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甲卷)(参考答案)
展开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甲卷)
历史·参考答案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A | C | B | C | A | D | C | C | C | D | B | B |
41. 【答案】(25分)
(1)相同:政府力量参与;商业贸易繁荣;出现商贸城市;形成多个贸易中心;贸易内容丰富;出现信贷、合同等商贸形式;个体工商业活跃;贸易市场广阔。
(2)背景:雅典民主政治活跃,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中国分封制趋于崩溃,政洽局势动荡; 雅典土地贫脊,农业相对落后;中国土地肥洪,农业相对发达;雅典地处沿海,对外联系密切; 中国以内陆为主,区域交流频繁;雅典人文思想活动,商贸发展氖围宽松;中国统洽者推崇法家思想,商业发展受农本商末观念的影响。
(3)经验:坚持改革开放;抓住历史发展机遇;重视国内市场开发;发挥品牌效应;注重包装宣传。
42.【答案】(12分)
【示例】
内涵:文明之邦(3分)
阐释:西周建立后,实行礼乐制,礼乐文化通过封邦建国不断扩散,文化认同感增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礼仪与 “蛮夷”的野蛮形成对比。汉代以来,汉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先进的中原文化影响着少数民族政权。隋唐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华夏文化辐射周边,形成中华文化圈。(9分)
内涵:华夏正统(3分)
阐释:从西周到秦汉,汉民族共同体逐渐形成,确立了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权正统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华夏正统观念得到巩固。辽宋夏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纷纷以华夏正统自居,为元明清大中国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9分)
内涵:民族共同体(3分)
阐释: 先秦时期,汉民族在与蛮夷戎狄的交融中,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秦汉时期,以汉民族为中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巩固。魏晋、隋唐时期,随着民族交融的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拓展。宋元以后,在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囊括中原塞外庞大的民族共同体。(9分)
45.【答案】(15分)
(1)背景:新中国刚刚成立;由于长期战乱,国民经济趋于崩溃,城乡贫困人口众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当时各项制度不够完善。(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2)特点:量力而行,强调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分层设计,集中力量,由国家和集体统包统配;政府的保障义务由党的政策、文件开始上升到国家的宪法层面予以规范;实行属地管理,承担救济功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救助。(每点3分,任答3点9分)
46.【答案】
(1)(6分)
政府进行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教育宣传;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政府和民众对战争的残酷性及其灾难后果缺乏准确预判。(每点2分,共6分)
(2)(9分)
新变化:战争是残酷的,不光荣、不高尚、不公平。(2分)
影响:一战后欧洲民众反战运动走向高涨(2分);英法等战胜国绥靖思潮盛行(2分);由于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且凡尔赛体系矛盾重重,对一战的反思并不能真正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分)。
47.【答案】(15分)
(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资产阶级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社会主义可以率先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突破。(答出任意4点得8分)
(2)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分);指导了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分);在马恩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的背景下,进行了有力的斗争(3分)。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之历史(全国甲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之历史(全国甲卷)(考试版),共8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之历史(全国甲卷)(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之历史(全国甲卷)(参考答案),共3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甲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甲卷)(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地理测绘工作,对下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