥戴,他们在治国理政方面值得后人借鉴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①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注释】①器:器重。
    41.【甲】文作者正是【乙】文中司马徽、徐庶口中的“______”,【甲】文节选自他写的《______》。
    4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3.【甲】文第二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此”,在文中重点指的是“______,______”。
    44.解释【乙】文中加点词。
    (1)君与俱来    俱:______                (2)由是诣亮    诣:______
    45.下列对【乙】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人能马上召见,不能弯腰向他表示屈服。
    B.这个人能马上召见,而不能让他降低身份来。
    C.这个人可以去见他,不能弯腰向他表示屈服。
    D.这个人可以去见他,而不能让他降低身份来。
    46.【甲】文中的“先帝”指的就是【乙】文中的______;两文中都提到他“______”(填入成语)的事迹,由此可见他是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
    1.     白居易     香山    2.A

    【解析】1.《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2.B.错误。 第一、二联是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不是联想。C.错误。第四联是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D.错误。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情感也是自然流露。故选A。
    3.     白居易     陶渊明    4.这个人将他听说的一一向桃花源人详细地说出,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    5.     卖炭翁卖炭经过     渔人的行踪    6.B

    【分析】3.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甲诗《卖炭翁》是唐代的白居易,乙文《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具言(详细地说出),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5.本题考查文章的行文线索。甲文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是以卖炭翁的遭遇为行文线索;乙文略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和出桃花源后的情形,详写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情节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行文以渔人的行踪和见闻为线索。
    6.A.甲文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不是体现卖炭翁对艰辛生活充满绝望。选项错误;
    C.甲文开篇首句交代了人物、职业、地点;乙文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选项错误;
    D.甲文以环境描写真实地展现了社会现实,乙文是虚构的理想社会。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甲]参考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乙]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7.     (1)偷偷地     (2)选拔,推举,考中    8.B    9.     敬佩,赞扬;     未能见范公的遗憾惋惜

    【解析】7.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另外重要的文言实词必须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翻译为:苏轼在旁边偷偷地。看窃:偷偷地。
    (2)句翻译为:考中了进士。举:选拔,推举,考中。
    8.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应翻译为:当时我虽不完全明白,却暗自记住他们了。句中,“时”,当时;“虽”,虽然;“识”,记住;“尽”,指完全明白;“之”,他们,代韩、范、富、欧阳四人。
    A.“时”“虽”“尽”“识”翻译错误;
    C.“时”“尽”“之”翻译错误;
    D.“虽”“之”翻译错误;
    故选B。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分析。解答时要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根据“先生”话中“此四人者,人杰也”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对范仲淹等人的钦佩和赞扬。通过“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和“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可以看出对于没有见过范文正公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的老师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10.     完,没有了     路    11.C    12.     倪若水上言拒御史     崇移书诮倪    13.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更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荒年,自己难辞其咎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蝗虫就可以捕杀干净。尽,完、没了。
    (2)句意为:分路杀灭蝗虫。道,路。
    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除,消除。当,应当,以,凭借。故译为: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一空:根据“拒御史不应命”可填写为:倪若水上言拒御史。第二空:根据“崇移书诮之曰”可填写为:崇移书诮倪。
    1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可知他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根据“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可知他担心因为自己不捕杀蝗虫而发生灾年,自己罪责难逃。
    【点睛】译文:
    开元四年,山东遭受重大蝗灾,民众又祭又拜,眼看着蝗虫吞食青苗却不敢捕杀。姚崇奏请捕杀蝗虫:“请皇上恩准连夜堆设火场,砍出隔离道,边焚烧边掩埋,蝗虫就可以捕杀干净。古代也有灭蝗不成功的情况,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心力而已。”,朝廷派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向皇帝上书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倪若水拒绝御史不服从命令。姚崇写信讽刺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之时,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时候的贤良太守,蝗虫都避而不入其辖区。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了吗?如今坐视蝗虫咬食青苗,你却忍心不救,因此而遭遇荒年,还叫什么刺史呢?”倪若水害怕了,才大力捕杀蝗虫,捕得蝗虫十四万石。
    14.     同意     最终    15.D    16.     三以其人对     这人才能无人能及     自己不献媚奉迎    17.据理力争的胆量

    【解析】14.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太宗竟不同意。许:同意。
    (2)句意:不久,最终让吕蒙正推荐的人出使辽国。卒:最终。
    15.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其人可使,余人不及”一句中“使”意思是“出使”,“不及”意思是“比不上”。所以应该翻译为“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故选D。
    1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中太宗说吕蒙正“卿何执耶”,联系上文我们可以找到“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一句,其中的“三以其人对”是吕蒙正的表现。面对太宗的质问,吕蒙正荐才的理由一是“其人可使,余人不及”,意思是这个人是称职的,他的能力没有人能比得上;二是“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即自己不想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
    17.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文中吕蒙正除了具有唯才是举、忠贞为国的气魄外,结合“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等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吕蒙正还具有正直,据理力争的胆量。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
    太宗想让吕蒙正选一个人出使辽国,吕蒙正觉得一个姓陈的官员最称职,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太宗竟不同意。第二天,当太宗第三次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太宗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吕蒙正说:“哪里是臣固执呢?明明是陛下对这个人有偏见吗。”又坚持说:“出使辽国,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看到吕蒙正顶撞太宗,满朝大臣都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太宗走下朝堂后,对身边的人说:“我不如吕蒙正的气量大呀!”不久,最终让吕蒙正推荐的人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18.     停止     到……去    19.C    20.     让无赖子停止醉酒闹事(不予计较)     赠金让无赖子做生意改邪归正     因杜公德行宽厚而深受感动

    【分析】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詈不止:这个无赖一直尾随着跟到他的家里,嘴里不停止辱骂。“止”这里指停止。    
    (2)仓皇诣第谢罪:于是他慌慌忙忙地到文端公府上去谢罪。“诣”这里指到……去。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准确,流畅。“或告以昨辱宰相”这句话中需要注意的字眼有“或”和“告”这两个字,在这里“或”翻译为“有的人,有人”,“告”即“告诉”,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有人将他昨日辱骂宰相一事告诉了他”。故选C。
    20.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京师有无赖子,偶与驺卒哄,乘醉随公舆后辱詈,公若不闻。无赖子随至邸第,詈不止。久之,公遣问曰:‘詈可已乎?’”可知,文中杜公第一次“遣”无赖子,是因为无赖子一直跟着他们辱骂,杜公想要让无赖子停止醉酒闹事。
    (2)结合“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公慰遣之,仍予二金,令改行生理”可知,文中杜公第二次“遣”无赖子,是因为无赖子去公府上谢罪,杜公不仅没有怪罪他,而且赠金让无赖子去做生意,想要让他改邪归正。
    (3)结合全文可知,无赖子追着杜公的马车辱骂没有被杜公惩罚,杜公宽容了他,让其感动;同时杜公主动给他钱,让他去做生意,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帮助了他。故无赖子最终成为一个好人的原因是杜公对他的宽容以及帮助让他感动。
    【点睛】译文:宝坻的杜文端公杜立德,品德高尚,涵养深厚,大家从来没有看见他得意忘形或者生气的样子。京师有一个无赖,有次和掌管车马的差役吵闹,乘着酒劲跟在文端公的马车后面攻击辱骂,文端公置若罔闻。这个无赖一直尾随着跟到他的家里,嘴里一直不停地骂骂咧咧。等他骂了很长一段时间,文端公派人问他:“你骂完了吗?”无赖回家去,酒醒了之后,有人告诉他你昨天辱骂宰相了,于是他慌慌忙忙地到文端公府上去谢罪,文端公派人宽慰他,还给了他二两黄金,让他重新找个正当的职业做做,好好过日子,这个无赖都感动得哭了,千恩万谢地回去了,之后每年过年他都一定会到文端公家里去叩拜,后来成为了一个好人。
    21.D    22.难道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    23.     《史记》篇篇都读     小说家言等都过目不忘     读书要择精华

    【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逐项分析。A是错误的,“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的意思是说有的人读书时看一遍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并没有认为无所不诵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B是错误的,“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的意思是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作者认为《项羽本纪》是最好的。 C.“破烂厨柜”是比喻看一遍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的人。故选D。
    2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的得分点有:岂,难道;没分晓,不懂道理;钝,愚钝。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文章以“更”为界,否定了“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的人的两种表现,“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这是这种人的第一种表现,即《史记》篇篇都读;“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是他们的第二种表现,即小说家言等都过目不忘。由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可知作者并不赞成读书时什么都背诵,而是要择其精华。
    参考译文:
    而且过目一遍能背,又有什么都背的坏处。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我认为《项羽本纪》是最好的,而《项羽本纪》中,我又认为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这几个片断是最好的。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内容,只在这几个片段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味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房的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24.湖岸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25.     苏轼;     明月;     豪放、浪漫、洒脱    26.     举起酒杯,面对清风;     登楼看到晴和之景;     突出迁客骚人以物喜,与上段以己悲构成一个整体,与下文古仁人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析】24.考查古诗词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1)岸芷:湖岸上的芷草。(2)汀兰:沙洲上的兰花。
    25.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分析。解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古诗文学习掌握的内容并根据原文分析作答。《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根据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可知诗人因看到了“明月”而“把酒问青天”——“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此处作者表现出了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26.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掌握和段落作用的分析。
    第一问: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文中“把酒临风”的意思是:(登上岳阳楼之后)端着酒杯,身边吹着清风。
    第二空:联系文段内容来看,上文中“至若春和景明”和“而或长烟一空”的时候作者登楼所看到晴朗和谐之景,就是下文迁客骚人“其喜洋洋者矣”的原因。
    第三空:此文段描写的作用,应结合《岳阳楼记》全文来分析。《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本段写览物而喜者,既照应了原文中上一段览物而悲者,使两段形成的整体,又与下文中的古仁人形成对比。而下文中作者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是在“登斯楼也”后看到如此美景,心境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的基础上。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水调歌头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岳阳楼记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27.     文天祥     《孟子》    28.必定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29.B    30.     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     引出论述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解析】2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是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乙文选自《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28.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必(必定)”“苦(使……痛苦)”“劳(使……劳累)”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9.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前两句诗写自身遭遇,因为科举而入仕,在抗元战争中经过了四年。写自己的身世坎坷,却并无“哀叹”和“自怨自艾”,只是平静的叙事,在这种平静中显示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
    C.乙文的题目即为作者的观点,在文本中通过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最后总结得出。“开门见山提出”表述有误;
    D.甲诗抒发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乙文是议论性文本,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并不是作者的心志;
    故选B。
    3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乙文第一段意为: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从中可知,这六人都曾经历过诸多的磨难,受到极大的挫折,但他们都在磨难与挫折里锻炼了意志,增长了能力,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作者列举这六人的事例,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这六个事例,引出下文对于个人成才和治理国家的论述,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点睛】译文:
    甲: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1.     王绩     书信    32.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3.A    34.     孤独和苦闷     作者内心的愉悦

    【解析】31.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标题中“书”的意思是书信。
    3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33.B.【甲】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选项错误;
    C.【乙】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既写四时之景,又写朝暮之景,选项错误;
    D.《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朋友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短短六十八字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选项错误;
    故选A。
    34.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情感的能力。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点睛】【乙】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5.     三国     《资治通鉴》    36.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7.(1)驱驰:策马快奔。(2)从:跟从,跟随。    38.C    39.刮目相待/刮目相看鲁肃对吕蒙的才略感到非常惊讶,称赞他进步神速。    40.     身先士卒  举贤任能     坚持读书学习  善于引导下属

    【解析】35.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第一问,通过甲文中人物孙权和乙文中人物孙策可知两文所述事件都发生在三国时期。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孙策,字伯符。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孙权长兄,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第二问,《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36.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但,只。见,了解。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7.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经常带领卫队出去打猎。驱驰:这里指打猎。②句意为:跟随的手下往往追不上。从:跟从。
    38.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时,抓住关键词,结合前后文来分析。相:辅佐。善:好好地。孙策去世后,孙权继承哥哥遗志,巩固了江东的力量。结合前文可知,孙策受伤不治,嘱咐手下人要尽心竭力辅佐孙权;
    故选C。
    39.考查成语积累。成语“刮目相待”出自《权劝学》中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这里指鲁肃对吕蒙才略的迅速增长感到非常诧异,表达了对他进步神速的赞赏。
    40.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孙权劝学》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能看出孙权奖掖后进,用人唯贤的治国理政方略。从乙文中“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能看出,孙策年少成名,成为一方豪杰,除了精通兵法外,他知人善任,团结人心也是主要原因。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当初,孙策曾杀死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家奴和门客藏在民间,打算为许贡报仇。孙策性喜打猎,经常在外追赶野兽,他骑的一匹骏马速度极快,卫士们的马根本追不上。孙策乘马驱驰时,突然遇到许贡的三个门客,他们用箭射中孙策面颊,后面的卫士骑马随即将门客全部刺杀。孙策受伤很重,召唤张昭等人,对他们说:“中原正在大乱,以吴、越的人力,据守三江险要,足以坐观成败。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把孙权叫来,把印绶给孙权佩上,对孙权说:“率领江东的人马,决战于疆场,与天下英雄相争,你不如我;遴选贤才,任用能臣,使他们各尽忠心,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41.     诸葛孔明(或:孔明、伏龙、卧龙等)     出师表    42.因此(先帝)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43.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44.     俱:一起,一同。     诣:拜访。    45.D    46.     刘备     三顾茅庐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爱惜人才

    【解析】41.考查文学常识。甲文出自《出师表》,作者【乙】文中司马徽、徐庶口中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4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故,所以;临,将要;崩,去世;以,把。
    43.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甲文第二段中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此”指的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您和他一起来。俱,一起、一同。
    (2)句意: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诣,拜访。
    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屈,降低身份;致,来。故译为:这个人可以去见他,而不能让他降低身份来。故选D。
    46.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中提到的“先帝”指的就是乙文中的刘备,其时他已于白帝城去世,去世之时,将国事与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根据甲文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和乙文中的“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可知,两文都提到了他三顾茅庐的事迹。他不因为诸葛亮身份低微,只是因为诸葛亮才华出众,可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就亲自去拜访他,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可知他是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当时刘备在荆州。访问襄阳司马徽,司马徽说:“凡夫俗子,怎么能洞察时务,有才的人才是洞察时务的人,这里有伏龙和凤雏。”刘备问都是谁,司马徽说:“诸葛孔明和庞士元庞统。”徐庶在新野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相关试卷

    上海市黄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2古诗文阅读: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2古诗文阅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杨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这是一份上海市杨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