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美文摘抄·爱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俶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如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仆[1]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2]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3],一遇和景[4],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3]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4]和景:温暖的日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便扶向路 ( )(4)处处志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名之者谁 (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觥筹交错 ( )(4)树林阴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4.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 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百废具兴 ( )(3)则有去国怀乡 ( )(4)至若春和景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又何间焉 ( )(2)小大之狱 ( )(3)故克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俟其欣悦 ( )(2)媵人持汤沃灌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腰白玉之环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节选部分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4.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的固定题型,所考查的篇目均是教材上的课文,一般设置4个小题,分值15分。所考题型一般是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以及拓展延伸。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能翻译文中的句子;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将文章相关内容与现代生活、学习相结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2019年的命题来看,第4题增加了材料链接,这就需要同学们多积累一些课外文言知识。
1.字词解释。 (1)课内迁移。即搜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将词义代入语境“对号入座”。 (2)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句意语境推断理解。 (3)组词推断法。即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根据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 (4)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悉的成语来推断印证。
(5)古今对照法。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为今用,但意义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可以”“妻子”等。 (6)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对偶句、并列句等现象很多,处在对应位置的词语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相反的特点,可以借此法推断词义。 通假字辨析和解释。通假是借音表意,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是以声音为线索。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字不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去解释时,就应考虑到是否存在通假的问题。确定后,依据语境推断该字含义。
古今异义字解释。古今异义字的含义存在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四种变化。再结合上下文推断该词含义。 活用词语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最常见,以此为例。首先判断该词是否属于词类活用,然后依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判断方法: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与“所”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2.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做到句句有着落,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翻译方法:首先,抓关键词,将句子中关键词准确翻译出来,然后连词成句。抓关键词时,先实词,后虚词。
其次,有特殊句式的将文言句式翻译出来。注意以下几种句式情况: (1)省略的补充。如“录必,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要将主语“我”补上。 (2)判断句要将判断词“是”补充上。 (3)被动句要将被动词“被”补充上。 (4)倒装句排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依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最后,采用代入法,将翻译的句子代入原文中检验。
3.文意理解。 (1)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的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对结构梳理要注意文题、段首句、段尾句。 (2)选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选项在原文找到对应区域。然后准确筛选,找到有效信息。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项与文章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 (4)抓重点,准确翻译。即文章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要准确地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5)综合分析,理清因果。对文章分析必须综合分析,尤其是要结合主旨。
4.拓展延伸。 (1)火眼金睛,仔细审题。 找出观点涉及的具体内容。关键行为或现象是对这类题进行分析的依据。 (2)回归内容,明确依据。 在准确找出行为或现象之后,我们要思考从文中找到表明观点的依据。 (3)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在找到相关内容后,要把文中涉及的行为或现象放到实际中去阐述观点。
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浩然爱国之气。纵然忽必烈亲自出马,他仍正气凛然。他以死实践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执着的爱国心。于是我明白了爱国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同国家同生死,共患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 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复习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考点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课件11专题十一说明文阅读 (含答案),共60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课件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组教师专用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