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在家庭厨房中,下列做法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用食醋除水垢②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③用西瓜榨汁④用燃气煮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 )
A. 过滤 B. 蒸发 C. 蒸馏 D. 升华
3. 食品包装袋内常放有内装铁粉和生石灰的小包。下列空气成分一定不能与它们反应的是( )
A. N2 B. O2 C. H2O D. CO2
4. 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 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 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 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5. 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红色的葡萄酒 B. 紫色的高锰酸钾 C. 淡蓝色的液氧 D. 银白色的不锈钢
6. 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钒为金属元素 B. 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 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 D. 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7. 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原酸属于有机物 B. 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1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分子
8. 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化合物X作燃料,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5O2−点燃3CO2+4H2O。推断点燃X 的化学式是( )
A. C3H8 B. C3H6 C. C2H6O2 D. C3H8O3
9. 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OH)2属于碱
B. 物质a的化学式为Cu2O
C. Cu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
D. CuSO4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u(OH)2
10. 现有X、Y、Z三种金属,常温下只有X能和稀硫酸反应,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只有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Y>X>Z B. Y>Z>X C. X>Y>Z D. X>Z>Y
11. 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一一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颜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黄色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醋酸溶液 C. 氢氧化钾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12. 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青少年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B. 幼儿患佝偻病和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都是因为锌元素的摄入量过低
C. 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D. 青少年要注意膳食中的营养平衡,不要偏食
13. 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虑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 )
A. 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
B. 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
C. 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D. t1℃时50g乙加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14. 某阻燃剂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镁【Mga(OH)2(CO3)b】,遇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称取一定质量阻燃剂样品,充分灼烧(其他成分未发生反应),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过量澄清石灰水,浓硫酸增重0.18g,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g白色沉淀。则Mga(OH)2(CO3)b中a值为( )
A. 6 B. 5 C. 4 D. 3
15. 化学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图①∼④分别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④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 ;
(2)①和③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_ ;
(3)②和④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 。
16. 如图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 (选填“①”或“②”),从微观角度看,发生上述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______ 。
17. 某未知溶液中含有K+、NH4+、Fe3+、SO42−、NO2−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经观察,未知溶液呈浅黄色;
(2)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伴有刺激性气味;
(3)另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分析实验过程,推断: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______ (填符号,下同),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______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______ 。
18. 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物质由 ______ (填元素符号)组成,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19. 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如图为某压强下NaCl和CaCl2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在超临界水中,将不饱和的Na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 (填一种)。450℃时,配制等质量的NaCl和CaCl2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NaCl ______ (填“>”、“<”或“=”)CaCl2。
20.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由两种元素组成。A和B反应生成C和D(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请按要求作答:
(1)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 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A、B、C、D为同一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下同)。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若A、B、C、D均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若A、B、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与它们不同类别。则C的化学式是 ______。
21. 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 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22.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化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小明同学用如图两套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李同学认为两套装置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分别解释原因。
23. 如图,向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锌片、R金属片,观察到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乙中R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1)请对Cu、R、Zn的金属活动性进行排序 ______ 。
(2)将两烧杯内剩余的物质倒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请推测滤渣的成分 ______ 。
24. 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杂质。化学兴趣小组对杂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杂质成分
实验Ⅰ: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氯化镁
实验Ⅱ:向Ⅰ中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不含氯化钙
实验Ⅲ:向Ⅱ中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硫酸钠
(1)写出实验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解释实验Ⅱ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 ______ 。
(3)小华认为实验Ⅲ得出含有硫酸钠杂质不合理,请你写出原因 ______ 。
25.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
(1)A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如果没有B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 。
(4)该装置不够完善,写出改进措施 ______ 。
(5)某同学对实验后B装置中的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2CO3;②NaOH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一定量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②正确
b.向步骤a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______
【评价反思】①同学们讨论认为该实验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______ 。
②同学们重新改进了实验设计,把步骤b中的稀盐酸换为另外一种试剂,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写出改进后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6)实验结束后,取50gB中所得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2g二氧化碳。计算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①用食醋除水垢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①错误;
②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②正确;
③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③正确;
④用燃气煮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④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
故选:C。
根据题意,“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物质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铁粉和生石灰均不与氮气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铁在与氧气、水同时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因此氧气能与铁粉反应,故B不合题意;
C、铁在与氧气、水同时共存时会发生锈蚀;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C不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生石灰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和生石灰的性质,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因此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故B正确;
C、超滤膜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C错误;
D、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物质的性质、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5.【答案】B
【解析】解:A、葡萄酒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高锰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液氧是只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不锈钢属于合金,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6.【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V,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绿原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18):(9×16)=32:3:24,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绿原酸分子是含有9个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进行分析;
B、根据绿原酸化学式进行分析;
C、根据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有机物的辨识等,注意理解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8.【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3H8。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铜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2O,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CuSO4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a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铜元素显+1价,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灵活运用化合价的原则、氧化物与酸碱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现有X、Y、Z三种金属,常温下只有X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X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Y、Z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X>H>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只有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
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
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使溴百里酚蓝溶液显绿色,故选项错误。
B、醋酸溶液显酸性,能使溴百里酚蓝溶液显黄色,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一一溴百里酚蓝,由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溴百里酚蓝溶液遇酸性溶液变黄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溴百里酚蓝溶液遇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常见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故A正确;
B.幼儿患佝偻病和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都是因为钙元素的摄入量过低,故B错误;
C.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故C正确;
D.青少年要注意膳食中的营养平衡,不要偏食,否则会营养不良,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吸烟有害健康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
C.根据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D.根据青少年合理膳食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要合理摄入常量、微量元素、吸烟有害健康、合理膳食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高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
B、a处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可以有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故B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C正确;
D、t1℃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乙,若水的质量小于100g,所以投入50g乙不能完全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某阻燃剂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镁【Mga(OH)2(CO3)b】,遇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吸收水分)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浓硫酸增重0.18g即为生成水的质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g白色沉淀(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于生成水中氢元素质量全部来自样品中氢氧根,根据氢元素守恒,设氢氧根的质量为x。
则有H2O∼2OH
18 34
0.18gx
1834=0.18gx
解得x=0.34g
由于生成碳酸钙沉淀中碳元素质量全部来自样品中碳酸根,根据碳元素守恒,设碳酸根的质量为y,则有
CaCO3∼CO32−
100 60
4g y
10060=4gy
解得y=2.4g,则在碱式碳酸镁中(17×2):(60×b)=0.34g:2.4g,解得b=4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即为(+2)×a+(−1)×2+(−2)×b=0,所以a=5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难度较大,要细心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7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NaCl
【解析】解:(1)由于④中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说明该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了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2+8+(8−1)=17。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①和③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②和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17,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化学式是NaCl。
故答案为:
(1)17;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NaCl。
(1)根据④中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说明该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了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②和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17,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②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解:①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没有新分子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故答案为:②;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微观上是否得到新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NH4+、Fe3+、NO2− K+ SO42−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有的离子是铵根离子、铁离子、亚硝酸根离子,可能含有的离子是钾离子,一定没有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NH4+、Fe3+、NO2−;K+;SO42−。
根据溶液显浅黄色,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由氢氧化铁沉淀是红褐色沉淀推断溶液中有铁离子,根据同时伴有刺激性气味,由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氨水分解出氨气和水,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推断溶液中有铵根离子;根据另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由硫酸根离子遇钡离子能结合为硫酸钡沉淀,故推断溶液中没有硫酸根离子;根据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亚硝酸根离子与银离子可以结合为亚硝酸银,亚硝酸银微溶于水会出现白色沉淀现象,故推断溶液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实验过程中未涉及钾离子,故钾离子无法确定,据此解题。
本题要重点把握典型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典型沉淀的颜色,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酸碱盐知识掌握情况的典型例题。
18.【答案】C、H、Om(C):m(H):m(O)=12:3:8
【解析】解:化合物的质量为4.4g+2.7g−4.8g=2.3g,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00%=1.2g,2.7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7g×218×100%=0.3g,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和为1.2g+0.3g=1.5g<2.3g,该化合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5g=0.8g,所以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0.8g=12:3:8。
故答案为:C、H、O;m(C):m(H):m(O)=12:3:8。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9.【答案】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 <
【解析】解:在超临界水中,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不饱和的 NaCl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4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钙,则配制等质量的 NaCl和 CaCl2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NaCl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置换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答案合理即可)HCl+NaOH=NaCl+H2O(答案合理即可)CO2
【解析】解:(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2)四种物质都是一类,单质、酸、碱、氧化物无法实现,只有盐可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其他盐类也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答案合理即可)。
(3)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水为氧化物,符号四种物质都是不同类,任选一组书写即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其他酸碱反应也可以,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HCl+NaOH=NaCl+H2O(答案合理即可)。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A、B、C都是氧化物,D为单质,符合题目要求,所以C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O2。
(1)根据反应特点推断反应类型;
(2)(3)根据反应条件和物质类别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4P+5O2−点燃2P2O5 大于 需要氧气
【解析】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故答案为:4P+5O2−点燃2P2O5。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故答案为:大于。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需要氧气。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2.【答案】解:A装置: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装置: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使天平不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答案为:A装置: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B装置: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使天平不再平衡。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难度不大,掌握只能用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3.【答案】Zn>R>Cu滤渣一定含有Cu、R,可能含有Zn
【解析】解:(1)在金属活动中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锌片、R金属片观察到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乙中R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锌的活动强于R,R的活动性强于铜,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R可能是铁。Cu、R、Zn的金属活动性的顺序为:Zn>R>Cu;
(2)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浅绿色的RSO4溶液和CuSO4溶液完全反应,滤渣的成分是一定含有置换生成的Cu、R,可能含有过量未反应的Zn。
故答案为:(1)Zn>R>Cu;
(2)滤渣一定含有Cu、R,可能含有Zn。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4.【答案】2NaOH+MgCl2=Mg(OH)2↓+2NaCl检验并完全除去氯化钙 实验Ⅱ中溶液加入了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钠
【解析】解:(1)实验Ⅰ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2)实验Ⅱ加入过量碳酸钠是为了检验并完全除去氯化钙,若存在氯化钙,碳酸钠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为无明显现象,所以不含氯化钙。
(3)小华认为实验Ⅲ得出含有硫酸钠杂质不合理,原因是:实验Ⅱ中溶液加入了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钠。
故答案为:
(1)2NaOH+MgCl2=Mg(OH)2↓+2NaCl;
(2)检验并完全除去氯化钙;
(3)实验Ⅱ中溶液加入了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钠。
(1)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
(2)根据实验Ⅱ加入过量碳酸钠是为了检验并完全除去氯化钙来分析;
(3)根据实验Ⅱ中溶液加入了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吸热 3CO+Fe2O32Fe+3CO2 无法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在装置的末端连一个气球(或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该实验只能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不能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解析】解:(1)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热;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没有B装置无法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4)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装置中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应该在装置的末端连一个气球(或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
(5)【进行实验】猜想②正确,即为NaOH和Na2CO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评价反思】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该实验只能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不能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②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需要除去碳酸钠,所以向步骤a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证明同时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6)设50g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2.2g
10644=x2.2g
x=5.3g
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g50g×100%=10.6%。
答: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
(1)吸热;
(2)3CO+Fe2O32Fe+3CO2;
(3)无法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4)在装置的末端连一个气球(或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
(5)【进行实验】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评价反思】①该实验只能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不能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②向步骤a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
(6)10.6%。
(1)根据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热分析;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分析;
(5)【进行实验】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评价反思】①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但是只有碳酸钠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可以反应分析;
(6)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在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显碱性,才能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硅酸钠,将30g固体物质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