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通卷)-生物(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通卷】
生物·全解全析
1.下列生物特征中,与“含羞草受碰触时叶片会合拢”相似的是( )
A.小猫由小长大
B.羚羊遇到猎豹迅速逃跑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D.秋季落叶满地
【答案】B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小猫由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A不符合题意。
B.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羚羊遇到猎豹迅速逃跑,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符合题意。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不符合题意。
D.“秋季落叶满地”,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表达其中食物链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阳光→蝉→螳螂→黄雀
C.树汁→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蝉→螳螂→黄雀”中不含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
B.“阳光→蝉→螳螂→黄雀”中含有阳光这一非生物部分,B不符合题意。
C.“树汁→蝉→螳螂→黄雀”中树汁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树→蝉→螳螂→黄雀”满足食物链的概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中,分别在甲、乙两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使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再在两块载玻片的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肉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箭头表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下列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答案】B
【分析】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叫做应激性,草履虫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详解】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草履虫虽是单细胞生物,但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甲载玻片的右边放上了对草履虫不利的食盐,草履虫要躲避它,会向左移动,乙载玻片的右边是肉汁,肉汁对草履虫有利,草履虫会向右移动,说明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反应。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草履虫的应激性。
4.下图是果实的形成示意图,图中图中②与③分别代表( )
A.种皮、胚 B.果皮、胚乳 C.胚珠、果皮 D.果皮、种子
【答案】C
【分析】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各部分发育情况如图所示:
因此,图中的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
故选C。
5.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后,在同样大小的两片叶片A、B外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在光下3-4小时。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光
B.两个塑料袋内有水珠出现,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
C.叶片A、B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叶片B
D.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乙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答案】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A正确。
B.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B正确。
C.叶片A、B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叶片A,因为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的产生,B套上黑色塑料袋,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有机物,C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乙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主要原因是B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6.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以下对森林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吸收作用产生的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详解】A.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进行蒸腾作用,吸收水分、运输水分、散失水分,从而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A错误。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自身和其它生物(包括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正确。
D.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7.如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 )
A.糖类 B.无机盐 C.蛋白质 D.脂肪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淀粉、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由图示可见:唾液淀粉酶在胃内开始消化,在胃内开始消化的食物成分是蛋白质,由此可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如图甲是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①没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
B.图甲中的②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图乙中a、b、c三条血管分别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血管b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A
【分析】(1)图甲是人血涂片显微镜视野,①是白细胞,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
(2)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图乙a是静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血管。
【详解】A.图甲中的①白细胞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A错误。
B.图甲中的②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其中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B正确。
CD.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c是动脉,CD正确。
故选A。
9.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A.a是感受器,能接受c传来的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
B.b是效应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d能将来自e的神经冲动传至b,引起反射
D.e是神经中枢,它不受其他任何结构的调控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递的过程是:外界刺激→a感受器→c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b效应器。
【详解】A.a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A错误。
B.b是效应器,能接受d传出神经传递的神经传递并作出反应,B错误。
C.d传出神经能将来自e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b效应器,引起反射,C正确。
D.e是低级神经中枢脊髓,脊髓不受高级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的调控,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是常见的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主要区别是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丙能够用来生产抗生素,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
C.丁属于大型真菌,属于多细胞真菌
D.甲、乙、丙、丁的生殖方式都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答案】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丙是青霉,丁是蘑菇。
【详解】A.甲是细菌,乙是真菌中的酵母菌,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A正确。
B.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但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丙是青霉,能产生青霉素,B正确。
C.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象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象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蘑菇属于大型的多细胞真菌,C正确。
D.甲是细菌,分裂生殖,乙、丙和丁属于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D错误。
故选D。
11.眼保健操中的“脚趾抓地”动作能刺激足部穴位。参与此动作的部分肌肉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趾长伸肌与多块骨相连 B.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
C.抓地过程中,趾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 D.两脚抓地动作由同一条传出神经控制完成
【答案】D
【分析】1.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由题图知,趾长伸肌与多块骨相连,A正确。
B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故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抓地过程中,趾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BC正确。
D.传出神经是指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到各个器官或外围部分的神经。两只脚是两个器官,故两脚抓地动作抓地动作不可能由同一条传出神经控制完成,D错误。
故选D。
12.近年来水葫芦(凤眼莲)在桂林迅速蔓延,给本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关于这一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
B.会给本地生物多样性带来危害
C.水葫芦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D.可以到水葫芦乐生地引进水葫芦的天敌抑制它的生长
【答案】D
【分析】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详解】A.水葫芦在桂林蔓延,这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现象,A正确。
B.水葫芦的蔓延,会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危害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
C.水葫芦生存能力强,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安全,C正确。
D.引入水葫芦的天敌不可取,如果水葫芦的天敌也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也可能损害当地的物种,造成生物入侵,应该经过评估以后方可引进,D错误。
故选D。
13.农田种植的玉米中,偶尔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白化苗,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最终死亡。这种变异( )
A.是由农民施肥不当造成的 B.属于有利变异
C.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 D.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农田玉米中偶然出现了白化苗,不是由农民施肥不当造成的,这种现象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不易存活,属于不利变异,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I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Ⅱ可表示体内受精
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D是成虫
D.图乙如果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C是若虫
【答案】B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图中Ⅰ表示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Ⅱ表示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
【详解】A.据分析可知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因此图甲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A正确。
B.由图可知,Ⅱ表示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而蝗虫、家蚕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错误。
C.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若A是受精卵,则D是成虫,C正确。
D.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若A是受精卵,则C是若虫,D正确。
故选B。
15.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中控制杀虫毒素合成的基因成功导入棉细胞,减少了棉花植株的病虫害。该过程主要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
A.杂交 B.克隆 C.发酵 D.转基因
【答案】D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A错误。
B.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B错误。
C.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
D.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它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转基因技术的方法,我国已将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D。
16.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不仅会传染,还会遗传给下一代
B.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自尊自爱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艾滋病毒攻击和杀伤人体的免疫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A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详解】A.艾滋病不仅会传染,还会通过母婴传播遗传给下一代,但不会遗传,A错误。
B.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自尊自爱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B正确。
C.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三种,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C正确。
D. 艾滋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D正确。
故选A。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计14分)
17.随着2019北京世园会日益临近,在延庆地区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等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实践活动中无土栽培的植物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1)无土栽培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营养液能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和 _____。
(2)移栽时一般要固定株距,如果种植过稀,会因作物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 _____而造成浪费;如果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株的 _____这一生理过程。
(3)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除了定期更换营养液或向营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还要经常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以促进根的 ___作用正常进行。
(4)为提高蔬菜产量,可适当增加温室大棚内 _____的含量,还可以在晚上适当 _____(降低/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答案】(1)无机盐
(2) 光 光合作用
(3)呼吸
(4) 二氧化碳 降低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1)无土栽培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营养液能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和无机盐。
(2)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如果种植过稀,会因作物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
(3)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除了定期更换营养液或者向营养液中添加某些营养物质,以满足蔬菜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外,还要经常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4)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为提高蔬菜产量,菜农也常会适当增加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18.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种生物,认真比较后回答: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A衣藻属于生物部分中的________。
(2)B、C相比较,主要区别是B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________。
(3)D与E相比较,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E有________。
(4)C类动物生殖发育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
【答案】 生产者 脊柱 成形的细胞核 胎生哺乳
【分析】题图中:A是衣藻,B是蝗虫,C是大熊猫,D是细菌,E是青霉菌。
【详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所以,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A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属于生物部分中的生产者。
(2)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所以,B蝗虫,C大熊猫相比较,主要区别是B蝗虫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3)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青霉菌等真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所以,细菌与真菌相比较,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E青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4)大熊猫等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所以,C类动物(哺乳动物)生殖发育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常见生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9.人体内各系统间是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淀粉经A系统后转变为______,并进入C系统的过程为吸收。
(2)经B系统所排出的废物主要是______。
(3)___是D系统的主要器官。
(4)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直接进入C系统的物质是_____。
【答案】 葡萄糖 二氧化碳 肾(肾脏) 激素
【分析】A系统排出食物残渣,因此是消化系统。B系统与外界气体交换,因此是呼吸系统。C系统接受其他系统的产物,因此是血液循环系统。D系统与C系统物质交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因此是泌尿系统。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详解】(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淀粉属于糖类,经消化系统后转化为葡萄糖。
(2)B系统与外界气体交换,因此是呼吸系统,人体经过呼吸系统排出的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D系统主要与C系统进行物质交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因此是泌尿系统,主要功能为排泄,主要器官是肾脏。
(4)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知识。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6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京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京卷)-生物(全解全析),共20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通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通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5页。